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严格要求自己的表现,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全面、有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教学反思的功能日趋明显,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反思教学是教师对过去教学经验的一种回忆、思考、评价过程,对教师素质及专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其反思的核心是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澄清、质疑与批判,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反思,记录自己平日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参与性等诸多方面。目前在大班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情境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接受状况的差异,通常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同学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教师既要注重“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活动前要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在观摩活动中,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当学生对读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四、教学活动中要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而只注重引导。
五、教学结束后要反思
教学活动后,我们可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哪个环节组织得好,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所以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在反思中成长,提高。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思,它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实践进行自我诊断与自我修正,其反思的核心是关于自己教学行为的审视、澄清、质疑与批判,通过连续地自我追问、自我剖析、自我肯定或自我否定,从而实现自我提升、自我超越。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成长的催化剂。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向高层次迈进。可以说,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的反思,记录自己平日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的,也是教师最简朴、有效的继续教育、自我教育、自律教育。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原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再研究。因此,教学反思是教师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而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二、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
参与性等诸多方面。目前在大班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课堂教学情境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实际接受状况的差异,通常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同学理解和接受。这就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教师既要注重“教师怎么样教”这一层面,还要研究“学生的学”。毕竟,教师的教最终应以学生的学习发展为宗旨和归宿,忽视对学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放逐了反思的意义和价值。而且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其实质是以课程为中介,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其中“教”与“学”本身是统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机的整体。
三、教学活动前要反思
从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的初步形成到真正付诸实践,我们常常会一次次地说课、磨课,并且不断地否定、修改教学设计,尤其是在公开活动时。其实这样一个不断否定、不断修改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进行教学前反思的过程。能使教师们更关注学生的感受,更认真地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中心思想,更准确地把握活动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同时,更进一步熟练教学过程。教学前的反思侧重于教育活动的目标及价值,教师在精心预设每一个教学活动时都要不断地思考、否认、修改、自己磨课、再次修改、提炼。确定教育目标后,还要认真思考:活动对推动学生当前有效发展的价值在哪里?它包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选择这个教材;开展这个活动能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选用哪些关键的素材和资源才能更好地达成活动目标。教学前的反思要关注学生的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丰富和开发学生生活经验的依据。因此,在教学前我们必须对学生的知识、社会、生活经验进行充分思考:学生已有哪些经验?适合本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最具有挑战性的经验是什么?学生的经验怎样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展示、梳理提升和迁移运用?如我在组织分享阅读巴金的《小狗包弟》观摩活动时,认真研读教材,思考教材的中心思想,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多次对该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修改。因此,在观摩活动中,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得到指导老师和领导的肯定。但是,因为课前的反思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社会经验,当学生对读本的理解和掌握高出老师的要求时,就不能够很好地引导和提升。因此,教师在开展每一个教学活动前对学生的经验多一份了解与思考,活动的质量也就多一份保证。
四、教学活动中要反思
教学活动中的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实际上是教学智慧的集中体现。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及时主动地根据学生的兴趣、热点、生成问题及学习状况调整活动方案和教育策略。它能体现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这也正是我校教师的弱点。教学中的反思要聚焦在活动中动态生成的事件,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自发生成的事件或突发事件,及时地进行价值判断,调整预设计划,灵活地反馈应对。如有经验的、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在进行“值日生”的公开主题活动中,原本还是艳阳高照的天气忽然打雷下雨了,学生一下子将视线转向窗外。教师当即做出判断:这是个非常不错的教育契机,于是马上让学生思考讨论:如果你是值日生,你将怎样记录这样的天气呢?学生顿时醒悟,饶有兴趣地讨论起来。根据学生对教师预设问题的反应进行瞬间反思与调整,如教师在设计教案时,通常会预设一些问题,但是,在活动实施中,就会发现学生对该问题很难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却没能够及时地调整问题的提问方式,而只注重引导。
五、教学结束后要反思
教学活动后,我们可反思,在这一活动中,哪个环节组织得好,哪个环节还存在不足,下次遇到相同的问题又该如何处理等。
课堂教学历来是“遗憾的艺术”,所以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反思,把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实践—反思—总结—实践”的循环往复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新课程共同发展,在反思中成长,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