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对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机制优化策略,希望以此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优化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机制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区域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地方,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职院校更直接地面向着变化多样的人才市场。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符
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盲目地追求热门学科及专业教学成本,追求饱满的生源而忽视了产业结构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不仅造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度增高,不能体现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院校专业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第一二产业专业紧缺而第三产业专业过剩,使得高职院校的资源分配不均,不利于院校跟紧时代更好地发展,还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出现部分专业就业压力增大和而部分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到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使得新兴产业专业设置具有滞后性而缺少前瞻性,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持,不利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专业内涵与产业需求存在差异,专业对口率低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很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水平以及院校的办学理念来决定的,而没有对产业职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专业课程不能依据专业岗位的人才标准确定目标和课程内容,造成毕业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数量虽然多,但是质量却相对较差,能与产业需求对口的人才较为稀少,造成社会和教育资源浪费。
(三)专业设置缺少建设机制和整体规划
众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少系统而科学的建设调整机制,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社会和经济的人才的需求信息没有明确的掌握和分析,对专业设置缺少严谨而长远的规划,专业设置的评估工作也不够科学,因此造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出现与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使得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脱离,不仅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长久下去,还对院校自身的发展造成阻碍,使得院校专业无法及时与产业进行对接,无法根据产业结构和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三、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一)加强对专业设置规划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一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二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对的人才储备,三是为了院校自身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规划,加大专业设置规划的投入力度,组建专门的规划建设队伍,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从整体和科学的角度对专业建设和设置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将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应用到专业设置实践中,科学地优化院校专业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相适应,从而推动院校专业设置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条件,为社会提供人才,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
首先,要建立专业调研运行机制。充分做好前期的专业人才市场的调研,可以让高职院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变化更加科学地设置专业,将平时积累的信息与集中展开的调研活动相结合,使专业调研工作转变为常态工作。
其次,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搭建信息平台,收集专业信息资源,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专业设置策略,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数据,及时更新和总结院校的专业信息数据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给专业规划和设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再次,建立专业设置评估机制。构建专业信息反馈平台和专业设置评估系统,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专业设置及人才需要的评价和反响。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收集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信息,还有助于其及时根据回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三)掌握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优化院校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要明确办学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培养、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院校盈利,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时刻掌握产业需求,及时且适当地对院校的专业结构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专业设置能够更好地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依据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而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也要尽可能做到引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按照现今社会产业专业人才不均衡的现象,高职院校要注意适当增加和扩大第一二产业专业的设置,控制和缩减部分第三产业专业的设置,平衡专业结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推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重视一些新兴产业专业的设置,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新兴产业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提升院校对新兴产业专业的前瞻性,提前做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市场相对接的准备。
(四)重视专业内涵的建设,建立院校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要在对专业结构合理优化的基础上,依据产业需求和对人才的职位需要,以能确实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地方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专业及安排专业内容,发扬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专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以减少专业设置校际趋同现象,缓和部分专业的社会就业压力,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还要注意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来发展院校的特色专业,促进院校教育资源最优配置,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毕业生的质量。
四、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仍存在着与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不相符、缺少有效的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的问题,使得院校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人才储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认清专业设置中的问题,充分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的变化,建立完善专业建设调整机制,发展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曾小波,葛庆.区域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13-114,116.
[2]罗美玲,周俪.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以SD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23-126.
作者简介:
宋蕾(1987—),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机制
一、引言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区域发展提供专业人才的地方,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来说,高职院校更直接地面向着变化多样的人才市场。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办学特色,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专业人才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众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不相符
很多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盲目地追求热门学科及专业教学成本,追求饱满的生源而忽视了产业结构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不仅造成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同度增高,不能体现院校自身的办学特色,院校专业结构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第一二产业专业紧缺而第三产业专业过剩,使得高职院校的资源分配不均,不利于院校跟紧时代更好地发展,还造成毕业生质量不高,出现部分专业就业压力增大和而部分专业人才紧缺的现象。此外,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重视到新兴产业的专业设置,使得新兴产业专业设置具有滞后性而缺少前瞻性,造成新兴产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持,不利于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专业内涵与产业需求存在差异,专业对口率低
在很多高职院校中,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与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很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是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教师队伍水平以及院校的办学理念来决定的,而没有对产业职位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和了解,专业课程不能依据专业岗位的人才标准确定目标和课程内容,造成毕业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数量虽然多,但是质量却相对较差,能与产业需求对口的人才较为稀少,造成社会和教育资源浪费。
(三)专业设置缺少建设机制和整体规划
众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缺少系统而科学的建设调整机制,没有充分的市场调研,对社会和经济的人才的需求信息没有明确的掌握和分析,对专业设置缺少严谨而长远的规划,专业设置的评估工作也不够科学,因此造成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出现与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不相符的情况,使得院校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脱离,不仅浪费了教育教学资源,长久下去,还对院校自身的发展造成阻碍,使得院校专业无法及时与产业进行对接,无法根据产业结构和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三、高职院校进行专业结构优化的策略
(一)加强对专业设置规划的科学性
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一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二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相对的人才储备,三是为了院校自身能够更好地发展。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对专业设置的科学性规划,加大专业设置规划的投入力度,组建专门的规划建设队伍,进行专门的课题研究,从整体和科学的角度对专业建设和设置进行系统的规划,并将研究的成果和结论应用到专业设置实践中,科学地优化院校专业结构,使其能够更好地与地方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相适应,从而推动院校专业设置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就业条件,为社会提供人才,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并完善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
首先,要建立专业调研运行机制。充分做好前期的专业人才市场的调研,可以让高职院校根据专业人才市场变化更加科学地设置专业,将平时积累的信息与集中展开的调研活动相结合,使专业调研工作转变为常态工作。
其次,建立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搭建信息平台,收集专业信息资源,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优秀的专业设置策略,了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数据,及时更新和总结院校的专业信息数据和毕业生就业情况,给专业规划和设置提供科学的依据。
再次,建立专业设置评估机制。构建专业信息反馈平台和专业设置评估系统,及时了解社会各界对专业设置及人才需要的评价和反响。这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通过多渠道收集专业设置和人才需求信息,还有助于其及时根据回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三)掌握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的变化,优化院校专业结构
高职院校要明确办学目的是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培养、输送优秀的专业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院校盈利,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时刻掌握产业需求,及时且适当地对院校的专业结构进行动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专业设置能够更好地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职院校要依据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而优化专业结构,同时也要尽可能做到引领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按照现今社会产业专业人才不均衡的现象,高职院校要注意适当增加和扩大第一二产业专业的设置,控制和缩减部分第三产业专业的设置,平衡专业结构和教育资源的配置,一定程度上推动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此外,高职院校还要重视一些新兴产业专业的设置,要从长远的角度看待新兴产业专业的发展及就业前景,提升院校对新兴产业专业的前瞻性,提前做与新兴产业人才需求市场相对接的准备。
(四)重视专业内涵的建设,建立院校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要在对专业结构合理优化的基础上,依据产业需求和对人才的职位需要,以能确实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充分利用地方优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专业及安排专业内容,发扬自身特色,发展特色专业,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以减少专业设置校际趋同现象,缓和部分专业的社会就业压力,减少人才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还要注意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来发展院校的特色专业,促进院校教育资源最优配置,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和毕业生的质量。
四、结论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仍存在着与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不相符、缺少有效的专业建设和调整机制的问题,使得院校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和人才储备。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及时认清专业设置中的问题,充分了解产业结构和产业需求的变化,建立完善专业建设调整机制,发展专业特色,合理设置和优化专业结构。
参考文献:
[1]曾小波,葛庆.区域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优化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2:113-114,116.
[2]罗美玲,周俪.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与优化策略研究——以SD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23-126.
作者简介:
宋蕾(1987—),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哈尔滨商业大学MBAMPA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