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面向全体的素质教育出发,我国中学美术教育的目标将面临着调整,以适应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鉴于此,作者结合美术教育与学生素质,在分析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中学美术教育适应于素质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即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精神。素质不能说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程度和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只有将先天基因与后天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完美的性格、气质和人格,获得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高尚的品质。为此,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召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做到心灵的储美和启真,这是一种技能的完善、精神的塑造,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育与学生素质
美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美术是“空间的艺术”。由于在表现手段上的造型品格,美术具有空间属性,这种可视的形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绘画空间是对自然的一种创造而非模仿,艺术家在运用透视、排列、分割、结构等规律时,不必为真实的空间所约束,而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构成空间王国。因此,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空间,就必须研究透视原理,以数学为基础,借助这一手法来表现三度空间,制造出符合人们视觉欣赏习惯所产生的真实幻觉的空间。长期学习美术,对发展人的空间智力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其次,美术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现,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交流思想,还具有逻辑语言所不具有的形象语言的功能。最后,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其透视、比例、结构、关系与数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的困惑
1.偏科严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美术等艺术方面的课程不受重视,有的甚至被其他课程取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艺术思维观念贫乏等。
2.过于重视用绘画教学。如今的学校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灌输绘画技能,而忽视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开展一些理性的探索创造活动。另外,有些学校一直把美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摆设,又缺乏充足的专业教学设备,导致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开展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大多数初级中学得不到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学内容不确定。美术教学应紧密围绕教学主题,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而在如今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听讲式”教学模式,把讲和练分开。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和教师的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使教学效果更佳。
4.高考政策注重技能。美术高考在题名内容等方面过于简单化、程式化,几十年来没有多大变化,测试点往往是考生的技能和技巧,而没有增加测试其艺术修养和系统知识。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钻研和创新的能力。
5.缺乏创新精神。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模仿,而非创新。模仿变成了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也形成了他们今后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在这种价值观念的约束下,学生不去追求创新。例如,素描课仍然把“模仿得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将美术对社会关注的方式僵滞化了。
三、中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人文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人文意识。《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于人文性。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文意识。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即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
2.观察能力。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又是重要的能力。观察的方法可以选择:从整体出发观察、比较观察、联系观察。观察内容要理清:观察所画对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观察所画的对像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观察所画的各个对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部分、观察所画对像有显著特征的部分和观察所画的对像受到形体结构影响的部分。在中学美术学习中,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3.欣赏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通过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乃至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启迪。美术教学中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习和运用观察、认识、记忆、训练、理解等一般认识方法,掌握一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又符合审美活动规律的方法,达到对审美意蕴的理解。这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两者的相互协调和推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审美理解力。要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就必须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主要在于把握好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把握好欣赏形式分析等方面。
4.抽象概括能力。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在中学美术学习中,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能力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途径去培养。
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个性,艺术提倡个性,提倡创新。在中学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但是,中学美术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共性和美术训练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提倡学生突出艺术个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学生绘画自律性(共性)的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艰苦的美术技能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画面自律性的素养。
总之,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学美术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整体素质。因此,美术教育借助自身优势理应在整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美术与人的综合素质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2]袁恩培.关于美术高考方法与方式的讨论[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3]李砚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孙超.关于高校美术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3).
[5]华娜.论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动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0,(7).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育 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
素质是以人的生理和心理实际作基础,以其自然属性为基本前提的,即个体生理的、心理的成熟水平的不同决定着个体素质的差异。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精神。素质不能说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教育程度和自身的学习与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只有将先天基因与后天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塑造完美的性格、气质和人格,获得丰富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和高尚的品质。为此,通过系统的美术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学生敏锐的感召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做到心灵的储美和启真,这是一种技能的完善、精神的塑造,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美术教育与学生素质
美术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美术是“空间的艺术”。由于在表现手段上的造型品格,美术具有空间属性,这种可视的形体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空间之中。绘画空间是对自然的一种创造而非模仿,艺术家在运用透视、排列、分割、结构等规律时,不必为真实的空间所约束,而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构成空间王国。因此,学生学习美术,认识空间,就必须研究透视原理,以数学为基础,借助这一手法来表现三度空间,制造出符合人们视觉欣赏习惯所产生的真实幻觉的空间。长期学习美术,对发展人的空间智力会起到极大的作用。其次,美术艺术是一种语言体现,不仅可以促使学生交流思想,还具有逻辑语言所不具有的形象语言的功能。最后,美术作为空间艺术,其透视、比例、结构、关系与数学有着天然的联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现阶段中学美术教育的困惑
1.偏科严重。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美术等艺术方面的课程不受重视,有的甚至被其他课程取代,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想象力、艺术思维观念贫乏等。
2.过于重视用绘画教学。如今的学校美术教育,只是单纯地灌输绘画技能,而忽视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开展一些理性的探索创造活动。另外,有些学校一直把美术教育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摆设,又缺乏充足的专业教学设备,导致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对学生开展美术技法训练这一构想在大多数初级中学得不到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教学内容不确定。美术教学应紧密围绕教学主题,采用丰富的艺术形式,使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掌握知识。而在如今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听讲式”教学模式,把讲和练分开。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在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和教师的创造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使教学效果更佳。
4.高考政策注重技能。美术高考在题名内容等方面过于简单化、程式化,几十年来没有多大变化,测试点往往是考生的技能和技巧,而没有增加测试其艺术修养和系统知识。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钻研和创新的能力。
5.缺乏创新精神。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模仿,而非创新。模仿变成了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这也形成了他们今后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在这种价值观念的约束下,学生不去追求创新。例如,素描课仍然把“模仿得像不像”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这将美术对社会关注的方式僵滞化了。
三、中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人文意识、敏锐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1.人文意识。《美术课程标准》确定美术课程的基本性质在于人文性。强调美术教学的人文性,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美术汲取不同时代美术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帮助学生通过美术的方法和作品表达自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地形成和发展人文意识。新课标强调让学生“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即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美术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理解美术以外的更为广阔的世界,在人文精神的浸染下,逐渐提高人文素养,形成博大的人文情怀。
2.观察能力。从事艺术创作要求具有敏锐感受力及观察力,这种敏锐的能力源于自觉的整体思维。美术教师都深有体会,多年的素描、色彩等专业训练,时刻都在强调整体感,这既是造型的重要原则与方法,又是重要的能力。观察的方法可以选择:从整体出发观察、比较观察、联系观察。观察内容要理清:观察所画对像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观察所画的对像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观察所画的各个对像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部分、观察所画对像有显著特征的部分和观察所画的对像受到形体结构影响的部分。在中学美术学习中,不断让学生领悟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并尽快形成整体思维,实质是培养学生在处理任何问题时,都能够快速准确地把握并处理好问题的主要矛盾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3.欣赏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注重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接受和掌握一定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通过自身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越来越深刻地理解美术作品,乃至艺术作品,从中得到美的感受和启迪。美术教学中审美理解力的培养,既有利于学习和运用观察、认识、记忆、训练、理解等一般认识方法,掌握一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又符合审美活动规律的方法,达到对审美意蕴的理解。这两个层面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两者的相互协调和推进,最终形成完整的审美理解力。要提高学生对审美意味的理解力,就必须遵循审美活动的规律,采取艺术教育的特殊方法,主要在于把握好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把握好欣赏形式分析等方面。
4.抽象概括能力。美术学科思维里的图形,泛指点、线、面、色彩、质感等基本元素,以及按照一定的结构生成的各种美感形式,这才是美术用以传情达意的最本质的语言。在中学美术学习中,懂得从内部图形语言本身而不是借助外部资讯对美术作品进行解读,从本质上去理解事物,把所有的具体的形象都抽象为图形。抽象概括能力可以通过对画面形象表达情感的形式的抽象及图形语言的视知觉的理解等途径去培养。
5.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个性,艺术提倡个性,提倡创新。在中学美术学习中形成的创新意识与习惯,必然会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由开启更宽广的思路。美术的创新思维,不是要教学生发明创造,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视觉上、形式上的求新,在思维上的发散,养成创新的意识与习惯。但是,中学美术教育也要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共性和美术训练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提倡学生突出艺术个性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对学生绘画自律性(共性)的培养,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艰苦的美术技能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画面自律性的素养。
总之,学生素质培养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中学美术教育不但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接触古今中外大量的优秀作品,提高审美情趣和整体素质。因此,美术教育借助自身优势理应在整个学生成长过程中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志强.美术与人的综合素质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09,(19).
[2]袁恩培.关于美术高考方法与方式的讨论[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3]李砚祖.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4]孙超.关于高校美术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3).
[5]华娜.论中学美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动向[J].美术教育研究,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