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zh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的第2条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要求。让学生背诵一定量的古诗文,已经成为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但多数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有很多种,但这跟我们对古诗文教学缺少充分的关注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跟当前古诗文教学形式单调、缺少创新有着紧密的关系。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丰厚的文化底蕴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必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小学语文教师》责任编辑朱文君在全国首届中华经典诗文教学大赛的报道中指出:“我们认为,对于古诗文的教学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老师的讲解如何精辟,不是老师有多么高超的教学技巧,而是老师自身对古诗文的热爱、自身的诗文功底和文化修养,这才是根本。”
   (二)“善教应使继其志,金针还须度于人”——教学理念的改变
   “凡物各自有根本,风云万变不离宗。”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已为大家所共识,而古诗文的教学中,“读”尤其应当成为“正宗嫡派”之法。(1)重视读作者。常言道“字如其人,诗如其人”。(2)重视读背景、读故事。有些古诗是诗人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或环境中创作的。(3)重视朗读和吟诵。一首再美的古诗,如果只讲给学生“结果”,而不让他们去经历“朗读、吟诵”的过程,就没有更深的情感体验,也不易形成语感。朗读和吟诵极易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可增强其感染力,受到美的熏陶。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提升诗文教学深度
   (一)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以美悟真
   古诗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领会和体验生命运动的特有模式,并逐渐把它转化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习惯。“月落乌啼霜满天”的乌啼阵阵,“千山鸟飞绝”的鸟飞款款,“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浩瀚江水,“小桥流水人家”的溪流淙淙,“浅草才能没马蹄”的草香幽幽,花香缕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悲欢离合……这种种情感体验,唤醒了学生审美悟性,审美情感和直觉,从而产生审美体验。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感能力,以美怡情
   在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审美对象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它们思随物移,情因物转,要指导学生联系作者及古诗文的背景,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和思维,神游于诗文,认真思考,仔细品味,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与作者共鸣。这样,学生的情感就会得到进一步净化,精神就能得到升华,情操也因此而变得高尚。
   (三)培养学生审美理解能力,以美引善
   审美理解是审美的理性能力,是审美经验中的认识因素,具有提升感知,规范想象,调节情感的功能,学生只有具备深刻的理解能力,才能将审美活动推向更高级的阶段,进入自我生成,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满意世界。“以美引善”就是通过审美理解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他们心灵趋向于善。卢梭认为,有了审美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美的观念,直至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因此,美育可以促进道德的完善。
   三、渗透“美育”的三个策略
   (一)激发审美兴趣
   如何创设审美情境呢?笔者认为最便捷的途径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因为通过多媒体教学,能使教学对象在审美感受和鉴赏活动中获得各种知识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学生在美的感召下感受到诗文的韵律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构建审美心理
   古诗文的审美在时间上有一个逐步推移、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心理上也有一个准备酝酿、感受和体验、领悟等审美效应发生的复杂过程,也是各种心理功能积极活动综合作用的过程。所谓综合,一是在审美过程中多种心理技能综合作用的过程;二是审美主体的审美意象是审美主体调动各种心理因素对诗文作品形象进行直觉整合的结果。由此,构建学生审美心理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前提。
   (三)探究美的因素
   1.探究古诗文的韵律美。古诗文本身是一种修饰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入耳,其原因是诗文本身有鲜明节奏和声韵气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韵律美,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诗文的合辙押韵,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能力。
   2.探究古诗文的语言美。入选初中指定背诵篇目的古诗文,大多都是历朝历代名人名家的诗作。特别是诗的语言,讲究朗吟密恬,涵咏體悟,总在字里行间隐蕴着意外之意,弦外之音。古人为了“推敲”“斟酌”字句,曾“捻断数茎须”,以求得语言的精美和凝练。
   3.探究古诗文的情感美。古诗文中融合着各种美的情感因素。挖掘古持文中的“情韵”美,有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教学时,可抓住诗文中某个人物、情节、意境哲理以有情感的交织点为凭借,通过延伸拓展、变式重组、挖掘探究、吟诵品味、多位体验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审美记忆,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从而感受和体验美的情感。
   综上所述,初中古诗文中的美育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它不仅影响学生的智力、思维、情感、意志,而且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要我们有了审美教育的意识,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审美兴趣,注重美的因素之间的整合,依托每个教学步骤,有机渗透,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部分音乐审美教育实施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在中学教学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音乐课标》中指出音乐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素质和能力。新课标中的高中音乐课把创作教学也作为选修课程之一;也把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作为音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由此看来创新活动在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一部分的音乐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作为音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教育实质就是对人的培养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鲜明个胜、完善品格的人。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去构建新型的课堂,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真正迈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我从事语文教学以来的孜孜追求的目标。语文课
期刊
摘要:随着音乐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音乐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音乐情境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能促进音乐教学改革.本文论述了当前初中音乐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音乐: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的概念,首先由Brown,Collin,guguid在1989年一篇名为《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的论文中提出的。他们认为“知识绝不能从它
期刊
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伦理教育’,人类就不会得救。”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更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不可忽视和逾越的阶段。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应当体现初中生年龄、发育、认知等方面的特征,力求做到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灌输性教育和渗透性教育、直接说教性教育和间接引导性教育等方面的转化与结合,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感
期刊
《走进灵州》(中华文化出版社2009年12月版)是白述礼教授继《大唐灵州镇将》、《大明庆靖王朱栴》之后,又一部关于宁夏史、古灵州史研究的力作。述礼先生将届八旬而笔耕不辍,其落落心源和堂堂胆气,令晚辈后学钦敬不已。《走进灵州》以古灵州城址的考证考古研究为基点,以对古灵州的历史演进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观照西北地区历史地理和人文文化,是迄今为止灵州史研究的大成之作,兼具学术研究和文化
期刊
摘要:一堂充满活力的音乐欣赏课。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和神奇.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浓厚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从而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活力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赏者从这门特殊的艺术中感受歌曲(乐曲)的丰富情感和思想内涵,从中获
期刊
2010年全国Ⅰ卷第22题是一道数列问题,主要考察递推公式的灵活转化,共有两问,其中第(1)问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解出,而第(2)问难度较大,所给答案也较为繁琐,学生不易理解。下面笔者从基础知识出发,主要对第(2)问的解法予以探究,仅供同学们对比参考。   题目:已知数列{an}中,a1=1,an+1=c-■   (1)设c=■,bn=■,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2)求使不等式an 
期刊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大凡文学名家都格外重视对作品的润色、修改。一篇好的文章扣人心弦,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写是关键,改又是写作成功的关键。但在作文教学中学生不重视修改,有时甚至“不忍心”将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东西删减掉,至于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总是不得要领。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学生认识修改的重要性   教师通过讲古代文人修改文章的佳话,激发学生修改文章的
期刊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在一节公开课上老师提问时,一个胖胖的小男孩马上举起了小手,他的小手不停地向老师摆动,想引起老师的注意,果然,老师叫他起来回答问题。可一听他发言,所有听课的老师才发现,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说话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看得出,他在努力把话说清楚,可是,他越是着急,越是说不清楚,急得他鼻尖上冒出了许多汗。也可能老师怕影响教学效果,没有让他说完,而是淡淡地对他说:“听说你
期刊
德育工作不同于教学辅导,没有大纲试题,更不能千篇一律,只有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如春风化雨,创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绽放朵朵奋进的心灵之花。   一、树长远理想,定短期目标   我们应引导学生加强对国家民族的关注,结合自身有益的兴趣,树立他们长远的人生目标,从而將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当中来,并为了理想而制定短期目标,通过逐个实现来增强他们的信心。   周恩来曾有名言:为中华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