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人格素质,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教师的人格模范、人格根基、人格力量、人格升华、人格品质等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培养教师人格魅力的问题,争做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关键词:楷模;根基;力量;升华;品质;魅力
最近偶翻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段话:“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你的专业,一个是你的人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看后颇有感触。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非常专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可足以在讲台站稳脚跟,才能在学生面前有底气,才可以轻松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一位好教师,既要有专业魅力,又要有人格魅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是专业素质过硬,那就只是名“教书匠”,而只追求人格魅力,不求专业发展,则会误人子弟。教师人格魅力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加強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课堂的主人,我们设计课堂就是要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毕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欠缺,需要我们去引导,既不能大包大揽,又不可做甩手掌柜,放心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学生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只有真心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那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虚心学习,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行业名师学,多渠道、多方法、多角度,找准切入点,勤学善思,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体验到教学的魅力,发现教育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切身体会,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才能源源不断汲取教育的养分,才能更快地成长。
二、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源头,就是不断学习。一日不学,就可能会与社会脱节,长时间不学,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
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忙于无尽无休的日常事务,可能没有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 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分分秒秒,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扎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借古思今,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诸子百家,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强化科研意识,促进人格升华。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让两者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如果每天都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教育教学,那与工厂的生产又有何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多想、多思、善想、善思,多问自己,怎样做才能更好?某个知识点,这样处理会不会更好?班级管理中,是不是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
时时处处皆学问,细微之处见真章。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只有多思、多练、多写,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才能锻炼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才能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找到教科研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四、培育教师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
“青灯黄卷夜继曰,苦口婆心易寒暑。”教师的生活清苦而单调。教师要敢于解剖自我、了解自我、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守得住清贫,扑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心中有梦,才会放手去追。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把教书育人当成谋生的手段;把发展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而不是得过且过;把勇攀高峰当成自己的宏伟目标,而不是浅尝辄止。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最后,借用于漪老师的话来结尾吧:“教学的智慧是熬出来的,这个“熬”不是“煎熬”,而是慢慢地炖,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悟出:噢,这就是教学,这就是教书育人。”
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不仅仅是做好某一方面就够了,而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自己。要有意识的打造自己,从细微之处切入,从点滴做起,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始终把教育当成事业,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始终把做有魅力的教师当成毕生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徐巧英.做魅力教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
关键词:楷模;根基;力量;升华;品质;魅力
最近偶翻朋友圈看到了这么一段话:“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做好两件事就够了。一个是你的专业,一个是你的人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看后颇有感触。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有非常专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可足以在讲台站稳脚跟,才能在学生面前有底气,才可以轻松驾驭课堂,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一位好教师,既要有专业魅力,又要有人格魅力,两者缺一不可。如果仅仅是专业素质过硬,那就只是名“教书匠”,而只追求人格魅力,不求专业发展,则会误人子弟。教师人格魅力就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力量,它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和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一、加強教师自身修养,发挥教师人格力量。
亲其师信其道,要让学生因你的魅力而喜欢你的课堂,因你的课堂而爱上你的风采。这就需要教师静心阅读文本、潜心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做课堂的主人,我们设计课堂就是要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毕竟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有所欠缺,需要我们去引导,既不能大包大揽,又不可做甩手掌柜,放心大胆的放手给学生。学生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我们的顾客,是我们的服务对象,只有真心地、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那就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要虚心学习,向专家学、向同行学、向行业名师学,多渠道、多方法、多角度,找准切入点,勤学善思,借助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自身的勤奋,打造自己独特的魅力课堂。唯有情感撞击、方有心灵对话,才能把学生紧紧吸引在自己周围,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抚育心灵;只有深入一线,才能体验到教学的魅力,发现教育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切身体会,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才能源源不断汲取教育的养分,才能更快地成长。
二、丰富教师文化底蕴,强化教师人格根基。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个源头,就是不断学习。一日不学,就可能会与社会脱节,长时间不学,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命状态。我们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不停地读书,才能打下深厚的精神底蕴,引领学生丰富的精神境界。
虽然,我们平时忙于上课、忙于学生、忙于无尽无休的日常事务,可能没有大量的时间投身书海,但是只要挤, 时间总会有的,利用边角料的时间,角角落落、点点滴滴、分分秒秒,都是我们读书的好时机。读读经典名著,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看看学术前沿,了解教育同行对前沿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翻翻文学作品,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沐浴智慧遨游寰宇、充实自我;扎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借古思今,传承传统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学习诸子百家,感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强化科研意识,促进人格升华。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作为教师,不仅仅满足做一名教书匠,要把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让实践助力理论的提升,让理论检验实践的正确。让两者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其实,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作为课题,都值得研究。如果每天都是按固定程序进行教育教学,那与工厂的生产又有何异?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多想、多思、善想、善思,多问自己,怎样做才能更好?某个知识点,这样处理会不会更好?班级管理中,是不是这样做会更有利于团队建设,形成良好的集体氛围,让学生有归属感?……
时时处处皆学问,细微之处见真章。与习作牵手,与思考为伴,一次联想、一回顿悟、一缕思绪、一个念头??都是我们记录的好材料,以随笔的形式整理与提升,大胆提炼自己的“一家之言”,成就自身发展。只有多思、多练、多写,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才能锻炼自己的教科研能力,才能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找到教科研的切入点与突破口。
四、培育教师健康的心灵,完善教师人格品质。
“青灯黄卷夜继曰,苦口婆心易寒暑。”教师的生活清苦而单调。教师要敢于解剖自我、了解自我、承认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师要以“平常心”对待一切事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守得住清贫,扑得下身子,放得下架子,心中有梦,才会放手去追。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把教书育人当成谋生的手段;把发展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而不是得过且过;把勇攀高峰当成自己的宏伟目标,而不是浅尝辄止。力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最后,借用于漪老师的话来结尾吧:“教学的智慧是熬出来的,这个“熬”不是“煎熬”,而是慢慢地炖,是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会悟出:噢,这就是教学,这就是教书育人。”
结语: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私奉献的好老师,不仅仅是做好某一方面就够了,而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自己。要有意识的打造自己,从细微之处切入,从点滴做起,最重要的是要有心。始终把学生放在心上,始终把教育当成事业,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始终把做有魅力的教师当成毕生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徐巧英.做魅力教师: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堂.广西教育出版社,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