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错误解题案例分析与教学建议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80237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生在高考中交出的一份答卷,是考生物理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物理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物理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度和质量.[1]本文以福建省2015年理综部分物理试题高考阅卷发现的问题为例,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谈谈考生解题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及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和带给我们今后教学的启示.
  一、学生错误解答情况
  (一)案例1
  1.原题(第21题)
  如图1,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轨道,最后从C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
  ②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2.学生错误解答情况统计
  第一问主要错误:一是向心力公式书写错误:(1)漏了重力mg;(2)正负号混乱;(3)表达式中R写成h或r.二是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对象:(1)表达式中m写成M,M写成m;(2)表达式中都写成m或M.
  第二问第1小问主要错误:(1)小车速度vm与滑块速度vM混淆,误求滑块速度vM;(2)书写滑块小车系统能量守恒的关系式时,漏了小车的速度vm;(3)不理解题意“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不知小车vm什么意思,写出五花八门让人无法理解的功能关系式等.
  第二问第2小问主要错误:(1)常见错误是将滑块对地位移写为相对位移L;(2)不会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3)利用木板木块模型,分析滑块和小车两个对象,根据动力学观点解题,不能正确写出滑块和小车的动力学方程.
  (二)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能按序列加工要求,造成思维混乱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得出一个结论需要经历多个逻辑加工过程才能实现.[2]高考计算题一般是综合性问题,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一般要经历几个信息加工过程,前一信息加工结果会影响下一个信息逻辑加工过程.信息加工顺序混乱,不按序列加工信息,都会造成解题思维混乱.   案例1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分析从A到B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在最低点的供需关系;其次是根据系统能量守恒分析滑块从A到B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最后根据功能关系分析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其中对“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m”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到“滑块从B到C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信息加工.
  案例2的信息加工顺序是:首先是小滑块运动到C点状态和受力情况;其次是根据功能关系分析小滑块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接着分析D点的状态;最后分析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其中“D点的状态”信息加工结果直接影响“从D点运动到P点的过程”信息加工处理.
  (三)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分析障碍,不能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观点,个体形成新联系的机制是逻辑的,信息加工的机制主要有归纳和演绎推理,其中演绎推理策略是由反映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得出有关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一种推理[2],高考试题更多的是演绎推理过程.
  案例1第二问第一小问演绎推理过程:大前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小前提——从A到B,根据能量守恒;得出结论
  mgR=mv′2 M[vm][2].
  许多考生在“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A到B过程中滑块和小车的功能关系时,信息加工机制不力,造成不能正确书写系统和全过程的功能关系式.
  案例2第三问演绎推理过程:平抛运动规律是大前提;从D到P,是类平抛运动,得出结论:
  Fx=m[vp][2]-[vD][2],F=.
  许多考生在“平抛运动规律”大前提下,演绎推理从D到P类平抛运动过程中,不能类比形成信息间的相互联系,造成等效重力加速度、运动的分解等错误表达式.
  三、基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教学启示
  考生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基础薄弱、能力不足.学生在高考中表现出来的错误是一种绝佳的教育资源,利用好这一“错误”的教学资源,从信息加工心理学视角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
  (一)夯实基础是教学之本
  基础知识的复习可以促进学生对信息的再编码,不断拓展原有知识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增强认识结构的稳定性.物理总复习的重点仍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实验和基本技能,要在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上投入主要精力,要深入挖掘基本概念的确切内涵,要清楚认识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以及适用的条件[3],要认真领悟物理学中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要花大力气吃透课本上那些概念性强、方法灵活和构思新颖的例题或习题.夯实基础是物理教学之本.
  (二)科学建模是教学之重
  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信息的提取与信息在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痕迹有关,而记忆痕迹的强度与科学建模有直接关系.科学建模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形象化、模型化,是通过形象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的过程.科学建模是揭示原型特征和本质的一种科学思想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对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原型,再现原型的规律本质,有助于按序列加工,进而降低思维难度,防止台阶过高而出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科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按序列加工信息,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培养意识是教学之需
  影响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根本障碍就是物理意识的缺失,造成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薄弱.根据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观点:一个结论需要经历多个逻辑过程,一个子结论往往是另一逻辑加工过程所需的信息.物理意识是通过物理教育所形成的自然科学观以及运用物理知识对待、处理或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心理反映过程,它包括感觉、直觉和思维三种认识活动.加强物理意识的培养,是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根本途径.物理意识主要有: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对象意识;根据运动状态进行受力分析的意识;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守恒意识;分析问题时的过程意识、画图意识、建模意识等等.培养物理意识是物理教学之需,学生只有具备科学的物理意识的大前提,才能进一步提炼具体问题的小前提,提升学生信息加工的良好机制.
  参考文献:
  [1] 曹义才.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错误资源的分析和利用[J].湖南中学物理,2008(5):7-9.
  [2] 陈刚.试论科学课程教材编写的基本条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视角[J].基础教育,2014(6):64-7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学习进阶不单指学习内容方面的层级进阶与路径的描述,更是学生思维发展、认知水平与关键能力提升的路径。而历年高考历史试题的改革与创新,则是体现改变教学方式、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标志。通过对2021年浙江高考历史试题第28题的分析可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以学习进阶理念为基础,基于情境创设提升学生感知体验,基于问题驱动帮助学生建立历史联结,基于历史概念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从而有效提
摘 要:嵌入式拓展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紧随基础课程之后,对一内容进行方法和思维上的拓展而形成的课程.嵌入式拓展课程借助于知识的发展过程,充分揭示其背后的方法、思想、观点和精神,促进学生去应用、评价和创造.   关键词:嵌入式拓展课程;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2019年4月下旬,笔者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中学观摩了基于杭州师范大学刘堤仿教授课程研发成果的“矩形”第一课时的展示课.本节展示课以一种新的形式
一、问题提出  化学是高中学习阶段的一门必修课,而高一又是化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由于进入高中后学生所处的环境改变、学习要求提升、教师教法改变等使高一新生表现出诸多的不适应。如何针对新生的特点和他们在化学学习上反映出的诸多适应性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不仅是摆在学校层面的一项重要任务,更是我们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采用杨少萍编制的《化学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1]对桐乡市综合高级中
笔者目前任教的文科班里有几个爱好写作的学生,个别学生还颇有写作天赋。笔者认为他们在写作上取得的成绩与教师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笔者一直在深深反思:语文教师在学生写作学习上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我们的写作教学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每当教过一届高三,大量试卷与解题指导尚浮现在脑海,而作文这一栏的答案中往往是“参照2008年高考评分标准”。这个评分标准不仅是考场作文的标准,更是整个高中作文教学的标准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改编的人教版初中英语新教材《英语(新目标)》(Go for it!),编写理念新颖,编排体例活泼;话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但是,在经过几年的使用之后,还是有部分英语教师依然无法驾驭该教材,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现象屡见不鲜。归根结底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到位。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开展有效教学,首先应该设
摘 要:對中考常见的关于反比例函数“中档”选择题进行小题大做,多视角审视,探究多种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路,可以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反比例函数;一题多解;变换思路
摘 要: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及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数字化实验系统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其独到的优势。将传统化学实验手段与数字化实验技术相融合,能较好地弥补传统实验的不足,发挥现代科技的优势,是化学实验教学的潮流与方向。  关键词:传感器;数据采集器 ;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  传统化学实验主要以演示、验证、定性为主,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字化实验在当前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元素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 在这样的理念驱动下,中学数学教学必须在传承和反思的基础上,追寻和建构一种“绿色的数学”. 这里所说的“绿色”,是融合了绿色所象征的自然、和谐、人文、民主、平等等思想的一种现代教育观;是教育者从人与自然互相依存的生态、生成观点出发,引导受教育者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生活的情调、感
摘 要:针对“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创新的注射器装置,进行“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实验,缩短了操作时間,提升了观察效果。应用小组合作、微视频、生活实例展开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理性思维,有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实。  关键词:实验改进;创新;小组合作探究;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教材分析及实验探究  酶与人类的健康、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安排酶的相关知
摘 要:科学探究是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组成,实验探究题是初中科学毕业升学考试中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题型,是衡量一份试卷质量高低的主要评价指标。初中科学教材上的探究、活动、阅读、读图、思考与讨论等栏目内容,生产常识、生活现象、科技作品的工作原理,学术论文、医学案例等文献资料,科学史实、重大发现和经典发明、教学实践创新成果等都是命制实验探究题的重要素材。  关键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题;素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