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县广播影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最基层单位,具有转播上级台新闻、卫视节目落地,抓好事业建设、搞好基层宣传、办好自办节目的职责。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式下,也为区、县级广播影视基层台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基层广播;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27-02
一、基层广播影视台文化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影视产业化目前进程
去年以来基层广播影视体制、机制纷纷改革转型,广播影视台突出了事业,凸显了产业,体现了市场主体地位,为广播影视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各基层台转型改制后,出资设立了各种传媒公司。广播影视新闻内容由事业部分负责采制、播出。其他包括广告、活动、电视剧、新业务等融入产业新公司。各基层台在改制转型后产业化力度大刀阔斧,对广告重新定位、划分,成立策划、活动等部位,经营形式也出现了多种,人员积极性高涨,创业激情迸发,经济指标也分别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出现了事业、产业双翅齐飞、两轮发展的可喜局面。
(二)改制转型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挑战和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员、经验、资金等方面。人员缺少高层次产业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初次试水,缺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经验;缺少融资渠道。这些不是具备市场主体就迎刃而解的问题。这些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多方齐心探讨,共同努力,问题多半会柳暗花明、功到自成。
二、基层广播影视台产业化的内在动力
(一)政策、制度,事业发展动力
基层台从成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物资财富、人员技术、经验教训,经历多次改革,除弊革新,事业负重向前。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本身就有促进发展的动力。广播影视要有大发展、大跨越,必须有政策、制度为指引、依托,作后盾、保障。
(二)所处基层位置活力
基层台本身就也形象说明了位置的重要和特殊性。基层台是文化产业链的末端,它的长短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大小、强弱。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框架下,基层台也有了更大的施展余地,发展空间。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体制的设立,相应措施的配套,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为把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
(三)体制转型改制后资金压力
转型改制后,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基层台知难而进,大多按改革进程提前进行了运作。对资产实行了事业、产业划分和构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市场的认可,取得最大的效益,适时生存和更好、更快发展。
三、基层广播影视台在文化产业化中积极可为
(一)做文化产业改革的助推者
政策、制度的制定、实施,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变化要求的,具有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文化产业今后将建设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部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广播影视台积极推动政策、体制改革、创新有利于事业发展、产业的强大、文化的普及。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可见文化产业是个大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宣传、文化、广电各系统、部门的涵盖,既是系统运作,也是行业推进。因此要求发展文化产业要有高的境界、大的眼光,远的规划、近的实施。
今后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化设施具有建设成本高,使用久,功能独特的特点。在今后新设施的建设中要树立前期规划、设计时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兼顾长久需求,为后期市场产业运作预留充足的空间的思想和做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分化、细化,观众由大众到分众的变化。不少原有文化設施功能面临着调整,一些电影院、演出场所出现萎缩、空闲。对它们的升级改造、开发利用也应具有多种方式、方法,即可市场开发、推倒重建、另作他用,也具有定位跨越、功能完善、延续深化,的选择。
目前社会上存有不少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在市场上拼搏多年,具有一定影响,只要积极引导,注重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扶持和人才培养,在业务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作积极性,在剧本创作、影视剧拍摄的自创和合作方面,都是有力补充。
这些方面既涉及眼前又牵涉长远,既要系统联动,也要部门有为。
(二)做文化产业化的践行者
政策、制度确定后,贯彻执行是关键。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契机和国家调整产业布局时机,文化产业化发展正当时。做为文化产业化核心层的广播影视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经济、人才、技术等优势发展,挖掘潜力、自我加压、形成特色、无以复制。
以滕州市为例:首先是滕州广电时代公司的成立,它既是广播影视台的影视业务部门也具有市场主体地位,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拍摄、合作,专业人员聚集,融资、集资将起到龙头作用。其次是葫芦套影视基地建设的初具规模和运作,将为基地做大做强,综合开发利用,影响广泛起到带动作用。再次影视剧《血染北沙河》拍摄、公映,开创了影视合作的先河,极具主题剧本创作、合作示范作用,为《滕县保卫战》、《新中国第一大案》、《清水湾》《孟尝君》的拍摄打下了基础。最后是柳琴戏《墨子与鲁班》的排演为其他脚本创作、创新艺术形式等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今后在自我发展,合作发展方面还将有所作为。这些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文化产业运作思想、行为的自觉。
(三)做基层群众文化利益的维护者
要维护好基层群众文化利益首先就要在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为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已有文化成果的最大化。要把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根深蒂固、如数家珍的历史人物、典故、故事、传说等通过一定的形式得以呈现复原、发扬光大。滕州是北辛文化发祥地,墨子、鲁班故里,奚仲、滕文公、孟尝君、毛遂等人物彪炳千秋、光照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墨子与鲁班》在已有基础上,可以拍成电影,也可以改编成电视剧。借助历史底蕴、丰厚人文可以策划《滕州与成语》《滕州历史人物》等系列动漫,还可以形成衍生连环画。其次在向内文化延伸同时,合作要向外拓展。有了好主题,好题材,好故事,就具备了市场开发的潜力和号召力,寻找资金和业务合作就有了底蕴和底气。再次积极引导现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适时引进、接收适宜文化产业,培育潜力、优势文化产业,打造重点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维护好群众的文化利益,激发基础文化活力、挖潜外拓、多措并举是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只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就能增强基层文化影响力,加快硬件建设,增强特色作品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这既是责任使命,也是义务所在。
只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会议决定和有关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强调文化创新,突出产业重点,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文化特点和地域优势,不段开拓实践,基层广播影视台在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中大有可为。
关键词:基层广播;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G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3-000127-02
一、基层广播影视台文化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影视产业化目前进程
去年以来基层广播影视体制、机制纷纷改革转型,广播影视台突出了事业,凸显了产业,体现了市场主体地位,为广播影视产业跨越发展奠定了体制基础。
各基层台转型改制后,出资设立了各种传媒公司。广播影视新闻内容由事业部分负责采制、播出。其他包括广告、活动、电视剧、新业务等融入产业新公司。各基层台在改制转型后产业化力度大刀阔斧,对广告重新定位、划分,成立策划、活动等部位,经营形式也出现了多种,人员积极性高涨,创业激情迸发,经济指标也分别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出现了事业、产业双翅齐飞、两轮发展的可喜局面。
(二)改制转型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挑战和问题可以概括为人员、经验、资金等方面。人员缺少高层次产业领军人物和高素质人才队伍;初次试水,缺少进入市场、发展产业的信心和经验;缺少融资渠道。这些不是具备市场主体就迎刃而解的问题。这些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需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经多方齐心探讨,共同努力,问题多半会柳暗花明、功到自成。
二、基层广播影视台产业化的内在动力
(一)政策、制度,事业发展动力
基层台从成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物资财富、人员技术、经验教训,经历多次改革,除弊革新,事业负重向前。实践证明改革、创新本身就有促进发展的动力。广播影视要有大发展、大跨越,必须有政策、制度为指引、依托,作后盾、保障。
(二)所处基层位置活力
基层台本身就也形象说明了位置的重要和特殊性。基层台是文化产业链的末端,它的长短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大小、强弱。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框架下,基层台也有了更大的施展余地,发展空间。体制、机制的创新,制度、体制的设立,相应措施的配套,人员积极性的调动,为把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
(三)体制转型改制后资金压力
转型改制后,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基层台知难而进,大多按改革进程提前进行了运作。对资产实行了事业、产业划分和构架。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市场的认可,取得最大的效益,适时生存和更好、更快发展。
三、基层广播影视台在文化产业化中积极可为
(一)做文化产业改革的助推者
政策、制度的制定、实施,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时代变化要求的,具有权威性、稳定性、长期性。文化产业今后将建设成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部署,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基层广播影视台积极推动政策、体制改革、创新有利于事业发展、产业的强大、文化的普及。
所谓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可见文化产业是个大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宣传、文化、广电各系统、部门的涵盖,既是系统运作,也是行业推进。因此要求发展文化产业要有高的境界、大的眼光,远的规划、近的实施。
今后各种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文化设施具有建设成本高,使用久,功能独特的特点。在今后新设施的建设中要树立前期规划、设计时既要满足功能需要,又要兼顾长久需求,为后期市场产业运作预留充足的空间的思想和做法。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分化、细化,观众由大众到分众的变化。不少原有文化設施功能面临着调整,一些电影院、演出场所出现萎缩、空闲。对它们的升级改造、开发利用也应具有多种方式、方法,即可市场开发、推倒重建、另作他用,也具有定位跨越、功能完善、延续深化,的选择。
目前社会上存有不少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在市场上拼搏多年,具有一定影响,只要积极引导,注重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倾斜扶持和人才培养,在业务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他们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创作积极性,在剧本创作、影视剧拍摄的自创和合作方面,都是有力补充。
这些方面既涉及眼前又牵涉长远,既要系统联动,也要部门有为。
(二)做文化产业化的践行者
政策、制度确定后,贯彻执行是关键。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契机和国家调整产业布局时机,文化产业化发展正当时。做为文化产业化核心层的广播影视部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特色以及经济、人才、技术等优势发展,挖掘潜力、自我加压、形成特色、无以复制。
以滕州市为例:首先是滕州广电时代公司的成立,它既是广播影视台的影视业务部门也具有市场主体地位,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拍摄、合作,专业人员聚集,融资、集资将起到龙头作用。其次是葫芦套影视基地建设的初具规模和运作,将为基地做大做强,综合开发利用,影响广泛起到带动作用。再次影视剧《血染北沙河》拍摄、公映,开创了影视合作的先河,极具主题剧本创作、合作示范作用,为《滕县保卫战》、《新中国第一大案》、《清水湾》《孟尝君》的拍摄打下了基础。最后是柳琴戏《墨子与鲁班》的排演为其他脚本创作、创新艺术形式等提供了参考和启示。今后在自我发展,合作发展方面还将有所作为。这些既是职责所在,也是文化产业运作思想、行为的自觉。
(三)做基层群众文化利益的维护者
要维护好基层群众文化利益首先就要在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为基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注重已有文化成果的最大化。要把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根深蒂固、如数家珍的历史人物、典故、故事、传说等通过一定的形式得以呈现复原、发扬光大。滕州是北辛文化发祥地,墨子、鲁班故里,奚仲、滕文公、孟尝君、毛遂等人物彪炳千秋、光照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琴戏《墨子与鲁班》在已有基础上,可以拍成电影,也可以改编成电视剧。借助历史底蕴、丰厚人文可以策划《滕州与成语》《滕州历史人物》等系列动漫,还可以形成衍生连环画。其次在向内文化延伸同时,合作要向外拓展。有了好主题,好题材,好故事,就具备了市场开发的潜力和号召力,寻找资金和业务合作就有了底蕴和底气。再次积极引导现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适时引进、接收适宜文化产业,培育潜力、优势文化产业,打造重点地方特色文化产业。维护好群众的文化利益,激发基础文化活力、挖潜外拓、多措并举是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实施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支柱型产业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只要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就能增强基层文化影响力,加快硬件建设,增强特色作品创作,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产品,促进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这既是责任使命,也是义务所在。
只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会议决定和有关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产业,强调文化创新,突出产业重点,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文化特点和地域优势,不段开拓实践,基层广播影视台在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中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