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中国文人,都会在不同的境遇、不同的时间里,与苏东坡相遇。表达挚爱之思,莫过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月圆之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永恒的唱词;“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归隐理想的终极表达;“大江东去,浪淘尽”里的千古风流人物,永远让人心潮澎湃……
今年7月,作家祝勇出版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由他担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随后在央视播出。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研究人员,祝勇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在艺术史原物中找寻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河洛、江浙之行;自长江入赣江,体验十八滩之险;翻越南岭,抵达广东梅州、惠州;渡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员,让祝勇找到一个接近苏东坡的奇妙途径: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
去故宫一定要看苏东坡
现代人表达、书写苏东坡,在精神上靠近他的灵魂,还必然面临一个文学技术上的问题:怎么写得好看,有文采。通读祝勇对苏东坡的书写,不难发现,面对这位重要而伟大的文人苏东坡,祝勇发挥出他实践多年的超文体、综合写作功底,调用了记叙、诗歌、论说等写作方法,从而在历史事件与文学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可贵的平衡,完成了一件“信息量”过硬的大散文或者非虚构作品。
对于苏东坡,祝勇说:“就像我在《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这本书的后记里写的,写苏东坡的冲动由来已久。因为这个人物太神奇,可以说是千古一人,古今文人没有能同他比的。”
为什么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对于这一点,祝勇说:“到故宫博物院以后,我能更加全方位地认识苏东坡。虽然很多人都是读着苏东坡的词长大的,对于作为艺术家的苏东坡,尤其对于传为苏东坡作品的几幅画,还有存于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数十件苏东坡书法,却所知寥寥。我书里提到的许多书画,像蘇东坡的《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范仲淹的《道服赞》,还有苏东坡的哥们儿、当朝驸马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等,故宫博物院都曾展出过(故宫博物院每年春秋两季也就是五一和十一前后有书画展)。所以,我希望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人,多看看苏东坡的书法、绘画,去不了故宫博物院,可以看看画册,画册找不到,就看我的书吧。故宫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各方面都找得到老师,在这里可以学一辈子,永远不毕业。不仅对我如此,对每个人都如此。比如我们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年轻学者在台上做学术报告,老一代学人坐在台下听,然后举手向年轻学者提问。不问老幼,不论资排辈,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学术风气。对我而言,这是—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我很珍惜。在这里,我有源源不断的写作冲动,我心里想写的东西,写不过来,至少够我写上十年吧。”
邢大军据《华西都市报》整理
舞蹈家杨艺“送舞”下基层
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千古文人-东坡。他柔情又豪放,苦涩也坦荡。顺境与逆境,儒家与道家,出世与入世,他都经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他都体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活标本。
一个现代人,用文字表述苏东坡这样的大文人,难矣!而且,爱东坡、写东坡、说东坡的人太多,写出新意,写得特别,在精神上无限接近苏东坡,更难!
以散文著称中国当代文坛的作家祝勇,迎难而上,啃下了这个硬骨头。2017年7月,祝勇出版了他的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引发读书界关注。同时,由祝勇担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每晚八点播出,得到观众的赞赏。
写作离不开阅读。祝勇曾用四年时闯翻阅二十卷册的《苏轼全集校注》,认真阅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在过去十余年间,祝勇行走大地,对历史实物进行了别样的阅读。他无意问几乎重走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前往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翻越艰险的蜀道,从四川进入陕西(当年李白从成都进入长安,走的也是这条道);定州、
本刊讯(记者邢大军)目前,被誉为“中国广场舞第一人”的著名舞蹈家杨艺“送舞”下基层,他来到北京海淀区田村路地区,带领31支社区舞蹈队共同跳起了他创编的广场舞《美丽中国》。六百余人组成的队伍整齐划一,舞蹈动作大气蓬勃,十分壮观。作为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宣传部文化大使,这早就不是杨艺第一次来到田村山。他此前来到田村山时,沿着长约1200米的田村山健身步道行走,步道两侧的一组组雕塑,马鞍、马首、骆驼、王致和等田村路地区的经典形象,深深吸引了他。“开阔的场地,绿色的草坪,清新的空气,这里太适合举办广场舞活动了。我愿意把我的广场舞总部基地放在田村山,推动田村路地区广场舞的发展,让更多的广场舞爱好者在这里合作、交流、发展。”
不久前,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拉开帷幕。一群年龄在60岁-70岁的阿姨表演的广场舞成了全运会开幕式的亮点。看到广场舞成为全运会中的焦点,杨艺觉得十分激动。他的梦想之一就是将中国的广场舞跳进奥运。即使进不了竞赛项目,也要作为表演项目,如果都不成的话,也要争取作为开幕式的表演。2022年的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杨艺表示绝对不会当旁观者。
今年7月,作家祝勇出版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由他担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随后在央视播出。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研究人员,祝勇选取故宫收藏的宋元明三个主要朝代的艺术藏品,由书、画及人,在艺术史原物中找寻苏东坡的精神世界。河洛、江浙之行;自长江入赣江,体验十八滩之险;翻越南岭,抵达广东梅州、惠州;渡过琼州海峡,抵达海南……作为故宫博物院一名工作人员,让祝勇找到一个接近苏东坡的奇妙途径:把苏东坡的精神世界与“艺术史原物”联系起来。
去故宫一定要看苏东坡
现代人表达、书写苏东坡,在精神上靠近他的灵魂,还必然面临一个文学技术上的问题:怎么写得好看,有文采。通读祝勇对苏东坡的书写,不难发现,面对这位重要而伟大的文人苏东坡,祝勇发挥出他实践多年的超文体、综合写作功底,调用了记叙、诗歌、论说等写作方法,从而在历史事件与文学想象之间达成一种可贵的平衡,完成了一件“信息量”过硬的大散文或者非虚构作品。
对于苏东坡,祝勇说:“就像我在《在故宫寻找苏东坡》这本书的后记里写的,写苏东坡的冲动由来已久。因为这个人物太神奇,可以说是千古一人,古今文人没有能同他比的。”
为什么要“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对于这一点,祝勇说:“到故宫博物院以后,我能更加全方位地认识苏东坡。虽然很多人都是读着苏东坡的词长大的,对于作为艺术家的苏东坡,尤其对于传为苏东坡作品的几幅画,还有存于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数十件苏东坡书法,却所知寥寥。我书里提到的许多书画,像蘇东坡的《新岁展庆帖》《人来得书帖》,范仲淹的《道服赞》,还有苏东坡的哥们儿、当朝驸马王诜的《渔村小雪图》等,故宫博物院都曾展出过(故宫博物院每年春秋两季也就是五一和十一前后有书画展)。所以,我希望去故宫博物院参观的人,多看看苏东坡的书法、绘画,去不了故宫博物院,可以看看画册,画册找不到,就看我的书吧。故宫博物院是一所大学校,各方面都找得到老师,在这里可以学一辈子,永远不毕业。不仅对我如此,对每个人都如此。比如我们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年轻学者在台上做学术报告,老一代学人坐在台下听,然后举手向年轻学者提问。不问老幼,不论资排辈,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切磋,这是故宫博物院的学术风气。对我而言,这是—种幸运,也是一种幸福,我很珍惜。在这里,我有源源不断的写作冲动,我心里想写的东西,写不过来,至少够我写上十年吧。”
邢大军据《华西都市报》整理
舞蹈家杨艺“送舞”下基层
啃下了这个硬骨头
千古文人-东坡。他柔情又豪放,苦涩也坦荡。顺境与逆境,儒家与道家,出世与入世,他都经历。庙堂之高,江湖之远,他都体验。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活标本。
一个现代人,用文字表述苏东坡这样的大文人,难矣!而且,爱东坡、写东坡、说东坡的人太多,写出新意,写得特别,在精神上无限接近苏东坡,更难!
以散文著称中国当代文坛的作家祝勇,迎难而上,啃下了这个硬骨头。2017年7月,祝勇出版了他的新书《在故宫寻找苏东坡》,引发读书界关注。同时,由祝勇担任总撰稿的大型人文历史纪录片《苏东坡》在CCTV-9央视纪录频道每晚八点播出,得到观众的赞赏。
写作离不开阅读。祝勇曾用四年时闯翻阅二十卷册的《苏轼全集校注》,认真阅读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在过去十余年间,祝勇行走大地,对历史实物进行了别样的阅读。他无意问几乎重走了苏东坡走过的所有道路:前往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翻越艰险的蜀道,从四川进入陕西(当年李白从成都进入长安,走的也是这条道);定州、
本刊讯(记者邢大军)目前,被誉为“中国广场舞第一人”的著名舞蹈家杨艺“送舞”下基层,他来到北京海淀区田村路地区,带领31支社区舞蹈队共同跳起了他创编的广场舞《美丽中国》。六百余人组成的队伍整齐划一,舞蹈动作大气蓬勃,十分壮观。作为海淀区田村路街道宣传部文化大使,这早就不是杨艺第一次来到田村山。他此前来到田村山时,沿着长约1200米的田村山健身步道行走,步道两侧的一组组雕塑,马鞍、马首、骆驼、王致和等田村路地区的经典形象,深深吸引了他。“开阔的场地,绿色的草坪,清新的空气,这里太适合举办广场舞活动了。我愿意把我的广场舞总部基地放在田村山,推动田村路地区广场舞的发展,让更多的广场舞爱好者在这里合作、交流、发展。”
不久前,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拉开帷幕。一群年龄在60岁-70岁的阿姨表演的广场舞成了全运会开幕式的亮点。看到广场舞成为全运会中的焦点,杨艺觉得十分激动。他的梦想之一就是将中国的广场舞跳进奥运。即使进不了竞赛项目,也要作为表演项目,如果都不成的话,也要争取作为开幕式的表演。2022年的冬奥会将在北京举办,杨艺表示绝对不会当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