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情感与数学教学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语言信息与行为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这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也使构成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三个要素不能协同作用形成结构功能的优化,因而也就很难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在心态上表现出具有自觉追求未知事物的强烈动势。以及由于有所发现。而产生惊喜与再追求。并进一步产生欲穷其林的渴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开始的。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而且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二、情感教育及其实施
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理的情感调控呢?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我曾经接过这样一个班级,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还产生对数学课的抵触情绪。怎么办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情感投资”:在教学中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对有进步的学生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和他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从感情上与我沟通,从而喜欢我的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仅半个学期,成绩由开学的年级第四上升到年级第一。这不能不说是情感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 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其次就是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燥的数学内容。还可以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鸡兔同笼”……。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僵硬的躯壳。
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
3 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数学中也有美。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我们应当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在他著名的解题表中,安排了“检验回顾”这一解题步骤,这不仅是引导解题者回顾小结解题中的收获与体会,而且有让我们去发现和体验题目和解法中蕴含的数学美的意思,这对我们的解题教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品质形成、内化至关重要。虽然这种教师的情感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永恒的。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这些都是数学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常有学生对学习数学不感兴趣,而导致教学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偏重于语言信息与行为信息的传递,忽视了情感信息这个要素在课堂教学信息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这样,也使构成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三个要素不能协同作用形成结构功能的优化,因而也就很难实现课堂教学信息系统的整体优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诸如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却有很大的差别,且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学生素质差异的主要原因。加强“素质教育”离不开培养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和获取某种事物并与积极、肯定情绪相联系的个性倾向。在心态上表现出具有自觉追求未知事物的强烈动势。以及由于有所发现。而产生惊喜与再追求。并进一步产生欲穷其林的渴望。人们一切积极、主动的活动,都是由于产生了浓厚兴趣而开始的。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而且数学科的教学由于其学科的原因。本身就有其枯燥乏味的一面,如果不注意情感的投入和趣味性的引入,势必让学生感到数学难学难懂,从而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毫不夸张地说,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二、情感教育及其实施
情感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设置这样一个数学环境: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通过与教师主动的情感交流,达到对数学学习具有主动的和旺盛的学习态度等目的。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理的情感调控呢?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
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城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我曾经接过这样一个班级,该班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有的学生还产生对数学课的抵触情绪。怎么办呢?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情感投资”:在教学中教态端庄大方,语言亲切感人;对有进步的学生赞许表扬,对有错误的学生耐心教育,对有困难的学生关心帮助,和他们一起参加课外活动,和学生打成一片,使学生从感情上与我沟通,从而喜欢我的数学课。良好的师生情感为数学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积极性高了,仅半个学期,成绩由开学的年级第四上升到年级第一。这不能不说是情感因素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2 保持稳定的情感表现
教学活动是认知过程与情意过程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的一个过程,而兴趣和愉快的相互作用和互补更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提供了最佳的情绪背景,它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的性质,变消极状态为积极状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如何培养兴趣呢?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其次就是充分挖掘例题、习题的趣味因素,选择一个有趣的载体来表达一个平淡枯燥的数学内容。还可以通过讲解祖冲之研究圆周率、陈景润勇探哥德巴赫猜想、华罗庚自学成才……我国古代“百鸡问题”“韩信点兵”“猴子分桃”“鸡兔同笼”……。使学生从一件件数学家的趣闻轶事中获得榜样的力量。从一道道数学趣题中感受到数学还是有血有肉、洋溢着生命气息的肌体。而不是一具干枯僵硬的躯壳。
巴甫洛夫提出:情感是人大脑皮层上“动力定型”的维持和破坏,若外界的刺激使人原有的一些活动得到维持和发展,人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当学生从自己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时,就会产生满足感,增强自信心,从而升华情感,将此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形成可喜的良性循环。教育家斯宾塞提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学生于快乐之中掌握知识。
3 用数学的美内化良好的情感品质
数学中也有美。比如字母表示数字,文字语言简化为符号语言,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几何中五角星的美;黄金分割的美;圆形的美;图形对称和谐的美;推理论证严谨内在的美;解题方法新颖巧妙的美;数学公式的对称、统一美等等。我们应当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进一步培养其在数学上刻苦努力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然界里许多美的事物,如果不事先指给孩子们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自己是不会留意的。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揭示数学美的本质,展示数学美的巨大魅力和作用,激发学生认识数学美的兴趣。
数学家乔治·波利亚在他著名的解题表中,安排了“检验回顾”这一解题步骤,这不仅是引导解题者回顾小结解题中的收获与体会,而且有让我们去发现和体验题目和解法中蕴含的数学美的意思,这对我们的解题教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在求知欲强、充满好奇心的中学生面前。老师的头上似乎闪烁着圣洁的光环。因此,教师应该处处起好模范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严谨的精神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威信,并能成为他们的榜样。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数学教学及学生的品质形成、内化至关重要。虽然这种教师的情感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永恒的。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过程中既有着重要的意义,又担负了相对独立的任务。因此,我们应对情感教育在数学中的实施方法、评价手段等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