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全国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能力应与传授知识并举,也就是把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由应试教育转轨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要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优化生物实验。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观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所以观察是指向性的。观察的目的明确,目标清
楚,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方可集中到有关生物体,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草履虫的外形特点和运动方式,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草履虫,学生在实验时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实验目的,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目的,并比较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放棉花纤维和不放棉花纤维所观察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按照这些要求去观察,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提高观察效率。其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性、比较法、特征法。例如:在观察鲫鱼时,我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多个变量,由外到内;即观察的顺序是:体形——鱼鳍——鱼鳞——鱼鳃。观察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菜豆)的种子结构,采用的是比较法观察,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两类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的实验可用特征法观察,比如观察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可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做好实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由于每个班的人数较多,因此我在实验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分工制:3人一组的实验,1人操作,1人记录,1人在旁提示和监督,然后对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提高操作的效率,我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之前都要预习好实验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我先做一遍示范,然后安排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同时在课前培训骨干学生,在每个小组里指导学生分别操作,并由骨干学生对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实验
技能的考核,这样激发了同学们操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必具的条件,也是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丌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我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正确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①为什么要从卵丌始进行隔离饲养呢?②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呢?③选择哪些种类植物的叶片较好?④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⑤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⑥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选择?⑦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实验教学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问题。例如:演示“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移栽果树或幼苗时要在阴天或傍晚?为什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调节气候?通过边实验思考,可以巩固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实验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象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除按教材要求做完实验外,我还让学生设计鼠妇生活是否还受土壤的潮湿程度的影响呢?证明了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受水分等影响。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的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掘适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才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观察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明确观察的目的。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所以观察是指向性的。观察的目的明确,目标清
楚,观察才能抓住重点,注意力方可集中到有关生物体,取得最佳的观察效果。例如:“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草履虫的外形特点和运动方式,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草履虫,学生在实验时很容易因贪玩而忘记实验目的,影响实验效果。因此,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目的,并比较使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放棉花纤维和不放棉花纤维所观察到的效果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按照这些要求去观察,减少实验的盲目性,提高观察效率。其次,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如:顺序性、比较法、特征法。例如:在观察鲫鱼时,我教学生观察的方法是:由整体到局部,由单一变量到多个变量,由外到内;即观察的顺序是:体形——鱼鳍——鱼鳞——鱼鳃。观察单子叶植物(玉米)和双子叶植物(菜豆)的种子结构,采用的是比较法观察,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两类种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有的实验可用特征法观察,比如观察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可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做好实验,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规范性、熟练性和创造性。由于每个班的人数较多,因此我在实验教学中我采取了分组分工制:3人一组的实验,1人操作,1人记录,1人在旁提示和监督,然后对调,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为了提高操作的效率,我要求学生在实验课之前都要预习好实验的有关内容。同时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注意按照技能形成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做“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时,为了提高实验的效果,我先做一遍示范,然后安排学生观看电视录像,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步骤,同时在课前培训骨干学生,在每个小组里指导学生分别操作,并由骨干学生对小组内的同学进行实验
技能的考核,这样激发了同学们操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人们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是人们从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必具的条件,也是学生领会理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条件。亚里士多德曾经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丌始的。”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实验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这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我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讨论,最后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得出正确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①为什么要从卵丌始进行隔离饲养呢?②怎样对菜青虫卵进行隔离饲养呢?③选择哪些种类植物的叶片较好?④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等应当一样大吗?⑤滤纸的颜色要和菜叶一样吗?⑥用什么方式让菜青虫对不同的叶子或滤纸进行选择?⑦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做吗?实验教学还要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勤于思考问题。例如:演示“植物蒸腾作用”实验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移栽果树或幼苗时要在阴天或傍晚?为什么植树造林、绿化环境可调节气候?通过边实验思考,可以巩固生物学的概念、原理,同时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水平。
4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已有的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验教学中,改变教学模式、调整实验内容、发展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象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除按教材要求做完实验外,我还让学生设计鼠妇生活是否还受土壤的潮湿程度的影响呢?证明了影响鼠妇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光以外,还受水分等影响。培养和训练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思路、方法及知识的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内外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的兴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
总之,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有着其它教学手段不能替代的作用。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掘适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才能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