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正式写入课表成为独立课程,在信息科技课程实施中,要防止出现枯燥讲解原理概念的教学现象。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让学生运用信息科技原理与工具解决真实问题,进而培养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时能够学有所用的“计算行动”,就应该也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育人取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随着《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信息科技正式写入课表成为独立课程,在信息科技课程实施中,要防止出现枯燥讲解原理概念的教学现象。信息科技课程教学要让学生运用信息科技原理与工具解决真实问题,进而培养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因此,让学生在学习信息科技时能够学有所用的“计算行动”,就应该也必须成为义务教育信息科技学科育人取向。
其他文献
校本研修的功能在于凝聚学校方方面面的力量,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解决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助力教师发展,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高质量的校本研修与顶层设计、主题、方式、现场、成果等密切相关。具体地,要有长期、完备的顶层设计,要有聚焦问题解决的研修主题,要有任务驱动的研修方式,要有及时调控的研修现场,要有持续积淀的研修成果。
<正>易错点1:直接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内容: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2.提示:(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O2、N2、C60、H2O、CO2、NH3、HCl、H2O2、大多数有机物(如CH4)。(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硅。(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大部分盐和碱类物质,如氯化钠、氢氧化钠等。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研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为满足提升教师对义务教育新课标中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能力的要求,回应信息化时代教师校本研修的技术关键,本研究提出数字画像赋能教师校本研修的实践路径。数据洞察,基于跨学科校本研修的数据资源储备;数据挖掘,精准对标跨学科研修主体的能力提升;数据释放,集成建模跨学科校本研修的协同互动。
乡村教师校本研修是实现乡村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当前我国乡村教师校本研修仍存在个体研修素养不高、学校研修文化氛围不浓、研修模式适切性不强、研修管理与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乡村教师缺乏研修内在动力、乡村学校缺失理性对话环境、校本研修缺乏理论指导等因素阻滞着乡村教师校本研修发展。因此,要创造教师参与校本研修的触发条件,构建共享共长的校本研修文化,打造科学合理的乡村学校校本研修新模式,完善校本研
当前,校本研修面临着认可度低、流于形式等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纵向交汇,横向融合”的校本研修模型,自上而下引领,自下而上生成,建立多层级的合作单位。基于这一模型,学校在校本研修实践中,以教师为主体,注重教师的主体性;以课程为抓手,实现全局联动;以课堂为载体,立足课堂常规;以合作促联动,广泛开展交流。
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教育数字化”。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尽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突出的优势,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应用方式比较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存在技术误用等。为了深度剖析当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路径与策略,本期对话我们邀请到江南大学刘向永博士和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小学陈宏斌老师共同就信息技术与教
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思维已成为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当前关于计算思维的研究多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或评价,对计算思维的发展过程或内部结构关注度不高。而学习进阶作为国际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致力于描述一段时间内学生的思维是如何发展的,进而为教育教学提供更适宜的着手点。因此,本研究尝试构建小学生计算思维学习进阶,刻画出小学生计算思维发展过程,进而为教学实施、课程设计和学生评价提供参考,促使课程与教学关注学生
国别与区域研究是外语学科的五大学科领域之一。最近,“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在外语界引起极大反响。如何平衡这两者关系?外语学科如何为“区域国别学”作出独特的贡献?本文在阐明外语学科复杂性与多样性的同时,首先讨论了国际关系学科中的国别研究与区域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其次分析了历史学科和国别与区域研究的渊源;接着着重探讨了外语学科建立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必要性、差异性与合法性;最后给出了外语学科主导的国别与
ChatGPT使得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未来发展,也让人们陷入了如何正确对待它的两难困境中。“能”与“不能”、“用”与“不用”、“管”与“不管”,ChatGPT教学应用存在着现实矛盾和困境选择。教育者要理性看待ChatGPT教学应用的价值,辩证考虑ChatGPT教学应用隐藏的风险,进而合理开展ChatGPT教学应用。“未来已来”,教育者唯有勇敢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挑战,才能够真正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