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旅游解说系统近些年越来越受到旅游相关专业人士的关注,国内外关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微,本文试图从旅游解说系统基本概念出发,论述旅游解说的功能、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以及简单的综述国内外关于旅游解说系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 认识对象 使用者
概念
旅游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
1. 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旅游解说系统的内涵框架可以归纳为3个基本构成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
1.1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的调查与分析,应确认旅游资源系统每一集合单元的现象,包括地形地质发展及其特征、水文循环、植物自然演替过程、现存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天气、人文地理与历史古迹等。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认识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同层面的属性,需要保护、宣传和教育的重点,以及游客可能的兴趣点等。
1.2使用者
對于使用者准确的分析与研究,是解说系统的基础,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出游形式、时间等,还应包括游客使用解说的基本情况。而从目前国内发表的论文研究看,几乎都出于解说本体出发,缺乏信息接受者的必要数据与研究,使得研究带有过多的主观性,是目前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
1.3旅游解说
顺畅的沟通媒介是解说效应实施的关键。解说媒介种类繁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较为通行的分类是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媒介划分的两类: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其中,自导式解说系统,也称实物解说、物品解说,是旅游解说系统的主体。
自导式解说系统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由于受篇幅、容量限制,其解说提供的信息量有一定限度。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一限制使得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解说内容一般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游客获取的信息也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体力自由决定获取信息的时间长短和涉入程度。目前,国内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建设,正处于“有与无”的起步阶段,对于各类解说物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导致解说出现特色不明、深度不够、服务表面、各自为政等问题。
2. 旅游解说研究的领域
2.1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领域
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内容有:解说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研究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等。
2.2旅游解说研究的其他方面
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提到博物馆解说应该特别敏感。戴维·阿谢(DavidArcher,2001)建议澳大利亚将解说和营销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工具。苏珊(Susan,2004)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众投入与参与,设计一个系统的解说计划。戴维·尤森勒(David Uzzell,2000)提出解说的环境问题、场所感、热点解说、解说设计和评估的实践部分5大部分内容。
2.3国内旅游解说研究概况
2.3.1解说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2.3.2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吴必虎(1999)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类,并对北京与香港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将北京旅游解说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式解说系统4种类型;冯淑华(2005)构建古村落旅游解说的3个子系统: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和空间游览线路解说;张静(2005)还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原则,将牌示解说分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和忠告牌示;解说方式分为文字解说、绘图解说、牌示解说、定点牌示以及导游等,并进行详细节点路径规划。
2.3.3解说研究新领域
如果只研究旅游目的地解说供应情况而不考虑游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解说设施未尽其用从而降低解说有效性,游客解说满意度较低从而减少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研究从旅游解说供应的角度已转向注重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案例地解说研究与对比,并正在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我国学者罗芬(2005)让游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作出有效性评价,针对黄山园内解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李幸蓉(2002)认为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从而对解说的需求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提前分析不同游客的背景资料,了解游客对不同解说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的更好进行。洪艳、陶伟(2006)从游客需求角度定量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并探讨了游客人口学属性、出游动机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旅游解说系统的意义在于,通过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发挥其保护资源、教育与服务大众的作用,更好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解说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及解说规划、培训、咨询等市场的开拓完善,已经成为旅游学科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珠,卢松等.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8, 23 (1): 91 - 96.
[2] 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3] 吴忠宏.解说对动物保育的重要性[J].台湾社教杂志, 1987,245(12):1-6.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管理科学系)
【关键词】 解说系统 旅游解说系统 认识对象 使用者
概念
旅游解说系统是指通过运用沟通媒体帮助游客了解特定信息,达到保护资源、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从而进一步实现资源、游客、社区和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交流。
1. 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旅游解说系统的内涵框架可以归纳为3个基本构成要素:认识对象(信息源)、使用者(接受者)、旅游解说(沟通媒介)。
1.1认识对象
认识对象的调查与分析,应确认旅游资源系统每一集合单元的现象,包括地形地质发展及其特征、水文循环、植物自然演替过程、现存野生动物数量种类、天气、人文地理与历史古迹等。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认识对象的主要特征,不同层面的属性,需要保护、宣传和教育的重点,以及游客可能的兴趣点等。
1.2使用者
對于使用者准确的分析与研究,是解说系统的基础,包括游客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出游形式、时间等,还应包括游客使用解说的基本情况。而从目前国内发表的论文研究看,几乎都出于解说本体出发,缺乏信息接受者的必要数据与研究,使得研究带有过多的主观性,是目前国内研究的薄弱环节。
1.3旅游解说
顺畅的沟通媒介是解说效应实施的关键。解说媒介种类繁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类结果。较为通行的分类是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媒介划分的两类:向导式解说和自导式解说。其中,自导式解说系统,也称实物解说、物品解说,是旅游解说系统的主体。
自导式解说系统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由于受篇幅、容量限制,其解说提供的信息量有一定限度。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一限制使得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解说内容一般都经过了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游客获取的信息也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体力自由决定获取信息的时间长短和涉入程度。目前,国内自导式解说系统的建设,正处于“有与无”的起步阶段,对于各类解说物的功能定位认识不清,导致解说出现特色不明、深度不够、服务表面、各自为政等问题。
2. 旅游解说研究的领域
2.1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领域
旅游解说研究的重点内容有:解说有效性、游客分类、解说员与游客沟通过程研究以及游客解说满意度等。
2.2旅游解说研究的其他方面
威廉·迈尔斯(William F S Miles,2002)提到博物馆解说应该特别敏感。戴维·阿谢(DavidArcher,2001)建议澳大利亚将解说和营销结合起来作为国家公园的管理工具。苏珊(Susan,2004)认为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在重视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公众投入与参与,设计一个系统的解说计划。戴维·尤森勒(David Uzzell,2000)提出解说的环境问题、场所感、热点解说、解说设计和评估的实践部分5大部分内容。
2.3国内旅游解说研究概况
2.3.1解说内涵与功能
吴必虎(1999)认为解说系统的含义就是运用某种媒体和表达方式,使特定信息传播并达到信息接受者中间,帮助信息接受者了解相关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并达到服务和教育的基本功能;台湾吴忠宏博士(1997)认为解说是一种信息传递服务,目的在于告知及取悦游客并阐释现象背后所代表之意义,提供相关咨询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与好奇,同时又不偏离中心主题,以激励游客对所描述事物产生新见解与热诚;吴必虎(1999)提出一个完整的解说系统通常具有以下6方面功能:基本信息和导向服务、帮助旅游者了解并欣赏旅游区的资源及价值、加强旅游资源和设施的保护、鼓励游客参与旅游区管理和提高与旅游区有关的游憩技能、提供一种对话途径,使旅游者和社区居民及旅游管理者相互交流、教育的功能;吴忠宏(1987)研究了解说在动物保育中的重要性。
2.3.2解说系统规划设计
吴必虎(1999)根据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将旅游解说系统分为自导式和向导式两类,并对北京与香港旅游解说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进而将北京旅游解说系统在空间上分为交通网络导引解说系统、接待设施解说系统、观光度假地解说系统及可携式解说系统4种类型;冯淑华(2005)构建古村落旅游解说的3个子系统:静态文字解说、动态导游解说和空间游览线路解说;张静(2005)还提出生态旅游解说系统规划的原则,将牌示解说分为全景牌示、指路牌示、景点牌示和忠告牌示;解说方式分为文字解说、绘图解说、牌示解说、定点牌示以及导游等,并进行详细节点路径规划。
2.3.3解说研究新领域
如果只研究旅游目的地解说供应情况而不考虑游客的需求,可能会导致解说设施未尽其用从而降低解说有效性,游客解说满意度较低从而减少重游率和推荐率的恶性循环。可喜的是,目前国内研究从旅游解说供应的角度已转向注重游客的解说需求,进行不同类型案例地解说研究与对比,并正在不断引入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我国学者罗芬(2005)让游客对黄山园内旅游解说的人员解说、解说牌示、游客中心、可携式出版物和综合解说技术5个方面作出有效性评价,针对黄山园内解说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李幸蓉(2002)认为不同游客拥有不同的社会背景资料,从而对解说的需求程度也将有所差异,因此提前分析不同游客的背景资料,了解游客对不同解说媒体、内容和主题的需求将有助于解说活动的更好进行。洪艳、陶伟(2006)从游客需求角度定量研究游客对解说媒体的需求研究,并探讨了游客人口学属性、出游动机与解说媒体需求之间的相关性。
研究旅游解说系统的意义在于,通过解说系统的合理规划,提高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发挥其保护资源、教育与服务大众的作用,更好地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旅游解说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及解说规划、培训、咨询等市场的开拓完善,已经成为旅游学科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珠,卢松等.国内外旅游解说系统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 2008, 23 (1): 91 - 96.
[2] 唐鸣镝.景区旅游解说系统的构建[J].旅游学刊,2006,21(1):64-68.
[3] 吴忠宏.解说对动物保育的重要性[J].台湾社教杂志, 1987,245(12):1-6.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管理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