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共艺术是大众在共享空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视觉“包装”。公共艺术具有传递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新媒介功能,而丰富的西部民间艺术资源可以为当地公共艺术注入传统文化视觉符号。使现代城市空间艺术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打造民族与民间艺术形象的公共艺术,加深对传统文化艺术关注的认识、理解和青睐,为繁荣西部的文化艺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共艺术 民间艺术元素 形象包装
1 走进西部的现代公共艺术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同步发展的进程,是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并举的时代,公共艺术作为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包装”的重点。
1.1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西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不断繁荣。城市化步伐迈入了新的大好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城市规划布局、环境景观设计、公共活动空间美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对于规划和打造西部地区公共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艺术是一种空间范畴的形态艺术,有独特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精神,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所具有审美性、功能性、标志性和文化传播性,是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是西部地区建设特色文化的新模式。
1.2 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
西部历史悠久,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人们的挖掘、整理、推广和应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从西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获取现代公共艺术的元素,赋予其新艺术载体,用创新的精神,美化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在创作,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
2 西部公共艺术的形象化与民间艺术的传统性分析
2.1 公共艺术形象“包装”与民间艺术的植入
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民间艺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然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有过辉煌灿烂时期,丰富的人文积淀,奇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形成了发展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旅游景点的公共艺术在环境空间中发挥着重要地标导向作用,其作品的文化符号也具有鲜明地域与民族特征,诉求直观、主题明确。社会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艺术的设置与创作,对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包装”作用显而易见。如,拉萨火车站公共艺术的包装手法就很有特点,外立面装饰采用藏族建筑民间装饰纹样,用红白两色石材作为墙面材料。室内共享空间内部采用藏毯、唐卡作为装饰壁画,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藏族民间艺术特色。络绎不绝旅客到站后,就可被不同形态空间的公共艺术所打动,深刻感受到了西藏特有的文化特质。在视觉与精神层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不但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拓宽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路径。营造经济与文化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西部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2 民间艺术元素的公共艺术文化特征与象征意义
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当地的民俗风情,受到传统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影响,西部地区的西南和西北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无论建筑、雕刻、服饰、工艺制作等方面都能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反映出该地区民俗、民风的不同特点。西部地区的民间艺术造型,有许多是以平面形态展现于世人的图形艺术——建筑物的装饰图案、服装衣领衣袖上的花边图案、彩陶器具及竹编工艺上的几何纹样等等,在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图形语言丰富而生动,充满了天、地、人之间生生息息之灵气,图案纹样的应用大部分源自于生活,还有一部分出自民间艺人的创作想象。如:水波纹与漩涡纹,取材于江河湖海,流畅生动、曲折委婉,弧线的张弛迂回富有生命的律动感,象征着万物竞技孕育新生的力量;揭示了民间艺术内在的文化含义与审美趋向。
3 西部公共艺术形象“包装”与民间艺术创新发展
西部地区文化艺术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特征,在民间艺术中蕴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资源,无论是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形态,都鲜明表现出西部传统文化符号和语言,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雕刻、图形、图案都给人以质朴、怀旧的情怀。使现代人在当今的喧嚣的时代中体会到传统艺术带来的温馨的曼妙。为创新公共艺术发展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时代感,又有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的公共艺术。以满足人们文化精神需求。
3.1 公共艺术形态与民间艺术的内涵
公共艺术呈现于社会和公众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不是仅以其图形、色彩等外部形象展现出来,它还需要透过外在的艺术形态包装其造型理念和意蕴,通过特定的符号所表达象征意义来解读其文化底蕴。如西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刺绣”、“云贵地区木雕”,“关中面花”、“临夏砖雕”、“庆阳香包”、“天水漆器”等式样中的色彩,应用于现代公共艺术品设计中,既有别于石材、玻璃、不锈钢、铝塑等现代建筑材料质感,还能使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传统的民间特色。在造型语言上避免风格老套、形式单一的样式与布局。
我国城市的迅速成长与变化,公共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繁荣时期,文化创意和艺术创作的多元化,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形态,拓展了公众的审美视野。一般来说民间艺术的造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的针对性或隐喻性,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来源所熟悉的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物,如彩陶艺术、漆器艺术、少数民族服饰等等。将它们中间最典型、最独特、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依照艺术规律进行系统有序的再创作。运用具象或抽象思维进行新的创意,寄情于物,对公共艺术的受众审美倾向有深刻的了解,在创作思路上有所突破,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符号和元素具有新的造型语言的“包装”,所创造出来的公共艺术品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为作品增添生命的活力,创造出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使其屹立于共享空间之中成为标志性的艺术“包装”,进而发挥其精神、文化和艺术的审美作用。
3.2 民间艺术创新与公共艺术作品的成果
西部公共艺术中的民间艺术元素和素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七彩云南的美丽传说、茶马古道的神奇创举、多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尤如自然天成的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西部的特色在于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应该说西部具有巨大的优势,把繁荣文化和发展旅游作为西部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西部公共艺术正在健康地发展,创作了许多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的优秀作品,如用彩陶文化特有彩陶型制为创意的“生命之源”公共景点艺术,敦煌典故中“反弹琵琶”等公共艺术作品。都是在借鉴吸取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还有许多优秀公共艺术作品,采用现代科技制作手段和材料,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璀璨光芒,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部重新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而光照千秋。
结语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绮丽的瑰宝,是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产物,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传递着美的信息,表达了民众对美的挚爱与渴望。而公共艺术又是现代最大众化的空间形态的艺术,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现代公共艺术,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使多元化的公共艺术形态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是未来公共艺术形象“包装”的趋势,它必将为美化环境,美化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丹.从“百工之术”到现代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舒怡.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与设计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D].中国传媒大学,2012.
【关键词】公共艺术 民间艺术元素 形象包装
1 走进西部的现代公共艺术
现代社会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同步发展的进程,是物质财富与精神文明并举的时代,公共艺术作为现代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成为广大公众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城市形象“包装”的重点。
1.1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西部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文化不断繁荣。城市化步伐迈入了新的大好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城市规划布局、环境景观设计、公共活动空间美化,旅游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对于规划和打造西部地区公共艺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共艺术是一种空间范畴的形态艺术,有独特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精神,在城市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所具有审美性、功能性、标志性和文化传播性,是城市文化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也是西部地区建设特色文化的新模式。
1.2 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
西部历史悠久,是华夏古老文明的发源地,传统文化根基深厚,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待人们的挖掘、整理、推广和应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应用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资源,从西部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中获取现代公共艺术的元素,赋予其新艺术载体,用创新的精神,美化城市公共空间。通过传统民间艺术的在创作,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城市环境和文化艺术氛围。
2 西部公共艺术的形象化与民间艺术的传统性分析
2.1 公共艺术形象“包装”与民间艺术的植入
民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民间艺术研究、开发和应用具备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然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有过辉煌灿烂时期,丰富的人文积淀,奇特的自然环境和地貌特征,形成了发展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旅游景点的公共艺术在环境空间中发挥着重要地标导向作用,其作品的文化符号也具有鲜明地域与民族特征,诉求直观、主题明确。社会城市规划建设中,公共艺术的设置与创作,对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包装”作用显而易见。如,拉萨火车站公共艺术的包装手法就很有特点,外立面装饰采用藏族建筑民间装饰纹样,用红白两色石材作为墙面材料。室内共享空间内部采用藏毯、唐卡作为装饰壁画,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和藏族民间艺术特色。络绎不绝旅客到站后,就可被不同形态空间的公共艺术所打动,深刻感受到了西藏特有的文化特质。在视觉与精神层面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不但能够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也能拓宽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的路径。营造经济与文化共赢发展的新模式,实现西部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
2.2 民间艺术元素的公共艺术文化特征与象征意义
民间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源于当地的民俗风情,受到传统地域文化和民间习俗的影响,西部地区的西南和西北地域辽阔,有着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无论建筑、雕刻、服饰、工艺制作等方面都能展现当地的文化特色,反映出该地区民俗、民风的不同特点。西部地区的民间艺术造型,有许多是以平面形态展现于世人的图形艺术——建筑物的装饰图案、服装衣领衣袖上的花边图案、彩陶器具及竹编工艺上的几何纹样等等,在生产与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其图形语言丰富而生动,充满了天、地、人之间生生息息之灵气,图案纹样的应用大部分源自于生活,还有一部分出自民间艺人的创作想象。如:水波纹与漩涡纹,取材于江河湖海,流畅生动、曲折委婉,弧线的张弛迂回富有生命的律动感,象征着万物竞技孕育新生的力量;揭示了民间艺术内在的文化含义与审美趋向。
3 西部公共艺术形象“包装”与民间艺术创新发展
西部地区文化艺术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特征,在民间艺术中蕴藏着许多非物质文化资源,无论是平面的、立体的艺术形态,都鲜明表现出西部传统文化符号和语言,民间艺术家们创作的雕刻、图形、图案都给人以质朴、怀旧的情怀。使现代人在当今的喧嚣的时代中体会到传统艺术带来的温馨的曼妙。为创新公共艺术发展从民间艺术中汲取营养,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时代感,又有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特色的公共艺术。以满足人们文化精神需求。
3.1 公共艺术形态与民间艺术的内涵
公共艺术呈现于社会和公众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的文化内涵不是仅以其图形、色彩等外部形象展现出来,它还需要透过外在的艺术形态包装其造型理念和意蕴,通过特定的符号所表达象征意义来解读其文化底蕴。如西部民间美术造型中的西南少数民族的“民间刺绣”、“云贵地区木雕”,“关中面花”、“临夏砖雕”、“庆阳香包”、“天水漆器”等式样中的色彩,应用于现代公共艺术品设计中,既有别于石材、玻璃、不锈钢、铝塑等现代建筑材料质感,还能使作品表现出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传统的民间特色。在造型语言上避免风格老套、形式单一的样式与布局。
我国城市的迅速成长与变化,公共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繁荣时期,文化创意和艺术创作的多元化,极大地丰富了公共艺术的形态,拓展了公众的审美视野。一般来说民间艺术的造型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的针对性或隐喻性,设计者的设计灵感来源所熟悉的生活,特别是身边的事物,如彩陶艺术、漆器艺术、少数民族服饰等等。将它们中间最典型、最独特、最有审美价值的部分,依照艺术规律进行系统有序的再创作。运用具象或抽象思维进行新的创意,寄情于物,对公共艺术的受众审美倾向有深刻的了解,在创作思路上有所突破,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符号和元素具有新的造型语言的“包装”,所创造出来的公共艺术品才能打动人心,才能为作品增添生命的活力,创造出能够突出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使其屹立于共享空间之中成为标志性的艺术“包装”,进而发挥其精神、文化和艺术的审美作用。
3.2 民间艺术创新与公共艺术作品的成果
西部公共艺术中的民间艺术元素和素材是极为丰富多彩的,七彩云南的美丽传说、茶马古道的神奇创举、多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尤如自然天成的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西部的特色在于传统文化中的民间艺术。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应该说西部具有巨大的优势,把繁荣文化和发展旅游作为西部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西部公共艺术正在健康地发展,创作了许多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元素的优秀作品,如用彩陶文化特有彩陶型制为创意的“生命之源”公共景点艺术,敦煌典故中“反弹琵琶”等公共艺术作品。都是在借鉴吸取民间文化艺术元素进行创作,还有许多优秀公共艺术作品,采用现代科技制作手段和材料,使传统的民间艺术焕发出璀璨光芒,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西部重新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而光照千秋。
结语
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支绮丽的瑰宝,是文化和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产物,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传递着美的信息,表达了民众对美的挚爱与渴望。而公共艺术又是现代最大众化的空间形态的艺术,建设有中国特色和地域特点现代公共艺术,将民间艺术元素融入其中,使多元化的公共艺术形态保持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本质特色,是未来公共艺术形象“包装”的趋势,它必将为美化环境,美化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丹.从“百工之术”到现代设计[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舒怡.当代中国公共艺术与设计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D].中国传媒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