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2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发布了《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十二五”将通过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展开,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这些宏观政策,为媒介融合之台网融合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为台网进一步深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和空间。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节目的解读,来阐明在台网融合这一新格局下,创新形态电视节目的特点,挖掘其创办中的问题,以其发展的出路和未来的前景作一探析,以供业界参考。
关键词:台网融合;节目深度;受众本位;舆论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85-02
如今电视媒体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驾驭,正进入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而目前电视在台网竞争中,依然占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如具有广大的受众,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显著的广告市场、品牌效益和权威内容等。而且随着台网融合,创新形态的电视节目,其厚积薄发的可能性更大,可待研究的方面颇多。
陕西二套《天天网事》节目(创办于2011年5月,原名《天天晒网》,2013年改版)就是台网融合、节目形态创新的一个代表。它打破了台网初级互动格局及报纸、网络、各级电视台的资源壁垒,引入内容共享和广告运营理念,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并大胆引入微博平台,扩展信源,增强受众与节目的互动。较好地把握为舆论“设置议程”和“受众本位”两个关键环节,在同类节目中表现不俗,个性鲜明,受到全国其他省市台的高度关注。而《天天网事》节目,在省级台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较好评价,则展现出融媒体时代电视栏目综合创新的新格局。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及问题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
1.突破地域性,实现资源共享
《天天网事》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栏目所涉及内容在地域上的突破。该节目通过不断适应时代的特点,扩充自身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源多元化,使得节目关注点延伸至全国。报纸、网络、电视台,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可以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都被列入信息来源的渠道。如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齐鲁晚报》、《广州日报》等报社网;新浪视频;江苏、安徽、辽宁、广州等地电视台等。在此基础上,该节目深化媒介融合,强调媒体间内容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台网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使节目信息价值最大化,又做到与其他媒体间的互惠共赢。
2.凸显时效性,实现随机点播
《天天网事》节目,实现“领先平面媒体12小时,抢占热点舆论制高点”[1]。充分发挥台网融合的优势,将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及时性为电视节目所用,从而形成栏目观点,引领社会舆论。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可在相关网站在线观看,如西部网、搜狐网、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SNRTV)等。不但实现了台网交互推广、资源共享,还克服了电视媒体线性传播、保存性差、转瞬即逝等缺点。
3.注重深度性,特邀专家点评
该节目新闻选题平民化、生活化、深度化,并巧妙将国计与民生相结合,选题往往由小见大。同时加入简要精辟的时事评论,提升节目深度。如诚邀搜狐特约评论员解读当日热点,还特设《西平点评》、《晒网点评》板块,通过专家评论,打造“言论高地”。
4.强调时代性,注重“受众本位”
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过程中,中国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逐步增强,节目内容更趋于平民化和生活化[2]。特别是随着微博等互动渠道和载体的便捷化、多元化,受众更加乐于通过微博互动参与节目,并能得到媒体的及时反馈。
如《天天网事》节目专设《晒粉点评》板块,鼓励微友参与讨论,点评当日热点,及时公布和反馈微友意见,受众参与感和主体地位明显提高。而且全新的互动形式和节目样态,还吸引着大量對新媒体有依赖和喜爱心理的年轻受众,使该节目聚集人气,充满时尚感。该节目彰显受众的主体地位,增强受众对媒介平台的参与和互动,这不仅是网络时代,受众媒体接近权提高、主体地位回归的表现,更是电视媒体对待观众的一种态度和意识的转变。
(二)《天天网事》节目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节目在不断的竞合中,逐渐显现出具有共性的“四化”弊端,即节目同质化、低俗化、琐碎化、泛娱乐化。
在此背景下,《天天网事》节目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同类问题。近几年,台网互动节目有所发展,其中网络资讯类节目,除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以外,还有河南电视台《打渔晒网》等节目。但此类节目依然被部分受众和业界人士解读为资讯娱乐节目,甚至部分网友称之为读报类节目,这与《天天网事》栏目组将自身定位为一档评论性节目的目标相去甚远。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节目定位还不够清晰,存在泛娱乐化,深度挖掘不足等现实问题。
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不上网人群”现趋稳定,而潜在网民已逐步向“上网人群”转变。对于《天天网事》栏目组来说,“上网人群”依然是节目未来收视的主体。随着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的发展,非网民数量可能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节目要面向网友,突出热点话题,抢占“言论高地”,以深度解读取胜,以媒体“有态度的资讯”取胜,在同类节目和海量网络资讯中拔得头筹,树立节目权威性和品牌效益,培养受众特别是“上网人群”的忠诚度,赢得公信力,才是节目未来的出路。
而为吸引“不上网人群”,过分呈现“新、奇、特”事件,直击受众猎奇心理的现象,还是应该把握度和量。为受众集纳展现奇闻资讯并无问题,问题关键是要善于在奇闻中挖掘深度,软新闻硬化,尽量避免过度娱乐化的隐患。
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存在信息再加工问题,怎样在二手材料中挖掘出新的新闻价值,摆脱“读报”水平,提升节目深度,还有待栏目组深思。 二、《天天网事》节目发展的出路
(一)注重新闻选择、节目编排和制作
新闻选择,就是新闻媒介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进行判断和鉴别,从中选择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3]。而作为现代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网络变得不可或缺,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大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公共信息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受众既难于寻找又难以辨识,这时电视栏目组就要发挥其信息整合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其次,还应特别注重内容选择的平民化、生活化,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和趣味性。
再次,节目应注重编排的合理性。整体要软硬结合,以穿插式的杂志化编排为主,将诸多内容合理链接,并调节整体节奏,形成交错的视听感受,突显出节目的个性和风格。应尽量避免内容繁杂、感情落差大的问题,在制作上力求精良,注重色彩和画面的运用。
(二)注重受众拓展与互动
首先,《天天网事》节目的受众市场仍需拓展,其目标受众要投向社会主体,如农民、青年、占都市人口比例大多數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有待的开发和理应坚守的受众群体。其次,节目要尊重受众的发言,研究受众的喜好,并“想法使受众的反馈信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4]。并运用短信、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
(三)强化主持人和节目深度
节目主持人应既是记者型又是专家型,除基本的编、播能力外,还要有分析评论的能力,表达媒体观点,从而加强节目深度。此外,还可从建立权威新闻评论,慎重选题入手,展现节目的公正性、客观性,塑造节目品牌形象。同时,强化新闻评论,也是电视媒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方法之一。
(四)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功能
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5]。如今在台网融合的推动下,电视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互动融合,形成了新电视舆论场,以巩固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并能产生更大的舆论引导力[6]。
虽然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舆论场已悄然发生变化,但传统媒体引导舆论、代民监督的基本职能,不但没有变化还需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应正确引导新电视舆论。在台网融合下,电视媒体要发挥其优势,快速启动议程设置,抢先策划议题,主动影响公众舆论。特别在微博舆论日渐崛起之时,更要善加引导多变的舆论。
三、结 语
在台网融合环境下,《天天网事》节目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还很广阔。明确节目的定位,可以一种深度与娱乐并举,具有深度引导力的“中庸精神”来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应继续坚持拓展受众群,加强对受众群体的调研,创新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坚持“受众本位”和“议程设置”两个切入点不动摇。树立受众的公民意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还可引入微信平台,增加节目现场感,与受众建立更加贴近性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骞军,郭雄.在融合中超越——《天天晒网》竞争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11(12).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郝东生.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选择[J].新闻三昧,2011(6).
[4] 刘君,李星.web2.0下的编辑理念变革[J].网络传播,2008(2).
[5]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 姚福,于凡奇.台网互动强化舆论引导力[J].传媒观察,2009(12).
关键词:台网融合;节目深度;受众本位;舆论功能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085-02
如今电视媒体通过资源整合和平台驾驭,正进入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发展时期。而目前电视在台网竞争中,依然占有不可小觑的优势,如具有广大的受众,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显著的广告市场、品牌效益和权威内容等。而且随着台网融合,创新形态的电视节目,其厚积薄发的可能性更大,可待研究的方面颇多。
陕西二套《天天网事》节目(创办于2011年5月,原名《天天晒网》,2013年改版)就是台网融合、节目形态创新的一个代表。它打破了台网初级互动格局及报纸、网络、各级电视台的资源壁垒,引入内容共享和广告运营理念,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并大胆引入微博平台,扩展信源,增强受众与节目的互动。较好地把握为舆论“设置议程”和“受众本位”两个关键环节,在同类节目中表现不俗,个性鲜明,受到全国其他省市台的高度关注。而《天天网事》节目,在省级台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较好评价,则展现出融媒体时代电视栏目综合创新的新格局。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及问题
(一)《天天网事》节目的特点
1.突破地域性,实现资源共享
《天天网事》节目的成功,得益于栏目所涉及内容在地域上的突破。该节目通过不断适应时代的特点,扩充自身的信息来源,实现信源多元化,使得节目关注点延伸至全国。报纸、网络、电视台,不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可以提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都被列入信息来源的渠道。如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齐鲁晚报》、《广州日报》等报社网;新浪视频;江苏、安徽、辽宁、广州等地电视台等。在此基础上,该节目深化媒介融合,强调媒体间内容资源的共享,尤其是台网间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使节目信息价值最大化,又做到与其他媒体间的互惠共赢。
2.凸显时效性,实现随机点播
《天天网事》节目,实现“领先平面媒体12小时,抢占热点舆论制高点”[1]。充分发挥台网融合的优势,将网络媒体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和及时性为电视节目所用,从而形成栏目观点,引领社会舆论。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可在相关网站在线观看,如西部网、搜狐网、陕西网络广播电视台(SNRTV)等。不但实现了台网交互推广、资源共享,还克服了电视媒体线性传播、保存性差、转瞬即逝等缺点。
3.注重深度性,特邀专家点评
该节目新闻选题平民化、生活化、深度化,并巧妙将国计与民生相结合,选题往往由小见大。同时加入简要精辟的时事评论,提升节目深度。如诚邀搜狐特约评论员解读当日热点,还特设《西平点评》、《晒网点评》板块,通过专家评论,打造“言论高地”。
4.强调时代性,注重“受众本位”
大众传播媒介领域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过程中,中国电视节目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逐步增强,节目内容更趋于平民化和生活化[2]。特别是随着微博等互动渠道和载体的便捷化、多元化,受众更加乐于通过微博互动参与节目,并能得到媒体的及时反馈。
如《天天网事》节目专设《晒粉点评》板块,鼓励微友参与讨论,点评当日热点,及时公布和反馈微友意见,受众参与感和主体地位明显提高。而且全新的互动形式和节目样态,还吸引着大量對新媒体有依赖和喜爱心理的年轻受众,使该节目聚集人气,充满时尚感。该节目彰显受众的主体地位,增强受众对媒介平台的参与和互动,这不仅是网络时代,受众媒体接近权提高、主体地位回归的表现,更是电视媒体对待观众的一种态度和意识的转变。
(二)《天天网事》节目存在的问题
中国电视节目在不断的竞合中,逐渐显现出具有共性的“四化”弊端,即节目同质化、低俗化、琐碎化、泛娱乐化。
在此背景下,《天天网事》节目也不可避免的显现出同类问题。近几年,台网互动节目有所发展,其中网络资讯类节目,除陕西电视台《天天网事》以外,还有河南电视台《打渔晒网》等节目。但此类节目依然被部分受众和业界人士解读为资讯娱乐节目,甚至部分网友称之为读报类节目,这与《天天网事》栏目组将自身定位为一档评论性节目的目标相去甚远。也从侧面反映出该节目定位还不够清晰,存在泛娱乐化,深度挖掘不足等现实问题。
同时,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不上网人群”现趋稳定,而潜在网民已逐步向“上网人群”转变。对于《天天网事》栏目组来说,“上网人群”依然是节目未来收视的主体。随着互联网应用形式的创新,以及上网硬件设备智能化和易操作化的发展,非网民数量可能有所下降。这就要求节目要面向网友,突出热点话题,抢占“言论高地”,以深度解读取胜,以媒体“有态度的资讯”取胜,在同类节目和海量网络资讯中拔得头筹,树立节目权威性和品牌效益,培养受众特别是“上网人群”的忠诚度,赢得公信力,才是节目未来的出路。
而为吸引“不上网人群”,过分呈现“新、奇、特”事件,直击受众猎奇心理的现象,还是应该把握度和量。为受众集纳展现奇闻资讯并无问题,问题关键是要善于在奇闻中挖掘深度,软新闻硬化,尽量避免过度娱乐化的隐患。
同时,该节目内容还存在信息再加工问题,怎样在二手材料中挖掘出新的新闻价值,摆脱“读报”水平,提升节目深度,还有待栏目组深思。 二、《天天网事》节目发展的出路
(一)注重新闻选择、节目编排和制作
新闻选择,就是新闻媒介对现实生活中的大量事实进行判断和鉴别,从中选择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过程[3]。而作为现代信息资源的集散地,网络变得不可或缺,但由于网络信息的海量性和碎片化,大量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公共信息被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受众既难于寻找又难以辨识,这时电视栏目组就要发挥其信息整合专业性、权威性的优势,“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其次,还应特别注重内容选择的平民化、生活化,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和趣味性。
再次,节目应注重编排的合理性。整体要软硬结合,以穿插式的杂志化编排为主,将诸多内容合理链接,并调节整体节奏,形成交错的视听感受,突显出节目的个性和风格。应尽量避免内容繁杂、感情落差大的问题,在制作上力求精良,注重色彩和画面的运用。
(二)注重受众拓展与互动
首先,《天天网事》节目的受众市场仍需拓展,其目标受众要投向社会主体,如农民、青年、占都市人口比例大多數的中产阶级,这些都是有待的开发和理应坚守的受众群体。其次,节目要尊重受众的发言,研究受众的喜好,并“想法使受众的反馈信息成为新闻的一部分”[4]。并运用短信、微博、微信等互动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交流。
(三)强化主持人和节目深度
节目主持人应既是记者型又是专家型,除基本的编、播能力外,还要有分析评论的能力,表达媒体观点,从而加强节目深度。此外,还可从建立权威新闻评论,慎重选题入手,展现节目的公正性、客观性,塑造节目品牌形象。同时,强化新闻评论,也是电视媒体有效进行舆论引导的方法之一。
(四)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功能
所谓舆论场,是指包括若干相互刺激的因素,使许多人形成共同意见的时空环境[5]。如今在台网融合的推动下,电视舆论场和网络舆论场互动融合,形成了新电视舆论场,以巩固电视的主流媒体地位,并能产生更大的舆论引导力[6]。
虽然在融媒体时代,媒体舆论场已悄然发生变化,但传统媒体引导舆论、代民监督的基本职能,不但没有变化还需进一步加强,这就要求电视媒体应正确引导新电视舆论。在台网融合下,电视媒体要发挥其优势,快速启动议程设置,抢先策划议题,主动影响公众舆论。特别在微博舆论日渐崛起之时,更要善加引导多变的舆论。
三、结 语
在台网融合环境下,《天天网事》节目的发展机遇和创新空间还很广阔。明确节目的定位,可以一种深度与娱乐并举,具有深度引导力的“中庸精神”来突出节目的个性。同时,应继续坚持拓展受众群,加强对受众群体的调研,创新节目形态,丰富节目内容,坚持“受众本位”和“议程设置”两个切入点不动摇。树立受众的公民意识,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维护受众的合法权益。还可引入微信平台,增加节目现场感,与受众建立更加贴近性的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 骞军,郭雄.在融合中超越——《天天晒网》竞争策略分析[J].新闻知识,2011(12).
[2] 田智辉.新媒体传播:基于用户制作内容的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郝东生.电视民生新闻的新闻选择[J].新闻三昧,2011(6).
[4] 刘君,李星.web2.0下的编辑理念变革[J].网络传播,2008(2).
[5] 刘建明.社会舆论原理[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6] 姚福,于凡奇.台网互动强化舆论引导力[J].传媒观察,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