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 以学定教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TM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分层教学,以学定教,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4)23-0063-02
  浙师大附中(金华二中)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高一年级部分班级实行“分层走班”教学实践,即根据学生发展的差异,通过分层走班,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学科的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学班里,接受相对比较适合的教学,力求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平台。
  历史学科在高一年级将学生分为A、C两层:A层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C层学生有一定学习兴趣和知识基础,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强。在“分层走班”教学新模式下,教学班的学情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教也随之改变。
  一、分层走班的教学设计思路
  上每一节课之前,教研组针对“分层”后教学班学情,就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手段和方法、课堂训练等展开集体研讨,确定教学设计方案。在高一阶段,A、C教学班主要以《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为基础目标,在教学目标上有一致的地方。针对A、C教学班的学情差异,在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式和层次上又有具体的差别。具体如下:
  二、分层走班的教学设计
  本文以《神权下的自我》(人民版必修三专题六第二课,以下说明皆以此课为例)为例,就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分层进行教学设计说明。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不同层次教学班的学情,在教学材料上,A层教学班以薄伽丘《十日谈》中的故事为情境,这主要是因为,《十日谈》是故事集,在每个故事里,作者充分交代了时间、地点和那些人集聚在一起讲故事的原因,并描写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最重要的是明显具有当时的文学作品里并不多见的现实主义倾向,因此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C层教学班以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为情境。《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以及她所带给后人的思考,其有趣话题和深远影响仍被热议着,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具视觉符号意义的杰作。其本身极具争议,这幅作品体现的人文精神,人们也有各种解读,通过欣赏、比较和分析,可以促成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希望借助《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达·芬奇笔下人文主义的含义。
  A层教学班教学片段:
  呈现和讲述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小故事
  腓力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带着他的儿子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上修行,儿子十八岁时,一直未下山的他跟着父亲来到热闹的佛罗伦萨……一路行来,可巧遇见一队衣服华丽、年轻漂亮的姑娘迎面走来……那小伙子一看见她们,立即就问父亲这些是什么东西。
  “我的孩子,”腓力回答,“快低下头,眼睛盯着地面,别看它们,它们全都是祸水。”
  “可是它们叫什么名堂呢?”那儿子追问道。
  那老子不愿意让他的儿子知道她们是女人,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所以只说:“它们叫做‘绿鹅’。”
  说也奇怪,小伙子生平还没看见过女人,眼前许许多多新鲜事物……他全都不曾留意……却说:“我还没看见过这么美丽、这么逗人爱的东西呢。它们比你时常给我看的天使的画像还要好看呢。看在老天的面上,要是你疼我的话,让我们想个法儿,把那边的绿鹅带一头回去吧……”
  问题:(1)父亲将女人说成是“绿鹅”“祸水”是受了什么观念的束缚呢?
  (2)儿子在五光十色的世界里独独看中了“绿鹅”,这说明什么问题?
  (3)作者借这个故事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
  设计意图:教师呈现和讲述薄伽丘《十日谈》中的小故事,通过故事情节,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教师通过几个不同层次的问题继续引导学生:问题一试图体现时人的思想原貌,学生可以借助故事中父亲“生怕会唤起他的邪恶的肉欲”等情节,初步感受到中世纪禁欲思想对人性的束缚;问题二说明故事中的儿子虽不理解“绿鹅”到底为何物,但仍向往,对人性的追求是人类的本能;问题三试图让学生推断薄伽丘通过这个故事要表达的感情,即讽刺了基督教会的虚伪,讴歌了人性,引导人们要摆脱中世纪禁欲苦行的束缚,顺从人欲。通过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学生能初步的感受到教会对人性的压抑和人性对自然的追求,帮助学生理解薄伽丘笔下人文主义的含义。
  C层教学班教学片段:
  呈现《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
  问题:(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在绘画题材上有什么不同?绘画人物表情上有什么不同?
  (2)两幅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请思考并说明原因。
  设计意图:C层教学班创设具体情境,教师通过呈现《蒙娜丽莎》和中世纪圣子圣母图两幅作品,制造对比冲突,并提出两个相对较浅的问题,因难度不大,故能迅速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聚焦到对两幅作品的观察和比较中来。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两幅作品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圣母圣子图是以宗教人物为题材,感情基本没有外露;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轻微而又真挚的感情从人的微笑中流露出来,在光线和背景的衬托下,人物的形影完全融为一体,产生出诗一般的意境,将人物自信、平和、充实、幸福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家对人的感情的关注超过以往。在分析问题中,也能体现学生提取信息比较分析的学科能力,正是对人本身的关注度,即对情感、神态、意境的关注,注重人性和人的生命力,成为文艺复兴作品的一个共性。之后,教师继续追问,两幅作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通过引导学生梳理西方人文精神,理解文艺复兴对西方文化的而集成和发展。
  三、分层走班的课堂训练
  实施“分层走班”后,我们也改变了以往所有学生训练同一道题的情况,在课堂上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层级的训练试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可以个性化的选择完成训练。
  如《神权下的自我》一课,A层教学班课堂训练试题如下: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下列各项,最能代表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是
  A.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B.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C.薄伽丘的《十日谈》
  D.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设计意图:A层教学班应该能掌握大部分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有历史学科的一些基本能力。再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是为初步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作准备。通过这一道试题,帮助A层教学班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而C层教学班课堂训练试题如下:
  16世纪后期,文艺复兴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以优雅流畅的语言、丰富细腻的情感、隽永深刻的哲理,对人文主义思想进行了精彩的概括。下列各项,最能代表这一时期人文主义学者言论的是
  A.“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
  B.“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C.“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D.“人是罪恶、卑微、消极的存在,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
  设计意图:C层教学班学生应系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并具有较强的历史学科基本能力,不仅要熟知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还要准确理解人文主义的含义。所以,阅读历史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表现形式,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比较、区别和评价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是C层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
  “分层走班”教学是立足于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为此势必要求优化教师的教,对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践仍然在探索中,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谨以此文作为引玉之石。
  【作者简介】陈小伟,男,金华二中历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学历史教学。
  【责任编辑:王雅贞】
其他文献
[关键词]分期付款,经济危机,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11—0065—03    说到经济危机的爆发,我们最熟悉的观点莫过于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固有矛盾使然。做学生的年代每看到这一观点,都觉得很容易理解,因为的确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有经济危机。当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事件后,我们发现原来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
[摘要]在清末法制改革的进程中,提法使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推进审判改良,在审级制度、审判程序的制度设计和律师制度的引入等方面做些努力,但收效甚微,遭受挫折。提法使在推动审判改革方面遭遇的挫折,折射了在清廷式微的政治生态下,整个国家宪政改革的曲折与艰难。但是,提法使的努力毕竟推进了中国传统法制向近代转型,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进程,迈出了从宣传鼓吹到走向实践的关键一步,也推进了中国法制与国际化的接轨,是中
[关键词]大萧条,学生学习,问题设计,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1)19-0018-04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要实现这种转变除教科书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而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方式。笔者认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问题设计应主要着[于两方面,一是研读课标和教材,二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炼学生
关键词 论从史出,校本课程,天京事变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8)01-0017-06  一、教学设计背景及思路  自2017年以来,邯郸多所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研讨课”,旨在推动教师加快校本课程的研发进度。笔者也在此期间,着手开发了《晚清简史》校本课程;并于5月,以茅海建教授的《苦命天子:咸丰皇帝奕詝》一书为依据,讲授了《晚清简史第一讲:咸丰临朝
天命论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政治理论,清末民初的各派政治力量对于天命论都有所借重。孙中山与天命论的关系可以分为革命实践与政治理论两个层面。在革命实践的层面上,孙中山对于天命论主要加以策略性地利用。他深知帝王思想和天命观念在当时根深蒂固,用“天命无常”做口号,使用“天运”纪年,巧妙地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都是为了团结更多的革命力量而使用的策略。在政治理论的层面上,孙中山以汤武革命的叙事为中心,对传统的
[关键词]课堂造境,情思历史,脚手架  情思历史,是指在中学教学中将情境教学与探究学习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情感升华,也关注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一种教学范式。“情思历史”中的“情”指情境和情感;“思”指思维和思想,“情思历史”的价值取向是由“知识课堂”走向“思维性课堂”和“生命化课堂”,追求一种“情思激荡,情思相融”的情态,最终实现学生情感层面上的“乐学”和理性层面上的“善学”。“情思历史”教学强调教
关键词 日本教科书,世界史,全球史,蒙古帝国,大航海时代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20)09-0065-08   20世纪末,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本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开始有意融入“全球化”相关内容,培养具有“国际意识”的学生。1985年,日本教育审议会在咨询报告中提出中小学课程改革的4个目标,其中一项就是“加深国际理解,重视培养尊重日本文化与
关键词:教师专业成长,听评课,设计,阅读,呈现,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9)07-0062-05  2018年11月,笔者有幸成为海门中学全国课改展示活动历史学科的点评专家,仔细聆听了刘瑜、周密、朱小荣三位老师同题异构的《启蒙运动》。这项活动全方位地展现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素养,令笔者感触良多。  最新出台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
[摘要]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全球战略赖以运行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9年以来美国对苏东国家一直实行的《出口管制法》已逐渐不合时宜,由《1969年出口管理法》取而代之。一定程度上美国调整了对苏东国家的出口管制政策,但其内在的政治性诉求使其无法完全摆脱既有的藩篱。  [关键词]美国,《1969年出口管理法》,探析  [中图分类号]K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史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2)03—0033-05  在武汉举行的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暨高考研讨会上,多年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宁一做了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报告。此次报告的主题虽然是新课程改革,但却加深了我们对高考命题趋势的理解。即如杨教授几年前就曾指出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