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是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真正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有多种多样,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开展竞赛、大胆创新,便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结合自己对小学教学实践的观察和尝试,谈谈对主动学习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课中或课尾进行。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1厘米,两臂伸开是自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了解了身子上的尺子在哪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形成了更清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表象。
2.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规律。 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将会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把“创新”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
1.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正是独创思维的火花的闪现,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角色使学生如沐春风之中,感到安全,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大膽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
一、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教学活动安排在一定的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之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进行问题情境之中,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还可以在课中或课尾进行。如教学“米、厘米的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米和厘米之后,教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的身上也有尺子!”这句话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问题的情境中。“身上的尺子到底在哪里呢”?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去发现谜底:食指宽大约为1厘米,两臂伸开是自己的身高等。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了解了身子上的尺子在哪里,从而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更直观、更形象的感受,形成了更清晰的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表象。
2.构建探索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现代教育思想提倡轻结论,重过程,要让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自己主宰学习的认识过程,通过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去发现和归纳、总结出数学概念、法则、公式。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比较、思索,才能真正对所学的内容有所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所有,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其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学10的组成。让学生拿出10个图片要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种把结果记录在练习纸上,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谁的分法多,谁的分法好,教师在关键时加以点拨。“分法这么多,谁有办法既能把这些分法都找出来,又不重复,不遗漏呢?”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寻找最佳途径、方法,得出按一定顺序分的好办法,再引导学生讨论最佳记忆方法,即寻找规律,提问“你用什么办法能很快记住呢?”学生带着问题投入观察、比较之中,最后归纳、概括得出了其中规律。 同学们经历了亲身体验和感知,获得了感性经验,从而实现了认识知识的内化过程,促成了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分一分、写一写、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一系列活动,自觉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之中,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使学生获得的表象顺利上升为理性认识,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操作、表达、探索和概括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主动学习
引导健康的竞争,激发雄心壮志,也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1.课堂上创造竞争的环境,激励学生产生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激情,将会调动学生身心的巨大潜能去克服困难,去积极思维,去大胆实践
如在计算教学中经常设计“争当速算标兵”“夺红旗”“开火车”“数学接力赛”等游戏活动,学生对这些游戏特别感兴趣,并且在竞争中把个人与集体融合起来,形成了团结互助,共同提高的良好道德品质。在应用题教学中设计一些“解题能手”“争当智慧星”“评选火箭组”等竞赛活动,培养了学生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更鼓励了那些肯动脑筋、勤于思考、勇于攀登的奋斗精神。
2.设置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沿着健康轨道开展竞争
在学习上不仅赛知识、技能,还要赛习惯、意志力,赛学习方法,赛思维的敏捷性、严密性、独创性,赛语言的表达是否流利、简洁、完整、准确。不把考试的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如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经历了艰苦努力,取得了进步,与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同学同样得到肯定和赞扬。对取得同样高的分数的同学,还要评比谁的方法更优越、谁的解题思路更简捷。从而让学生朝着更高的标准努力。
三、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创新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纪民族之林。”把“创新”提到非常高的高度。创新能力的培养得从小学教学开始抓起,在教学中对小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主要是指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创新意识,形成有利于创造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和获取尝试创造的初步方法,主动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过程是主动学习的真实体现。
1.营造创新氛围,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什么都感到新奇,对什么都要问个“为什么?”而好奇心是创造的起源,正是独创思维的火花的闪现,教学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微笑的面庞,亲切的话语,信任的目光,平等的角色使学生如沐春风之中,感到安全,心情舒畅,学生便会有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念头涌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教师加以鼓励、启发、诱导、呵护他们的好奇心,便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大膽放手,展开思维空间,培养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树立自信心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不怕说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尽量大的空间范围去思考问题,发挥潜在的智能,表现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