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改版后,内容明显向传统文化倾斜,每一单元都设有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篇目;部分单元后面设有名著导读,加大对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引导。体现国家领导层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倡导,对学生读书明志,探索人生,培养人文气质更进一步的重视与引导。
【关键词】七年级 语文 人教版 变化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曾表示,“很多人评价教材只看选文篇目,很少考虑背后的学习规律。”事实上,教材编选是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语文教材的要求和评价,不能仅根据经验和感觉,还应当讲求科学性。一本教材经过修订呈现在学生面前,需要经过拟定大纲、编选课文、编辑设计等严谨流程。仅教材送审就要过许多“关”:如教科书审查组评审、教育部咨询委员会阅审、课程教材委员会终审,以及主管部门的复审等。编写组要对每一轮审查意见逐条回应,反复修改完善教材。复审通过后,正式出版,编印发行。温儒敏教授提到,2016年秋季9月投入使用的部编本4册人教版语文教材,是经过14轮评审,全国100个特级教师提意见,还在多省市进行试教后,经过中央的批准,才得以发行。所以2016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与2013年老版教材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内外编排、图案与外观的变化
开本由“890毫米×1240毫米 32开”变为“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方便阅读与书写笔记。封面封底:除保留“语文”二字书写外,全面改变。突出“教育部组织编写”。彩色插图被取消,变成图文合编。
二、教材局部细节的变化明显,更加科学实用
第一,教读课文17篇,内容构架:预习、文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第二,自读课文7篇,内容构架:旁批、文章、阅读提示、读读写写。
第三,“读读写写”增加丁永康先生硬笔书法楷书田字格范字。
第四,“注解”分栏显示,排列整齐。
第五,古诗词注解以旁批形式显示。而且增加了赏析解读文字,明确了思想感情等关键信息。
第六,《写在前面的话》删去,可见去形式化气息较浓。变化十:几个可喜变化。
三、单元教学的整体变化较大
1.六个单元主题的调整
单元数仍然保持6个单元,但每单元篇目由原来的5篇调整为4篇。数量有所减少,但全书字数却由151000字增加到163000字,说明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了,实际上是扩大了阅读量。
2.与原版相比,课文篇目变化较大
新版教材仅保留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皇帝的新装》《女蜗造人》《寓言四则》之前两则、《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三首。
共删去18篇,幅度较大。文章篇目变化达60%。.原有篇目被替换,过去删除篇目回归。如《纪念白求恩》。体现减负要求,篇目数量由30篇减为24篇。
新增了《雨的四季》《钱塘湖春行》《从百草園到三味书屋》《窃读记》《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猫》《鸟》《动物笑谈》《狼》《寓言》二则。
由此可以看出:重视大家之作,涵盖范围更广。
3.文言文。
五篇的数量没有变,但删去《河中石兽》《虽有佳肴》,新增《诫子书》《狼》。
4.古诗
旧版由正文4首和书尾10首构成,现在调整为正文8首和书尾4首,总数减少2首。但正文增加一倍,由此可见,诗歌教学不再仅仅是默写,更重视诗歌阅读及赏析。原十四首仅保留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五首。原有14首减为12首。课内4首,课外8首。但因教材篇目总数减少,比例实则增大。篇目除原有5首外,其它全部变换。教材体现计划性。半期前4首,半期后4首。
5.名著导读依然是两篇
原来是集中在书末,现在调整为半学期一篇。内容由《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调整为《朝花夕拾》《西游记》,体裁由诗歌寓言调整为小说和散文,篇长和体裁都有很大变化。名著阅读量增大,计划性更强。“名著导读”2本名著,有导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编。增加“自主阅读推荐”4本。教材体现计划性,上下半学期为“1本名著+2本推荐”的阅读形式。
6.作文
写作要求基本没变,但顺序做了调整。写作指导和实践要求更加具体。写作指导序列化。写作实践操作性更强。有3个写作实践供老师和学生选择。
7.综合性学习
保留了《少年正是读书时》,将《成长的烦恼》改为《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数量减少,由老教材“三大三小”6个减少为3个,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
四、增加了文学专业知识
增加了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学习,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加强对文学艺术特征的学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以上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新版教材逻辑顺序更为合理,更注重阅读和写作,更贴近生活,更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停留于旧的程序,要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精神,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回归。这对老师的业务水平又有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七年级 语文 人教版 变化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曾表示,“很多人评价教材只看选文篇目,很少考虑背后的学习规律。”事实上,教材编选是细致、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语文教材的要求和评价,不能仅根据经验和感觉,还应当讲求科学性。一本教材经过修订呈现在学生面前,需要经过拟定大纲、编选课文、编辑设计等严谨流程。仅教材送审就要过许多“关”:如教科书审查组评审、教育部咨询委员会阅审、课程教材委员会终审,以及主管部门的复审等。编写组要对每一轮审查意见逐条回应,反复修改完善教材。复审通过后,正式出版,编印发行。温儒敏教授提到,2016年秋季9月投入使用的部编本4册人教版语文教材,是经过14轮评审,全国100个特级教师提意见,还在多省市进行试教后,经过中央的批准,才得以发行。所以2016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与2013年老版教材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
一、内外编排、图案与外观的变化
开本由“890毫米×1240毫米 32开”变为“787毫米×1092毫米 16开”方便阅读与书写笔记。封面封底:除保留“语文”二字书写外,全面改变。突出“教育部组织编写”。彩色插图被取消,变成图文合编。
二、教材局部细节的变化明显,更加科学实用
第一,教读课文17篇,内容构架:预习、文章、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
第二,自读课文7篇,内容构架:旁批、文章、阅读提示、读读写写。
第三,“读读写写”增加丁永康先生硬笔书法楷书田字格范字。
第四,“注解”分栏显示,排列整齐。
第五,古诗词注解以旁批形式显示。而且增加了赏析解读文字,明确了思想感情等关键信息。
第六,《写在前面的话》删去,可见去形式化气息较浓。变化十:几个可喜变化。
三、单元教学的整体变化较大
1.六个单元主题的调整
单元数仍然保持6个单元,但每单元篇目由原来的5篇调整为4篇。数量有所减少,但全书字数却由151000字增加到163000字,说明内容更丰富更充实了,实际上是扩大了阅读量。
2.与原版相比,课文篇目变化较大
新版教材仅保留了《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散文诗二首》《散步》《世说新语二则》《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走一步,再走一步》《皇帝的新装》《女蜗造人》《寓言四则》之前两则、《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三首。
共删去18篇,幅度较大。文章篇目变化达60%。.原有篇目被替换,过去删除篇目回归。如《纪念白求恩》。体现减负要求,篇目数量由30篇减为24篇。
新增了《雨的四季》《钱塘湖春行》《从百草園到三味书屋》《窃读记》《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诫子书》《猫》《鸟》《动物笑谈》《狼》《寓言》二则。
由此可以看出:重视大家之作,涵盖范围更广。
3.文言文。
五篇的数量没有变,但删去《河中石兽》《虽有佳肴》,新增《诫子书》《狼》。
4.古诗
旧版由正文4首和书尾10首构成,现在调整为正文8首和书尾4首,总数减少2首。但正文增加一倍,由此可见,诗歌教学不再仅仅是默写,更重视诗歌阅读及赏析。原十四首仅保留了《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五首。原有14首减为12首。课内4首,课外8首。但因教材篇目总数减少,比例实则增大。篇目除原有5首外,其它全部变换。教材体现计划性。半期前4首,半期后4首。
5.名著导读依然是两篇
原来是集中在书末,现在调整为半学期一篇。内容由《繁星》《春水》《伊索寓言》调整为《朝花夕拾》《西游记》,体裁由诗歌寓言调整为小说和散文,篇长和体裁都有很大变化。名著阅读量增大,计划性更强。“名著导读”2本名著,有导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精彩选编。增加“自主阅读推荐”4本。教材体现计划性,上下半学期为“1本名著+2本推荐”的阅读形式。
6.作文
写作要求基本没变,但顺序做了调整。写作指导和实践要求更加具体。写作指导序列化。写作实践操作性更强。有3个写作实践供老师和学生选择。
7.综合性学习
保留了《少年正是读书时》,将《成长的烦恼》改为《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数量减少,由老教材“三大三小”6个减少为3个,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
四、增加了文学专业知识
增加了常见的文学修辞手法学习,语法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加强对文学艺术特征的学习,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熏陶。
通过以上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新版教材逻辑顺序更为合理,更注重阅读和写作,更贴近生活,更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不能停留于旧的程序,要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其创造精神,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传统文化与国学的回归。这对老师的业务水平又有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