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结合实际,针对儿童画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画;特点;原则;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跟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儿童绘画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重视,通过儿童画创作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笔者从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指导儿童画教学的切实的教学方法以供推敲。
1 启发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1 范围要想得“广”
即打开儿童的思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例如在指导儿童命题画《窗趣》时,只要启发得当,儿童作品就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可以让儿童从不同地点(窗外是城镇或农村、街道、高楼、山林、田野、大海等);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等);不同内容(窗外是人或动物、植物、景物等),甚至窗帘的不同、窗台的摆设不同等等方面来构思。儿童从这五个“不同”或是更多的“不同”中展开想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1.2 题材“新”
“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在表现时题材要“新”,要与众不同且与己不同。《家乡新貌》、《海底世界》、《宇宙探索》等题材过于老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启发儿童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新题材。
1.3 构思“妙”
新颖的题材确定下来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会显得锦上添花,如鱼得水。一次题为“爸爸”的命题绘画活动,结果一位儿童画了一位夜间骑摩托车的爸爸,后座装了两只箩筐,更有趣的是箩筐里竟然装了两个小孩,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原来他所表现的是一位父亲用摩托车带着双胞胎孩子出游的情景。“爸爸”这一主题,在孩子笔下表现的惟妙惟肖,他并不直接表现自己的爸爸,确也十分切题,画面看了很感人。
1.4 命题有“趣”
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如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地球,在她的周围有许多身穿太空服、手拿卫生工具在劳动的小朋友,或许一下子还不能明白这幅画意,加了《我给地球洗个澡》这个的题目,也就使人一目了然。再如一位小朋友手拿抹布擦着一片蓝色的背景,但加上了《擦天空》这一题目,就突出了主题,并且感受到这张画意趣横生了。
2 指导儿童绘画的几个法则
鉴于儿童年龄特征,方法的实际运用亦有所不同。归纳如下“八法”,以求抛砖引玉。
21 增补法
运用增补法可以满足这些儿童的绘画“饥饿”心理。例如一年级《画青蛙》一课,有小朋友问:“我可不可以再画几只青蛙呀?”“我可不可以画些小蝌蚪呀?”等等。小朋友自己想象,提出增补一些内容。这时启发再加以引导。小朋友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联想,进行增补,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从中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我真行”、“我真棒”。
2.2 组合法
儿童作画并不能凭空想象,丰富表象的储备是想象内容更为生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直观素材,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为幼儿提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请幼儿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有情节的画。再如《童话故事》设计为造型、表现课型时,向儿童提供了一只睡觉和一只跑步的兔子、一只乌龟的造型以及蘑菇、树等背景卡片造型,问:“哪位小朋友最动脑筋,能画出连老师也想不到的'龟兔赛跑'的画。”这样以来,儿童的思路打开了,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儿童奇妙的童心和大胆的创造力。
2.3 延伸法
课题延伸是指在坚持有利于儿童主动发展的前提下,对教材中原有的命题作适当的补充或改变。如《夜景》一课,在原课题的前面添加“(地方)的”、“上的”等,换成半命题的形式,儿童易于思索;再如《蔬果动物》一课,课题改成《蔬果动物园》,蕴涵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范围广,“质量”也高。
2.4 潜移默化法
在儿童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品欣赏、气氛感染而达到的儿童画创作的积极性。如为儿童经常性地提供优秀作品或本班、本年级儿童的优秀作品欣赏,丰富儿童视觉感受,激发竞争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绘画创作兴趣。
2.5 重叠法
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画一些有关节日性的画面,如儿童节、国庆节等。内容重叠法是指将一内容与另一内容重叠后形成新画面的方法,具体是指引导儿童将需要的内容进行夸张想象,破除儿童原有的绘画形象,将常画的内容与想画的内容重叠,经过想象创造描绘出新形式的儿童画。譬如前面所列举的儿童节,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常画的内容气球,但如果我们将气球进行夸张想象,将儿童想表现的画面体现在几个“大气球”里,相信这样的画面安排更趋新颖,更富新意。
2.6 正反思维法
正反思维法是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所要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的方法。如在指导《想象中的房子》一内容前,从正向思维角度出发,则考虑人类居住的房子将是如何的好;而从反向思维角度出发,面对当前土地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怎样解决当前的各种矛盾,使想象中的房子表现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启迪儿童进行想象,提高认识,开发智力,这样的引导,产生的画面是将人类移居海上,将房子建于树上和可移动房子等各式各样真正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2.7 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将所画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儿童画教学中甚为常用。例如:在启迪儿童画《想象中的太阳》这一内容时,儿童对太阳作拟人化处理一般都能掌握,从太阳公公引导出太阳奶奶、太阳叔叔、甚至太阳警察、太阳邮递员等较为容易,但这并非能满足儿童的想象欲望,继而分别出示长耳朵的太阳及西瓜形的太阳,再加以引导、鼓励,想象中的太阳画面一一呈现。这种仿生想象法在相关美术领域教学中可以称得上是儿童创作中启迪想象力的一把“金钥匙”,能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
2.8 学科结合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很多勇于开拓的教育者已着手探索美术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努力尝试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结合转化教学。在儿童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其作出另一种诠释,与音乐等学科知识结合转化,从而表现具有想象力的画面。
儿童画指导教学法,只是笔者近几年儿童画教学指导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其中的每一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儿童画教学领域,有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教学领域;每一方法不仅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全文形成,旨在有更多、更新、更佳的教学法诞生,以丰富儿童美术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周光荣.儿童绘画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9.1.
[2]姜宏.姜宏儿童画教学100课[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7.1.1.
[3]魏明坤.全国学前教育(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童画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1.
[4]杨颜.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12.1.
[5](德)弗莱克·班戈尔特著,程巍,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1.
[6]蒋云标.儿童画技法与想象.西冷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3.1.
关键词:幼儿画;特点;原则;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不断深入,跟随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儿童绘画被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及家长重视,通过儿童画创作的实践活动,启迪智慧,培养能力,并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和高尚情操。笔者从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指导儿童画教学的切实的教学方法以供推敲。
1 启发儿童绘画的想象力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1.1 范围要想得“广”
即打开儿童的思路,以发散性思维为主。例如在指导儿童命题画《窗趣》时,只要启发得当,儿童作品就富有生活气息。我们可以让儿童从不同地点(窗外是城镇或农村、街道、高楼、山林、田野、大海等);不同的季节和时间(春夏秋冬、早晨、中午、傍晚、深夜等);不同内容(窗外是人或动物、植物、景物等),甚至窗帘的不同、窗台的摆设不同等等方面来构思。儿童从这五个“不同”或是更多的“不同”中展开想象,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不会“千人一面”了。
1.2 题材“新”
“绘画是艺术,艺术离开创造就没有了生命力”。儿童画指导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儿童在表现时题材要“新”,要与众不同且与己不同。《家乡新貌》、《海底世界》、《宇宙探索》等题材过于老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可以启发儿童在自己的身边寻找一些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新题材。
1.3 构思“妙”
新颖的题材确定下来后,还要有绝妙的构思才会显得锦上添花,如鱼得水。一次题为“爸爸”的命题绘画活动,结果一位儿童画了一位夜间骑摩托车的爸爸,后座装了两只箩筐,更有趣的是箩筐里竟然装了两个小孩,周围是拥挤的人群。原来他所表现的是一位父亲用摩托车带着双胞胎孩子出游的情景。“爸爸”这一主题,在孩子笔下表现的惟妙惟肖,他并不直接表现自己的爸爸,确也十分切题,画面看了很感人。
1.4 命题有“趣”
给一张画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命题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富有童心童趣最好。如一位小朋友画了一个地球,在她的周围有许多身穿太空服、手拿卫生工具在劳动的小朋友,或许一下子还不能明白这幅画意,加了《我给地球洗个澡》这个的题目,也就使人一目了然。再如一位小朋友手拿抹布擦着一片蓝色的背景,但加上了《擦天空》这一题目,就突出了主题,并且感受到这张画意趣横生了。
2 指导儿童绘画的几个法则
鉴于儿童年龄特征,方法的实际运用亦有所不同。归纳如下“八法”,以求抛砖引玉。
21 增补法
运用增补法可以满足这些儿童的绘画“饥饿”心理。例如一年级《画青蛙》一课,有小朋友问:“我可不可以再画几只青蛙呀?”“我可不可以画些小蝌蚪呀?”等等。小朋友自己想象,提出增补一些内容。这时启发再加以引导。小朋友运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加上联想,进行增补,从而充分发挥各自的创造力,从中还可以让幼儿体验到“我真行”、“我真棒”。
2.2 组合法
儿童作画并不能凭空想象,丰富表象的储备是想象内容更为生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有时还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直观素材,让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进行自由组合,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为幼儿提供水果、蔬菜、鸟类、家禽等,请幼儿选一个主题将这些图形组合成一幅有情节的画。再如《童话故事》设计为造型、表现课型时,向儿童提供了一只睡觉和一只跑步的兔子、一只乌龟的造型以及蘑菇、树等背景卡片造型,问:“哪位小朋友最动脑筋,能画出连老师也想不到的'龟兔赛跑'的画。”这样以来,儿童的思路打开了,可以更充分地体现出儿童奇妙的童心和大胆的创造力。
2.3 延伸法
课题延伸是指在坚持有利于儿童主动发展的前提下,对教材中原有的命题作适当的补充或改变。如《夜景》一课,在原课题的前面添加“(地方)的”、“上的”等,换成半命题的形式,儿童易于思索;再如《蔬果动物》一课,课题改成《蔬果动物园》,蕴涵合作精神,这样的内容范围广,“质量”也高。
2.4 潜移默化法
在儿童画教学中,潜移默化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作品欣赏、气氛感染而达到的儿童画创作的积极性。如为儿童经常性地提供优秀作品或本班、本年级儿童的优秀作品欣赏,丰富儿童视觉感受,激发竞争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儿童的绘画创作兴趣。
2.5 重叠法
在儿童画教学过程中,经常性会画一些有关节日性的画面,如儿童节、国庆节等。内容重叠法是指将一内容与另一内容重叠后形成新画面的方法,具体是指引导儿童将需要的内容进行夸张想象,破除儿童原有的绘画形象,将常画的内容与想画的内容重叠,经过想象创造描绘出新形式的儿童画。譬如前面所列举的儿童节,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儿童常画的内容气球,但如果我们将气球进行夸张想象,将儿童想表现的画面体现在几个“大气球”里,相信这样的画面安排更趋新颖,更富新意。
2.6 正反思维法
正反思维法是指从正反两个角度对所要描绘的内容进行想象的方法。如在指导《想象中的房子》一内容前,从正向思维角度出发,则考虑人类居住的房子将是如何的好;而从反向思维角度出发,面对当前土地资源缺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怎样解决当前的各种矛盾,使想象中的房子表现在良好的环境之中?启迪儿童进行想象,提高认识,开发智力,这样的引导,产生的画面是将人类移居海上,将房子建于树上和可移动房子等各式各样真正富有童趣的儿童画。
2.7 仿生想象法
仿生想象法是指将所画之物模仿成另一事物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儿童画教学中甚为常用。例如:在启迪儿童画《想象中的太阳》这一内容时,儿童对太阳作拟人化处理一般都能掌握,从太阳公公引导出太阳奶奶、太阳叔叔、甚至太阳警察、太阳邮递员等较为容易,但这并非能满足儿童的想象欲望,继而分别出示长耳朵的太阳及西瓜形的太阳,再加以引导、鼓励,想象中的太阳画面一一呈现。这种仿生想象法在相关美术领域教学中可以称得上是儿童创作中启迪想象力的一把“金钥匙”,能充分开启儿童智慧和想象的大门。
2.8 学科结合法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为此,很多勇于开拓的教育者已着手探索美术综合探索这一学习领域,努力尝试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结合转化教学。在儿童画教学中,也可以将其作出另一种诠释,与音乐等学科知识结合转化,从而表现具有想象力的画面。
儿童画指导教学法,只是笔者近几年儿童画教学指导过程中的一个缩影。其中的每一种方法不仅适用于儿童画教学领域,有的同样也适用于其他教学领域;每一方法不仅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全文形成,旨在有更多、更新、更佳的教学法诞生,以丰富儿童美术教学形式。
参考文献
[1]周光荣.儿童绘画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9.1.
[2]姜宏.姜宏儿童画教学100课[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7.1.1.
[3]魏明坤.全国学前教育(新课程标准)“十二五规划教材”:儿童画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3.1.
[4]杨颜.藏在儿童画中的秘密[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12.1.
[5](德)弗莱克·班戈尔特著,程巍,许玉梅译.孩子的画告诉我们什么——儿童画与儿童心理解毒[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1.
[6]蒋云标.儿童画技法与想象.西冷印社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