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农业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拓展农业功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现第一产业连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农旅结合;福建省永安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32
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0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旅游活动”,要“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等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有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导向性十分具体明确。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活动场所,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对象,依托乡村的资源和各种设施,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考察、科普、美食和体验乡村劳作等的专项旅游活动[1]。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农业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拓展农业功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永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永安市是福建省十强县市之一,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永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也是永安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永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永安市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打出“南国绿都,生态永安”和“八闽仙境, 心灵永安”的城市口号;2012年,永安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森林永安”,发力生态建设,并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15年,培育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5家、特色旅游村(镇)2家。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第第三产业业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第一产业连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传统农业附加值。
2 永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永安市乡村旅游近两年开始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大湖、曹远、小陶和上坪等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交通比较便利的乡镇(村),如大湖镇的上甲村的设施农业带动下的水果观光采摘,曹远镇的霞鹤生态休闲公园、上坪乡的上坪村的天斗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小陶镇的下湖口村的玉带龙泉农家度假村等,其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当地自然优势旅游资源,结合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发展,以生态公园、休闲观光、农家乐和鲜果采摘等形式突出特色、集“游、观、采、购、住、吃”等为一体,吸引了大批永安市民前往观光游玩,体验农情,享受自然,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永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在很多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2.1 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不平衡
现有乡村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优势较突出的乡镇(村),且多以结合种植业的休闲型、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为主,养殖业型旅游资源发展比较少,缺少旅游资源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娱乐,正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灵”。
2.2 创新定位程度不够
未雨绸缪,规划先行。永安市乡村旅游目前缺少专业的统一的旅游规划布局,缺乏品牌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形式、创新程度不够,应该在“桃源洞,鳞隐石林”等著名风景区的名牌效应下进一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2.3 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更有赖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涉及农、林、规划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程度不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作用。
2.4 重自然景观,轻人文建设
现有乡村旅游景点重视硬件环境及自然景观建设,对农村特色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淳朴的人文精神资源整合开发程度不够,缺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建设。
3 建议
3.1 重规划,抓管理,求发展
在全市整体规划基础上,细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确定重点发展的精品村、特色村,打造精品乡村、特色乡村旅游带,强化农家乐规范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倾斜,指导并调动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带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拓展乡村旅游发展领域。
3.2 高定位,远谋化,抓机遇
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为理念,以“亮特色、强产业、抓龙头”为转型基础,高定位,远谋化,把永安市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结合,找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连接的切合点,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效融合,既满足游客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心理期盼,又形成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
3.3 多模式,有创新,促共赢
良好的合作模式和创新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各乡镇、村旅游资源特色的不同和区位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如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规划和指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型”,“村企合一型”,“租赁整合型”,“股份合作型”;以农民为主的开发模式,如永安市现有乡村旅游多数是以此种形式发展的“农家乐”形式。同时,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如融合文化元素的竹制品,特色农产品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新产品,创立并保持自己的产品特色,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兼顾参与主体的利益,保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共产共赢[1,3]。
3.4 显生态,展风情,提内涵
乡村旅游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要把握“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原则[2],突出生态、绿色、休闲等特点,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要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反映乡村本土文化上下功夫,既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又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4]。
参考文献
[1]陈海鹏.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33-13335
[2]唐克敏,袁本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00.
[3]周富宝.发展乡村旅游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2(16):185.
[4]陈莹峰.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J].调查研究,2012(4):54-57
(责任编辑:刘昀)
关键词 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农旅结合;福建省永安市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08.032
发展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之一。200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将旅游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提出了“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宣传口号。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旅游活动”,要“合理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的“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促农”等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党中央、国务院及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有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其导向性十分具体明确。
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为活动场所,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对象,依托乡村的资源和各种设施,吸引旅游者前往观光、休闲、度假、考察、科普、美食和体验乡村劳作等的专项旅游活动[1]。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农业产业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拓展农业功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1 永安市发展乡村旅游的必要性
永安市是福建省十强县市之一,素有“金山银水”之美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永安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也是永安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永安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旅游业的发展。2006年,永安市以绿色生态为主题,打出“南国绿都,生态永安”和“八闽仙境, 心灵永安”的城市口号;2012年,永安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森林永安”,发力生态建设,并出台《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到2015年,培育省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经营单位5家、特色旅游村(镇)2家。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是第第三产业业的重要内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实现第一产业连第三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充分利用整合现有农业特色产业资源优势,使广大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使乡村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增加传统农业附加值。
2 永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
永安市乡村旅游近两年开始蓬勃发展,主要集中在大湖、曹远、小陶和上坪等资源优势比较明显、交通比较便利的乡镇(村),如大湖镇的上甲村的设施农业带动下的水果观光采摘,曹远镇的霞鹤生态休闲公园、上坪乡的上坪村的天斗山自然生态保护区、小陶镇的下湖口村的玉带龙泉农家度假村等,其发展模式主要是依托当地自然优势旅游资源,结合蔬菜、水果等农业产业发展,以生态公园、休闲观光、农家乐和鲜果采摘等形式突出特色、集“游、观、采、购、住、吃”等为一体,吸引了大批永安市民前往观光游玩,体验农情,享受自然,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永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前景看好,但是在很多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
2.1 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不平衡
现有乡村旅游景点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优势较突出的乡镇(村),且多以结合种植业的休闲型、采摘型乡村旅游资源发展为主,养殖业型旅游资源发展比较少,缺少旅游资源中水资源的开发和娱乐,正所谓“水随山转,山因水灵”。
2.2 创新定位程度不够
未雨绸缪,规划先行。永安市乡村旅游目前缺少专业的统一的旅游规划布局,缺乏品牌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形式、创新程度不够,应该在“桃源洞,鳞隐石林”等著名风景区的名牌效应下进一步打造特色乡村旅游。
2.3 政府主导作用有待加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得益于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更有赖于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涉及农、林、规划和建设等多个部门,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程度不够,要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作用。
2.4 重自然景观,轻人文建设
现有乡村旅游景点重视硬件环境及自然景观建设,对农村特色优质的人文旅游资源、厚重的历史积淀、淳朴的人文精神资源整合开发程度不够,缺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建设。
3 建议
3.1 重规划,抓管理,求发展
在全市整体规划基础上,细化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区域,确定重点发展的精品村、特色村,打造精品乡村、特色乡村旅游带,强化农家乐规范管理,通过政策引导、倾斜,指导并调动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带动乡村旅游有序发展,拓展乡村旅游发展领域。
3.2 高定位,远谋化,抓机遇
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为理念,以“亮特色、强产业、抓龙头”为转型基础,高定位,远谋化,把永安市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有机结合,找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连接的切合点,把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有效融合,既满足游客乡村旅游,回归自然的心理期盼,又形成特色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高端化的发展趋势。
3.3 多模式,有创新,促共赢
良好的合作模式和创新的发展,是乡村旅游健康发展的关键。根据各乡镇、村旅游资源特色的不同和区位条件的差异,采取因地制宜的开发模式,如以政府为主导的开发模式,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规划和指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模式,主要有“公司+农户型”,“村企合一型”,“租赁整合型”,“股份合作型”;以农民为主的开发模式,如永安市现有乡村旅游多数是以此种形式发展的“农家乐”形式。同时,要深度开发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形式,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如融合文化元素的竹制品,特色农产品等,根据旅游者的需求,不断推出适销对路的乡村旅游新产品,创立并保持自己的产品特色,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发展模式,兼顾参与主体的利益,保证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共产共赢[1,3]。
3.4 显生态,展风情,提内涵
乡村旅游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要把握“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原则[2],突出生态、绿色、休闲等特点,不能只停留在观赏、采摘的表象繁荣上,必须走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自然景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要在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反映乡村本土文化上下功夫,既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又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4]。
参考文献
[1]陈海鹏.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7):13333-13335
[2]唐克敏,袁本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指标体系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400.
[3]周富宝.发展乡村旅游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2(16):185.
[4]陈莹峰.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J].调查研究,2012(4):54-57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