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只属于自己的一份执著,也许是对梦想的追求,也许是对真理的坚持,也许是对故土的依恋,抑或是只为心中的一份感觉……没有一个成功者是漫无目的地碰巧走上巅峰的,正如失去了罗盘的船只只能在海上流浪。
人的心也是如此,若失去了方向,我们将沦落为随波逐流的无主之人。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李宗盛的一首老歌《凡人歌》,这首歌一开头就这样唱道:“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如果是有一段时间未联系的朋友,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见面,第一句话一定是问:“最近忙不忙?”而我的回答总是“挺忙的”。想想自己这样回答,倒也不是随口敷衍,自己确实一直都很忙。回想前些年到新加坡一些中学,那时候还觉得校园里那些学生走路的速度真快,可今年再去,就没有了这么强烈的印象。我倒是觉得中国学生走路的速度更快了,每每看到拥挤的地铁里那些即便站着摇摇晃晃仍捧着一本外语书在看、在背的中学生,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感到现在孩子的奔忙与压力。
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的他们,究竟为何而奔忙如斯?
【一】忙碌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的女儿最近被学校选上参加来年举行的全国生物奥赛。有一次我们在聊天,她说:“老爸,我好烦,我虽然很高兴自己终于被选上参加生物奥赛的辅导了,但是它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弄得我现在什么事都没法做,但是,偏偏又有些事情是我非做不可的。”我很了解女儿的这份挫折感。既聪明又能干的她,生活、学习上一直过得非常充实,手里头总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
我和她耐心谈了很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女儿现在所遭遇到最大的一份挫折感其根本源于“方向感缺失”。事实上,目前她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好好投入到对生物奥赛的攻坚学习中去,为争取到最后的好成绩而努力就行了。于是,我安慰她:“尽量放松心情,一心一意去学你喜欢的生物课,其实,与这种快乐相比较,其他任何事情目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不是吗?”
对很多人来说,传统观念中对于时间上的管理,通常一味要求我们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做事。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忽略了遵循自己对事情的轻重程度来安排时间,最后,不但无补于时差的拉近,反而欲速则不达。
【二】忘掉墙上挂着的那口时钟
假如,一挥魔杖,便能让你做起事情来的效率骤然提高20%到25%,从此,你是否就一定对自己的时间做到最完美地运用了呢?刚开始,或许你还会感到无比兴奋、非常受用,不过到了最后,你可能会变得跟我所碰到的大多数人一样,发现做起事情来即便提高了极大的效率,但也无法解决心中的恐慌、茫然感。
瞧,不是吗?你目前的生活便像极了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紧张得不得了。上课、背书、考试、写作业、参加补习班……整天忙得团团转。你把自个儿的精力都已是发挥到了极限,回到家已是筋疲力尽,瘫软如泥,进了房间更是倒头就睡,隔天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又继续开始那“风尘仆仆”的一天。没错,做起事来,你的效率还真是高得惊人,但有时候,你是否不免也会扪心自问:“我这般忙来忙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学习上,生活中,关于“时间运用”的问题无处不在,不管是面对大如苍天的人生转折,抑或者是小如芝麻绿豆的生活琐事,难免要做出一番抉择,而且,很多时候,这样做的结局并不一定都是圆满的,尤其是当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无法符合内心的那个罗盘的时候。
有时,你觉得自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撕成了两大半。朋友对你而言很重要,但学习也不能忽视。费尽心机一心想要两头兼顾,可心里总是在打架、矛盾得不得了——考卷上的分数节节下跌,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像一群蜜蜂一样叮得你满头是包。步步紧逼的高考,让你倍感压力重重。偏偏这会儿同桌士气低落,你又因为没有时间安慰他、倾听他的心声而感到愧疚。天啊,怎么办?你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有一次,我给一所重点中学的高考生们做心理训练,那是一个名为“生命树”的活动。首先,我请他们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之后,让他们设想从现在到生命终结,可能经历的重大事件;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临终遗言”的活动,让他们假设自己得了绝症,生命只有最后的一年时间了,让他们写下自己在这仅有的一年里最想做 10件事。最后,大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第一个活动中,同学们写的最多的是事业上的构想,比如我到多少岁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得如何的成功,等等。但在第二个活动中,写得最多的却是生活享受方面的内容,比如旅游、善待家人、朋友等等。
然后,我问那些同学们:“为什么两次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到底什么才是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呢?”
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两个活动所出现的结果差异,其实表现出的是我们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它提示我们必须全面地看待自己的需求,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你为别人的期许而奔忙的时候,也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喘息一下,真正地享受一下生命的美丽。
因此,学会去忘掉墙上挂着的那口时钟,依照自己心中的罗盘行事,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认清事情的重要性与紧迫程度,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确定主要的人生方向,才能时刻做到清楚地掌握生命的全局。
【三】反思,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不记得曾经在哪里读到的故事,话说一位衣衫褴褛的渔翁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位年轻人为老渔翁闲适懒散、不思进取的样子感到惋惜,“别人都忙着出海打渔,你为什么就这么休闲呢?”
没想到老渔翁反问道:“我为什么要那么忙?”
“你可以打很多鱼,卖很多钱啊。”小伙子不遗余力地点拨。
老渔翁憨憨地问:“那又怎么样呢?”
“有了钱后你可以给自己买好多衣服,可以上豪华酒店吃饭,可以买更多渔网和渔船,雇别人来为你打鱼。等你更有钱的时候,你可以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让别人都羡慕你——”
“那又怎么样?”
这番美景并没有使老人动容。小伙子不得不使出最后一招,“你最后钱多得终于能在海边盖一座豪华的洋房,然后舒服地躺在海滩上晒太阳。”
“我现在不正在晒着太阳么?”老渔翁的反问顿时让小伙子哑口无言。
在忙碌中想想老渔翁的逻辑,我们或许会惊觉,很多忙碌其实是不必要的。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农耕时代的闲散,然而,我们可以选择忙与不忙,我们可以选择忙碌的方式,选择忙碌的节奏,而帮助我们决定取舍的一个有效方法常常是——反思。
去年,我的一位老师受聘担任某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刚一上任,他就首先了解商学院发展的情况。结果发现“资金”是当前该院最迫切需要的。深知自己有着很强的募款能力,于是,该院长便极其明确地把“募款”列为自己当前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不料,问题随之也出现了。过去的那位前院长向来都是以学院的日常事务为中心,而如今这个新院长却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什么?因为他早跑到各地巡回募款去了,可想而知,在日常事务方面,他自然不如前院长那么事必躬亲了。可是,下面的人有事找他怎么办?必须先通过他的秘书。这样一来,教授们便越来越不满了,不免觉得自己身价突然矮了一大截,于是纷纷要求校长换人。到底还是校长高瞻远瞩,奉劝教授们说:“还是再给他多一些时间吧,最后会有个说法的。”这样等了一两年后,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涌进来了,到了这个时候,教授们才终于看清楚了新院长的远见。
我的这位老师后来告诉我说,从这个事情上,自己获得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即每时每刻,人都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目前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己最大的才能和本领应该用在什么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什么该是我舍弃的?如果当初,这位新院长只是一味地想要迎合旁人的迫切的期望,反倒比较容易,但如果他对自己眼前的情势看得不够远,不了解自己的所长,无法听从自己内心行事,无法规划一个有远见的目标,其结果必是对他自己、对整个学院的建设来说,便不可能是“最好”的。
在反思中,是心中的“罗盘”让这位新院长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意愿,不畏外物所役,不被非议所困。那么,你呢?你心中的罗盘呢?是否被当前生活、学习上的烦恼裹住而不见天日,是否被高考竞争的流驶冲走,抑或是藏在某一个犄角,正天天烦躁、不安着呢?
人的心也是如此,若失去了方向,我们将沦落为随波逐流的无主之人。
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想到了李宗盛的一首老歌《凡人歌》,这首歌一开头就这样唱道:“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终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闲……”
如果是有一段时间未联系的朋友,无论是打电话还是见面,第一句话一定是问:“最近忙不忙?”而我的回答总是“挺忙的”。想想自己这样回答,倒也不是随口敷衍,自己确实一直都很忙。回想前些年到新加坡一些中学,那时候还觉得校园里那些学生走路的速度真快,可今年再去,就没有了这么强烈的印象。我倒是觉得中国学生走路的速度更快了,每每看到拥挤的地铁里那些即便站着摇摇晃晃仍捧着一本外语书在看、在背的中学生,我不禁一次又一次地感到现在孩子的奔忙与压力。
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的他们,究竟为何而奔忙如斯?
【一】忙碌中,我们失去了什么?
我的女儿最近被学校选上参加来年举行的全国生物奥赛。有一次我们在聊天,她说:“老爸,我好烦,我虽然很高兴自己终于被选上参加生物奥赛的辅导了,但是它几乎占据了我所有的时间。弄得我现在什么事都没法做,但是,偏偏又有些事情是我非做不可的。”我很了解女儿的这份挫折感。既聪明又能干的她,生活、学习上一直过得非常充实,手里头总有一大堆忙不完的事情。
我和她耐心谈了很久,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女儿现在所遭遇到最大的一份挫折感其根本源于“方向感缺失”。事实上,目前她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那就是好好投入到对生物奥赛的攻坚学习中去,为争取到最后的好成绩而努力就行了。于是,我安慰她:“尽量放松心情,一心一意去学你喜欢的生物课,其实,与这种快乐相比较,其他任何事情目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了,不是吗?”
对很多人来说,传统观念中对于时间上的管理,通常一味要求我们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尽可能多地做事。然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忽略了遵循自己对事情的轻重程度来安排时间,最后,不但无补于时差的拉近,反而欲速则不达。
【二】忘掉墙上挂着的那口时钟
假如,一挥魔杖,便能让你做起事情来的效率骤然提高20%到25%,从此,你是否就一定对自己的时间做到最完美地运用了呢?刚开始,或许你还会感到无比兴奋、非常受用,不过到了最后,你可能会变得跟我所碰到的大多数人一样,发现做起事情来即便提高了极大的效率,但也无法解决心中的恐慌、茫然感。
瞧,不是吗?你目前的生活便像极了一只热锅上的蚂蚁,紧张得不得了。上课、背书、考试、写作业、参加补习班……整天忙得团团转。你把自个儿的精力都已是发挥到了极限,回到家已是筋疲力尽,瘫软如泥,进了房间更是倒头就睡,隔天一大早就起来,然后又继续开始那“风尘仆仆”的一天。没错,做起事来,你的效率还真是高得惊人,但有时候,你是否不免也会扪心自问:“我这般忙来忙去,究竟是为了什么?”
学习上,生活中,关于“时间运用”的问题无处不在,不管是面对大如苍天的人生转折,抑或者是小如芝麻绿豆的生活琐事,难免要做出一番抉择,而且,很多时候,这样做的结局并不一定都是圆满的,尤其是当我们在时间的安排上无法符合内心的那个罗盘的时候。
有时,你觉得自己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地撕成了两大半。朋友对你而言很重要,但学习也不能忽视。费尽心机一心想要两头兼顾,可心里总是在打架、矛盾得不得了——考卷上的分数节节下跌,老师和父母的教诲像一群蜜蜂一样叮得你满头是包。步步紧逼的高考,让你倍感压力重重。偏偏这会儿同桌士气低落,你又因为没有时间安慰他、倾听他的心声而感到愧疚。天啊,怎么办?你根本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有一次,我给一所重点中学的高考生们做心理训练,那是一个名为“生命树”的活动。首先,我请他们回顾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之后,让他们设想从现在到生命终结,可能经历的重大事件;接下来,我又做了一个“临终遗言”的活动,让他们假设自己得了绝症,生命只有最后的一年时间了,让他们写下自己在这仅有的一年里最想做 10件事。最后,大家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第一个活动中,同学们写的最多的是事业上的构想,比如我到多少岁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取得如何的成功,等等。但在第二个活动中,写得最多的却是生活享受方面的内容,比如旅游、善待家人、朋友等等。
然后,我问那些同学们:“为什么两次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到底什么才是你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呢?”
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这两个活动所出现的结果差异,其实表现出的是我们内心的冲突与挣扎。它提示我们必须全面地看待自己的需求,平衡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你为别人的期许而奔忙的时候,也留一点时间给自己,让自己喘息一下,真正地享受一下生命的美丽。
因此,学会去忘掉墙上挂着的那口时钟,依照自己心中的罗盘行事,做自己生活的主宰,认清事情的重要性与紧迫程度,这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确定主要的人生方向,才能时刻做到清楚地掌握生命的全局。
【三】反思,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不记得曾经在哪里读到的故事,话说一位衣衫褴褛的渔翁躺在沙滩上晒太阳,一位年轻人为老渔翁闲适懒散、不思进取的样子感到惋惜,“别人都忙着出海打渔,你为什么就这么休闲呢?”
没想到老渔翁反问道:“我为什么要那么忙?”
“你可以打很多鱼,卖很多钱啊。”小伙子不遗余力地点拨。
老渔翁憨憨地问:“那又怎么样呢?”
“有了钱后你可以给自己买好多衣服,可以上豪华酒店吃饭,可以买更多渔网和渔船,雇别人来为你打鱼。等你更有钱的时候,你可以买所有你想要的东西。你可以让别人都羡慕你——”
“那又怎么样?”
这番美景并没有使老人动容。小伙子不得不使出最后一招,“你最后钱多得终于能在海边盖一座豪华的洋房,然后舒服地躺在海滩上晒太阳。”
“我现在不正在晒着太阳么?”老渔翁的反问顿时让小伙子哑口无言。
在忙碌中想想老渔翁的逻辑,我们或许会惊觉,很多忙碌其实是不必要的。当然,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回到农耕时代的闲散,然而,我们可以选择忙与不忙,我们可以选择忙碌的方式,选择忙碌的节奏,而帮助我们决定取舍的一个有效方法常常是——反思。
去年,我的一位老师受聘担任某大学商学院的院长,刚一上任,他就首先了解商学院发展的情况。结果发现“资金”是当前该院最迫切需要的。深知自己有着很强的募款能力,于是,该院长便极其明确地把“募款”列为自己当前工作中的首要任务。不料,问题随之也出现了。过去的那位前院长向来都是以学院的日常事务为中心,而如今这个新院长却整天神龙见首不见尾,为什么?因为他早跑到各地巡回募款去了,可想而知,在日常事务方面,他自然不如前院长那么事必躬亲了。可是,下面的人有事找他怎么办?必须先通过他的秘书。这样一来,教授们便越来越不满了,不免觉得自己身价突然矮了一大截,于是纷纷要求校长换人。到底还是校长高瞻远瞩,奉劝教授们说:“还是再给他多一些时间吧,最后会有个说法的。”这样等了一两年后,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涌进来了,到了这个时候,教授们才终于看清楚了新院长的远见。
我的这位老师后来告诉我说,从这个事情上,自己获得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即每时每刻,人都必须清醒地知道,自己目前最迫切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自己最大的才能和本领应该用在什么地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什么该是我舍弃的?如果当初,这位新院长只是一味地想要迎合旁人的迫切的期望,反倒比较容易,但如果他对自己眼前的情势看得不够远,不了解自己的所长,无法听从自己内心行事,无法规划一个有远见的目标,其结果必是对他自己、对整个学院的建设来说,便不可能是“最好”的。
在反思中,是心中的“罗盘”让这位新院长坚持自己的主见,恪守自己的意愿,不畏外物所役,不被非议所困。那么,你呢?你心中的罗盘呢?是否被当前生活、学习上的烦恼裹住而不见天日,是否被高考竞争的流驶冲走,抑或是藏在某一个犄角,正天天烦躁、不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