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初中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化学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切实实现化学的教学目标呢?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几点关键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教学;科学精神;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的教学一直具有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学生对于众多化学公式和原理容易产生混淆;化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尤其是关于金属化学物等学生不了解的陌生东西;化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等。面对这些教学阻碍,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着手克服。
一、兴趣能有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前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上课容易走神,虽然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还是比较弱,做事的目标性不够持久,对化学学习往往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下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化学本身的学科问题也有教师与学生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兴趣教学呢?
第一,考虑到化学与学生的接受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应多开展形象教学。初中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导,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处于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学习,而化学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性探究,虽然一些化学反应原理比较形象但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被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教师应该仅仅抓住学生的思维特征,采取形象的事物教学,或者为学生播放化学实验视频,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初中阶段,很多学校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被动学习,完全没有自主性,更别提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了。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和接受为具体的教学依据,随时变更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实现灵活教学,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采取启发式的问题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唤醒其好奇心,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兴趣的建立可以从化学与实践的结合入手,丰富课堂形式。利用学生的生活与实践经验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和背景,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一方面,实践可以是在课堂上开展,在学习新的化学成分或者物质时,教师结合该化学物质在化工或者工厂、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可以是每个学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的到正规化工厂就行参观,发现化学领域的广阔性,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从而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总之,兴趣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化学知识,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为化学教学铺好道路。
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
无论是实验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对于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和注意事项有深入的把握,建立安全意识。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起始阶段就要建立科学的学习和实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利用知识伤害自己与他人。初中阶段学生乍一接触化学会具有深入探究甚至自己动手的冲动,但是由于实验设备和项目的局限,以及学生倾向于一些比较刺激好玩的实验内容,可能会自己在家搜集材料自主实验,甚至把一些化学物质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建立非常重要。
第一,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例如,每学习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应该给出警示,不可与哪种物质放在一起,以及化学物质与气体的存放方法都要详细说明,这是保证学生实验和人身安全的必然要求。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危险化学事件讲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对于安全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学生往往对于奇闻轶事比较感兴趣,通过严肃、严重的事故过程,使学生在心理上彻底远离危险的行为。
第三,化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形成除了安全意识,还有一些化学试剂和试管、烧杯、酒精灯等的使用方法要规范,动作一定要到位。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实物教学,通过亲自的行为示范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说明动作的标准与否与实验结果的关系。或者采取立体的视频教学,通过直观的视频讲解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四,化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这需要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其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多做多思考,养成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总之,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内在的科学精神,为今后的专业素质奠定基础。
三、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其自主转化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当前学校对于实验并不重视,一方面因为实验课见效慢,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小,学校也担心实验耽误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学校过于看重实验器材,生怕学生损害实验设备造成损失。因此一个学期开展一到两节实验课,学生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化学实验成了背实验、抄实验,却没有实际的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养成思维的惰性,遇到实验题就懒得去做。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
第一,学校应该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改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开展实验课,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一些验证性小实验,打破实验的畏惧心理。
第二,应该多让学生亲自去做,而不是遇到实验就背流程和公式,学生没有形象化的演示和操作,一切理论都停留在口头,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并没有得到发展。另外做实验不要为了简单就只选择一些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照搬实验,没有主体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的探究性实验资源,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准备实验材料,完成创新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实验的设置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融合,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深度的挖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初中化学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对化学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化学;兴趣教学;科学精神;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的教学一直具有难度这是众所周知的,例如学生对于众多化学公式和原理容易产生混淆;化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学生理解上有难度,尤其是关于金属化学物等学生不了解的陌生东西;化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性分析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等。面对这些教学阻碍,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三种教学方法着手克服。
一、兴趣能有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当前初中学生对于化学学习普遍感到枯燥,上课容易走神,虽然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但还是比较弱,做事的目标性不够持久,对化学学习往往三分钟热度,难以坚持下去。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化学本身的学科问题也有教师与学生方面的问题。那么如何实施兴趣教学呢?
第一,考虑到化学与学生的接受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应多开展形象教学。初中阶段学生以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导,抽象思维能力很弱,处于起始阶段。学生习惯于对具体的事物进行学习,而化学是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实质性探究,虽然一些化学反应原理比较形象但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还是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容易被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教师应该仅仅抓住学生的思维特征,采取形象的事物教学,或者为学生播放化学实验视频,通过直观的视觉冲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初中阶段,很多学校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被动学习,完全没有自主性,更别提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了。我认为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和接受为具体的教学依据,随时变更设计好的教学计划,实现灵活教学,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积极思考。例如,教师在课堂伊始可以采取启发式的问题教学,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唤醒其好奇心,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第三,兴趣的建立可以从化学与实践的结合入手,丰富课堂形式。利用学生的生活与实践经验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和背景,增加知识的趣味性。一方面,实践可以是在课堂上开展,在学习新的化学成分或者物质时,教师结合该化学物质在化工或者工厂、生活中的应用范围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可以是每个学期学校定期组织学生的到正规化工厂就行参观,发现化学领域的广阔性,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从而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总之,兴趣的建立是为了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化学知识,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从而为化学教学铺好道路。
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
无论是实验还是日常生活中要对于化学物质之间的反应和注意事项有深入的把握,建立安全意识。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科学,在起始阶段就要建立科学的学习和实验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避免利用知识伤害自己与他人。初中阶段学生乍一接触化学会具有深入探究甚至自己动手的冲动,但是由于实验设备和项目的局限,以及学生倾向于一些比较刺激好玩的实验内容,可能会自己在家搜集材料自主实验,甚至把一些化学物质带到课堂上来,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建立非常重要。
第一,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灌输科学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例如,每学习一种新的化学物质时,教师应该给出警示,不可与哪种物质放在一起,以及化学物质与气体的存放方法都要详细说明,这是保证学生实验和人身安全的必然要求。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历史上发生的危险化学事件讲述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其对于安全问题引起充分的重视。学生往往对于奇闻轶事比较感兴趣,通过严肃、严重的事故过程,使学生在心理上彻底远离危险的行为。
第三,化学教学中科学精神的形成除了安全意识,还有一些化学试剂和试管、烧杯、酒精灯等的使用方法要规范,动作一定要到位。这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采取实物教学,通过亲自的行为示范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说明动作的标准与否与实验结果的关系。或者采取立体的视频教学,通过直观的视频讲解和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四,化学研究工作者必须具备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这需要在初中阶段就培养其科学研究的重要品质。在具体实验操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多做多思考,养成好的化学实验习惯。总之,化学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内在的科学精神,为今后的专业素质奠定基础。
三、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促进其自主转化理论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但是当前学校对于实验并不重视,一方面因为实验课见效慢,对学生的成绩影响小,学校也担心实验耽误教学进程。另一方面,学校过于看重实验器材,生怕学生损害实验设备造成损失。因此一个学期开展一到两节实验课,学生没有充分发挥的空间,化学实验成了背实验、抄实验,却没有实际的操作,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很差,养成思维的惰性,遇到实验题就懒得去做。如何摆脱这种困境呢?
第一,学校应该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改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多开展实验课,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负责。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一些验证性小实验,打破实验的畏惧心理。
第二,应该多让学生亲自去做,而不是遇到实验就背流程和公式,学生没有形象化的演示和操作,一切理论都停留在口头,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并没有得到发展。另外做实验不要为了简单就只选择一些验证性实验,导致学生照搬实验,没有主体思维的参与。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和课外的探究性实验资源,学生自主查找资料,准备实验材料,完成创新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之,实验的设置必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融合,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进行深度的挖掘。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详细论述,我们发现初中化学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这是时代发展对化学教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