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1
【摘要】目的: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提高治疗效果及避免复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或骶丛神经麻醉下接受肿块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患者的月经前期或经期. 术后随访6个月,对复发情况进行追踪。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病灶完整切除,临床症状得到痊愈。经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避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复发;经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于育龄妇女的盆腔脏器,阴道、会阴及腹部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策略不同于盆腔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据文献报道,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为0.05~0.9%[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加,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2]。长期反复发作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生恶变,因此早期手术治疗是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3]。本文对我院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收集患者的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组织至少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间质、纤维素及血液的两种。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9.8±4.1)岁。其中39例患者年龄小于30岁。42例患者有既往剖宫产史,14例患者有阴道分娩会阴部侧切史。孕次为1~3次,平均为2次。产次为1~3次,平均2次。手术至发病时间为5月~4年,平均为2.3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手术切口处疼痛,可呈进行性加重,白带可持续性增多。疼痛部位可触及质硬的肿块,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在经期肿块增大,肿块大小为1~6cm,平均3cm。患者在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下腹部囊性肿块,提示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或骶丛神经麻醉下接受肿块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患者的月经前期或经期,切除病灶以及病灶外5mm外组织。3例患者的肿块累及肛门括约肌,术前给予孕三烯酮治疗,2.5mg/次,2次/周,治疗3个月,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粘连较重的患者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2次/周,共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对复发情况进行追踪。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病灶完整切除,临床症状得到痊愈。经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散和种植有关,目前种植学说得到了普遍的接受[4]。本组患者有42例有既往剖宫产史,14例有阴道分娩会阴部侧切史,说明此病的发生与手术切口造成的创伤促进子宫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患者个人的遗传因素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检结果一般可进行诊断,必要时可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结论,明确肿块浸润程度及性质[5]。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肿块大小为1~6cm,平均3cm,由于肿块直径较大,药物无法有效的渗透到肿块内部发挥作用,因此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比药物治疗更合理。手术切除时应注意切除病灶及周围5mm的纤维结缔组织,采用锐性分离法进行彻底切除。当肿块位置较大,或累及肛门括约肌时,可在术前使用孕三烯酮治疗,控制病灶,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复发率[6]。手术切除时应小心,不要伤及括约肌,一旦损伤括约肌,应立刻行断端缝合。
有文献报道,在不同时间的雌激素水平不同,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研究报道经后期和经间期的基层细胞生长活力旺盛,种植能力明显高于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7]。本组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手术后的5月~4年,平均为2.3年,这是由于产后的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即使发生了内膜异位,也不容易得到生长。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时间根据患者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来选择,笔者认为应选择在月经前期或经期,这是因为经期时的肿块界限更清楚,症状更明显,更有利于彻底切除。本组患者经诊断后及时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患者全部痊愈。为了避免此病的发作,笔者认为应在手术时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避免蜕膜组织进入手术切口处并种植生长[8]。
综上所述,剖宫产人数的增加和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避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学英,2. 郎景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3. 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4. 2004,5. 39(2):97—99.
6. 孟庆琴.手术切7. 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8. 2008,10(127):84-85.
9. 刁素.手术切10. 口子宫内膜异位12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11. 2007,4(10):68-69.
12. 王辉.手术切13. 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体会[J].健康大视野,14. 2013,1(1):55.
15. Alexiadis G,16. Lanlbropulou M,17. Defleres S,18. et al. Aba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a ultrasound research:a diagostic problem [J].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01,19. 28:121-122.
20. 吴华.手术切21. 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2. 2007,29(10):1097-1098.
23. 刘瑞君,24. 于珊,25. 贾玉敏,26. 等.手术切27.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与联合药物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8. 2011,17(12):1663-1664.
29. 朱兰,30. 郎景和.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31. 2002,32. 37:80-81.
唐道娟,女,1978年7月,云南省泸水县,本科,妇产科主治医师,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对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提高治疗效果及避免复发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或骶丛神经麻醉下接受肿块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患者的月经前期或经期. 术后随访6个月,对复发情况进行追踪。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病灶完整切除,临床症状得到痊愈。经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避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复发;经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于育龄妇女的盆腔脏器,阴道、会阴及腹部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特点及治疗策略不同于盆腔脏器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据文献报道,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为0.05~0.9%[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人数的增加,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2]。长期反复发作的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发生恶变,因此早期手术治疗是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方法[3]。本文对我院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5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治疗的56例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收集患者的资料。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理组织至少含有子宫内膜腺体、子宫内膜间质、纤维素及血液的两种。患者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9.8±4.1)岁。其中39例患者年龄小于30岁。42例患者有既往剖宫产史,14例患者有阴道分娩会阴部侧切史。孕次为1~3次,平均为2次。产次为1~3次,平均2次。手术至发病时间为5月~4年,平均为2.3年。临床表现主要为经期手术切口处疼痛,可呈进行性加重,白带可持续性增多。疼痛部位可触及质硬的肿块,活动度较差,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在经期肿块增大,肿块大小为1~6cm,平均3cm。患者在术前均行B超检查,提示下腹部囊性肿块,提示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
1.2 治疗方法
患者均在连续性硬膜外麻醉下,或骶丛神经麻醉下接受肿块切除手术治疗,手术时间为患者的月经前期或经期,切除病灶以及病灶外5mm外组织。3例患者的肿块累及肛门括约肌,术前给予孕三烯酮治疗,2.5mg/次,2次/周,治疗3个月,然后再进行手术治疗。对粘连较重的患者适当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术后使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2次/周,共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对复发情况进行追踪。
1.3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EXCEL20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2 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得到成功,病灶完整切除,临床症状得到痊愈。经半年随访,无复发病例。
3 讨论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经血液和淋巴系统播散和种植有关,目前种植学说得到了普遍的接受[4]。本组患者有42例有既往剖宫产史,14例有阴道分娩会阴部侧切史,说明此病的发生与手术切口造成的创伤促进子宫内膜种植有一定关系,也可能与患者个人的遗传因素有关,结合临床表现及体检结果一般可进行诊断,必要时可结合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结论,明确肿块浸润程度及性质[5]。本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检查得到确诊,肿块大小为1~6cm,平均3cm,由于肿块直径较大,药物无法有效的渗透到肿块内部发挥作用,因此采用手术治疗的方法比药物治疗更合理。手术切除时应注意切除病灶及周围5mm的纤维结缔组织,采用锐性分离法进行彻底切除。当肿块位置较大,或累及肛门括约肌时,可在术前使用孕三烯酮治疗,控制病灶,以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复发率[6]。手术切除时应小心,不要伤及括约肌,一旦损伤括约肌,应立刻行断端缝合。
有文献报道,在不同时间的雌激素水平不同,子宫内膜种植能力也有所不同,有研究报道经后期和经间期的基层细胞生长活力旺盛,种植能力明显高于妊娠早期及妊娠晚期[7]。本组患者的发病时间为手术后的5月~4年,平均为2.3年,这是由于产后的体内雌激素水平迅速降低,即使发生了内膜异位,也不容易得到生长。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时间根据患者体内雌激素的水平来选择,笔者认为应选择在月经前期或经期,这是因为经期时的肿块界限更清楚,症状更明显,更有利于彻底切除。本组患者经诊断后及时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患者全部痊愈。为了避免此病的发作,笔者认为应在手术时减少不必要的宫腔操作,避免蜕膜组织进入手术切口处并种植生长[8]。
综上所述,剖宫产人数的增加和术中操作不当是造成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主要原因,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较好,是避免患者术后复发的主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学英,2. 郎景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3. 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4. 2004,5. 39(2):97—99.
6. 孟庆琴.手术切7. 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13例临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8. 2008,10(127):84-85.
9. 刁素.手术切10. 口子宫内膜异位12例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医药月刊,11. 2007,4(10):68-69.
12. 王辉.手术切13. 口瘢痕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疗体会[J].健康大视野,14. 2013,1(1):55.
15. Alexiadis G,16. Lanlbropulou M,17. Defleres S,18. et al. Aba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a ultrasound research:a diagostic problem [J]. Clin Exp Obstet Gynecol, 2001,19. 28:121-122.
20. 吴华.手术切21. 口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治疗体会[J].河北医药,22. 2007,29(10):1097-1098.
23. 刘瑞君,24. 于珊,25. 贾玉敏,26. 等.手术切27. 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与联合药物治疗体会[J].河北医学,28. 2011,17(12):1663-1664.
29. 朱兰,30. 郎景和.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 中华妇产科杂志,31. 2002,32. 37:80-81.
唐道娟,女,1978年7月,云南省泸水县,本科,妇产科主治医师,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县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