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网融合下电视节目的特点、问题及发展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将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这些宏观政策,为媒介融合之台网融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台网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节目的解读,来阐明在台网融合这一新格局下,创新形态电视节目的特点,挖掘其创办中的问题,以其发展的出路和未来的前景作一探析,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台网融合;节目深度;受众本位;舆论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85-02
  如今电视媒体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驾驭,正进入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而目前电视在台网竞争中,依然占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如具有广大的受众,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显著的广告市场、品牌效益和权威内容等。而且随着台网融合,创新形态的电视节目,其厚积薄发的可能性更大,可待研究的方面颇多。
  陕西二套《天天网事》节目(创办于2011年5月,原名《天天晒网》,2013年改版)就是台网融合、节目形态创新的一个代表。它打破了台网初级互动格局及报纸、网络、各级电视台的资源壁垒,引入内容共享和广告运营理念,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并大胆引入微博平台,扩展信源,增强受众与节目的互动。较好地把握为舆论“设置议程”和“受众本位”两个关键环节,在同类节目中表现不俗,个性鲜明,受到全国其他省市台的高度关注。而《天天网事》节目,在省级台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较好评价,则展现出融媒体时代电视栏目综合创新的新格局。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及问题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
  1.突破地域性,实现资源共享
  《天天网事》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栏目所涉及内容在地域上的突破。该节目通过不断适应时代的特点,扩充自身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源多元化,使得节目关注点延伸至全国。报纸、网络、电视台,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可以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都被列入信息来源的渠道。如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齐鲁晚报》、《广州日报》等报社网;新浪视频;江苏、安徽、辽宁、广州等地电视台等。在此基础上,该节目深化媒介融合,强调媒体间内容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台网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使节目信息价值最大化,又做到与其他媒体间的互惠共赢。
  2.凸显时效性,实现随机点播
  《天天网事》节目,实现“领先平面媒体12小时,抢占热点舆论制高点”[1]。充分发挥台网融合的优势,将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及时性为电视节目所用,从而形成栏目观点,引领社会舆论。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可在相关网站在线观看,如西部网、搜狐网、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SNRTV)等。不但实现了台网交互推广、资源共享,还克服了电视媒体线性传播、保存性差、转瞬即逝等缺点。
  3.注重深度性,特邀专家点评
  该节目新闻选题平民化、生活化、深度化,并巧妙将国计与民生相结合,选题往往由小见大。同时加入简要精辟的时事评论,提升节目深度。如诚邀搜狐特约评论员解读当日热点,还特设《西平点评》、《晒网点评》板块,通过专家评论,打造“言论高地”。
  4.强调时代性,注重“受众本位”
  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过程中,中国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逐步增强,节目内容更趋于平民化和生活化[2]。特别是随着微博等互动渠道和载体的便捷化、多元化,受众更加乐于通过微博互动参与节目,并能得到媒体的及时反馈。
  如《天天网事》节目专设《晒粉点评》板块,鼓励微友参与讨论,点评当日热点,及时公布和反馈微友意见,受众参与感和主体地位明显提高。而且全新的互动形式和节目样态,还吸引着大量對新媒体有依赖和喜爱心理的年轻受众,使该节目聚集人气,充满时尚感。该节目彰显受众的主体地位,增强受众对媒介平台的参与和互动,这不仅是网络时代,受众媒体接近权提高、主体地位回归的表现,更是电视媒体对待观众的一种态度和意识的转变。
  (二)《天天网事》节目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节目在不断的竞合中,逐渐显现出具有共性的“四化”弊端,即节目同质化、低俗化、琐碎化、泛娱乐化。
  在此背景下,《天天网事》节目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同类问题。近几年,台网互动节目有所发展,其中网络资讯类节目,除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以外,还有河南电视台《打渔晒网》等节目。但此类节目依然被部分受众和业界人士解读为资讯娱乐节目,甚至部分网友称之为读报类节目,这与《天天网事》栏目组将自身定位为一档评论性节目的目标相去甚远。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节目定位还不够清晰,存在泛娱乐化,深度挖掘不足等现实问题。
  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不上网人群”现趋稳定,而潜在网民已逐步向“上网人群”转变。对于《天天网事》栏目组来说,“上网人群”依然是节目未来收视的主体。随着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的发展,非网民数量可能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节目要面向网友,突出热点话题,抢占“言论高地”,以深度解读取胜,以媒体“有态度的资讯”取胜,在同类节目和海量网络资讯中拔得头筹,树立节目权威性和品牌效益,培养受众特别是“上网人群”的忠诚度,赢得公信力,才是节目未来的出路。
  而为吸引“不上网人群”,过分呈现“新、奇、特”事件,直击受众猎奇心理的现象,还是应该把握度和量。为受众集纳展现奇闻资讯并无问题,问题关键是要善于在奇闻中挖掘深度,软新闻硬化,尽量避免过度娱乐化的隐患。
  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存在信息再加工问题,怎样在二手材料中挖掘出新的新闻价值,摆脱“读报”水平,提升节目深度,还有待栏目组深思。   二、《天天网事》节目发展的出路
  (一)注重新闻选择、节目编排和制作
  新闻选择,就是新闻媒介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进行判断和鉴别,从中选择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3]。而作为现代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网络变得不可或缺,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大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公共信息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受众既难于寻找又难以辨识,这时电视栏目组就要发挥其信息整合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其次,还应特别注重内容选择的平民化、生活化,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和趣味性。
  再次,节目应注重编排的合理性。整体要软硬结合,以穿插式的杂志化编排为主,将诸多内容合理链接,并调节整体节奏,形成交错的视听感受,突显出节目的个性和风格。应尽量避免内容繁杂、感情落差大的问题,在制作上力求精良,注重色彩和画面的运用。
  (二)注重受众拓展与互动
  首先,《天天网事》节目的受众市场仍需拓展,其目标受众要投向社会主体,如农民、青年、占都市人口比例大多數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有待的开发和理应坚守的受众群体。其次,节目要尊重受众的发言,研究受众的喜好,并“想法使受众的反馈信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4]。并运用短信、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
  (三)强化主持人和节目深度
  节目主持人应既是记者型又是专家型,除基本的编、播能力外,还要有分析评论的能力,表达媒体观点,从而加强节目深度。此外,还可从建立权威新闻评论,慎重选题入手,展现节目的公正性、客观性,塑造节目品牌形象。同时,强化新闻评论,也是电视媒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方法之一。
  (四)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功能
  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5]。如今在台网融合的推动下,电视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互动融合,形成了新电视舆论场,以巩固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并能产生更大的舆论引导力[6]。
  虽然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舆论场已悄然发生变化,但传统媒体引导舆论、代民监督的基本职能,不但没有变化还需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应正确引导新电视舆论。在台网融合下,电视媒体要发挥其优势,快速启动议程设置,抢先策划议题,主动影响公众舆论。特别在微博舆论日渐崛起之时,更要善加引导多变的舆论。
  三、结 语
  在台网融合环境下,《天天网事》节目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还很广阔。明确节目的定位,可以一种深度与娱乐并举,具有深度引导力的“中庸精神”来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应继续坚持拓展受众群,加强对受众群体的调研,创新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坚持“受众本位”和“议程设置”两个切入点不动摇。树立受众的公民意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还可引入微信平台,增加节目现场感,与受众建立更加贴近性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骞军,郭雄.在融合中超越——《天天晒网》竞争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11(12).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郝东生.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选择[J].新闻三昧,2011(6).
  [4] 刘君,李星.web2.0下的编辑理念变革[J].网络传播,2008(2).
  [5]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 姚福,于凡奇.台网互动强化舆论引导力[J].传媒观察,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对“谣言”进行分析时,不少学者都选择分析谣言的程式化进程,以及谣言传播效果的实证研究,但缺少对谣言传播的动力分析。本文将从传播心理学出发,通过对“脱离传统秩序后个体的状态”、“群体对个体强大召唤力”、“群体召唤结构下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三个维度的分析,试图分析“谣言传播的动力因素” ,以期提升在校大学生在认知与抵御“谣言”方面的媒介素养的实效性研究。  关键词:群体;个体;召唤结构;动力
期刊
摘 要:新闻频道的国际化传播是21世纪电视新闻传播的大趋势。随着多国面向国际受众国际频道的相继推出,构建好的国际传播新平台,用中国视角、国际眼光做新闻,我国才能在这场国际传媒影响力及话语权的争夺战中脱颖而出。改版后的CCTV-NEWS,从频道的节目设置、主播构成到新闻内容等方面,既有突破也有不足,期待能给中国对外电视频道的发展带来启示和动力。  关键词:CCTV-NEWS;国际传播;传媒品牌  中
期刊
摘 要:微博的蓬勃兴起,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大大拓展了广播电视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微博是一把“双刃剑”,节目主持人使用微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节目主持人应掌握正确掌握使用微博的策略,发挥“微力量”,传播真善美。  关键词:节目主持人;微博;问题;对策;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57-02  作为新媒体的微博,在
期刊
摘 要:媒介竞争的激烈化,使媒体品牌建设的任务目标日趋急迫。如何确立媒体品牌建设原则,如何提高、强化媒体品牌经营的质效,已成为媒体提高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陕西广播电视台音乐频率品牌建设案例的事实分析,探讨广播品牌建设原则和方法,着重强调广播媒体品牌关系的强化,为广播媒介的品牌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品牌;品牌建设;音乐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优秀的广告策略对于品牌的宣传有着重要作用,它借助各类媒体的有效组合精准定位有助于品牌形象的传播。文章试图从大众传播媒介的角度综合分析聚美优品广告策略的创新之处,为国内其他化妆品网站广告策略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聚美优品;广告;策略;创新  中图分类号:F71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61-02  一句“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的
期刊
摘 要:电视新闻特写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当今的电视新闻实践中,原因正是在于它具有吸引观众的独特魅力。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周刊》的一则新闻特写《当水成为礼物》为例,深入分析了电视新闻特写的魅力所在,即:选材典型,以小见大;形象生动,如临其境;情感细腻,感染力强;情理交融,引人深思。而这些特点也正是衡量一则电视新闻特写是否优秀的标准。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闻特写;以小见大;情理交融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电视娱乐节目作为目前最受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占据了电视台收视率和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但由于近年来娱乐节目过于集中,观众选择范围缩小,电视台不得不引进国外的节目制作,于是荧屏上出现了一大批“国外模式”的娱乐节目。在各大卫视购买版权成风的时候,《我是歌手》冲出重围,通过国外引进与本土结合的方式,将该节目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娱乐节目;海外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时下相亲类电视节目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了“剩男剩女”“富二代”“拜金女”等社会问题的广泛热议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栏目为例,从节目设计即节目题材、节目形式、舞台设计、话语、女嘉宾气质的多样性等五个方面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并结合节目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挖掘女性主导的表象下男权中心的隐形控制,从性别分析的角度,分析相亲节目传递出的性别意识的变化,引发人们对性别意识的思考。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家庭伦理剧的涵化作用这一视角,对社会变迁时期下几部具有代表意义家庭伦理剧进行分析解读。笔者在阐述家庭伦理剧的定义和产生的背景后,以《渴望》、《中国式离婚》、《蜗居》、《裸婚时代》为例,分别对其在社会结构变迁下演变发展的特点及其对受众产生的涵化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涵化作用;社会结构变迁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
期刊
摘 要:《南方日报》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的报道内容以“民族文化”和“区域发展”为主,呈现差异再现与发展叙事的报道框架。在其报道中,政府是主要信源,清远少数民族被动地处于信息传播的末端,自上而下的传播影响了对清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现实的建构,造成真实境况与媒介镜像的巨大差别,媒体的低度再现使少数民族地区仍处于媒介弱势。  关键词:《南方日报》;少数民族;省级党报;媒介弱势  中图分类号:G255.3 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