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8年,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时64岁。这算是高龄了。4年后,46岁的克林顿当选总统,使老布什谋求连任失败。1996年,克林顿又击败73岁的鲍伯·多尔获得连任。2000年,54岁的小布什击败比自己年轻两岁的戈尔当选。4年后,他又击败了年长3岁的克里。2008年,47岁的奥巴马击败71岁的麦凯恩,2012年又击败了65岁的罗姆尼。几十年中,年轻的总统候选人击败年长者似乎成了惯例。
可到了2016年,剧情的走向发生了变化:70岁的特朗普与69岁的希拉里角逐总统之位,特朗普获胜。4年过去,候选人更老了。美国政坛还活跃着不少老人,特别是身居要职的老人。
美国总统候选人老了吗?美国政客老了吗?美国选民老了吗?美国老了吗?对此,《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
沈雅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达巍,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樊吉社,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拜登(右三)、桑德斯(左三)在民主党初选中一路过关斩将。
(正)刁大明:从民主党这边来看,显然就是二选一了,拜登快78岁了,桑德斯快79岁了。共和党谋求连任的特朗普也快74岁了。美国历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4年前的总统选举,也出现了类似情况,特朗普和小1岁的希拉里对决,但他们当时都没有现在这几位候选人这么年长。
(反)达巍:这次选举中,有非常年轻的候选人,只不过被淘汰了。比如布蒂吉格只有38岁,起初也是挺有希望的。有人说,就算他当了两届总统,也才40多岁。那这次选举有这么多老人候选,是不是说明这个选举制度老化了?我觉得也没有。他们的初选制度还在改革,今年又有新的做法、变化,党内精英的权力缩小了,更多让民众说了算。
(正)沈雅梅:美国至少在政治领军人物层面的断档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在民主党更加突出,像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0岁)、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霍耶(81岁)、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70岁),年龄都很高了。从往年来看,民主党内至少还涌现过像奥巴马这样的年轻人,而共和党这边多为年长者挑大梁,特朗普目前在党内的地位非常稳固,没人能挑战。
刁大明:总统政治往往是有一个代际传承的,一代新人换旧人。克林顿、小布什都是20世纪40年代生人,按总统政治一般的逻辑,下一位总统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但2008年总统选举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选举,面临次贷危机这样一个大背景,民主党推陈出新,1961年出生的奥巴马当选了。他是在各种矛盾聚合的一个特殊时点上出现的。他的8年任期内,无论是国会层次还是州长层次,民主党政治人物的遴选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过程,推动了民主党在各个层面候選人的年轻化、族裔多元化等。其结果一方面是加速了民主党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2016年换届时,这些人没成长起来。奥巴马是很难复制的。设想2008年是“50后”当政的话,2016年或者2020年才应该是“60后”出马,奥巴马来得太早了。在2016年的政治星空中,民主党显得非常黯淡,只好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40后”希拉里和拜登,但他们败给了共和党人特朗普。
(反)沈雅梅:民主党内的年轻人比较活跃。2018年中期选举(国会选举)期间,出身草根、29岁的拉美裔女性民主党人科特兹,一举打败在国会任职多年的元老级人物约瑟夫·克劳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女议员。她主张对富人征收高达70%的重税等,成了网红。还有一大批年轻女性也都进入到政坛,发出她们的声音。只是这些年轻人还没有到达领导层。
刁大明:人们常讲,民主党是一个年轻人的党。或者说比较而言,它在年轻选民中比共和党有优势。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从肯尼迪、约翰逊等时代开始,大概就这么个节奏。只是近几年有点反常。共和党大佬中,像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斯卡利斯,一个55岁,一个54岁,还是比较年轻的。
布蒂吉格是本次选举中最年轻的竞选人,生于1982年。
(反)刁大明:2020年的这次总统选举,千禧一代的选民比重会增加,接近三成。如果跟2016年那次选举相比,所谓的“Z一代”,就是1996年之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占比从不到5%左右升到了10%左右。所以从选民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年轻选民比上次多。此外,拉美裔年轻选民增加了很多。
(正)沈雅梅:美国呈现出一种战略收缩的态势,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特朗普有一点畏首畏尾,认为全球化对美国不利。由于中国等国的崛起,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迅速下降,中国则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冲击着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在美国,工资最高的是金融、法律、软件等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居中,最低的是餐饮等低端服务业。制造业工人往往难以从事高端服务业,因为职业门槛高,他们只能向低端服务业转移,收入下降。在金融、经济遭受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之后,特朗普决意向制造业回归,这就给人一种往回缩的感觉。
从文化上来讲,美国的执政者也有一点种族站队的倾向,比如说更倾向于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界定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把美国看成欧洲白人文化的一个派生物,回归到那种历史上的,能够体现白人优越、优势主体地位的一个时代。
从经济结构、外交战略、意识形态上,他们在把历史的时针往回拨。与其说美国老了,不如说它旧了,应对新现实的思路旧了。
樊吉社:特朗普的崛起有民意基础。选民觉得传统的共和党、民主党在施政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已经不能让民众获益,传统的两党执政让民众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与其去相信希拉里或者传统的共和党的候选人,不如相信特朗普。
(反)沈雅梅:从总体人口结构来讲,美国依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的白人在人口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民,特别是年轻的移民越来越多。
达巍: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和美国人对美国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到底谁对谁不对也不好说。比方说现在选举呈现的这些情况,是正常还是不正常?说不准。咱们可能偏向于觉得老人当道不太对劲,美国人不一定这么看。最新的盖洛普民调显示,5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20年之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还会是美国,只有30%的美国人认为是中国。这跟前些年的数字差别很大。前些年,美国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已经是最大经济体了,或者说即使现在不是,未来肯定是。如今,美国人的自信心又回来了,或者说上升了。
沈雅梅:特朗普的很多政策内容符合美国社会呼声,只不过执行方式有个人特色在里面。比如美国人想停止无休止的海外战争,这是很多老百姓的心态,桑德斯也是这样一个态度。再比如在对华强硬上,他们是达成一定共识的,无非就是说用什么手段来对华强硬,是打关税战,还是去搞地缘政治,或者去搞意识形态,是单打独斗还是要拉帮结伙,这方面有一些区别,但是导向是差不多的。桑德斯经常讲,要搞一个全球民主联盟,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中国是非常有威胁的。无论今年谁当选总统,美国的政策主张不会大幅改变,我们要做好准备。
可到了2016年,剧情的走向发生了变化:70岁的特朗普与69岁的希拉里角逐总统之位,特朗普获胜。4年过去,候选人更老了。美国政坛还活跃着不少老人,特别是身居要职的老人。
美国总统候选人老了吗?美国政客老了吗?美国选民老了吗?美国老了吗?对此,《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多位学者。
沈雅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刁大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达巍,国际关系学院校长助理,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樊吉社,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战略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关于候选人
(正)刁大明:从民主党这边来看,显然就是二选一了,拜登快78岁了,桑德斯快79岁了。共和党谋求连任的特朗普也快74岁了。美国历史上确实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4年前的总统选举,也出现了类似情况,特朗普和小1岁的希拉里对决,但他们当时都没有现在这几位候选人这么年长。
(反)达巍:这次选举中,有非常年轻的候选人,只不过被淘汰了。比如布蒂吉格只有38岁,起初也是挺有希望的。有人说,就算他当了两届总统,也才40多岁。那这次选举有这么多老人候选,是不是说明这个选举制度老化了?我觉得也没有。他们的初选制度还在改革,今年又有新的做法、变化,党内精英的权力缩小了,更多让民众说了算。
关于美国政客
(正)沈雅梅:美国至少在政治领军人物层面的断档现象是非常明显的。这在民主党更加突出,像众议院议长佩洛西(80岁)、众议院多数党领袖霍耶(81岁)、参议院少数党领袖舒默(70岁),年龄都很高了。从往年来看,民主党内至少还涌现过像奥巴马这样的年轻人,而共和党这边多为年长者挑大梁,特朗普目前在党内的地位非常稳固,没人能挑战。
刁大明:总统政治往往是有一个代际传承的,一代新人换旧人。克林顿、小布什都是20世纪40年代生人,按总统政治一般的逻辑,下一位总统应该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但2008年总统选举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选举,面临次贷危机这样一个大背景,民主党推陈出新,1961年出生的奥巴马当选了。他是在各种矛盾聚合的一个特殊时点上出现的。他的8年任期内,无论是国会层次还是州长层次,民主党政治人物的遴选都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过程,推动了民主党在各个层面候選人的年轻化、族裔多元化等。其结果一方面是加速了民主党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2016年换届时,这些人没成长起来。奥巴马是很难复制的。设想2008年是“50后”当政的话,2016年或者2020年才应该是“60后”出马,奥巴马来得太早了。在2016年的政治星空中,民主党显得非常黯淡,只好又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40后”希拉里和拜登,但他们败给了共和党人特朗普。
(反)沈雅梅:民主党内的年轻人比较活跃。2018年中期选举(国会选举)期间,出身草根、29岁的拉美裔女性民主党人科特兹,一举打败在国会任职多年的元老级人物约瑟夫·克劳利,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会女议员。她主张对富人征收高达70%的重税等,成了网红。还有一大批年轻女性也都进入到政坛,发出她们的声音。只是这些年轻人还没有到达领导层。
刁大明:人们常讲,民主党是一个年轻人的党。或者说比较而言,它在年轻选民中比共和党有优势。至少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从肯尼迪、约翰逊等时代开始,大概就这么个节奏。只是近几年有点反常。共和党大佬中,像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斯卡利斯,一个55岁,一个54岁,还是比较年轻的。

关于美国选民
(反)刁大明:2020年的这次总统选举,千禧一代的选民比重会增加,接近三成。如果跟2016年那次选举相比,所谓的“Z一代”,就是1996年之后出生的这一代人,占比从不到5%左右升到了10%左右。所以从选民结构上看,40岁以下的年轻选民比上次多。此外,拉美裔年轻选民增加了很多。

关于美国
(正)沈雅梅:美国呈现出一种战略收缩的态势,在全球化的冲击下,特朗普有一点畏首畏尾,认为全球化对美国不利。由于中国等国的崛起,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迅速下降,中国则于2010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这冲击着美国的制造业就业。在美国,工资最高的是金融、法律、软件等高端服务业,制造业居中,最低的是餐饮等低端服务业。制造业工人往往难以从事高端服务业,因为职业门槛高,他们只能向低端服务业转移,收入下降。在金融、经济遭受了次贷危机的冲击之后,特朗普决意向制造业回归,这就给人一种往回缩的感觉。
从文化上来讲,美国的执政者也有一点种族站队的倾向,比如说更倾向于从文化和文明的角度来界定美国和西方世界的关系,把美国看成欧洲白人文化的一个派生物,回归到那种历史上的,能够体现白人优越、优势主体地位的一个时代。
从经济结构、外交战略、意识形态上,他们在把历史的时针往回拨。与其说美国老了,不如说它旧了,应对新现实的思路旧了。
樊吉社:特朗普的崛起有民意基础。选民觉得传统的共和党、民主党在施政过程中,一些改革措施已经不能让民众获益,传统的两党执政让民众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与其去相信希拉里或者传统的共和党的候选人,不如相信特朗普。
(反)沈雅梅:从总体人口结构来讲,美国依然是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的白人在人口结构中占比越来越少,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民,特别是年轻的移民越来越多。
达巍:我们对美国的理解和美国人对美国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到底谁对谁不对也不好说。比方说现在选举呈现的这些情况,是正常还是不正常?说不准。咱们可能偏向于觉得老人当道不太对劲,美国人不一定这么看。最新的盖洛普民调显示,50%以上的美国人认为20年之后,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还会是美国,只有30%的美国人认为是中国。这跟前些年的数字差别很大。前些年,美国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已经是最大经济体了,或者说即使现在不是,未来肯定是。如今,美国人的自信心又回来了,或者说上升了。
沈雅梅:特朗普的很多政策内容符合美国社会呼声,只不过执行方式有个人特色在里面。比如美国人想停止无休止的海外战争,这是很多老百姓的心态,桑德斯也是这样一个态度。再比如在对华强硬上,他们是达成一定共识的,无非就是说用什么手段来对华强硬,是打关税战,还是去搞地缘政治,或者去搞意识形态,是单打独斗还是要拉帮结伙,这方面有一些区别,但是导向是差不多的。桑德斯经常讲,要搞一个全球民主联盟,这种意识形态的东西对中国是非常有威胁的。无论今年谁当选总统,美国的政策主张不会大幅改变,我们要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