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表述不规范不明确、教学方法应用有误区、教学方法单一三大问题。文章分析了教学方法使用现状、梳理了几种有理论支撑但易被忽略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方法的应用更加规范。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现状;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
一、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述不规范不明确。教师的教案中教学方法填写并不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处于不是十分明确的混沌状态;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杜撰一些个人“挂名”的教学方法,这固然是教学灵活的体现,但是大家自己杜撰的教学方法很难得到其他教师的认可,其推广性不强,因此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是否规范”问题。第二,一些教学方法应用有误区,未到达其精髓。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为主,在信息化教学下,有必要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常用的有理论支撑的规范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家们对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归纳,文章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五大类:语言传递(包括讲授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纲要信号教学法、讨论法),引导探究(问题教学法、发展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发现法),直接感知(演示教學法、参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际训练(实验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目标掌握教学法、结构教学法、试误教学法),情境陶冶(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有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对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作详细说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为教学理念,强调探究式学习。[1]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但是这个任务是学生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完成的。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任务要有综合性——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部分问题,同时又有现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障碍;实践性——避免完全抽象化的任务;兴趣性——让学生对任务有兴趣;创新性——任务的某些环节给学生留出空间。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却未达至其精髓,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案例一——“认识计算机”章节教师提出“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问题,这种问题只需要学生翻书就可以解决,并不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案例二——“Photoshop软件选择图像工具”章节教师向学生演示各个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数张图片让学生综合应用选择图像工具做成一张合成图像,在这个任务中看似是学生主动用所学去解决问题了,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把教师所讲的操作步骤练习了一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任务的设置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迷惑和障碍,然后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办法,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借助道具、实物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案例一在数学课堂上“三视图”这部分,教师用方块搭建不同图形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容易将演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混淆,演示教学法可以用于各个学科,教师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2]实验教学法强调实验过程,学生必须在该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获得或验证新知,此教学方法适应于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
三、其它教学方法介绍
针对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现状,结合案例介绍几种有理论支撑但鲜有人应用的教学方法。
1.纲要信号教学法
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4] 纲要信号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应用要点:精炼显示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突出教学重点,反应教学意图,精心设计板书,充分体现直观性、形象性、条理性、综合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案例--以七年级信息技术为例,将“Photoshop图像处理”各章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建立各部分纲要,然后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形成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要学习的知识全面理解和掌握。
2.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即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框架中的概念是学习者逐步理解问题所需要的,为此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的任务。支架式教学策略由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5部分组成。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AI)”为例,搭建脚手架——支架1:教师围绕AI建立相关的概念框架;支架2:学生说与AI密切相关的词汇(这一步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进入情境——判断列表中出现的词汇。独立探索——学生用教师给的AI定义判断自己说的词汇是否属于AI范畴。协作学习——教师向小组第一位同学说出一个词汇,然后小组成员按照AI定义进行讨论,由小组某一位同学反馈给教师进行对比。效果评价——即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抛锚式教学策略
为学习者创设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情境、问题称之为“锚”。抛锚式教学策略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获取4个环节构成。以七年级信息技术《PowerPoint》这一章为例:创设情境——某位同学用PPT做读书汇报时需要实现从头到尾的背景音乐和改变播放顺序(给出情境);确定问题——PPT中设置背景音乐的技巧,用超链接改变播放顺序;自主学习——学生在PPT中解决上一步中的两个问题;知识获取——掌握PPT中背景音乐的插入和超链接设置,我们可以发现自主学习、知识获取是可以同时发生。创设情景相当于一个引子,只需将学生引入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不一定要解决其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EB/OL]. [2018-08-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任务驱动教学法/7869947?fr=aladdin
[2]百度百科,实验教学法[EB/OL].[2018-08-30]. https:// baike.baidu.com/item/实验教学法/3511148?fr =aladdin
[3]余文森, 林高明. 经典教学法50例[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310.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用现状;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
一、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存在的问题
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应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表述不规范不明确。教师的教案中教学方法填写并不明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处于不是十分明确的混沌状态;教师会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杜撰一些个人“挂名”的教学方法,这固然是教学灵活的体现,但是大家自己杜撰的教学方法很难得到其他教师的认可,其推广性不强,因此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是否规范”问题。第二,一些教学方法应用有误区,未到达其精髓。第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传统的讲授教学法为主,在信息化教学下,有必要了解更多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常用的有理论支撑的规范的教学方法
根据教育家们对教学实践的探索和归纳,文章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梳理,将其分为五大类:语言传递(包括讲授教学法、对话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纲要信号教学法、讨论法),引导探究(问题教学法、发展性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策略、抛锚式教学策略、发现法),直接感知(演示教學法、参观教学法、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实际训练(实验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程序教学法、目标掌握教学法、结构教学法、试误教学法),情境陶冶(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有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文章对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及实验教学法作详细说明。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为教学理念,强调探究式学习。[1]即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但是这个任务是学生在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促使下主动完成的。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是任务要有综合性——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部分问题,同时又有现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障碍;实践性——避免完全抽象化的任务;兴趣性——让学生对任务有兴趣;创新性——任务的某些环节给学生留出空间。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广泛却未达至其精髓,以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为例:案例一——“认识计算机”章节教师提出“什么是计算机”、“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问题,这种问题只需要学生翻书就可以解决,并不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案例二——“Photoshop软件选择图像工具”章节教师向学生演示各个选择工具的使用方法,然后给学生数张图片让学生综合应用选择图像工具做成一张合成图像,在这个任务中看似是学生主动用所学去解决问题了,但是实际上学生只是把教师所讲的操作步骤练习了一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对任务的设置非常重要,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迷惑和障碍,然后与同学合作探索解决办法,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学到新的知识。
演示教学法是教师借助道具、实物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案例一在数学课堂上“三视图”这部分,教师用方块搭建不同图形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三视图”。教学中教师容易将演示教学法与实验教学法混淆,演示教学法可以用于各个学科,教师可以采用任何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实验教学法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2]实验教学法强调实验过程,学生必须在该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数据、总结规律、获得或验证新知,此教学方法适应于物理、化学等科学学科。
三、其它教学方法介绍
针对教学中教学方法使用现状,结合案例介绍几种有理论支撑但鲜有人应用的教学方法。
1.纲要信号教学法
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示出来,[4] 纲要信号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应用要点:精炼显示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突出教学重点,反应教学意图,精心设计板书,充分体现直观性、形象性、条理性、综合性、目的性和计划性。案例--以七年级信息技术为例,将“Photoshop图像处理”各章节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建立各部分纲要,然后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形成纲要信号,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要学习的知识全面理解和掌握。
2.支架式教学策略
支架式教学策略,即为学习者理解知识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框架中的概念是学习者逐步理解问题所需要的,为此需要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小的任务。支架式教学策略由搭建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5部分组成。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人工智能(AI)”为例,搭建脚手架——支架1:教师围绕AI建立相关的概念框架;支架2:学生说与AI密切相关的词汇(这一步为学生搭建认知支架)。进入情境——判断列表中出现的词汇。独立探索——学生用教师给的AI定义判断自己说的词汇是否属于AI范畴。协作学习——教师向小组第一位同学说出一个词汇,然后小组成员按照AI定义进行讨论,由小组某一位同学反馈给教师进行对比。效果评价——即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抛锚式教学策略
为学习者创设真实、复杂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情境、问题称之为“锚”。抛锚式教学策略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知识获取4个环节构成。以七年级信息技术《PowerPoint》这一章为例:创设情境——某位同学用PPT做读书汇报时需要实现从头到尾的背景音乐和改变播放顺序(给出情境);确定问题——PPT中设置背景音乐的技巧,用超链接改变播放顺序;自主学习——学生在PPT中解决上一步中的两个问题;知识获取——掌握PPT中背景音乐的插入和超链接设置,我们可以发现自主学习、知识获取是可以同时发生。创设情景相当于一个引子,只需将学生引入与新知识相关的情境,不一定要解决其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任务驱动教学法[EB/OL]. [2018-08-30] https://baike.baidu.com/item/任务驱动教学法/7869947?fr=aladdin
[2]百度百科,实验教学法[EB/OL].[2018-08-30]. https:// baike.baidu.com/item/实验教学法/3511148?fr =aladdin
[3]余文森, 林高明. 经典教学法50例[M].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