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尖音的流行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l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根据近两年被测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情况,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尖音问题。本文试图对尖音广泛流行的现象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尖音 女国音 普通话
  
  “尖音”是与“团音”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声母z、c、s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形成的音节,这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普通话中只有团音,是指声母j、q、x与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而形成的音节。
  近些年来,在对本校学生的普通话测试中,我们发现师范生在普通话语音面貌上并没有得到整体提高,相反却出现水平下降的状况。其中的问题很多,但比较集中和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中尖音的流行趋势。根据近两年被测学生的普通话语音情况,约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尖音问题。这表现在有的把普通话ji、qi、xi读作zi、ci、si,更多的则是把舌面前音j、q、x发音部位明显靠前,同时带有舌尖部位的摩擦,即舌面前音声母带有舌尖前音z、c、s的色彩,实际音色接近“尖面混合音”或“舌叶音”。
  学生中的“尖音”现象,常常是无规律的,是时隐时现、时重时轻的。常见的现象是:j、q相对较少出现“尖音”,而x则较为明显地读作尖音。著名语言学家徐世荣先生把这种并非按语音系统分“尖团”以及仅把x读作s的现象称为 “纷乱的尖音”。
  尖音在南方的一些方言区很普遍,如吴方言、闽方言、粤方言等,而在北方方言中的徐州方言里并不普遍。本方言区五六年前的师范生普遍存在着平翘舌不分的问题,这主要是受本地方言的影响,因为本地一些地方的方言中只有平舌音没有翘舌音(如徐州沛县)。而原本不是普遍问题、并非受当地方言影响的尖音现象当今却在大肆盛行,原因何在呢?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追求时尚,受港台腔的影响
  
  五年制师范生在校时的年龄段是在十四五岁至二十一二岁之间,而且女生的人数比例占绝对优势(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女生)。她们大多是“追星族”,而所追之“星”往往是港台明星和内地娱乐界的“新新人类”。追求时尚、求异求新是她们的普遍心理。她们听的是港台歌曲,看的是港台影视,为了拉近自己与偶像的距离,她们很自然地会模仿偶像们浓重的港台腔,说话带有“港台味”变成了她们追逐的新时尚。一些港台的主持人、歌星和影视演员,由于地域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原因,普通话不标准,有浓重的粤语和闽南方言痕迹,舌面音难免有问题。可是许多学生喜欢刻意摹仿他们的语音语调,把他们说的“国语”中的尖音也“学”会了,原本正确的发音却丢掉了。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些被测学生港台腔普通话语调明显,往往伴有尖音残留,且有日渐严重的趋势,甚至有少数男生因为爱唱港台歌曲也沾染上了尖音。
  尖音的“普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内地与港台的交流日益频繁,内地的节目主持人也普遍受港台腔的影响。为了体现个性与时尚,一些原本发音很标准的节目主持人也把尖音吸收过来,追求港台主持人的风格,这在娱乐节目主持人身上表现得更为典型。这对缺乏辨别力而又特别喜欢看这些节目的学生来说,无疑形成了直接的示范作用。
  
  二、社会心理的影响
  
  尖音又称“女国音”,使用尖音的女性多于男性。胡明扬先生曾在分析“女国音”的社会心理因素时指出:“使用这种语音变体是受某种潜意识支配的,部分女青年(主要是女学生)用舌尖顶住下齿发音,为的是显得娇柔,以为这么说好听,这是女性爱美心理对语音演变的影响。”这种语言心理在方言区女学生身上同样存在,她们自觉不自觉地以为用舌尖偏前、接近齿背的位置发音,更能显示女性的柔媚、娇气,认为这种嗲声嗲气的尖音是一种“美”的表现。由于这样的心理驱动,再加上她们平时的交流对象大多是女生,受从众心理的影响,许多女生说普通话时喜欢把j、q、x发在舌面和舌尖之间甚至发到z、c、s的部位上也就不为怪了。
  另外,在发舌面音时,因为舌面前部要抬起,相对于发舌尖音时舌尖的前伸要费力些,把舌面音发成舌尖音或接近舌尖音更省劲儿,于是一些学生也就避难趋易了。
  
  三、缺少及时的指导规范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时期,但目前的拼音教学并不是很规范。有些小学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严格正音训练,学生出现舌位偏前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纠正。到了小学高年级、中学阶段,由于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现象普遍存在,口语中的尖音问题常常被忽视。到了师范阶段通过普通话语音教学进行纠正往往很吃力,因为习惯一旦养成,要改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正因为尖音问题的普遍影响,近几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整体上有下降的趋势,成为我们推普面临的的一项难题。
  面对这一状况,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或少数服从多数,因此不必对尖音进行纠正,在普通话教学中可以淡化舌面音的辨正。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盛行”不等同于“规范”,尖音的变化性、随意性不可能作为大家共同学习的语音标准。同时在发音美感上,发舌面音j、q、x要比发成尖音时摩擦小,也更富于乐感。从听觉审美的角度上我们很难接受朗诵者、演讲者满口的尖音。普通话音乐美的前提是发音的准确规范,有了发音的“真”,才能达到普通话表达的“美”。为此,作为一名普通话测试员、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尖音的盛行我们必须力挽狂澜而绝不能袖手旁观、随波逐流或推波助澜,而应该身体力行,积极采取措施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帮助,只要坚持科学的训练是可以改善并克服尖音的。笔者认为纠正尖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指导学生发准舌面音j、q、x
  纠正尖音,根本之处在于让学生正确地掌握j、q、x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j、q、x的发音部位是舌面的硬腭前部,但发音方法有所不同。如发“j”时,舌面向前向上,向硬腭前部贴紧,舌尖下垂,然后突然将舌面放松,让气流很微弱地由窄缝中透出。教师要强调提醒学生注意:舌面前上抬轻抵硬腭,舌尖要下垂,舌面不能碰上齿背和上齿龈;防止舌面与舌尖同时上抬,发成“尖音”。教师还可以借助手势,把一只手平伸当成舌头,五指并拢,手指尖当成舌尖,边发音边配合“舌头”的活动演示正确的发音要领,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感受。
  (二)加强听辨训练
  先让学生“听出”尖音,引用社会上、新闻媒体中的实例,适当“放大”尖音,使学生明白“尖音”的发音特点。然后教师进行对比发音示范,让学生辨别正误,让他们能够区分出两组音(j、q、x——z、c、s)的音感差异,多次巩固,形成正确的语音听感。然后大量去听正确规范的发音材料,让学生模仿体会正确的发音动作,以便找到正确的发音部位和发音要领,并通过练习尽量巩固下来。
  (三)结合词语、诗歌散文名篇、绕口令的诵读,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
  发音练习时可以集中练习以j q x为声母的音节,如: 经济、交际 、亲切、亲戚、虚心、休息等等;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把含有j q x和z c s两组声母的音节分别进行搭配练习如:自己、瓷器、四喜等;还可以利用含有舌面音比较集中诗歌、绕口令等纠正尖音,如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就是很好的练读材料;另外绕口令的材料也很丰富,可以用来进行强化训练,以便提高正音效果。在平时的朗读、说话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正音意识,最终养成正确的发音习惯。
  总之,只要加强普通话发音的规范意识、加之得当的方法,扎实的训练是完全可以纠正尖音、还舌面音以真面目的。师范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他们以后大多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对小学生普通话的影响意义深远。纠正尖音,关系未来,我们责无旁贷。
  (孙桂平,徐州高等师范学校语文组)
其他文献
“X门”族词进入汉语之后,逐渐脱离其本意,泛化为“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从它的生成机制、构词特点和应用来看,“X门”族词及类似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X门”族词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它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又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同时语言又是以语音或字形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构成的体系。语法规则反映着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语言能力一般是指运用语言规则构成合乎语法的语句能力和适当运用语言材料顺利进行交际的能力。具体来说,它一方面指个人使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先于读写而发生和发展,儿童在获得了读写能力之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会相互作
文章用EPG对藏语夏河话3个舌尖后音后接元音/a、l、u/进行录音,通过相关软件,提取它们的AC、PC、VC、Ant、Pst、CA、CP、CC、TC、Cog参数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舌尖后音发音
分析近年来国内外高新信息技术在航标领域的应用情况,并结合航标日常管养的实际业务需求,开展了基于三维实时仿真技术的航标管养研究工作.运用船舶操纵模拟器的三维视景仿真
提出了一种基于文件分块访问的动态副本管理的容错控制机制,它根据邮箱服务器的可靠性指标决定文件的分块数目和选择合适的邮箱存储分块文件,并动态地调整邮箱服务器可靠性指标
Context-aware具有自组织性、自适应性和自反馈性,智能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要求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先进的计算机算法的融合.从分析Context-aware技术及其特点入手,将Con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