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修改作文是学生提高自身作文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一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给予学生极大的写作成就感。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从延伸材料的长度、拓展内容的宽度、挖掘思想的深度、增加文字的温度、提升语言的力度等方面进行,在此基础上修改后的作文篇幅内容、主题思想、文字语言都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关键词:作文;修改;有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作文在中考中分数比重的增加,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深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作文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现成教材,加上教师本身写作素养的限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作文平均分的上升,诸如“背作文”、“套作文”这样的快捷式作文教学大行其道,素不知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原始兴趣,更违背了教学的规律,让学生以“剽窃”他人习作为“荣”,这显然成为了一种“反教学”行为,对养成学生终身爱读书、爱写作的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
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知这里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除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获取更多间接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修改作文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修改作文就是改变过去作文教学中的封闭式做法,实行开放式运作,发挥主体『生作用,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说写一篇文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那么修改文章则是一个从有到精的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它是对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中心等各方面进行的审查和修改,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改进問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作家老舍曾讲:“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由此可见,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如果学会修改作文,具备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修改作文的切入点有许多,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延伸材料的长度
初中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写作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真实质朴,如同璞玉一般,需要精心地加工雕琢才能显出其光泽和美感。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的叙事类作文总是只关注事件的本身,与之相关的起因的铺设经常被忽略,事件的结果或者造成影响也往往疏于交代,仅仅为叙事而叙事,使得文章读了开头,便知结果,毫无韵味可言。在修改此类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头交代所叙之事的起因,或者设置一个悬念,在事件叙述完之后交代清楚事件最终的结果,或对自己造成的深远影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这种修改方法有效增加了作文的长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颇为有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完成一篇完整清晰、字数达到要求的记叙文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这种方法不仅局限于平时的大作文训练,在小作文训练中亦可尝试,且训练效果也非常不错。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学校组织的徒步去军营的事情,原文就只交代了徒步军营的经过,在教师的点拨下,最后在原文开头加上了“听说这个周五全校师生要徒步去部队参观,我心里真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好奇,兴奋的是终于不要整日困在教室里,可以出去透透气,获得一下午的自由,好奇的是生平第一次进军营,不知道看起来威严神秘的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我满怀期待,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结尾处加上了“参观结束后,我们继续徒步回校,虽然回去的路还很长,大家也都很累,但是想到部队军人严明的纪律,不怕吃苦的精神,大家又振作精神,昂首挺胸,排着整齐的队伍朝学校迈进。这次的徒步活动意义非凡,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军人不但吃苦耐劳,而且纪律观念严明,正因为他们平时刻苦训练,才能保家卫国,才有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哪儿有难,便会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要向他们致敬”!修改之后交代了徒步军营的起因和深远影响,较之原文丰满了许多。当然,使用这种修改方法时,我们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增加作文的长度时,一定要关注事情发展的连续性。
二、拓展内容的宽度
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仅仅通过作者自己的亲眼所见来加以叙述,局限性很大,文章就会给人以单薄狭促之感,如果能借助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对作文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拓宽材料的宽度。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在写到藤野先生对自身的穿着马虎大意这部分“抑”的内容的时候,并非是鲁迅先生的亲眼所见,而是借助了班级里留级生的话,如此对藤野先生的刻画自然是更加全面真实,为后文突出藤野先生伟大人格做好铺设。借助相关的人和事,可以拓宽作者的观察的视野,丰富人物的形象,除了借助相关的人和事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叙文中巧妙融入景物环境描写,也同样能够增加文章的宽度。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中,“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乍看这段文字和散步的内容无关,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文字不仅点明了一家人散步的季节特点,同时也暗示母亲的身体有所好转,衬托了当时作者心情的轻松欢愉。文章中的景物是人物心境的投射,虽然和叙事本身的情节没有关联,但是却能让文章读来不仅仅只是在叙事,加上写景句子本身就容易具有美感,或以物喜,或以己悲,增加了叙事之外的风物和情感,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拓展了文章的宽度。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地借助相关的人、事、景来辅助文章主体的表达,一定能起到拓宽文章的效果。
三、挖掘思想的深度
“相同题材的作文材料,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不同的立意见解,因为每个人对每件事、每种现象都有着个性化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围绕题目要求去挖掘材料中最具深刻意蕴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作文的思想深度。思想内容上的深度,要求学生必需具备一定的认识境界,要能使自己的思想站在大众的、历史的、人性的层面上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在面对作文素材时,总能于平中见奇,浅处知深,见出他人所不能见。这种思想内容上的深度,要求作文者不但自己能深入感知,还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也能感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挖掘作文深度的常见手法有两类,首先是卒章显志,升华主旨。如《紫藤萝瀑布》,作家宗璞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在文章结尾处画龙点睛式地写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感悟,道出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思想性的深刻性不言而喻。其次是边叙边悟,如著名的中考满分作文《勒着青藤成长》,小作者在开篇描写了一根勒着青藤成长的黄瓜后,引发大段的议论,道出丰富的人生感悟,边叙边议,立意深刻,令人称赞。 学生如能在平时的作文修改中学会透过现象引发自己独特的看法,文章定会个性十足并具有深刻的意味,文章的思想性也一定会更加深刻。
四、增加文字的温度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动情。”一篇好的作文不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而是通过人、事、景、理来传递作者的感情的媒介,让文章充满情感的体温,让文字具有动人的温度。任何文章都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要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阅卷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即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寄情于理,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读者,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中的这段文字,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之情巧妙地结合在叙事的文字之中,极大地感染了读者。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更是适时的直接表达出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透过文字表面,那炽热的情感令读者感同身受。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融入于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不一定要是豪言壮语,更不能为文造情,字里行间充溢着的应该是作者真切而细腻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从内心自然的流露,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五、提升语言的力度
好的作文也應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那些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句子有意蕴,有感情,有画面的作文,常会令读者眼前一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最准确、最鲜明、富有形象感的词语,使人读后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亲历其境之感。要善于运用各种句式,整句与散句结合,长句和短句交替,使文章音韵和谐,舒缓相间,错落有致,节奏多变。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学生在作文中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作为初中学生来说,常运用的修辞一般以比喻、拟人、排比为最常见,尤其是在写人状物时,巧妙使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增加灵动性和可读性。
当然,修改作文除了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还可以从布局的美观、语言的细腻、内容的厚度等方面展开,在作文训练时一个切入点一个课时,经过这样的长期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至少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提升,这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件足以欣慰的事情了!
关键词:作文;修改;有效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作文在中考中分数比重的增加,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深知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但由于作文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现成教材,加上教师本身写作素养的限制,为了在短时间内取得作文平均分的上升,诸如“背作文”、“套作文”这样的快捷式作文教学大行其道,素不知这样的作文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原始兴趣,更违背了教学的规律,让学生以“剽窃”他人习作为“荣”,这显然成为了一种“反教学”行为,对养成学生终身爱读书、爱写作的习惯有百害而无一利。
笔者在一所农村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多年,深知这里由于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方面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写作水平整体不高。除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获取更多间接的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修改作文应该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修改作文就是改变过去作文教学中的封闭式做法,实行开放式运作,发挥主体『生作用,以激活学生的写作欲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果说写一篇文章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体现了作者的创造性,那么修改文章则是一个从有到精的过程,体现了作者的精益求精的精神,它是对文章的语言、情感、结构、中心等各方面进行的审查和修改,需要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改进問题,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作家老舍曾讲:“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由此可见,佳作常从“改”中来。学生如果学会修改作文,具备了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了修改作文的习惯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修改作文的切入点有许多,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延伸材料的长度
初中学生由于阅读量有限,写作的素材大多来源于生活,真实质朴,如同璞玉一般,需要精心地加工雕琢才能显出其光泽和美感。在平时的写作中我们经常发现,很多学生的叙事类作文总是只关注事件的本身,与之相关的起因的铺设经常被忽略,事件的结果或者造成影响也往往疏于交代,仅仅为叙事而叙事,使得文章读了开头,便知结果,毫无韵味可言。在修改此类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开头交代所叙之事的起因,或者设置一个悬念,在事件叙述完之后交代清楚事件最终的结果,或对自己造成的深远影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这种修改方法有效增加了作文的长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颇为有效,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完成一篇完整清晰、字数达到要求的记叙文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一件难事。这种方法不仅局限于平时的大作文训练,在小作文训练中亦可尝试,且训练效果也非常不错。如一位学生在周记中写到学校组织的徒步去军营的事情,原文就只交代了徒步军营的经过,在教师的点拨下,最后在原文开头加上了“听说这个周五全校师生要徒步去部队参观,我心里真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好奇,兴奋的是终于不要整日困在教室里,可以出去透透气,获得一下午的自由,好奇的是生平第一次进军营,不知道看起来威严神秘的军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怎样的,我满怀期待,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结尾处加上了“参观结束后,我们继续徒步回校,虽然回去的路还很长,大家也都很累,但是想到部队军人严明的纪律,不怕吃苦的精神,大家又振作精神,昂首挺胸,排着整齐的队伍朝学校迈进。这次的徒步活动意义非凡,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军人不但吃苦耐劳,而且纪律观念严明,正因为他们平时刻苦训练,才能保家卫国,才有我们安定的生活环境,哪儿有难,便会看到他们矫健的身影。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我要向他们致敬”!修改之后交代了徒步军营的起因和深远影响,较之原文丰满了许多。当然,使用这种修改方法时,我们要注意提醒学生在增加作文的长度时,一定要关注事情发展的连续性。
二、拓展内容的宽度
写人记事的文章,如果仅仅通过作者自己的亲眼所见来加以叙述,局限性很大,文章就会给人以单薄狭促之感,如果能借助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人和事对作文进行加工,就可以大大拓宽材料的宽度。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作者使用了先抑后扬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在写到藤野先生对自身的穿着马虎大意这部分“抑”的内容的时候,并非是鲁迅先生的亲眼所见,而是借助了班级里留级生的话,如此对藤野先生的刻画自然是更加全面真实,为后文突出藤野先生伟大人格做好铺设。借助相关的人和事,可以拓宽作者的观察的视野,丰富人物的形象,除了借助相关的人和事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记叙文中巧妙融入景物环境描写,也同样能够增加文章的宽度。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中,“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乍看这段文字和散步的内容无关,仔细推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文字不仅点明了一家人散步的季节特点,同时也暗示母亲的身体有所好转,衬托了当时作者心情的轻松欢愉。文章中的景物是人物心境的投射,虽然和叙事本身的情节没有关联,但是却能让文章读来不仅仅只是在叙事,加上写景句子本身就容易具有美感,或以物喜,或以己悲,增加了叙事之外的风物和情感,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拓展了文章的宽度。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如果能恰当地借助相关的人、事、景来辅助文章主体的表达,一定能起到拓宽文章的效果。
三、挖掘思想的深度
“相同题材的作文材料,在不同人的笔下,会有不同的立意见解,因为每个人对每件事、每种现象都有着个性化的思考和理解,所以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能围绕题目要求去挖掘材料中最具深刻意蕴的内涵,充分体现出作文的思想深度。思想内容上的深度,要求学生必需具备一定的认识境界,要能使自己的思想站在大众的、历史的、人性的层面上进行深入分析思考。在面对作文素材时,总能于平中见奇,浅处知深,见出他人所不能见。这种思想内容上的深度,要求作文者不但自己能深入感知,还要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使读者也能感知。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挖掘作文深度的常见手法有两类,首先是卒章显志,升华主旨。如《紫藤萝瀑布》,作家宗璞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在文章结尾处画龙点睛式地写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感悟,道出了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思想性的深刻性不言而喻。其次是边叙边悟,如著名的中考满分作文《勒着青藤成长》,小作者在开篇描写了一根勒着青藤成长的黄瓜后,引发大段的议论,道出丰富的人生感悟,边叙边议,立意深刻,令人称赞。 学生如能在平时的作文修改中学会透过现象引发自己独特的看法,文章定会个性十足并具有深刻的意味,文章的思想性也一定会更加深刻。
四、增加文字的温度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动情。”一篇好的作文不是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而是通过人、事、景、理来传递作者的感情的媒介,让文章充满情感的体温,让文字具有动人的温度。任何文章都应有感而发,情感是联接作者与读者的桥梁。尤其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要以充沛真实的情感打动阅卷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融于作文之中,即寓情于事,融情于景,寄情于理,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读者,产生“使人心动”的魅力效果。“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阿累《一面》中的这段文字,将自己对鲁迅先生的崇敬、爱戴之情巧妙地结合在叙事的文字之中,极大地感染了读者。魏巍在《我的老师》中,更是适时的直接表达出了一个孩子对老师的依恋和热爱之情:“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觉察,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那么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透过文字表面,那炽热的情感令读者感同身受。需要提醒的是,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融入于文中富有情感的语句不一定要是豪言壮语,更不能为文造情,字里行间充溢着的应该是作者真切而细腻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从内心自然的流露,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五、提升语言的力度
好的作文也應讲究语言的艺术性,那些用词生动,句式灵活,句子有意蕴,有感情,有画面的作文,常会令读者眼前一亮。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最准确、最鲜明、富有形象感的词语,使人读后有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亲历其境之感。要善于运用各种句式,整句与散句结合,长句和短句交替,使文章音韵和谐,舒缓相间,错落有致,节奏多变。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学生在作文中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文章增添文采。作为初中学生来说,常运用的修辞一般以比喻、拟人、排比为最常见,尤其是在写人状物时,巧妙使用修辞手法能够使作文增加灵动性和可读性。
当然,修改作文除了以上所说的五个方面,还可以从布局的美观、语言的细腻、内容的厚度等方面展开,在作文训练时一个切入点一个课时,经过这样的长期积累,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至少在原有基础上能够得到提升,这对于语文教学工作者来说,也是一件足以欣慰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