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峰16岁参加新四军,戎马一生,战功卓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沈阳军区、济南军区副司令员。
在旧社会,张峰这些穷人家的子弟常常受到富家子弟的嘲弄和欺辱,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对为富不仁者的仇恨。遇到有人欺负穷人子弟,他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养成了爱打抱不平的仗义性格。
一次,张峰路过双浮桥头时,看到一个地主的儿子往一个穷人的小孩身上撒土取乐,穷人的孩子不敢还手,到处躲藏,地主儿子一边追一边笑骂。张峰实在看不下去,上前一把拉住那个地主的儿子说:“人家不还手,你还打人家、骂人家,自己不觉得没趣吗?”地主儿子两眼一瞪说:“关你屁事,你想找死吗?”说罢,将一把土撒在张峰身上。张峰毫不示弱,上去就给他一拳。地主儿子欺软怕硬,悻悻而去,边走边说:“你走着瞧!”第二天,他果然带领一帮打手到张峰家叫骂。张峰见他们人多势众,就躲了起来。
这件事让张峰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使穷人的孩子不受欺负,就得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才能压过对手。于是他把双浮桥南十多个穷家子弟组织起来。每人手里一根木棍,扎条红头绳,当作红缨枪。张峰身扎腰带,手持“指挥棒”,带着大伙每天晚上在桥头演练冲杀对打。这伙小穷哥们的组织虽然没有什么名称,却也学着大人们,对小头头张峰称“司令”,有谁受欺负,只要报告“司令”,就能为你出气。没多久,“司令”的大名不胫而走,在双浮镇传开。1984年,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张峰回乡探亲,在宴请父老乡亲时,健在的“老队员”回忆起儿时他当“司令”的情形,莫不感慨万千。
张峰虽然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队高级将领,但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双浮镇一位老人张桂福深有感触地说:张峰官大人不“大”。他小时候当“司令”,为穷人撑腰出气,现在真的当了司令,还是想着俺们的疾苦,俺们到啥时候也忘不了他啊!
说起张峰关心群众、乐于助人的事,那真像葡萄架上的葡萄,一嘟噜一串串,数不清也说不完。1950年,他从河南回乡,在周口买船票时,发现一位乘客购票钱不足,他毫不犹豫地为那位乘客买了一张船票,当那位同志看到一位陌生人送给他船票时,诚惶诚恐,不敢接票。张峰就和蔼地说:“老乡,没关系,这票是送给你的,不要钱。”
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张峰不顾自家生活困难,给家乡人民寄去100元钱和50斤全国通用粮票。虽然数目不大,但对断炊的社员来说,这确实是“救命粮”。
张峰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不忘给家乡写信,了解乡情民情,得知谁家遇有天灾人祸,便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张桂福的老伴患有肺结核病,常年吃药,生活非常困难。张峰不但寄来药品,还寄去800元钱,使之渡过难关。高兰霞患有严重肝炎病,张峰得知,每季度准时寄去药品,一直坚持两年多,直到完全康复。高兰霞逢人就说、见人就讲:“俺这条命,真是张司令员从阎王爷那里夺回来的,要不然,俺的骨头早就烂成灰了。”
张峰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以后,家乡的亲戚朋友难免去找他办事。他始终掌握一个原则,违反政策的事坚决不做。尤其是对家庭和至亲,要求更严。
1969年、1970年,张峰的外甥和侄孙相继高中毕业后,没有升学的机会,就去沈阳找张峰要求当兵。去时他俩都信心百倍,满有把握,但到沈阳后却碰了个软钉子。张将军对他们说:“你们要求参军,保卫祖国是件好事,但要在当地报名应征。我不能违反政策,直接送你们入伍。”临走时,张峰分别送给他们两件“宝”,一是《毛选》四卷,让他们好好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二是板车胎,勉励他们如果不能参军,在家好好务农,搞好农业生产。
侄孙回家后,有个同学见此情景,风趣地编个顺口溜:孙找爷爷想当兵,没开绿灯开红灯。《毛选》四卷找答案,思想不通也得通。不能当兵没关系,拉起板车去务农。
张峰将军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人民,但心中唯独没有自己,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和家庭谋私利。
(摘自《党史纵览》2002年第6期,魏金瓒/文)
在旧社会,张峰这些穷人家的子弟常常受到富家子弟的嘲弄和欺辱,在他心灵深处埋下了对为富不仁者的仇恨。遇到有人欺负穷人子弟,他常常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养成了爱打抱不平的仗义性格。
一次,张峰路过双浮桥头时,看到一个地主的儿子往一个穷人的小孩身上撒土取乐,穷人的孩子不敢还手,到处躲藏,地主儿子一边追一边笑骂。张峰实在看不下去,上前一把拉住那个地主的儿子说:“人家不还手,你还打人家、骂人家,自己不觉得没趣吗?”地主儿子两眼一瞪说:“关你屁事,你想找死吗?”说罢,将一把土撒在张峰身上。张峰毫不示弱,上去就给他一拳。地主儿子欺软怕硬,悻悻而去,边走边说:“你走着瞧!”第二天,他果然带领一帮打手到张峰家叫骂。张峰见他们人多势众,就躲了起来。
这件事让张峰认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想使穷人的孩子不受欺负,就得团结起来,人多力量大,才能压过对手。于是他把双浮桥南十多个穷家子弟组织起来。每人手里一根木棍,扎条红头绳,当作红缨枪。张峰身扎腰带,手持“指挥棒”,带着大伙每天晚上在桥头演练冲杀对打。这伙小穷哥们的组织虽然没有什么名称,却也学着大人们,对小头头张峰称“司令”,有谁受欺负,只要报告“司令”,就能为你出气。没多久,“司令”的大名不胫而走,在双浮镇传开。1984年,时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的张峰回乡探亲,在宴请父老乡亲时,健在的“老队员”回忆起儿时他当“司令”的情形,莫不感慨万千。
张峰虽然是一位战功赫赫的军队高级将领,但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双浮镇一位老人张桂福深有感触地说:张峰官大人不“大”。他小时候当“司令”,为穷人撑腰出气,现在真的当了司令,还是想着俺们的疾苦,俺们到啥时候也忘不了他啊!
说起张峰关心群众、乐于助人的事,那真像葡萄架上的葡萄,一嘟噜一串串,数不清也说不完。1950年,他从河南回乡,在周口买船票时,发现一位乘客购票钱不足,他毫不犹豫地为那位乘客买了一张船票,当那位同志看到一位陌生人送给他船票时,诚惶诚恐,不敢接票。张峰就和蔼地说:“老乡,没关系,这票是送给你的,不要钱。”
1960年,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张峰不顾自家生活困难,给家乡人民寄去100元钱和50斤全国通用粮票。虽然数目不大,但对断炊的社员来说,这确实是“救命粮”。
张峰在繁忙的工作中,仍不忘给家乡写信,了解乡情民情,得知谁家遇有天灾人祸,便毫不犹豫伸出援助之手。张桂福的老伴患有肺结核病,常年吃药,生活非常困难。张峰不但寄来药品,还寄去800元钱,使之渡过难关。高兰霞患有严重肝炎病,张峰得知,每季度准时寄去药品,一直坚持两年多,直到完全康复。高兰霞逢人就说、见人就讲:“俺这条命,真是张司令员从阎王爷那里夺回来的,要不然,俺的骨头早就烂成灰了。”
张峰担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以后,家乡的亲戚朋友难免去找他办事。他始终掌握一个原则,违反政策的事坚决不做。尤其是对家庭和至亲,要求更严。
1969年、1970年,张峰的外甥和侄孙相继高中毕业后,没有升学的机会,就去沈阳找张峰要求当兵。去时他俩都信心百倍,满有把握,但到沈阳后却碰了个软钉子。张将军对他们说:“你们要求参军,保卫祖国是件好事,但要在当地报名应征。我不能违反政策,直接送你们入伍。”临走时,张峰分别送给他们两件“宝”,一是《毛选》四卷,让他们好好学习,提高政治觉悟。二是板车胎,勉励他们如果不能参军,在家好好务农,搞好农业生产。
侄孙回家后,有个同学见此情景,风趣地编个顺口溜:孙找爷爷想当兵,没开绿灯开红灯。《毛选》四卷找答案,思想不通也得通。不能当兵没关系,拉起板车去务农。
张峰将军就是这样,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党,献给国家,献给人民,但心中唯独没有自己,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和家庭谋私利。
(摘自《党史纵览》2002年第6期,魏金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