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停顿之美,在于说清楚句意,分清楚层次,在于表情达意,在于一种宣传,一种渲染,在于让听众与我们一起呼吸,在于一种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另外,停顿并不是一个割裂开来的技巧,要想停顿的有技术又有艺术,就必须从划分层次开始,理解清楚文章的大意,基调,情景再现,内在语,才能把握停顿,节奏以及重音。只有层层递进,多实践,才能将技巧掌握得炉火纯青,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能力。
【关键词】有声语言 表达 停顿的美丽
众所周知,有声语言的表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听明白我们的意思,传达清楚其中的含义,我们不断地询问自己,在每一次的表达过程中,观众听清楚了没有?明白了没有?相信了没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求我们运用许多有效的传播技巧,其中,停顿的美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具体分析有声语言表达中,停顿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想从停顿的概念和种类入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停顿,既是生理需要,更是表达的必然要求,是口头的标点,也是情感神韵的传导。有一句话说的好,给一个小小的停顿,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换气。不难看出,停顿既是为了让我们的口齿与听觉保持舒畅,更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停顿所表达出的不同语用功能,此外,以情代声,有感而发,心到口到是停顿更加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说,停顿让表情达意变得更加鲜活。
具体来说,停顿的种类大体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回味停顿。语法停顿,按照篇章和句子的语言结构来处理的停顿叫结构停顿。一般情况下,段落、层次、句子、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的时间稍长;分号、破折号、冒号停顿的时间稍短;逗号、顿号停顿的时间更短。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长些,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长。成分复杂的长句,通常在主语之后略作停顿。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意停顿。这类停顿基本上比较书面,以标点符号为信号,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以《来晚了罚冰棍儿》为例,第一段为总起句,第二段开始是故事的展开,所以第一段划作第一层,与第二段之间自然要有所停顿,起到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说明语义的作用;逻辑停顿,为显示语意,突出停顿前后的词语,而不受标点约束的停顿,叫逻辑停顿,这类停顿主要是在创作者理解清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每一字句的含义之后,做出的停顿,很多时候都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例如: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不同的停顿方式会引发句子不同的含义,这里要联系上下文为其补充“标点”: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或是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感情停顿,这是依据传播者的心理和情绪所作的一种特别的停顿。它是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情绪,或者使情绪转化自然,有意识地,突出地作停顿处理,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表情达意这一功能。例如,《来晚了罚冰棍儿》中:“是啊,有没有白吃的?”这一句,在“有没有”与“白吃”之间做了停顿,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意在把白吃的白字,说得很重,就是为了讽刺同事“老白”。在这里所做出的停顿,不仅仅传达了语义,更是为了反讽在局机关工作的那些思想堕落之人的麻木;回味停顿,在句尾或段末所作的特意停顿,叫回味停顿。目的在于留给听众一个思考、体味、揣摩的余地。同样以《来晚了罚冰棍儿》为例:过去,人们叫他老白叫得随随便便,现在在“老白”二字的音调里,似乎包含着什么……。这一句最后的省略号做了足够的停顿,让观众不禁去思索,老白二字究竟包含着什么?这样才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意图。
总之,语法停顿使语言层次分明,语意明确,同时也是一种生理需要;逻辑停顿使语言目的明确,表意充分,让听众与创作者一同呼吸;感情停顿使语言感情饱满,生命力强,表情达意更充分;回味停顿使语言展开想象,回味无穷,增加听众的思索。这四种停顿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运用中,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该停则停、该连则连、停中有连、连中有停,不能乱停,一定要有目的地停顿,要时刻记住,停顿是为了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而服务的。停顿的运用很复杂、微妙的,要深入理解,细心体味。
接下来,谈谈停顿的方式。根据说话的内容,合理控制自己的气息状态,也就是指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是在理解了停顿的目的之后的外在表现形式。
声断意连的停顿:这种停顿是前一个音节的延长,藕断而丝连,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例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这几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要寓情于景,停顿的有韵味,有情绪起伏,带给人美感,通常并列句越到后面,情绪的起伏越强。
斩钉截铁的停顿:这种停顿显得干净利落,富有力度。例如《秋天的怀念》中:“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这一句中的感叹号后面,停顿比较短,但非常有力度,表达了主人翁对生活的绝望。
以上两种停顿的方式是有声语言中最为常见的。它不仅能够表情达意,还能区分出文章的基调。不难看出,停顿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让听众听明白意思,最主要的还是孕育不同的情绪,让文章通过停顿出来的“情”,将意思表达得更明确,文章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停顿的魅力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的渲染力,比其表达句子意思本身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参考文献:
[1]孙玉婷.鱼与熊掌可兼得——论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与个性[J].大众文艺. 2010(06)
[2]陆锡初.个性化语言——主持人语言的标高[J].电视研究.2003(08)
[3]张青.主持人必须树立语言规范化意识[J].艺海.2011(05)
[4]资中勇,肖堃.上海传媒语言规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4)
[5]肖丹,王艳.央视《第一时间·读报》主持人的语言特色[J].电视研究.2004(04)
[6]刘帅.当代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初探[J].电影文学.2009(06)
[7]郑丽丽.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8]何辉,黄典林,刘朋.新传媒环境中国家形象建构要符合传播规律[J].对外大传播.2007(07)
【关键词】有声语言 表达 停顿的美丽
众所周知,有声语言的表达,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听众听明白我们的意思,传达清楚其中的含义,我们不断地询问自己,在每一次的表达过程中,观众听清楚了没有?明白了没有?相信了没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要求我们运用许多有效的传播技巧,其中,停顿的美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将具体分析有声语言表达中,停顿的魅力所在。
首先,我想从停顿的概念和种类入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停顿,既是生理需要,更是表达的必然要求,是口头的标点,也是情感神韵的传导。有一句话说的好,给一个小小的停顿,让观众和我们一起换气。不难看出,停顿既是为了让我们的口齿与听觉保持舒畅,更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停顿所表达出的不同语用功能,此外,以情代声,有感而发,心到口到是停顿更加重要的使命,也就是说,停顿让表情达意变得更加鲜活。
具体来说,停顿的种类大体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感情停顿,回味停顿。语法停顿,按照篇章和句子的语言结构来处理的停顿叫结构停顿。一般情况下,段落、层次、句子、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的时间稍长;分号、破折号、冒号停顿的时间稍短;逗号、顿号停顿的时间更短。句与句之间的停顿长些,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更长。成分复杂的长句,通常在主语之后略作停顿。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语意停顿。这类停顿基本上比较书面,以标点符号为信号,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以《来晚了罚冰棍儿》为例,第一段为总起句,第二段开始是故事的展开,所以第一段划作第一层,与第二段之间自然要有所停顿,起到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说明语义的作用;逻辑停顿,为显示语意,突出停顿前后的词语,而不受标点约束的停顿,叫逻辑停顿,这类停顿主要是在创作者理解清楚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每一字句的含义之后,做出的停顿,很多时候都不受标点符号的限制。例如: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不同的停顿方式会引发句子不同的含义,这里要联系上下文为其补充“标点”: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或是中国女排打败了,古巴女排取得了冠军;感情停顿,这是依据传播者的心理和情绪所作的一种特别的停顿。它是为了渲染某种思想情绪,或者使情绪转化自然,有意识地,突出地作停顿处理,也就是之前所提到的表情达意这一功能。例如,《来晚了罚冰棍儿》中:“是啊,有没有白吃的?”这一句,在“有没有”与“白吃”之间做了停顿,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意在把白吃的白字,说得很重,就是为了讽刺同事“老白”。在这里所做出的停顿,不仅仅传达了语义,更是为了反讽在局机关工作的那些思想堕落之人的麻木;回味停顿,在句尾或段末所作的特意停顿,叫回味停顿。目的在于留给听众一个思考、体味、揣摩的余地。同样以《来晚了罚冰棍儿》为例:过去,人们叫他老白叫得随随便便,现在在“老白”二字的音调里,似乎包含着什么……。这一句最后的省略号做了足够的停顿,让观众不禁去思索,老白二字究竟包含着什么?这样才能体会到创作者的意图。
总之,语法停顿使语言层次分明,语意明确,同时也是一种生理需要;逻辑停顿使语言目的明确,表意充分,让听众与创作者一同呼吸;感情停顿使语言感情饱满,生命力强,表情达意更充分;回味停顿使语言展开想象,回味无穷,增加听众的思索。这四种停顿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在实际的运用中,要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机结合、灵活运用、该停则停、该连则连、停中有连、连中有停,不能乱停,一定要有目的地停顿,要时刻记住,停顿是为了让听众听清楚听明白而服务的。停顿的运用很复杂、微妙的,要深入理解,细心体味。
接下来,谈谈停顿的方式。根据说话的内容,合理控制自己的气息状态,也就是指气息强弱急缓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停顿表情达意的必要手段,是在理解了停顿的目的之后的外在表现形式。
声断意连的停顿:这种停顿是前一个音节的延长,藕断而丝连,显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例如《秋天的怀念》最后一段,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黄色的……白色的……紫红色的……,这几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要寓情于景,停顿的有韵味,有情绪起伏,带给人美感,通常并列句越到后面,情绪的起伏越强。
斩钉截铁的停顿:这种停顿显得干净利落,富有力度。例如《秋天的怀念》中:“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这一句中的感叹号后面,停顿比较短,但非常有力度,表达了主人翁对生活的绝望。
以上两种停顿的方式是有声语言中最为常见的。它不仅能够表情达意,还能区分出文章的基调。不难看出,停顿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让听众听明白意思,最主要的还是孕育不同的情绪,让文章通过停顿出来的“情”,将意思表达得更明确,文章更生动,更具有感染力。停顿的魅力是丰富多彩的,它生动的渲染力,比其表达句子意思本身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参考文献:
[1]孙玉婷.鱼与熊掌可兼得——论主持人语言的规范性与个性[J].大众文艺. 2010(06)
[2]陆锡初.个性化语言——主持人语言的标高[J].电视研究.2003(08)
[3]张青.主持人必须树立语言规范化意识[J].艺海.2011(05)
[4]资中勇,肖堃.上海传媒语言规范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04)
[5]肖丹,王艳.央视《第一时间·读报》主持人的语言特色[J].电视研究.2004(04)
[6]刘帅.当代节目主持人的素质要求初探[J].电影文学.2009(06)
[7]郑丽丽.论电视节目主持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6(01)
[8]何辉,黄典林,刘朋.新传媒环境中国家形象建构要符合传播规律[J].对外大传播.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