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深入研究,结合社会大发展大变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的不足和缺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数学教学思维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阻碍了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发展。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是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新型的教育理论引导下积极探索的成果,该思想突破了传统数学教学思维长久以来的束缚。数形结合的思想被积极应运到各个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需要正确把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学科与语文、政治等科目不同,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为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所以很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数形结合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易理解,直观形象化。比如在初中数学"数轴"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将书中语言描述的概念以图形绘制的方式呈现,促进学生理解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概念。除了使数学概念简单化以外,数形结合思想还可以使初中数学内容简单化。相比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尤其在解决一些应用题的时候,需要学生能明晰题中的各种逻辑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数学公式。如果不能正确地对题干中的各种已知信息进行梳理,学生会完全找不到解题思路。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题目中描述的信息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进行呈现,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时,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信息用笔画下来,并根据已知信息进行相应的标注,这样题中的信息将以更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记忆数学概念,让学生自发使用数形结合学习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掌握的数学概念。学生只有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熟练的理解记忆,才能在下一步应用环节中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时,大部分数学教师下意识地认为概念记忆是学生的任务,学生自己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记忆庞杂的数学概念。由于缺乏教师相关的指导点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方法缺乏深度和灵活性,这种记忆由于没有经过更进一步的加工理解,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吃力并且容易遗忘。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实际上,大部分数学概念可以通过相应的特定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更简单易懂的形式加以呈现。因此,在概念学习环节,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用理解性记忆的方法代替机械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二)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可以说这种思想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和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了解、理解并且会运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第一课“正数与负数”的时候,在正数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用物体的个数来表示,学生很容易直观地看出来,但在负数的讲解时,用这种方式很难表达出来。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画温度计,借助温度计帮学生理解负数、认识负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对问题产生兴趣。数学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
(三)通过适当的操练,促进学生熟练使用数形结合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初引出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以较浅显的形式,停留在学生的意识里,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同深度不会太强,在运用中也缺乏主动性和熟练度。數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在各个环节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展开渗透,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对数形结合学习方法的意识习惯。同时,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演示时,要耐心地将各个步骤呈现出来,不要进行步骤的省略。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演示,可以用一个图形进行函数的表示,标注好各种已知信息,帮助学生对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做出判断,帮助学生进行解题应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得知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型的相互辅助相互转换,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较大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也可以使数学内容简单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并且熟练地使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爱红.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 2016(02).
[2]陈大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河教育,2016(0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数学学科与语文、政治等科目不同,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为有些知识点比较抽象难懂。初中数学中有很多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所以很多学生在数学概念的理解学习中会遇到一些困难,而数形结合的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简单易理解,直观形象化。比如在初中数学"数轴"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师可以将书中语言描述的概念以图形绘制的方式呈现,促进学生理解数轴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等概念。除了使数学概念简单化以外,数形结合思想还可以使初中数学内容简单化。相比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初中数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尤其在解决一些应用题的时候,需要学生能明晰题中的各种逻辑关系,从而列出正确的数学公式。如果不能正确地对题干中的各种已知信息进行梳理,学生会完全找不到解题思路。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将题目中描述的信息用比较简单的形式进行呈现,大大降低题目的难度。例如,在初中数学学习"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时,学生在解题中可以将题目中给出的数据信息用笔画下来,并根据已知信息进行相应的标注,这样题中的信息将以更清晰明了的方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解题思路。
二、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记忆数学概念,让学生自发使用数形结合学习法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仍然存在很多有待掌握的数学概念。学生只有对这些数学概念进行熟练的理解记忆,才能在下一步应用环节中得心应手,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在数学教学时,大部分数学教师下意识地认为概念记忆是学生的任务,学生自己则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用于记忆庞杂的数学概念。由于缺乏教师相关的指导点拨,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方法缺乏深度和灵活性,这种记忆由于没有经过更进一步的加工理解,学生记忆起来非常吃力并且容易遗忘。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实际上,大部分数学概念可以通过相应的特定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以更直观更简单易懂的形式加以呈现。因此,在概念学习环节,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进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用理解性记忆的方法代替机械记忆。这种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更适用于现在的学生,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二)通过正确引导,培养初中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具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可以说这种思想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得到体现。数学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数形结合的教学应用,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和兴趣。初中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了解、理解并且会运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增强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初中数学第一课“正数与负数”的时候,在正数的讲解过程中可以用物体的个数来表示,学生很容易直观地看出来,但在负数的讲解时,用这种方式很难表达出来。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画温度计,借助温度计帮学生理解负数、认识负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且对问题产生兴趣。数学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
(三)通过适当的操练,促进学生熟练使用数形结合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最初引出的数形结合思想是以较浅显的形式,停留在学生的意识里,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同深度不会太强,在运用中也缺乏主动性和熟练度。數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在各个环节将数形结合思想进行展开渗透,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对数形结合学习方法的意识习惯。同时,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教学演示时,要耐心地将各个步骤呈现出来,不要进行步骤的省略。例如在学习函数时,教师要注重每一个具体步骤的演示,可以用一个图形进行函数的表示,标注好各种已知信息,帮助学生对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做出判断,帮助学生进行解题应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所述,得知数学中数形结合思想就是通过数和型的相互辅助相互转换,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数形结合思想具有很强的使用性和较大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抽象概念,也可以使数学内容简单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数形结合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并且熟练地使用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高爱红.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数学教学通讯, 2016(02).
[2]陈大丰.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黑河教育,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