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开局,区块链以一种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姿态迅速大热,成为第一场“风口”,当然是带引号的。
“20年之后,人们会像今天谈论互联网一样谈论比特币,100%的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完成。”类似的乐观预测像病毒一样在投资界传播、流行,造就了一场令众人始料未及的狂欢。
资本市场显然不甘寂寞。美股市场上,沉寂多年的胶卷制造商柯达,因宣布发布柯达币而股价上涨。港股市场甚至出现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叶”的公司宣布改名为区块链集团,在A股区块链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股价竟然上涨了23%。
当前世界各大投行、科技公司纷纷加快其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主流观点认为,区块链经济的核心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
在纳斯达克成立之前,人们用自行车驮着装满债券的包,在华尔街骑来骑去,目的是尽快完成清算,让清算速度跟上交易量。
但这样还是不行。1971年,有人提出了DTC(美国存管信托公司)清算系统,把所有交易放进系统内进行,包括经纪人也要接入这个系统。现在纳斯达克还在用这个系统。
系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并没有改变交易的中心化结构。当交易足够多、经纪人足够多的时候,系统有瘫痪甚至崩盘的危险。
那么,自治式、分布式的系统会不会好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维护总账,却不能篡改账本,除非你控制了超过51%的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
简单地说,假如家里只有你一个人记账,爸爸妈妈只负责把工资交给你,那么,你如果动了歪脑筋,账本的金额就有可能对不上。但分布式账本就相当于你在记账的同时,爸爸也在记,妈妈也在记,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篡改记录,爸爸妈妈也不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其本身是一系列基于密码学而产生的互相关联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条经比特币的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
但什么是去中心化?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网购一本书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下单,你把钱打给支付宝;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第三步,卖家收到通知后发货;第四步,你收到货后很满意,于是确认收货;第五步,支付宝收到你的确认信息,打钱给卖家。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买家和卖家在交易,但整个交易却是围绕支付宝展开的。如果支付宝系统出了问题,交易记录丢失了呢?
去中心化的做法好比城里有5个小伙伴,B向A借了一元钱,A在人群中大喊:“我是A,我借给B一元钱。”B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B,A借给我一元钱。”C、D、E听到这些消息,拿出手中的小账本,默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A借给B一元钱。”
当我们把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极度简化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城市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这个系统不需要银行,不需要支付宝,也不需要一个拥有公信力的组织。当分布式结构中的每个人都记账的时候,篡改账本是不可行的。假使B突然不认账了,C或D或E就会站出来:“不对,我的账本上明明记录了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向A借了一元钱,并且没有查到你还款的记录。”
但是,区块链的世界没这么简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别人凭什么帮你记账?
为了让大家都帮我记账,我决定给第一个听到我喊话,并且将其记录在小本子上的人一个“巴啦啦”能量的奖励。具体条件是:首先,你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听到我的喊话并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之后,你还要马上告诉城市里的其他人——这句话我记录完了,你们别记了;同时,你还要给自己的记录加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然后把记录和编号一起喊出来。于是,下一个人再记录的时候,就会带着这个记录和独一无二的编号继续下去。
规则实行后,一定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得到“巴啦啦”能量,开始屏气监听周围发出的各种声音,只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记下一条新的记录。“比特币挖矿”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问题二:万一B和C同时记录完了,且同时大喊一声,奖励归谁?
于是事件发展成:一部分人认为B先完成了,在他们听到B的喊话后开始记账,之后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B有了某个编号的“巴啦啦”,能量随着这个信息一次次传下去,这条信息链会越来越长;而另外一群认为C是先喊话的人,也会发展出一条信息链。
这样一来,原本是一条唯一的、编号顺序严谨的总信息链,便硬生生地分叉了。要是这种情况延续下去,每个人手里的账本就变得不一样了,根本无法确定哪本是真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追加了新的区块链规则:记录的时候必须顶格写,而且要保证,中心在离田字格上边缘0.89757毫米的位置上,于是,每个人写字的时候都要拿刻度尺量,每个人需要的记录时间变成了5分钟,同时完成的概率就极其微小了。
问题三:出现双花问题怎么办?
双花问题是指一笔数字现金在交易中被重复使用。如果我同时向B和C喊了一句,我给你一個“巴啦啦”能量,怎么办?如何保证一个“巴啦啦”能量在实际交易中只被支付一次?
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第五小节中制定了比特币网络的运行规则。简单说,就是在交易发生的那一刻起,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就被盖上了时间戳;当这笔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区块中后,就算完成了一次确认;在连续进行6次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就不可逆转了。在比特币中,每一次确认都需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难题”,也就是说每一次确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试图把一笔资金进行两次支付时,因为确认时间较长,后一笔交易想要与前一笔交易同时得到确认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笔资金在第一次交易确认有效后,第二次交易时就无法得到确认。区块链的全网记账需要在整个网络中达成共识,双花问题是不会产生的。
(严建波摘自《读好书》2018年2月下,辛 刚图)
“20年之后,人们会像今天谈论互联网一样谈论比特币,100%的交易都会在区块链上完成。”类似的乐观预测像病毒一样在投资界传播、流行,造就了一场令众人始料未及的狂欢。
资本市场显然不甘寂寞。美股市场上,沉寂多年的胶卷制造商柯达,因宣布发布柯达币而股价上涨。港股市场甚至出现了一则让人哭笑不得的消息:一家名叫“坪山茶叶”的公司宣布改名为区块链集团,在A股区块链概念大炒作的背景下,股价竟然上涨了23%。
当前世界各大投行、科技公司纷纷加快其在区块链领域的布局。主流观点认为,区块链经济的核心不在技术,而在于商业逻辑的重构。因此,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认知革命。
在纳斯达克成立之前,人们用自行车驮着装满债券的包,在华尔街骑来骑去,目的是尽快完成清算,让清算速度跟上交易量。
但这样还是不行。1971年,有人提出了DTC(美国存管信托公司)清算系统,把所有交易放进系统内进行,包括经纪人也要接入这个系统。现在纳斯达克还在用这个系统。
系统提高了交易的效率,但并没有改变交易的中心化结构。当交易足够多、经纪人足够多的时候,系统有瘫痪甚至崩盘的危险。
那么,自治式、分布式的系统会不会好一点?答案是肯定的。区块链就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每个节点都可以显示总账、维护总账,却不能篡改账本,除非你控制了超过51%的节点,但这是不可能的。
简单地说,假如家里只有你一个人记账,爸爸妈妈只负责把工资交给你,那么,你如果动了歪脑筋,账本的金额就有可能对不上。但分布式账本就相当于你在记账的同时,爸爸也在记,妈妈也在记,他们都能看到总账,你不能篡改记录,爸爸妈妈也不能。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其本身是一系列基于密码学而产生的互相关联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条经比特币的网络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
但什么是去中心化?再来看一个例子。我们网购一本书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步下单,你把钱打给支付宝;第二步,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第三步,卖家收到通知后发货;第四步,你收到货后很满意,于是确认收货;第五步,支付宝收到你的确认信息,打钱给卖家。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是买家和卖家在交易,但整个交易却是围绕支付宝展开的。如果支付宝系统出了问题,交易记录丢失了呢?
去中心化的做法好比城里有5个小伙伴,B向A借了一元钱,A在人群中大喊:“我是A,我借给B一元钱。”B也在人群中大喊:“我是B,A借给我一元钱。”C、D、E听到这些消息,拿出手中的小账本,默默记下:“某年某月某日,A借给B一元钱。”
当我们把一个去中心化的模型极度简化之后,就会发现,在这个只有5个人的城市中,已经建立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系统,这个系统不需要银行,不需要支付宝,也不需要一个拥有公信力的组织。当分布式结构中的每个人都记账的时候,篡改账本是不可行的。假使B突然不认账了,C或D或E就会站出来:“不对,我的账本上明明记录了你在某年某月某日向A借了一元钱,并且没有查到你还款的记录。”
但是,区块链的世界没这么简单,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问题一:别人凭什么帮你记账?
为了让大家都帮我记账,我决定给第一个听到我喊话,并且将其记录在小本子上的人一个“巴啦啦”能量的奖励。具体条件是:首先,你要抢在所有人之前听到我的喊话并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录之后,你还要马上告诉城市里的其他人——这句话我记录完了,你们别记了;同时,你还要给自己的记录加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然后把记录和编号一起喊出来。于是,下一个人再记录的时候,就会带着这个记录和独一无二的编号继续下去。
规则实行后,一定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为了得到“巴啦啦”能量,开始屏气监听周围发出的各种声音,只为了能在第一时间记下一条新的记录。“比特币挖矿”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问题二:万一B和C同时记录完了,且同时大喊一声,奖励归谁?
于是事件发展成:一部分人认为B先完成了,在他们听到B的喊话后开始记账,之后他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基于B有了某个编号的“巴啦啦”,能量随着这个信息一次次传下去,这条信息链会越来越长;而另外一群认为C是先喊话的人,也会发展出一条信息链。
这样一来,原本是一条唯一的、编号顺序严谨的总信息链,便硬生生地分叉了。要是这种情况延续下去,每个人手里的账本就变得不一样了,根本无法确定哪本是真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又追加了新的区块链规则:记录的时候必须顶格写,而且要保证,中心在离田字格上边缘0.89757毫米的位置上,于是,每个人写字的时候都要拿刻度尺量,每个人需要的记录时间变成了5分钟,同时完成的概率就极其微小了。
问题三:出现双花问题怎么办?
双花问题是指一笔数字现金在交易中被重复使用。如果我同时向B和C喊了一句,我给你一個“巴啦啦”能量,怎么办?如何保证一个“巴啦啦”能量在实际交易中只被支付一次?
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第五小节中制定了比特币网络的运行规则。简单说,就是在交易发生的那一刻起,比特币的交易数据就被盖上了时间戳;当这笔交易数据被打包到一个区块中后,就算完成了一次确认;在连续进行6次确认之后,这笔交易就不可逆转了。在比特币中,每一次确认都需要“解决一个复杂的难题”,也就是说每一次确认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试图把一笔资金进行两次支付时,因为确认时间较长,后一笔交易想要与前一笔交易同时得到确认几乎是不可能的,而这笔资金在第一次交易确认有效后,第二次交易时就无法得到确认。区块链的全网记账需要在整个网络中达成共识,双花问题是不会产生的。
(严建波摘自《读好书》2018年2月下,辛 刚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