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sc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物性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教学过程中存在选课人数少、对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课堂气氛不活跃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专业的开设背景、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方面论述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并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优化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物性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178-03
  食品的生产、质量与安全问题是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目前,食品科技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撼,各国的食品产业空前崛起,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主要体现在食品加工原材料包括各类农产品、畜产品及水产品、食品添加剂等的种类、数量乃至生产效率等的空前增长,以及食品的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设备和手段的不断升级换代和食品种类的多样化等诸多方面。然而,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食品加工、贮运和销售等环节,迫切需要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过硬的专门人才来从事食品及其加工原材料的检测、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食品安全性评估与评价、食品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从而提高食品工业的生产质量与安全控制水平,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 Quality and Safety)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适应现代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设立的。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于2003年率先在全国设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全国已有170余所高校陆续开设此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全国缺乏统一的课程设置体系和专业培养计划,作为一个新生专业,各培养单位依托自己原有的优势课程、优势教师资源和优势教学资源来对本校的食品安全专业进行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进行设置和规划,导致各院校逐渐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1]。
  一、食品物性学的学科地位
  《食品物性学》又称食品物理学,主要研究食品及其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具有与《食品化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是食品学科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由于食品及其原材料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食品物性学涵盖了比物理学更广泛的研究内容和更复杂的知识体系。食品物性学的发展从单一的食品流变学基础,到食品质构,和目前较为系统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的基本物理学特征、力学特性、热特性、光学特性、磁特性等相对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2-3]。在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食品物性学课程体系,第一部教材是1998年李里特教授编著出版的《食品物性学》,目前国内食品物性学教材还包括李云飞教授等和屠康教授等人编著的几个版本的教材。物理科学领域的学科理论及其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也推动着食品物性学知识结构体系的不断更新、向前,所以物性学又是一门充满潮气的、不断进步发展的学科,已成为食品领域科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以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为基础,也诞生了食品科学的若干研究方向,如以光学特性为基础的食品无损检测、以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高分子和胶体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各种食品保鲜加工技术等。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食品专业的院校以将食品物性学列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和食品相关硕士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
  二、食品物性学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
  按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食品物性学的总课时数为33,其中理论课时数为24,实验课时数为9,并将其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而作为食品质量安全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该课程,旨在让学生学习食品物理性质及其与食品品质的内在关系、食品物理性质表现的内在规律及基本理论、学习食品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与手段、学习如何利用食品物性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并最终服务于食品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另外,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及实践,希望学生加深对相应物性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悉物性学测定的基本方法,各种测定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应用物性学知识与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虽然食品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以及课程设置方案有所不同,但二者具有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这也导致了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中各种弊端的出现。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食品物性学以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课程为其学科基础,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两个专业,虽然这些课程都在开设,但是部分课程课时量不同,如前者食品工程原理的课时数为48,后者只有32;食品感官评定对于前者为必修课,而后者为选修课。不同专业学生的各种基础课教学目标不同,同时相同专业学生对课程选择种类不同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同,并造成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如下问题:
  1.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人数偏少。据统计,近3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质量安全专业选修食品物性学的学生数均不足该专业总数的1/3,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受到学分的限制,部分学生在低年级的时候选修课程过多,学分已达到培养要求,在参加专业课程选择的时候选择余地较小,因为按照学校相关规定,不鼓励本科生超学分选修课程,并且具有相关控制措施,使这些学生无法选择包括食品物性学之内的许多专业选修课。二是由于部分学生惧怕学习食品物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基础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的不同,导致相关基础知识储备不足,学习食品物性学时接受能力不高、学习压力较大,因而放弃选修该课程。三是因为部分学生渴望拿到高的考试成绩,而选择容易掌握、理解并且容易拿到较好考试成绩的课程,而对于食品物性学这样需要花费较多精力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课程表现出“不喜欢”。这应该是应试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结果,高校校园里,学生的学习成绩直接与奖学金评定、荣誉称号的获得以及保研资格的取得等各种关系学生切身利益的因素紧密联系在一起,被迫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其“喜欢的”课程。   2.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对食品物性学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单纯地从物性学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作用方面来讲,有很多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如以物性学理论为基础的食品品质检测,各种光谱检测手段和无损检测手段等都是直接和间接衡量食品安全性的依据。另外,研究性大学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其重要目标,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批学生将要选择求学深造,进入科学研究的大门。多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毕业生最终选择攻读研究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食品物性学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是食品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食品物性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一切种类的食品及其原材料,物性学知识的储备也是食品科学研究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对此熟练掌握并运用。从这个角度考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同样的物性学技能。
  3.课堂气氛不活跃。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面前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前者课堂气氛轻松活跃,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可以随着教师的讲解积极投入到课堂内容中,思维活跃、积极思考;而后者的课堂气氛总体显得较为沉闷,甚至有部分学生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态度。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专业在基础课程设置和部分课程课时数的有所差异。如前所诉,食品物性学的相关基础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感官评定等,学校培养方案两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要求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了不同专业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存在差异,进而出现两个专业学生在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时不同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气氛。
  四、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物性学教学的改进措施
  对于食品物性学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以上相关问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
  1.调整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课时量及授课要求。根据“重基础、宽口径”,培养符合型人才的教育精神要求,各高校普遍采取的措施是加大基础课的教学工作,表现在开设较多的基础课门数和课时数等方面,而压缩专业课的教学,表现在减少门数种类和课时数等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个学科交叉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开设多门相关基础学科如食品科学、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和管理学等课程,但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是一定的,只能取消部分专业课或压缩课时数来达到培养方案的要求,导致形成学生知识面虽然较广,但基础欠扎实的特点,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带来压力。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教育精神和人才培养的社会的要求,进行专业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的改革,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探索制定适合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食品物性学教学大纲和教学手段。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差异,两种专业的学生对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差异,对两个专业进行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必然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任课教师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及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的表现来量身定做适合该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
  3.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认识食品物性学学习的重要性。不少学生抱着修学分、拿成绩的态度学习食品物性学,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该门课对其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有不少学生因为基础薄弱,课堂讲授时不能够积极随着教师的思路分析思考,在课堂表现较为沉闷,学习效率低下,长期下去只能放弃学习,只求应付考试即可,对这类学生应该结合大学的教育特点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通过相关资料自学有关基础课程,以提高食品物性学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郭钦,徐斌,崔恒林,姜松,董英,马海乐.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和思考——以江苏大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3,(5):85-86.
  [2]万茵,付桂明,胡晓波,涂宗财.食品物性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J].江西食品工业,2010,(1):14-15.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教学改革项目(JY1302071)
  作者简介:李文浩(1982-),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粮油加工领域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胡亚云(1974-),女,实验师,主要从事食品品质方面的实验教学与科研工作;郑建梅(1975-),女,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粮油加工领域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通讯作者:栾广忠(1968-),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粮油加工领域方面教学与科研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在大量地、高品位地阅读、观察积累素材,并有意识地将所学、所读、所背的消极积累有意识地勤加运用,学会积极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及从“被迫式”的写作氛围转变为“我要写”的状态,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做到“赋到沧桑句便工”。  关键词:消极积累;积极语言;理念寓于其中;语言输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4-0134-0
摘要:新时期新阶段,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工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不断上升。从营造先进校园文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不同方面,都逐渐凸显出内涵校园文化品牌打造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浙江省2007年以来开展的高校校园文化品牌评比活动的八十余项成果入手分析,探讨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的主要特点和功能,从中提炼出“文化育人”的规律性启示。  关键词: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文化育人  中图
摘要:经过课题研究的实施,通过对调查情况的分析,数据表明,利用文学教学渗透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可行的。  关键词:课题;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20-02  2012年本课题组申报了题为《心理健康和礼仪教育在文学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化研究与实践》的院级课题,获得了河池学院2012年教改课题立项。目前已经实
摘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如果能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游戏,必然会带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文章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阐述了游戏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共同探索一条学生快乐作文之路。  关键词:游戏;快乐;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06-02  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在《我的语文人生》中这样说道:“把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
摘要:专业课的教学对于本科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动物营养学》授课为例,从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坚持科研和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几个方面,简要论述了提高本科生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4-0139-02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摘要:围绕教育改革的战略主题,分析了高校施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对目前面临的问题与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通过反复论证,试图找到高校素质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从而为高校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战略主题;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003-02  我国的高校教育改革始于1998年,高校扩招政策使更多
摘要: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共四联,生动地概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乐观无畏的英雄气概。由于时代相隔,学生对长征及其背景比较陌生。  关键词:小学语文;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94-02  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走近那段难忘的记忆呢?课堂上,把教
摘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语文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各方面客观条件的制约,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本文以四川省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高卓营乡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基础,对该地区的小学生阅读现状进行分析,得到制约该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与提高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与措施,对于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
摘要:幸福和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幸福是人性的诉求,教育的本质在于人性的回归和发展。以实现幸福为目的的教育,应成为永远追求的理想教育。本文认为实现“幸福教育”可通过构建幸福校园、打造幸福课堂、促进师生幸福来实现。  关键词:幸福;幸福教育;巴学园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1-0177-03  巴学园就像一个充满了童话色彩的乐园。教室、图书馆不是
摘要: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集中注意力,自觉参与到课堂中。本文从引入地理故事、引用谜语民谚、借用诗词、关注实事热点、借用多媒体教学等五方面,总结了课堂导入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的教学心得,阐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地理情境;地理课堂;导入;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25-02  《教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