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拿到《教育的细节》这本书时本来只打算随便读一下便应付过去的,哪知道当我真正开始阅读时就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了,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教育的细节》没有专家式的高屋建瓴的指导,没有报告式的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作者用从容的态度向我们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者我们身上也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或看似荒诞、或看似离奇,或违反常识得离谱,但又好像被大多数教学工作者司空见惯、在日复一日的在教学工作中坚定不移地不断地重复上演而不自知。好在作者以其对现象和细节的深刻的透析,帮助我们一次次地从庸碌的日常教学中抽离出来,去反思、去分析从而以全新的视角去寻找教育原初的样子,去建构教育它应该朝向原初不断生长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细节》说的是“细节”,其实揭示的都是“真理”,是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的敬畏和关怀。
这个时代,浮躁、功利,教育似乎也相应地跟着忙碌起来。书中的杜郎口“公司”创造的“神话”,严重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常识,但却被很多人趋之若鹜,三年之内竟然吸引50多万参观者,是无知还是无畏?在“做大做强”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打着“品牌”“ 影响力”的牌子大行其道,“书香校园”里摆满了廉价垃圾书,是包装还是形式?还有减负,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规定十分钟之内清空校园,是真幸福还是假桎梏?……如此种种,比比皆是。
朱老师的《细节》一书恰如一副济世良方,为我们正本清源、逐步澄清了教育的理念,也给予了执行的方式和途径,那就是“细节”。细节,体现了学校和老师头脑中最真实的观念,细节,也可以暴露一个学校隐匿在背后的的各种丑陋。一个真正关注学生成长的学校,其不一定是表面的轰轰烈烈,更多地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去了不想离开的地方。
的确,好学校和好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个人皆有内在的生命节奏,当它与外界节律一致,彼此和合共振,生命之美就无处不在,反之,生命就会处于失调、紧张乃至疯狂的状态”。学生如此,学校也如次。因此只有把尊重生命的、呵护人性常识作为最基本的理念去开展教育活动,我们才不至于偏离了方向。
其次,好学校和好老师,就应该创设和谐的、好(好)学的环境。不需要华美的包装、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的大型活动,只需要真正为孩子着想,把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让这些和谐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无声无形,却又无时不在。它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信,它让爱的火种无处不在。
最后,好学校和好老师,要以能够改变的细节打动人心,与生共鸣。无法改变体制以及浮躁的教学风气,就从自身行为开始“一厘米之变”:比如,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多用鼓励少用讽刺挖苦,多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责备的语言,多用儿童语言而非成人的“官方语言”,只有当你的话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了,才能让孩子与你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比如,多反思习以为常的一些教学行为——少一些没有建立在研究孩子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随机行为、从外部规范的行为,多一些内心陶冶的行为,把对孩子的呵护真正落到了实处;再比如,多以归家的建设性的立场看待我们的学生——多多地把孩子还原成一个生动鲜活的生命去关注,而非是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工具去使用。
《教育的细节》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忽然点亮了我心中那个迷茫的角落,与我心底里原先那点蠢蠢而动的意念和谐共鸣,使我原本模糊的理念越加清晰。是的,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它的外衣有多华美,我们最终该坚持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呵护美好人生的成长、培养人格健全的共鸣、为幸福人生奠基。
《教育的细节》没有专家式的高屋建瓴的指导,没有报告式的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作者用从容的态度向我们娓娓道来的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者我们身上也正在发生着的真实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或看似荒诞、或看似离奇,或违反常识得离谱,但又好像被大多数教学工作者司空见惯、在日复一日的在教学工作中坚定不移地不断地重复上演而不自知。好在作者以其对现象和细节的深刻的透析,帮助我们一次次地从庸碌的日常教学中抽离出来,去反思、去分析从而以全新的视角去寻找教育原初的样子,去建构教育它应该朝向原初不断生长的样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的细节》说的是“细节”,其实揭示的都是“真理”,是教育的本质,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的敬畏和关怀。
这个时代,浮躁、功利,教育似乎也相应地跟着忙碌起来。书中的杜郎口“公司”创造的“神话”,严重违背教育规律、教育常识,但却被很多人趋之若鹜,三年之内竟然吸引50多万参观者,是无知还是无畏?在“做大做强”理念引领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打着“品牌”“ 影响力”的牌子大行其道,“书香校园”里摆满了廉价垃圾书,是包装还是形式?还有减负,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规定十分钟之内清空校园,是真幸福还是假桎梏?……如此种种,比比皆是。
朱老师的《细节》一书恰如一副济世良方,为我们正本清源、逐步澄清了教育的理念,也给予了执行的方式和途径,那就是“细节”。细节,体现了学校和老师头脑中最真实的观念,细节,也可以暴露一个学校隐匿在背后的的各种丑陋。一个真正关注学生成长的学校,其不一定是表面的轰轰烈烈,更多地是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去了不想离开的地方。
的确,好学校和好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每个人皆有内在的生命节奏,当它与外界节律一致,彼此和合共振,生命之美就无处不在,反之,生命就会处于失调、紧张乃至疯狂的状态”。学生如此,学校也如次。因此只有把尊重生命的、呵护人性常识作为最基本的理念去开展教育活动,我们才不至于偏离了方向。
其次,好学校和好老师,就应该创设和谐的、好(好)学的环境。不需要华美的包装、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的大型活动,只需要真正为孩子着想,把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中,让这些和谐的氛围弥漫在空气中,无声无形,却又无时不在。它让每一个沉浸其中的人感到发自内心的喜悦和自信,它让爱的火种无处不在。
最后,好学校和好老师,要以能够改变的细节打动人心,与生共鸣。无法改变体制以及浮躁的教学风气,就从自身行为开始“一厘米之变”:比如,改变和孩子说话的方式——多用鼓励少用讽刺挖苦,多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非责备的语言,多用儿童语言而非成人的“官方语言”,只有当你的话说到孩子们的心坎里了,才能让孩子与你产生共鸣,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比如,多反思习以为常的一些教学行为——少一些没有建立在研究孩子的基础上而产生的随机行为、从外部规范的行为,多一些内心陶冶的行为,把对孩子的呵护真正落到了实处;再比如,多以归家的建设性的立场看待我们的学生——多多地把孩子还原成一个生动鲜活的生命去关注,而非是完成自己教学任务的工具去使用。
《教育的细节》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忽然点亮了我心中那个迷茫的角落,与我心底里原先那点蠢蠢而动的意念和谐共鸣,使我原本模糊的理念越加清晰。是的,教育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无论它的外衣有多华美,我们最终该坚持的目的却只有一个:呵护美好人生的成长、培养人格健全的共鸣、为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