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貌类视听新闻的叙述逻辑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d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风貌类新闻作品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它记录着一定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色。然而,如何更好的运用自身特点摒弃此类节目千篇一律的呈现方式,《岩松看日本》系列报道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本。本文从新闻价值、叙事逻辑、镜头视角和深度挖掘的角度出发,以《岩松看日本》为例,对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述逻辑进行分析。
  【关键词】叙述逻辑 深度挖掘 镜头视角
  电视新闻以其视听兼备见长。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加上简洁的语言解说,使人能足不出户就了解世界,因此电视被认为是最通俗易懂、真实可信和方便快捷的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首选方式。视听新闻是对真实事件的客观记录和重新解读,新闻叙述逻辑是依赖于记者所采集的视听素材构建的逻辑空间。因此,在视听新闻中视听语言三要素画面、声音、解说的组接编排势必会影响视听的艺术,从而影响信息的传播。
  CCTV播出的《岩松看日本》系列节目是风貌类视听新闻的代表性节目,即以反映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以及某一组织或行业的建设成就和社会面貌为主要内容的报道类型节目。《岩松看日本》的创新之处在于能够带领观众深层次的看世界,这种看是通过记者自身的感受透过镜头带给我们物象世界,可以看清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精神面貌、经济发展以及社会机制,为观众构架出一个感性的认知。现结合《岩松看日本》这一作品来分析视听新闻作品,并阐释如何让叙述逻辑更加有深度。
  一、提炼新闻价值
  新闻的价值取决于着眼的视角和鲜明的主题,风貌类作品不像事件类、人物类、话题类等作品有着较为明显的主题,素材和结构都是在围绕这一个主题进行发展延伸的。透过现象挖掘历史与事实的深层内涵来提炼主题,这使得风貌类作品的主题提炼比其它类型的新闻作品提炼难度要大。这需要创作者拥有高度的新闻敏感,从身边事实中发现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比如,《岩松看日本》的播出就是踩准了时机、选取了报道价值的最高点,创作者等到2006年10月7日,安倍首相访问中国的当天晚上才正式启程;再比如作品中根据中国不断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日本的全民环保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白岩松说“我们设置的很多选题恰恰是我们的镜子,选题要的是日本存在并且做的还可以,但同时也是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会选择日本独立所面临的问题,比如说年轻人的援助交际我们不会做,因为中国人不存在”。
  选择能够贴近生活的,同时又有普遍社会意义的选题,从小视角切入更容易让我们近距离的感受创作者的亲身感受,比如偏远乡村简易厕所里有换新的卫生纸、垃圾的分类分成了17种等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解读世界、观察世界的新视角,能在肯定成绩的同时看到差距,警醒我们要在发展与竞争中持续学习、持续了解,研究竞争伙伴,知己知彼,和谐相处。
  二、严谨的逻辑结构
  风貌类作品的题材相对广泛,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线,也没有故事的发展过程,而是按照事先编排好的结构将大量采集到的素材梳理清楚。要将相互间毫无关联的素材整合到一个空间里,同时能够共同传递出一个完整的意义,结构的安排是至关重要的。《岩松看日本》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叙事逻辑:先讲人,再讲故事,再讲价值判断、认识,再联想到我们自身完整的传播链。在其中一期节目中,创作者精心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地点,跟随着当地较有名望的人进行了实地走访,包括靖国神社、游就馆、立命馆大学国际和平博物馆、神风特工队和平会馆,其中还对《读卖新闻》总裁等代表性人物进行了简短的采访,思考的角度涉及参拜年龄段分布、留言本的内容等等,以从中窥探出日本现存的二战史观。由靖国神社的右派历史观到立命馆大学和平博物馆坦然面对历史的历史观,再到神风特工队背后表现出的那种暧昧的历史观,共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立体的日本多元交织的历史观面孔。感性与理性之中更加兼顾理性的判断和认识,面对日本不再是简单的爱与恨,最后这一期节目总结出“在爱和恨之间要先了解”的主题。
  没有严密的逻辑很难驾驭繁多的素材,如果画面、同期声、解说词、音效等是节目的骨肉,那么贯穿其中的叙事逻辑就是它们的血脉,以它为统领将各个结构组装成一个统一的个体。因此,逻辑的构建是继价值之后的另一个重点。如果说《岩松看日本》给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模式化的进步,那么我们应该做的是发展它的传播理念,放大这样的模式。
  三、镜头的客观展现
  电视相对于其他媒体的优势在于能够将现场原原本本的展现在大众的眼前,给人们提供自主判断的可能。纪实手法的运用可以增强现场感,所谓“眼见为实”,电视新闻中的现场画面能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这也是报纸和广播所无法企及的。纪实手法中采用的镜头有时是晃动的,画面质量甚至达不到正常的播出水准,但正是这些看似不加修饰的镜头给观众以更强的现场感与真实感。《岩松看日本》里大都是运用这样的镜头进行记录的。
  同时《岩松看日本》中对细节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客观的还原了真实的场景。靳智伟说,《岩松看日本》就像一个拼板游戏,虽然是时政新闻,但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元化的日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多视角认识世界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传播。同时,作为媒体人承载着引导和启发受众的责任,报道的多元也是媒体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俄国有位美学家说过,艺术比历史更加真实,因为历史是人写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艺术的真实在于它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情感。《岩松看日本》中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报道中通过采访许多日本当代的艺术家,比如栗原小卷、谷村新司、渡边淳一、村上龙等,透过他们的眼睛帮助我们看日本。节目中给我们展现了多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以思考的空间,让受众的思维去自主填充,才是真正实现了价值的有效传播,比平铺直叙的观点累计传播强得多。比如说看到排队,在日本乘上下滚轮电梯时,所有人肯定靠左边站立,留出右侧供他人行走,绝不会并排站立;同样是泡温泉,日本的温泉水特别的干净,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的温泉池水都见不到一丝的杂质,这是因为所有的顾客在下温泉池之前都会自觉的先在淋浴处洗净全身然后再进入温泉池。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所表现出的细节,反观我们自身,从中以对中日的国民性进行一番对比。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从此可以看出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是依靠视觉,其次是听觉。纪实的手法更能加强真实感。白岩松说,我只是提供细节和事实,很少做评论,因为我知道只要把这些细节一一展现出来,观众此时此刻就会和我的感受一样。
  四、挖掘新闻深度
  风貌类视听新闻中所报道的国家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所以要把社会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风貌都融入这些多因素组成的立体的网络中来整体的思考。因此,深度看世界的前提是要具备对世界整体把握的视角和多层次的思考模式,从而看清社会纷繁表象的本质内核。
  首先,由点及面看问题是将一个细节现象联系到当下的社会环境从而窥探其中深层次的价值观,往往这样带给人们巨大的震撼力。《岩松看日本之体验日本美食》中就通过日本特有的回转寿司店感受到传统饮食文化中年轻活力的注入。同样节目中特别提到了日本的垃圾回收分类机制,包括日本当地民众的回收意识和超市等企业对循环再利用工作的细致把关都可以看到日本很强的秩序化和规范化。其次,由此及彼的横向思维更利于在求同存异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弥补缺陷,这种差异的报道不仅使得报道内容新颖有吸引力,更有种关照自身的贴近性,有促使国人思考的力量。《岩松看日本终结篇》中白岩松整理了五份对日本最有影响的报纸对中国的报道,发现日本报纸对中国的观察要比中国细致得多,看到我们在认识世界关系的时候缺乏的是一种理性的意识。《到大阪听落雨》是为了借鉴日本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措施;《走进日本动漫王国》是为了学习它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推动国产动漫的发展;《银色交响》是为了中日共同面临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寻找解决的思路。白岩松说,任何国家但凡还有优点我们都要去借鉴,因为这面镜子会找到我们,日本有太多的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中国粗线条的行进过程经过20多年已经实现了,那么下一步的改革必将进入软件化和细节化的过程。第三,思辨的眼光看待矛盾,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两国最为敏感的话题,《岩松看日本之多元交织的二战史观》中,创作者并没有一味的悲悯生命,而是更多地留给人们思考的空间。视听新闻作品应该尽量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抛弃非此即彼的情感倾向,看到矛盾的双方同时也存在着过渡区域。最后白岩松说,理性和经济的发展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尊敬的力量。我们的力量应当是在我们的理性和发展中,而不在口头的情绪表达上。
  视听新闻作品的深度终究取决于节目制作者思想的深度。白岩松这样的记者式主持人和灵魂式的策划者,那种客观理性的思维、从容深邃的风格、大气细微的视角,都是一个作品深度得以体现的必备条件。
  一部好的视听新闻作品就是一部纪录片,具有人文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等,主题的价值、严密的逻辑、镜头的展现、思想的深度,这也是一部优秀的风貌类视听新闻作品出彩需要努力的几个方面。我们在看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看我们,作为一个大国媒体除了应有的责任感更应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就像白岩松说的:理性、科学、前瞻。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3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产品名:萤石A1C  标签:智能、安全控制  亮点:萤石A1C有着小巧秀气的外观设计,通过简单的安装设置之后,即可轻松实现无线安全监控,在不改变家中线路的前提下,轻松体验私人智能防盗报警系统带来的后顾无忧。不但可以及时推送可联动的视频图像,而且还支持语音播报并实现远程紧急呼救功能;最主要的是一切操作使用者均可以在手机端完成,方便安全。另外,萤石A1C还可以对烟雾等做出警报,能有效保证财产安全;同时
日歷一翻到12月,圣诞的气氛就变得浓厚起来。欧洲人疯狂“迷恋”的圣诞集市上,喝杯热红酒,交个异国朋友,城市中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商场里挂着花花绿绿的彩球、街角响起的“Jingle bells, jingle bells, jingle all the way” ……
职位:重庆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局原局长张小川  绰号:“采花大盗”  案情:多次受贿、滥用职权  结局: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  【案情回放】  2005年7月13日,张小川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  至此,这一引发舆论强烈关注的案件终于告一段落。  引发广泛关注的原因之一,正是其“采花大盗”的绰号。  张小川的风流成性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他在重庆广电系统内有“采花大盗”之称。  “出事”
【摘要】2010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给力”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而“给力”自成网络流行语后,不断受到传统媒体的“追捧”。笔者试通过这一现象分析传统媒体“追捧”网络流行语的原因以及在這一过程中应该规避的风险。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给力 追捧 传统媒体    2010年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有媒体评选出该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其中囊括了“给力”、“神马都是浮云”、“闹太套”以及“你懂的”等等。而笔
1947年秋,解放战争由守转攻的重大转折之际,中共情报战线遭受了一次大劫难。北平、西安、沈阳、保定、兰州等地的秘密电台暴露,中央社会部所属的一个重要情报系统遭遇灭顶之灾。一封电报招来国民党的警觉  1947年9月的一天夜里,周恩来收到一封电报,电报内容大致是,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有意和中共和谈,请速派负责人员来商谈。发电报人是国民党第11战区的中将参议余心清(中共地下党)。周恩来接电后并
【摘 要】 伴随《政府会计准则第8号——负债》的发布,我国政府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标准分别经历了不确认负债要素、确认负债要素但不按流动性分类、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双分录”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按流动分类且启用“平行记账”记账模式、确认负债要素并在流动性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业务性质和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的演变历程。这一演变历程与政府会计主体在国民经济运行中所承担的角色不断改变存在一定的关联
● 背景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内容都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做”去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美和科学的本质。[1]生物实验教学的核心是互动,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要加强科学教育与实验教学,倡导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而在实际开展生物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常态的问题,如课堂教学单一化
如今,绿色、低碳、减排、节能环保、再生能源这些字眼充斥着地球的各个角落,商家的热情使得地球看上去似乎已经绿色一片了。尽管现实生活中的“绿色”还只是看得多摸得少,但无论如何,为了地球的明天,说到泛滥也总比不说好。不过,憨厚的科学家们近些年来确实正孜孜不倦地谋划、研究着绿色技术,在以下的十多项崭新技术中,你会发现科学家们的巧妙心思。  1. 人尿收集系统:尿液经加工后的人造肥料具有相当高的能量,但整个
某石化公司用卡车给居民送液化气,车身上标着四个大字:“送气上门”。公司原本想服务到家,方便百姓,但有些居民却并不领情,他们对“送气上门”这几个字看不顺眼,总觉得心里别扭:你们“送气”,我们岂不是要“受气”?公司知道情况后马上改正。将“送气上门”改为“运气上门”。“运气”就是“送气”,工作性质一点也没变,但“运气”字面上也可理解为幸运、吉利,谁不欢迎“运气上门”呢?改动一字,让石化公司赢得了不少口碑
【摘 要】在国内电视节目中,一些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缺乏人文关怀与品牌创新,面临“娱乐至死”的窘境。因此,一些电视节目积极应对媒介融合的挑战,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品牌传播创新。本文以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角度为切入点,对国内两档亲子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分析,探究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节目的品牌传播创新问题,并对电视节目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媒介融合 电视节目 品牌传播  媒介融合是传媒业未来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