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副刊的特色及发展建议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maomaoxi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报人赵超构曾经说过:“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报纸耐看不耐看主要看副刊。”另一个著名报人金庸,也是小说界的泰斗,他曾说:“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副刊正是一种文化的积淀、一种文化的展示,副刊之所以有他的存在价值,是因为副刊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载体,能够反映社会时代进步的声音,传递人民对社会的呼唤和需求,同时也是广大读者对报纸阅读的一种审美需求。
  自1949年12月3日《广西日报》创刊以来,她就充当着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机关报的角色。而作为一个党报的副刊,“花山”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履行自己的责任。
  《广西日报》“花山”副刊的特色
  坚持新闻性。现在我们研究的许多副刊文章几乎都强调报纸副刊的新闻性,这显然没有错。现实的报纸《广西日报》的“花山”也是在运用着这一法则,让自己的副刊既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色彩,还与新闻版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花山”副刊固然是报纸一部分版面的杂志化,但副刊编辑是以新闻记者的眼光来办杂志化版面的。而且报纸是一个大系统,副刊是这一大系统中的子系统,子系统必须与整体耦合,才能发挥整个系统的最佳功能。凡此种种理由,都说明副刊必须显示报纸对新闻信息高度敏感、对信息传播迅速及时的特点,才能体现它不同于一般杂志的优势,为自己所属的报纸增色。
  坚持时鲜感。时鲜感既是副刊的特色,又是副刊和杂志竞争的一种优势。对时下群众关心的问题加以评述、讨论,对当前重大事件提供背景材料,对近期舆论热点予以引导,都能吸引数量众多的读者来参与。通过时鲜性来吸引、引导读者,使之与报纸的编辑意图默契配合。历史上曾经有过不讲究时鲜性、与新闻版毫不相干的报纸副刊,至今这种副刊在港台报纸中还能找到。这类副刊以盈利为目的,每期连载几篇武侠小说、色情小说就完事了,毫无时鲜感可言,却也能吸引一些读者的眼球,达到盈利的目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它是副刊,但这种报纸副刊在新闻史上并无影响,对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也毫无贡献可言。真正在历史上起作用的副刊,必然反映时代精神,与读者同呼吸共命运,充满着时鲜感。而这种时鲜感恰恰是显示报纸副刊活力的标志。
  坚持文学性。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花山”副刊也始终保持着作品的文学性,继承了五四时期进步副刊报刊的特色,介绍新文学,新出版有较高文学收藏价值的书籍,发表大量新诗、散文、短篇小说、知识小品等文艺作品,给读者以精神享受。他们注重知识性,宗教、哲学、科学、文学、书法、美术等各类稿件兼收并蓄,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短小生动,很吸引人,为办好我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很有益的经验。
  因为任何一个读者都不可能看报像看一本书那么专注,因为书本上的知识是系统的,而报纸只是在你具备了休闲的时间时才拿起来读,这是为了一种短暂的精神享受,尤其是读完一份政党性、阶级性、言语和内容趋向严肃的一类报纸,在获得一定信息的时候,估计已经疲惫不堪,那么副刊此时充当的是一种润滑剂的作用,就像沙漠里的绿洲,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而人们阅读副刊本来就总是抱着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只有当标题和内容吸引他们眼球的时候,才能聚精会神地看下去,所以要让读者无意中注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副刊的魅力到底有多少,怎样去吸引人?“花山”坚持消闲性的原则,做到图文并茂的版面和内容的趣味性,文化娱乐、实用知识、海外奇闻、历史典故、热门话题、隽永语言等,对读者具有吸引力,因而构成了副刊的主要内容。
  坚持地方色彩以及打造自己的名牌栏目
  广西号称“歌海”,在2009年为喜迎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花山”策划了山歌大擂台——《新中国60年献山歌六百首》的栏目,每天都有很多读者来信,该栏目一致受到自治区领导的高度赞扬。广西是一个拥有12个少数名族的大自治区,山歌是最具民族特色的,用这样的方式来献歌给党再好不过了,这样既增强了自身的地方色彩,也弘扬了少数民族的山歌文化。让喜欢山歌,喜欢写山歌的人有了发挥的余地,同时也让不了解山歌的人,循序渐进地接触到山歌的另一番风采。据介绍,他们自开始着手收集山歌到筛选歌曲以后都有很多热心读者积极参与,有些是提供自己的作品,有些是专门收集出版的作品,似乎这是其作为日报副刊的最大成就感。据调查,该栏目的出台在报刊的销售数量上有明显的增加,确实从一定程度上抓住了一些喜好山歌、喜欢广西山歌文化的一部分人,这是值得借鉴以及推广的。
  尽管“花山”有自己的特色,但若想更好地发展,还需要加强一些措施。
  对“花山”的发展建议
  在各行各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一些地方党报副刊也不幸滑入利益的深潭,于是“休闲”掩护下的文化轻浮、“大众”口号下的文化轻薄、“娱乐”旗帜下的文化轻佻纷至沓来,以权威性著称的地方党报副刊正面临着虚幻的繁荣。笔者以为,重视党报副刊不能承受之轻这一严峻问题已刻不容缓。
  把握时代文化脉搏,要求党报副刊编辑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写人叙事、捕捉典型、抒情议论、内蕴文化、针砭时弊、激浊扬清、力求使副刊文章充满诗性的描写、灵性的张扬、文化的渗透、思想的丰厚。让整个副刊版面氤氲时代的芬芳,洋溢人文主义精神,弥漫情感的温馨,辐射思辨的光芒,散发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把握时代文化脉搏,还需要党报副刊编辑有宽广的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远大的审美理想和美学境界,与时代同步,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与时代对话、与社会对话,从中提炼能代表时代进步的文化因子,为读者献上既浸染历史文化又具有丰富时代特色的文化大餐,为读者提供具有厚重的生活感、深邃的历史感和发人深省的副刊版面。
  副刊要怎样体现自己的文化品位,下面是笔者对“花山”的几点发展建议:
  副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要做到雅俗共赏,就要有副刊自己对应的思想。副刊就像一座百花园。一座花园要真正美丽,既要有名贵的牡丹,也要有无名的小草;既要成为名人名家吟诗作画的园子,更要成为普通百姓放飞心灵休闲精神的好去处。长期以来,我们副刊对于名人名家的关注值得肯定,及时发表他们的新作和动态,但对于普通作者、普通百姓的精神关注非常少,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因此,我认为党报副刊既要稳固名作家队伍,开辟名作家专栏,培养有发展潜力的新人新作;同时也要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入手,设置一些与普通群众情感紧密相关的栏目,吸引普通群众参与进来,说身边事,写身边人,使他们的命运和情感与这个时代紧密联系起来,也使我们党报这座“百花园”真正百花齐放。
  副刊应该将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我们强调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副刊理所当然地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在基层调查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读者把对副刊的印象当做对报纸的评价。因此努力加强副刊的艺术性是办好副刊,争取读者,提高报纸声誉的关键之一。如《肺脏蒙冤录》,采取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设计出耳、鼻、喉、大脑、空气共同参加一个“法庭审判”的场面,进而阐述控制主观意识,防止病从口入的道理。读者在来信中指出:“以这样的形式宣传科普技术知识,我们记得牢,消化得更快。”
  更加关注时事,做到对当代新闻时事的补充。在厚报时代,我们承担着繁重的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采用的是粗放型的经营,试图用始终有限的版面与网络无穷的链接相对抗。事实证明,平面媒体是无法实现这一目标的。因此,厚报变薄之时,正是我们转变思路、提高办报办刊专业水准之时,正是副刊更好地走向个性化、精致化之时。我们要在有限的版面中,用精心采撷的权威信息,传递给自己的读者,在海量的不确定的信息中选择他们最需要的信息;用精心编辑,满足自己的读者群日益提高的对人文和信息的审美需求。这种变动期、竞争期,是对我们专业水准的考试期,是对我们眼光和本领的检验期,此时的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并且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 姚田申、管志华:《中国报纸副刊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曹美丽、李书曼:《党报副刊的地方特色》,《青年记者》,2008(10)。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编校:董方晓
其他文献
摘要:广告文化批评的最重要范式是法兰克福学派对广告制造虚假需要的指责。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的影响使人们注意到任何物品都是带有符号价值的,这种观点的极端形式不但挑战广告创造虚假需要的说法,而且挑战马克思主义在分析资本主义社会时对生产过程的侧重。但相关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拜物教概念可以为当代的广告文化批判提供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广告 虚假需要 拜物教 鲍德里亚    广告不仅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据着重
期刊
摘要:民间故事的形成、传播和传承需要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随着地区间道路的打通,民间故事所依赖的封闭的自然环境被打破,新的文化的不断涌入打破了其单一的人文环境。本文试以这种新的形势为背景,以都镇湾民间故事为例,用传播学理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民间故事 保护 传承    2008年长阳都镇湾民间故事列入国务院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什么各处都有民间故事,而都
期刊
摘要:央视关于去年夏天高温天气的报道集中反映了主流媒体突发事件报道理念和议程设置的改进,体现了作为大国强势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其他媒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突发事件报道理念 议程设置 央视 高温天气    2010年进入夏季以来,南北热浪同时夹击,我国大部饱受高温之苦,局地气温达38℃~40℃。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南方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北方的气温也明显上升,热浪再次袭来。作
期刊
2010年4月,韩寒登上《时代》全球影响力候选人榜事件再次引发了网络热议。遥想10年前辍学在家卖文度日的高中生韩寒最初被公众知晓,还主要是围绕天才与叛逆、教育与成才,甚至被当做“反面教材”开始的。彼时在央视《对话》中的韩寒还是一个在聚光灯下手足无措的青涩少年,被现场观众苦口婆心地教诲。而10年后韩寒则被亿万网民奉为“民意代表”、“公共知识分子”、“道义的化身”被捧上神坛。  事实上,在2001年之
期刊
摘要:如今的选秀节目竞争激烈,生存艰难,品牌发展之路举步维艰。湖南卫视2009年的选秀节目《快乐女声》在广电总局的多重限制下,顽强自救,大胆创新,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品牌发展之路进行了成功的探索。本文从湖南卫视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对外部资源的利用、对自身节目质量的提高三个大的方面,论述了湖南卫视成功延续品牌的全新策略。  关键词:湖南卫视 快乐女声 电视选秀 品牌战略    如今,电视选秀节目的发展环境
期刊
邵丽在小说《木兰的城》中,展开了一幅众生驻足“城”之相。他们围绕“城”呓语着对“城”的迷恋。木兰即是迷恋者之一,她不仅是一群农民的代表,表征着传统,同时又作为女性,展现在女作者的女性视野聚焦之下,这使其更具透视转型时期女性意识的价值。在这群游走于“城”的农民中,有两个焦点人物:木兰和她的母亲姚水芹。她们面临“城”,铺陈开追寻幸福中的迷失和自我救赎之路。  途中的迷失  木兰进城打工并“爱上了”这个
期刊
李昂被台湾文坛称为“叛逆的女性”,她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发表的小说《杀夫》,震惊了当时的文坛,尖锐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势力和男权主义对妇女的压迫和妇女本能的反抗,其批判的锋芒直指男权社会。“新写实”的代表作家池莉在90年代也构建了一个现代社会的“杀夫”故事——《云破处》。《杀夫》和《云破处》在“杀夫”的故事框架下,都有对人性恶的书写,都有“杀夫”的故事框架,但文本的内涵和文化思考却大异其趣。  人性恶的
期刊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名著改编使得经典作品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红楼梦》文本的复杂性,本文第一部分内容为“原著”辨析;第二部分分析改编是否契合原著的思想内涵,即尊重原著的精神价值的度的问题;第三部分分析改编是否符合原著的人物形象及情节;第四部分分析改编是否诠释了原著的艺术风格。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努力为影视剧改编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红楼梦》 原著改编 《红
期刊
摘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迅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点亮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维系社会文明的特殊载体。本文以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两个必然趋向——媒介融合与物联网的实现为出发点,试图对传播学大师马歇尔·麦克卢汉的经典著作《理解媒介》一书中的相关媒介理论进行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媒介融合 物联网 媒介 延伸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
期刊
2009年“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在新华社总结的年度官员“雷人语录”中位居榜首。网络上有好事者搜索编辑了年度官员“雷人语录”,如2008年的“对我的抹黑,就是对西丰的抹黑”、“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等。2010年“不要老报冷冷冷,要注意和谐”、“如果我们不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等继往开来。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群众这么关注官员“雷人语录”?官员“雷人语录”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