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 创设和谐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宽容、鼓励、民主、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1.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3.创设民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
4.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
二、建立民主平等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
1.热爱学生。教师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民主。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
3.平等。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三、唤醒自主意识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激发自主力量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
1. 语言激励。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
4.目标激励。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异,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造自主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了解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因地制宜,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和展现才华的机会。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
4.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曾维平
一、 创设和谐氛围
提供和创造一种促进学生积极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宽容、鼓励、民主、相互尊重的环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还有利于促进他们进行自主学习。
1.创设心理安全的环境氛围。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环境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创设轻松、自由的学习心理氛围。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可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的最高水平。
3.创设民主、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环境。一个积极健康的课堂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活泼地投入教学过程,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强化和促进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因素。
4.创设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在校园环境中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干群之间的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宽松、自主的成长环境里,学会自主,学会创新。
二、建立民主平等关系
希望与教师建立密切的关系并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这是每个学生普遍的内在需要。
1.热爱学生。教师应做到态度亲切和蔼,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获得认知和情感上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具有热心、同情心以及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2.民主。民主决不是放任,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只要学生能参与,提出独到的见解(即使是不符合常理的),也应予肯定;而当学生遇到问题,则要多给予帮助和鼓励。
3.平等。教师要由过去的“主宰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激励者和点拨者,充分欣赏、激励学生、与学生朋友式相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师生的平等。
三、唤醒自主意识
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鼓舞学生认真而愉快地学习。
1.创设悬念,激发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教师若能抓住儿童这个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往往能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断创新,培养情趣。要增强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
3.体验成功,享受乐趣。我们在教学中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激发自主力量
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
1. 语言激励。激励性的语言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有利于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期望激励。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把握每位学生的认知特征和人格特征,形成恰如其分的期望,那么这种期望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并转化为积极实践的动力。
3.情感激励。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情绪良好,大脑皮层就会处于积极思维状态,就易于激发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所以我们应和学生建立真诚的友谊,用自己的真情点燃学生心中的圣火,用真情温暖每一位学生。
4.目标激励。在教学中,教师应因人而异,为每个学生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目标,用目标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榜样激励。榜样是无声的教育。树立先进的榜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可低估。教师平时应多注意收集这方面的信息,因势利导,树立先进典型,进行大力宣传,这样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五、创造自主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承认学习可能性差异的客观存在,懂得如何去了解学生的潜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因地制宜,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要给学生创造独立的空间和展现才华的机会。
3.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具体指导,尊重不同层次学生提出的与众不同的疑问、见解,肯定不同认知、答案的价值。
4.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变繁琐为简明,变机械为灵活,变封闭为开放,变枯燥为生动。这样不但能巩固知识,还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知识也是有用和有趣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县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