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6岁是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南》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知识迁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如:认真学习的态度;对美的感受力;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爱护劳动成果的品德,自制、自控能力,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等。由此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对幼儿一生阅读兴趣的养成,阅读习惯的获得和阅读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及情感的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那么,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往往受一定情景支配的。因此,某种习惯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因此,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把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轻松的、舒适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有效阅读。首先,阅读环境一定安静,优美、宽敞、明亮,不能有嘈杂的声响,这样幼儿可以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情,这有利于形成终身喜爱读书的习惯。其次, 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阅读区的桌椅,图书架的高低要适合于幼儿,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幼儿感到疲劳,甚至会影响幼儿骨骼发育。所以,在阅读区桌椅的摆放,图书架的制作,要考虑孩子的高度,便于孩子自己拿放;图书投放时,教师把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每一本书都人手一册;这样给幼儿创设轻松感,以保持兴趣阅读图书。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阅读是从兴趣出发的,在选材时,我们要注意大中小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班中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阅读区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书必须是单页单幅画面,色彩鲜艳、画面大、图意明确、情节简单便于幼儿指认的图书。例如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小手和小脚》等。中班至大班可以由浅入深,多增加一些人物有所变化、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图书。如故事《爱画画的公主》、《小小熊》、《你喜欢谁》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幼儿才有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材能使幼儿将阅读过程内化成一种阅读的能力。
三、建立阅读规则,培养阅读习惯
规则一般就是告诉幼儿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往往比较生硬,而且对幼儿阅读的兴趣带来考验。 所以,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重复良好阅读行为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帮助幼儿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气氛,保证阅读效果,而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如:阅读场地窄,就要控制幼儿的人数,避免阅读拥挤现象,充分使用“入区卡”确保每个人有适当的空间。又如:为了保证阅读室的安静,就要求幼儿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翻书。再如:为了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就应制定:“轻拿轻放图书,看一本拿一本,看完了要放回原位,看书要一页一页看,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不撕书、看到破损图书要及时修补”等规定。这样较好地保证了阅读区活动秩序和良好的氛围。
四、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指南》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尽可能调动各种手段,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而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因此,首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 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 启发他们合理想象,画上的人物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让他们联系前后页来理解画面,并串联起来,有意识地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的画页构成的。让幼儿在思考中提升、积累阅读经验。其次,要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这样可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最后,还要培养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也就是讲出全书的大概内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在当今教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主宰者,而是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语言氛围,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帮组幼儿打开阅读大门。在实践中,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 、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幼儿的行为一般是无意识的,往往受一定情景支配的。因此,某种习惯的养成,从一定程度上说,要依赖某种情景的反复出现。因此,环境的创设在阅读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阅读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把环境的创设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为幼儿创设温馨和谐的阅读环境,帮助孩子形成轻松的、舒适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有效阅读。首先,阅读环境一定安静,优美、宽敞、明亮,不能有嘈杂的声响,这样幼儿可以全神贯注地进行阅读。让幼儿觉得阅读是一件很美、很惬意的事情,这有利于形成终身喜爱读书的习惯。其次, 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阅读区的桌椅,图书架的高低要适合于幼儿,过高或过低都容易使幼儿感到疲劳,甚至会影响幼儿骨骼发育。所以,在阅读区桌椅的摆放,图书架的制作,要考虑孩子的高度,便于孩子自己拿放;图书投放时,教师把书分门别类,一叠一叠整齐的放好,每一本书都人手一册;这样给幼儿创设轻松感,以保持兴趣阅读图书。
二、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
幼儿阅读是从兴趣出发的,在选材时,我们要注意大中小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以及班中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发展层次幼儿的差异,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语言阅读区域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如为小班幼儿选择的图书必须是单页单幅画面,色彩鲜艳、画面大、图意明确、情节简单便于幼儿指认的图书。例如故事《小乌龟上幼儿园》、《小手和小脚》等。中班至大班可以由浅入深,多增加一些人物有所变化、故事情节较为复杂的图书。如故事《爱画画的公主》、《小小熊》、《你喜欢谁》等;因为这些内容容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读起来也会琅琅上口,幼儿才有兴趣。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延伸自己的情感、思索与经验,这些适合幼儿特点的教材能使幼儿将阅读过程内化成一种阅读的能力。
三、建立阅读规则,培养阅读习惯
规则一般就是告诉幼儿该怎样做而不该怎样做,往往比较生硬,而且对幼儿阅读的兴趣带来考验。 所以,制定适合幼儿的阅读规则,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使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重复良好阅读行为的重要保证。它不仅能帮助幼儿营造一种适合阅读的气氛,保证阅读效果,而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如:阅读场地窄,就要控制幼儿的人数,避免阅读拥挤现象,充分使用“入区卡”确保每个人有适当的空间。又如:为了保证阅读室的安静,就要求幼儿轻轻走路,轻轻说话,轻轻翻书。再如:为了让幼儿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就应制定:“轻拿轻放图书,看一本拿一本,看完了要放回原位,看书要一页一页看,不在图书上乱涂乱画,不撕书、看到破损图书要及时修补”等规定。这样较好地保证了阅读区活动秩序和良好的氛围。
四、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技能
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能能使幼儿顺利阅读,并从中体验到阅读的愉快,从而产生阅读的愿望。《指南》指出:“经常和幼儿一起阅读,引导他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理解图书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时,尽可能调动各种手段,引导幼儿爱看书、会看书、看懂书。而幼儿的阅读主要是凭兴趣进行的,他们注意的是画面,往往被自己最感兴趣的画面所吸引,很难做到从头到尾仔细阅读。因此,首先要教会幼儿有顺序地阅读,并要教会幼儿认识图书的封面、封底、内页等,知道阅读一本书 应该从头到尾一页一页地看,从左向右,自上而下的顺序看书。在看书过程中, 启发他们合理想象,画上的人物在干什么,将要干什么,让他们联系前后页来理解画面,并串联起来,有意识地让他们认识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是由连续的画页构成的。让幼儿在思考中提升、积累阅读经验。其次,要鼓励幼儿自主阅读,并与他人讨论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体会、和想法。这样可提高幼儿的阅读技能。最后,还要培养幼儿对全书进行概括的能力,也就是讲出全书的大概内容。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总之,在当今教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主宰者,而是注重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语言氛围,培养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帮组幼儿打开阅读大门。在实践中,我认为作为“幼小衔接”重要内容的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抓起,注意循序渐进,只要教师增强训练意识,实事求是,讲究阅读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幼儿的阅读兴趣 、方法和习惯便能得到训练,阅读能力便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