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 年,我能从教育系统调出去,其中一只 靠脚就是嘉庆叔。
嘉庆叔与我爹的关系,应该已在五服之外。可有一次,他向我爹问起我:“××是你儿子吗?”我爹说:“是的。”“他好像文章写得不错。”我爹说:“也不知他在写什么。”他向我爹透露了一个消息,县里要办一张报纸,可能会招几个人。我爹是个没心的人,过了很久才提起,但我上了心,就让我爹再去嘉庆叔处打听打听。后来才知,他就是主事者之一。
因为这层关系,我调到了县里的报道组。等到报社成立,我就成了记者。
那时,他是副总编。初办报纸,大家水平都有限,常请上面的老师来辅导。每次上课,他总是早早坐好,拿出笔记,认真听讲,还时不时提问题,记笔记。他从不以领导自居,很是谦恭,仿佛古人执弟子礼一般。在我看来,有些是小儿科的问题,他也不马虎。我有时窃笑他的迂,老实说,有些上面来的人也不过是炒冷饭而已。可是,他总是每课必到,还很有心得体会,我真服了他。
他也是大学毕业的,做得像学生一样,有必要吗?
后来才知,他是工农兵大学生。难怪!
但是,他很努力。报社的小评论,都是他写的。社论,总是他先打底稿,在讨论之前,他有时把我叫去,让我参谋参谋。他是把我当自己人的。后来,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我成了办公室主任。
退休之前,他把他的那些豆腐干集起来,出了一本书,谓之《美好的心灵》。
退休之后,我以为他会寂寞,谁知他比上班时还忙。他为街道和社区编通讯,大大小小的报纸上,到处是他劝人为善的“心灵鸡汤”。他不仅写,还讲,宣讲退休生活,宣讲自我修养。先是到老年大学去作报告,后来有些乡镇的党校也请他去。他很投入,《美好的心灵》已出版第二集。好些单位,人手一套。嘉庆叔可谓“老来红”矣。
有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我马上起身泡茶,请他坐,说:“叔,这一阵忙不?”
他连说:“还好还好。”我们闲聊了会,他靠近我说:“大侄子,你现在不是网络协会的秘书长吗?”我点点头。他说:“你们协会近来可有活动?”我大哈哈地随口答道:“也没啥活动,群众组织,半年难得有一次活动。”他俯身过来,很慎重的样子,用了虔诚的语气说:“我有个心愿,就是想给各团体作个报告,力争做满一百场——已经做了四五十场了,不知你们协会行不行?到时,我把书带来……”他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就像是一个老农请大队书记盖印章唯恐被拒绝一样。
“这很好啊……”我一面这样说着,一面心里盘算:拒绝,显然是不合适的。他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族叔,更是调我进来的伯乐,我能拒绝吗?否则,我成什么人了。何况,就这么点小事。我马上答应道:“这事,我马上给会长去说,应该没问题。”他说:“到时,你就给我说个日期,书要多少,也给个数,我一并带来……”
我甚感为难。作报告,总得给辛苦费,买书,又是一笔费用,协会又没多少经费,怎么办呢?幸好,会长是我哥们。他感同身受,觉得像我與嘉庆叔这样的关系,不成全的确不好交代。可是,合计来合计去,也没想出个好方案。
这是年底的事,我一直延宕着。过了新年,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要过来一下。我马上知道他的用意,就说:“叔,今晚我过去吧。”他很诚挚地说:“你们工作忙,还是我过来吧。”我说:“没事,一脚油门的事。”
他早等在家里,茶几上放着水果盘。我请他烟,他摆摆手,说:“不抽了,我给老年朋友们作报告,说抽烟有害健康……”他很高兴,说,“前天刚给一个老年协会作了报告。《美好的心灵》打算出第三集了,文章集得差不多了……”
我就说:“我给会长汇报过了,会长很欢迎你去……”
他说:“那就好,我的心愿又达成一个了。”他一脸认真地说,“有人不理解,但我总觉得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蛮有成就感的。活到老学到老,人家搓麻将,我写文章作报告,到底算是个知识分子嘛,你说是吧。我有个想法,到时你们听了报告读了书,每人写个心得体会,我选择好的,放到我的书里,作为读者参与的一部分……”他侧身过来,极投入地给我说他的计划。
我心里暗暗叫苦——这还有完没完啊!
周末回老家,老爹正在說修祠堂捐款的事,说族里打算让嘉庆叔写一篇祭文。我在饭桌上说起了嘉庆叔的事。我说:“嘉庆叔这么大年纪了,真是想不明白。”我娘说:“他赚钱呗,你不知道吧,他小儿子赌账欠了一屁股,人跑掉了。”我心里想:难怪了,该是老爹兜底吧!
后来,我爹问我捐多少。我想了想,说:“跟嘉庆叔一样吧。”
嘉庆叔作报告的事,我们最终只得拉企业来赞助,可惜来的人不多,场面寥落,让人怪尴尬的。我递过信封,他很不好意思,推来推去了几回,最终还是收下了。那些剩下的书,我们也一并收购,说是给那些没来的会员留着。他一连声说谢谢,那种厚道质朴的表情,已烙上了他的脸。他这一辈子也不容易,何况孩子又这么不争气。
修祠堂时,我爹出了五百。捐款人的名单贴在墙上,我看到了嘉庆叔的名字——
一万元。
嘉庆叔与我爹的关系,应该已在五服之外。可有一次,他向我爹问起我:“××是你儿子吗?”我爹说:“是的。”“他好像文章写得不错。”我爹说:“也不知他在写什么。”他向我爹透露了一个消息,县里要办一张报纸,可能会招几个人。我爹是个没心的人,过了很久才提起,但我上了心,就让我爹再去嘉庆叔处打听打听。后来才知,他就是主事者之一。
因为这层关系,我调到了县里的报道组。等到报社成立,我就成了记者。
那时,他是副总编。初办报纸,大家水平都有限,常请上面的老师来辅导。每次上课,他总是早早坐好,拿出笔记,认真听讲,还时不时提问题,记笔记。他从不以领导自居,很是谦恭,仿佛古人执弟子礼一般。在我看来,有些是小儿科的问题,他也不马虎。我有时窃笑他的迂,老实说,有些上面来的人也不过是炒冷饭而已。可是,他总是每课必到,还很有心得体会,我真服了他。
他也是大学毕业的,做得像学生一样,有必要吗?
后来才知,他是工农兵大学生。难怪!
但是,他很努力。报社的小评论,都是他写的。社论,总是他先打底稿,在讨论之前,他有时把我叫去,让我参谋参谋。他是把我当自己人的。后来,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我成了办公室主任。
退休之前,他把他的那些豆腐干集起来,出了一本书,谓之《美好的心灵》。
退休之后,我以为他会寂寞,谁知他比上班时还忙。他为街道和社区编通讯,大大小小的报纸上,到处是他劝人为善的“心灵鸡汤”。他不仅写,还讲,宣讲退休生活,宣讲自我修养。先是到老年大学去作报告,后来有些乡镇的党校也请他去。他很投入,《美好的心灵》已出版第二集。好些单位,人手一套。嘉庆叔可谓“老来红”矣。
有一天,他来到我办公室,我马上起身泡茶,请他坐,说:“叔,这一阵忙不?”
他连说:“还好还好。”我们闲聊了会,他靠近我说:“大侄子,你现在不是网络协会的秘书长吗?”我点点头。他说:“你们协会近来可有活动?”我大哈哈地随口答道:“也没啥活动,群众组织,半年难得有一次活动。”他俯身过来,很慎重的样子,用了虔诚的语气说:“我有个心愿,就是想给各团体作个报告,力争做满一百场——已经做了四五十场了,不知你们协会行不行?到时,我把书带来……”他的脸上带着质朴的笑,就像是一个老农请大队书记盖印章唯恐被拒绝一样。
“这很好啊……”我一面这样说着,一面心里盘算:拒绝,显然是不合适的。他既是我的老领导,又是我的族叔,更是调我进来的伯乐,我能拒绝吗?否则,我成什么人了。何况,就这么点小事。我马上答应道:“这事,我马上给会长去说,应该没问题。”他说:“到时,你就给我说个日期,书要多少,也给个数,我一并带来……”
我甚感为难。作报告,总得给辛苦费,买书,又是一笔费用,协会又没多少经费,怎么办呢?幸好,会长是我哥们。他感同身受,觉得像我與嘉庆叔这样的关系,不成全的确不好交代。可是,合计来合计去,也没想出个好方案。
这是年底的事,我一直延宕着。过了新年,有一天,他打电话给我,说要过来一下。我马上知道他的用意,就说:“叔,今晚我过去吧。”他很诚挚地说:“你们工作忙,还是我过来吧。”我说:“没事,一脚油门的事。”
他早等在家里,茶几上放着水果盘。我请他烟,他摆摆手,说:“不抽了,我给老年朋友们作报告,说抽烟有害健康……”他很高兴,说,“前天刚给一个老年协会作了报告。《美好的心灵》打算出第三集了,文章集得差不多了……”
我就说:“我给会长汇报过了,会长很欢迎你去……”
他说:“那就好,我的心愿又达成一个了。”他一脸认真地说,“有人不理解,但我总觉得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蛮有成就感的。活到老学到老,人家搓麻将,我写文章作报告,到底算是个知识分子嘛,你说是吧。我有个想法,到时你们听了报告读了书,每人写个心得体会,我选择好的,放到我的书里,作为读者参与的一部分……”他侧身过来,极投入地给我说他的计划。
我心里暗暗叫苦——这还有完没完啊!
周末回老家,老爹正在說修祠堂捐款的事,说族里打算让嘉庆叔写一篇祭文。我在饭桌上说起了嘉庆叔的事。我说:“嘉庆叔这么大年纪了,真是想不明白。”我娘说:“他赚钱呗,你不知道吧,他小儿子赌账欠了一屁股,人跑掉了。”我心里想:难怪了,该是老爹兜底吧!
后来,我爹问我捐多少。我想了想,说:“跟嘉庆叔一样吧。”
嘉庆叔作报告的事,我们最终只得拉企业来赞助,可惜来的人不多,场面寥落,让人怪尴尬的。我递过信封,他很不好意思,推来推去了几回,最终还是收下了。那些剩下的书,我们也一并收购,说是给那些没来的会员留着。他一连声说谢谢,那种厚道质朴的表情,已烙上了他的脸。他这一辈子也不容易,何况孩子又这么不争气。
修祠堂时,我爹出了五百。捐款人的名单贴在墙上,我看到了嘉庆叔的名字——
一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