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外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社会责任感不断成熟、不断提升、不断创新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几乎所有教师都感受到了课程改革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而我们又清晰地看到信息时代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有利条件。社会发展需要信息技术,人的发展也需要信息技术[1]。
在新课程教学中,对教材的钻研不仅仅局限于对教科书、配套教辅用书的学习,教师更懂得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校内资源的共享。教师现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式,开始自主钻研挖掘教材,补充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整合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发挥引导者、协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从而有益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在认同教师的努力与转变的同时,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新动向?在认识和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讨论。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飞跃的平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意识、观念发生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跟风的习性,部分教师开始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信息资源丰富、取予便捷、时空拓展的优越性带来了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2]。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现代的气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学校的功能和结构,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软件的编制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操作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
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是艺术,我们希望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高质量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备好课。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策略,为此必须占有足够的材料,就像蜜蜂采集花粉一样,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和辛勤酿造,精心地安排教学活动。过去教师在备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却往往是低效的,这是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仅限于备课本或看教学参考书,查阅有关的教学杂志,得到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是极其有限的。其次是效率较低,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不说,而且我们选中的材料,不能直接复制和粘贴在自己的教案上,抄录工作费时费力。因此教师手边需要有一个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又便于检索的教学资源库,这对提高备课效率显得十分重要。教学资源库对改善教师的备课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减少教师的重复性低水平劳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资源共享能使那些对改进教学的有价值的资源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使多数师生收益,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4]。
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
信息是不同于物质、能源的资源,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即无限共享性、永不枯竭性、开发性增值性、应用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和价值性等[5]。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以往教师基本功有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摆花架子现象,信息技术让教师基本功“从舞台回归讲台”,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使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情境问答、专项基本功、特色基本功等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时代特色,课件制作不在于形式的精美,而侧重于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功能。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操作各种媒体,而且还要求教师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信息技术使教师的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真正为教学服务。
五、信息技术有益于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建设一个教师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MAI),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改变成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或手段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教育。近几年,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地都掀起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以及各种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等。通过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优质课比赛、开展CAI课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都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教学科研水平,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也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会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历来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基于课堂、立足课堂,以课堂为最主要的“教学场”和重要的“研究场”。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水到渠成”,而不至于“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黄 晓)
在新课程教学中,对教材的钻研不仅仅局限于对教科书、配套教辅用书的学习,教师更懂得了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校内资源的共享。教师现在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定式,开始自主钻研挖掘教材,补充教材,根据教学实际整合教材,并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意识。在教学中发挥引导者、协作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从而有益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是,在认同教师的努力与转变的同时,信息技术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哪些新动向?在认识和实践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进行反思和讨论。
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飞跃的平台,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信息技术促使教师思想、意识、观念发生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更多的教师摆脱了盲从、跟风的习性,部分教师开始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中理直气壮,张扬自己独特的个性。这是由于信息资源丰富、取予便捷、时空拓展的优越性带来了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最终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全面、和谐地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2]。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极大地扩展与延伸了教育的空间与时间,拓展了教育教学的理论、观念、内容、方法,使之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现代的气息。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强有力的工具,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
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角色发生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信息技术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其作用力来自信息技术。从教学规律看,信息技术都采用超文本形式,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的缺陷,具有呈现信息多种形式非线性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从教学模式看,信息技术既可以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又能形成相互协作学习;从教学内容看,信息技术集声、文、图、像于一体,知识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更具吸引力,为学习者创造了一个更大的时空范围;从教学手段看,信息技术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的格局,学校的功能和结构,教与学的功能和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教学软件的编制者,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操作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
课堂是教学的舞台,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是艺术,我们希望每一堂课都是精彩的,高质量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备好课。每一个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最佳的教学策略,为此必须占有足够的材料,就像蜜蜂采集花粉一样,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和辛勤酿造,精心地安排教学活动。过去教师在备课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然而却往往是低效的,这是因为传统的备课方式仅限于备课本或看教学参考书,查阅有关的教学杂志,得到的文字、图片等材料是极其有限的。其次是效率较低,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需要占用大量时间不说,而且我们选中的材料,不能直接复制和粘贴在自己的教案上,抄录工作费时费力。因此教师手边需要有一个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又便于检索的教学资源库,这对提高备课效率显得十分重要。教学资源库对改善教师的备课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它能减少教师的重复性低水平劳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性的劳动。资源共享能使那些对改进教学的有价值的资源迅速而广泛地传播,使多数师生收益,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4]。
四、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
信息是不同于物质、能源的资源,有其特有的本质属性,即无限共享性、永不枯竭性、开发性增值性、应用性、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和价值性等[5]。信息技术使教师这个“角色”的职能更新更趋向于多元化,对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要求就更高。以往教师基本功有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摆花架子现象,信息技术让教师基本功“从舞台回归讲台”,除了具有原来的基本功外,还要具有信息技术的基本功。使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说课、情境问答、专项基本功、特色基本功等教学内容更加富有时代特色,课件制作不在于形式的精美,而侧重于是否具有独一无二的功能。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熟悉操作各种媒体,而且还要求教师会收集、处理各种信息,会对信息资源进行及时调控、反馈。信息技术使教师的基本功向观念和技能方向发展,真正为教学服务。
五、信息技术有益于推动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教学氛围,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特别是进一步培养青年教师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担,建设一个教师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CMAI),网络教学手段和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等手段,使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因此,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师队伍建设把教育改变成一个从观念、思想到方法或手段都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教育。近几年,为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各地都掀起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以及各种学科带头人的培训等。通过骨干教师以点带面带动全体教师的学习、培训,举办各种类型的优质课比赛、开展CAI课件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论文评比活动,都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及教学科研水平,教育技术的革新与发展也推动了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践证明,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个别的而又持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合理地规划会使教师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发展的方向,从而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信息技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历来受到来自教师自身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无论怎样我们都要基于课堂、立足课堂,以课堂为最主要的“教学场”和重要的“研究场”。这样,教师的专业发展才能“水到渠成”,而不至于“舍本逐末”。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课程:设计与建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张义兵.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结构与形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