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感到每走进一次春节,就是走进了一次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幼年时期,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开始打扫屋子。我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里,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盆抱着我,两只手分别攥着我的两个食指,让它们一次次碰触,嘴里以喜滋滋的语言哄着我,连声说着“兜兜兜兜飞!”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着顺口溜式的民歌童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哇哇叫奶奶,奶奶没听见,叽里咕噜滚下来!”一个以后年年盼望的习俗,就是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同时可以吃到一些其他好吃的东西,那种滋味,从小就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年年渴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朦胧甜蜜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童年少年时期,春节前的一个月左右,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每一个杀年猪的人家,都要请街坊四邻和亲友来吃猪肉,每次吃猪肉,作为小孩子都早早到座,看师傅们给猪放血、吹气、穿梃、煺毛、分解、灌肠……,舔着嘴唇,流着涎水,等待着那热乎乎的汇菜和新鲜煮肉、新灌血肠上桌,大人们往往要烫上点烧酒,高高兴兴地就着杀猪菜喝上几盅,有的人还要猜拳行令、闹闹嚷嚷。当天晚上,杀猪的人家就要在雪地里刨一个坑,把剩下的其他猪肉用冰冷冻起来,腊月二十六左右刨出来,准备好了过年这些天吃,那时冷冻猪肉,用的是外面的天然冰箱,冷冻效果要比人工制造的冰箱自然得多。那时候农家基本都是张贴手写的春联,爸爸是老中专毕业生,文化较高,是写春联的好手,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家里就来很多排号要写春联的人,说说笑笑,使我们家中充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还要事先买回一些鞭炮,小孩子每人用玻璃或彩纸做成灯笼,三十晚上“发纸”的时候,拎着灯笼各家各户跑,去看热闹、拣没响的鞭炮在嬉笑声中燃放。过年的喜庆每年都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后半夜才算结束。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青壮年时期,起初我已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最盼望的就是放寒假回家相聚,与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共度新春。不知是哪一年,有的人家有电视了,每到春节来临,就要播放一些好看的电视剧,当时自己家里没有电视,就深更半夜挤到别人家里去看,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都曾是我的最爱。1983年,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春晚”,直至大年初一凌晨,邀请艺术家出场表演精彩节目,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弥漫在电视观众面前。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大型花灯焰火成了家乡正月十五晚上的靓丽风景,花灯曾经一度从中央街的这头铺展到那头,焰火晚会由企业家赞助,人山人海,各类大型烟花空中盛放,时间往往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风华茂盛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中年时期,我的女儿出生后,相继两个弟弟又添了三个小孩,回家过年的气氛更浓了。那几年,是我们全家最惬意、最难忘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2007年,亲爱的老妈永远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过年的鞭炮数量增多了、体积增大了,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问题。曾几何时,过年的糖果、肉类和其他食品品种和数量逐渐增加了,但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中,有的不知道有没有瘦肉精和生长激素,就连水果蔬菜都有农药和速生之嫌。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吃起来味道不那么香了,心里也不那么踏实了。曾几何时,打麻将成了过春节的必备项目,千家万户一片麻将声,大家从中领略了许多的欲望、期待和欢乐,也体会到了充分的劳累和疲惫不堪。曾几何时,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拜年祝福,成了春节一道壮阔的风景线,以至某年春节出现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的戏谑,不少人感觉,还是当初的亲身亲历拜年能使亲情更加实在一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无限怀想的童话世界。
这几年的春节,国家大刹铺张浪费之风,同时提倡减小鞭炮燃放规模,春晚与前几年相比也少了一些火爆小品的烘托,按国家假日办放假规定,春节到正月初八就基本截止了。这似乎有点清淡,但我想来想去,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们的口味高了,年年在这样的气氛中沉醉,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感到,不管人们怎么样过年,在节日的空气中,总有那么一种祥和、神秘、圣洁、温馨之气在流动、在铺展。别忘了,春节,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永远是流苏溢彩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幼年时期,过年的前几天,妈妈开始打扫屋子。我家在一个淳朴的乡村里,房屋虽然破旧,但被妈妈打扫得干干净净。奶奶坐在炕头上,围着火盆抱着我,两只手分别攥着我的两个食指,让它们一次次碰触,嘴里以喜滋滋的语言哄着我,连声说着“兜兜兜兜飞!”一遍又一遍地给我念着顺口溜式的民歌童谣:“小耗子儿,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吱吱哇哇叫奶奶,奶奶没听见,叽里咕噜滚下来!”一个以后年年盼望的习俗,就是大年三十,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同时可以吃到一些其他好吃的东西,那种滋味,从小就扎根在了我的心里,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年年渴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朦胧甜蜜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童年少年时期,春节前的一个月左右,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每一个杀年猪的人家,都要请街坊四邻和亲友来吃猪肉,每次吃猪肉,作为小孩子都早早到座,看师傅们给猪放血、吹气、穿梃、煺毛、分解、灌肠……,舔着嘴唇,流着涎水,等待着那热乎乎的汇菜和新鲜煮肉、新灌血肠上桌,大人们往往要烫上点烧酒,高高兴兴地就着杀猪菜喝上几盅,有的人还要猜拳行令、闹闹嚷嚷。当天晚上,杀猪的人家就要在雪地里刨一个坑,把剩下的其他猪肉用冰冷冻起来,腊月二十六左右刨出来,准备好了过年这些天吃,那时冷冻猪肉,用的是外面的天然冰箱,冷冻效果要比人工制造的冰箱自然得多。那时候农家基本都是张贴手写的春联,爸爸是老中专毕业生,文化较高,是写春联的好手,每到腊月二十七八,家里就来很多排号要写春联的人,说说笑笑,使我们家中充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家家户户还要事先买回一些鞭炮,小孩子每人用玻璃或彩纸做成灯笼,三十晚上“发纸”的时候,拎着灯笼各家各户跑,去看热闹、拣没响的鞭炮在嬉笑声中燃放。过年的喜庆每年都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的后半夜才算结束。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青壮年时期,起初我已为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最盼望的就是放寒假回家相聚,与爸爸妈妈和两个弟弟共度新春。不知是哪一年,有的人家有电视了,每到春节来临,就要播放一些好看的电视剧,当时自己家里没有电视,就深更半夜挤到别人家里去看,电视剧《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都曾是我的最爱。1983年,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中央电视台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春晚”,直至大年初一凌晨,邀请艺术家出场表演精彩节目,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弥漫在电视观众面前。不知是从哪一年开始,大型花灯焰火成了家乡正月十五晚上的靓丽风景,花灯曾经一度从中央街的这头铺展到那头,焰火晚会由企业家赞助,人山人海,各类大型烟花空中盛放,时间往往持续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风华茂盛的童话世界。
在我难忘的中年时期,我的女儿出生后,相继两个弟弟又添了三个小孩,回家过年的气氛更浓了。那几年,是我们全家最惬意、最难忘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2007年,亲爱的老妈永远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过年的鞭炮数量增多了、体积增大了,但随之而来出现了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人身安全、防火安全等问题。曾几何时,过年的糖果、肉类和其他食品品种和数量逐渐增加了,但鸡肉、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中,有的不知道有没有瘦肉精和生长激素,就连水果蔬菜都有农药和速生之嫌。不论多么好吃的东西,吃起来味道不那么香了,心里也不那么踏实了。曾几何时,打麻将成了过春节的必备项目,千家万户一片麻将声,大家从中领略了许多的欲望、期待和欢乐,也体会到了充分的劳累和疲惫不堪。曾几何时,手机短信、微信和微博拜年祝福,成了春节一道壮阔的风景线,以至某年春节出现了《群发的短信我不回》的戏谑,不少人感觉,还是当初的亲身亲历拜年能使亲情更加实在一些。那一次次走进春节——就是走进了无限怀想的童话世界。
这几年的春节,国家大刹铺张浪费之风,同时提倡减小鞭炮燃放规模,春晚与前几年相比也少了一些火爆小品的烘托,按国家假日办放假规定,春节到正月初八就基本截止了。这似乎有点清淡,但我想来想去,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们的口味高了,年年在这样的气氛中沉醉,有点“审美疲劳”了。我感到,不管人们怎么样过年,在节日的空气中,总有那么一种祥和、神秘、圣洁、温馨之气在流动、在铺展。别忘了,春节,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传统,永远是流苏溢彩的童话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