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十二节 保教水平4~1
【评估标准】
4~1保教工作有特色,游戏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体育活动张弛有度,强度密度合理,学习活动有序、有层次,有利于启发幼儿思维。
【标准解读】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任务不同,它包含了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保育工作有特色”,强化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要从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班级保育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展开研究并推进持续发展。
游戏活动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关键在于一日活动内容要突出游戏活动的主体地位。
一是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是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按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配齐配足教玩具,有足够数量、便于幼儿游戏及与课程相配套的自制玩具;各类游戏齐全、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有游戏场景创设、材料数量充足;有场地、时间保证。
三是满足幼儿选择的需要。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有自主活动的权利,有幼儿自主选择的时间、环节且有具体的措施保证。
“体育活动张弛有度,强度密度合理”,强调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指的是强度、密度、运动负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运动量及练习的次数、速度,以既促进幼儿达到运动的目的又不损伤幼儿的身体为宜。因此,教学计划要科学设计,内容合理,强度适当,动静结合、上下肢结合、自由练习与集中练习结合,符合幼儿生理特点。
“学习活动有序、有层次,有利于启发幼儿思维”,体现了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因此,幼儿学习目标、内容、材料等要体现差异性,指导因人而异;学习内容选择要有挑战性、趣味性,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探索学习,给予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
【考察要点】
1、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园游戏、体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等,了解保教工作特色。
2、结合专项剖析,了解一个班教育计划制定、实施、总结情况,分析其优缺点。
3、把游戏活动组织情况作为保教工作是否有特色的考察重点。
4、检查是否存在以知识学习为主体、忽视游戏活动的现象。
【关键信息】
1、体现特色的活动记录和材料。
2、课堂观察,教育计划及教师备课资料。
【评价细则】
1、各类活动及环境创设等均符合要求,成果及过程性资料丰富,评为A级;
2、能正常开展各项活动,有一定的成果且有过程资料,评为B级;
3、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较差,幼儿自主活动能力较弱,评为C级;
4、长期存在以知识学习为主体、忽视游戏活动的现象,评为D级。
第二十三节 保教水平4~2
【评估标准】
4~2 生活作息安排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季节特点,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三个半小时,幼儿户外活动(常态下)时间两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三小时以上。
【标准解读】
幼儿身体各个器官或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均不成熟,需要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并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促使幼儿园严格执行,从而来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此条标准正是力图引导幼儿园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增强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皮肤的抵抗力,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户外活动、户外体育锻炼、游戏时间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必须定时定量,有序进行,科学实践。
作息时间表应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季节特点。如冬季作息制度要充分考虑阳光的照射,做操时间要推迟,让幼儿充分享受阳光,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大班下学期作息时间要逐步与小学一年级衔接,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适应过程。
“幼儿户外活动(常态下)时间两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三小时以上”,是本指标评估的重点。达成这一指标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户外活动、户外体育、游戏的质量。
一是确保足够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幼儿园要有总的活动安排,制定相应的户外活动督查制度。
二是以科学方法调整户外体育活动量。通过观察幼儿的出汗、呼吸等外显行为来确定幼儿的活动量。
三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有耐心地引导幼儿参加自主活动。
四是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常规,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幼儿园要通过实践标准,充分利用日光、空气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要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的生活、游戏、体育等,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考察要点】
1、查看作息表文本,考察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是否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各项管理规定。
2、家长、幼儿对作息时间表执行情况、户外活动情况的反映。
【关键信息】
1、家长调查信息。
2、户外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活动资料。
【评价细则】
1、根据季节,科学安排生活作息时间,且严格执行,评为A级;
2、作息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户外活动(常态下)、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有一项未达要求,评为B级;
3、游戏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评为C级; 4、作息安排随意性大,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均不达要求,评为D级。
第二十四节 保教水平4~3
【评估标准】
4~3 活动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水平,有层次、可操作;合理利用本地区自然、社会、文化等教育资源和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因素。
【标准解读】
此条标准主要是对教师的计划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的要求。
第一观察点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有层次就是要体现个体差异、循序渐进,注意新旧经验的连接。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着力制定出适合幼儿的活动目标,主要是引导教师去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难点,思考如何设计课程、应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样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有层次、可操作的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不断推进幼儿体智的发展。
第二观察点是要求幼儿园适应社会的变化,更新教育资源观念,共享家庭、社区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此处的教育资源是指对幼儿教育和幼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源。幼儿教育资源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关注进入教育过程中直接与受教育者的发展相关联的那些资源。
同时,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利用更是当今世界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否“合理利用”,就是要看是否符合认知特点、幼儿能否接受;是否有选择的利用,是否充分考虑到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与幼儿经验紧密结合,是否发挥社区、幼儿生活中资源的最大价值。幼儿园应从幼儿发展和活动的需要出发,利用家庭和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其他资源,努力提高幼儿活动的成效。
【考察要点】
1、分析教师备课本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是否讲科学、行为化、易落实、易检测。
2、考察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情况,家长工作制度,如家园联系、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为家长服务制度等。
3、家长、社区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园活动)、有总结,并不断改进提高,家长、社区评价较高。
【关键信息】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工作的制度。
2、家长问卷、家园活动资料。
【评价细则】
1、各班均有符合《纲要》精神的一日活动方案,好课率达80%,评为A级;
2、各班均有符合《纲要》精神的一日活动方案,好课率达70%,评为B级;
3、部分班级一日活动方案质量一般,好课率低于60%,评为C级;
4、一日活动方案质量普遍较差,或好课率低于50%,评为D级。
第二十五节 保教水平4~4
【评估标准】
4~4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标准解读】
此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健康领域幼儿的发展标准,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习。
本条标准共有两个方面的动作发展能力。“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是评价幼儿的大肌肉的发展情况,“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是评价小肌肉的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对大小肌肉都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是动作正确、规范;第二层是协调、熟练;第三层是“常用”“与年龄相适应”“基本的”。“正确”是指姿势正确,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与年龄相适应”是指所掌握的技能要符合年龄特点。所谓“基本的”,就是要符合本年龄段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的能力、技能。
实施这一项标准,要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到目标、内容和方法与幼儿年龄特点的一致性。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错过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要设有数量合适、符合幼儿特点和教育目标的活动区(角);玩具及操作材料要种类丰富、数量充分、安全卫生,摆放位置方便幼儿取用;要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变性,较好地体现教育目标要求;各类区(角)内玩具及操作材料的利用率高,能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时调整。
【考察要点】
1、通过活动,观察全体幼儿基本素质。
2、考察幼儿个体发展档案。
【关键信息】
1、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
2、教师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册。
3、班级计划(相应的计划内容)
4、日常教育活动的评估记录文本。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
第二十六节 保教水平4~5
【评估标准】
4~5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能初步理解图画、符号的意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初步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标准解读】
本条主要考察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这一项标准突出了课程的整合性。一是领域的整合,“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里既有语言倾听要求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思维理解能力的推进,更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求。二是目标的整合,“听懂”“愿意”“能清楚地表达”等词的运用和提法,将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整合。教师应结合幼儿教育的其他文件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将各种因素充分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效。 这一项标准还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强调幼儿自己的感受、交流、表现等。“能听懂和理解”“愿意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初步感受”等关键词的运用和表述,强调了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体验,强调了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强调了幼儿个体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注重过程体验,唤醒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听、说、读、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杜绝拼音教学、数学教学、外语教学等小学化倾向,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符合阶段性保教目标、形式生动有趣多样的教育计划并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学督导评价制度、优秀课评选制度、教学研究制度,引导教师着力提高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考察要点】
1、教师访谈,了解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解程度。通过听课,考查语言、社会、艺术领域的教学情况。
2、深入班级专题剖析,观察幼儿的发展现状,结合幼儿个体发展档案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提高情况。
3、考察重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建设和幼儿全面发展评价实践。
【关键信息】
1、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设计和幼儿园教研、督导、评价情况。
2、教师观察记录和幼儿的成长档案册。
3、有关的论文、专题研究、家长评价或反馈等相关资料。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
第二十七节 保教水平4~6
【评估标准】
4~6有良好的进餐、睡眠、入厕、盥洗和保持个人整洁的卫生习惯;坐、行、读、写姿势正确;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活动后能及时整理物品。
【标准解读】
本项标准主要是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考察,引导教师重视幼儿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养成。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一般规律也是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正因为如此,《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提出:“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启示我们,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作为教师,要研究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行为的策略,落实到生活教育中去。
要在教学计划中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坐、行、跑及书写姿势,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进餐、睡眠、入厕和个人整洁的卫生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听从指令,按规则行事,按要求完成任务;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物品摆放有固定位置,不丢失,不浪费,使用后及时整理,放回原处;在其他活动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主要是引导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在发展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幼儿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规则。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需要解释。规则意识:知道在集体中各环节的规范要求,并努力按要求去做。任务意识:活动中对要求敏感,能努力按要求去做。及时整理:使用过的物品在常规要求的时段内进行收拾整理。
“活动后能及时整理物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和班级要有明确、具体的幼儿生活常规要求, 文明、卫生、学习等规范细则。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利于幼儿自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利于幼儿自理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引导、训练,使良好的品质在执行常规过程中实现。
【考察要点】
1、现场观察幼儿是否按常规要求行事,同时考察幼儿一日活动是否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
2、对重规范管理轻幼儿特点的现象应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信息】
1、现场考察印象,教师观察记录或幼儿个案。
2、日常教育活动的资料文本及幼儿发展水平评价资料。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P
【评估标准】
4~1保教工作有特色,游戏活动能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体育活动张弛有度,强度密度合理,学习活动有序、有层次,有利于启发幼儿思维。
【标准解读】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任务不同,它包含了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保育工作有特色”,强化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当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幼儿园要从全方位的管理工作、班级保育教育活动、环境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展开研究并推进持续发展。
游戏活动充分满足幼儿游戏的意愿,关键在于一日活动内容要突出游戏活动的主体地位。
一是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鼓励幼儿制作玩具,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持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是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按幼儿园教、玩具配备目录配齐配足教玩具,有足够数量、便于幼儿游戏及与课程相配套的自制玩具;各类游戏齐全、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有游戏场景创设、材料数量充足;有场地、时间保证。
三是满足幼儿选择的需要。有自主选择的机会,有自主活动的权利,有幼儿自主选择的时间、环节且有具体的措施保证。
“体育活动张弛有度,强度密度合理”,强调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指的是强度、密度、运动负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运动量及练习的次数、速度,以既促进幼儿达到运动的目的又不损伤幼儿的身体为宜。因此,教学计划要科学设计,内容合理,强度适当,动静结合、上下肢结合、自由练习与集中练习结合,符合幼儿生理特点。
“学习活动有序、有层次,有利于启发幼儿思维”,体现了教学计划和实施过程的循序渐进性。因此,幼儿学习目标、内容、材料等要体现差异性,指导因人而异;学习内容选择要有挑战性、趣味性,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探索学习,给予幼儿自己探索的空间。
【考察要点】
1、通过实地观察幼儿园游戏、体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等,了解保教工作特色。
2、结合专项剖析,了解一个班教育计划制定、实施、总结情况,分析其优缺点。
3、把游戏活动组织情况作为保教工作是否有特色的考察重点。
4、检查是否存在以知识学习为主体、忽视游戏活动的现象。
【关键信息】
1、体现特色的活动记录和材料。
2、课堂观察,教育计划及教师备课资料。
【评价细则】
1、各类活动及环境创设等均符合要求,成果及过程性资料丰富,评为A级;
2、能正常开展各项活动,有一定的成果且有过程资料,评为B级;
3、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较差,幼儿自主活动能力较弱,评为C级;
4、长期存在以知识学习为主体、忽视游戏活动的现象,评为D级。
第二十三节 保教水平4~2
【评估标准】
4~2 生活作息安排符合幼儿身心特点、季节特点,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三个半小时,幼儿户外活动(常态下)时间两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三小时以上。
【标准解读】
幼儿身体各个器官或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各个生理系统的功能均不成熟,需要科学合理的生活制度,并以标准的形式固定下来,促使幼儿园严格执行,从而来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此条标准正是力图引导幼儿园将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增强幼儿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和皮肤的抵抗力,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户外活动、户外体育锻炼、游戏时间不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必须定时定量,有序进行,科学实践。
作息时间表应符合年龄特点、符合季节特点。如冬季作息制度要充分考虑阳光的照射,做操时间要推迟,让幼儿充分享受阳光,达到锻炼的目的,提高活动的质量。大班下学期作息时间要逐步与小学一年级衔接,让幼儿有一个初步的适应过程。
“幼儿户外活动(常态下)时间两小时以上,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一小时以上,游戏时间三小时以上”,是本指标评估的重点。达成这一指标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户外活动、户外体育、游戏的质量。
一是确保足够的户外活动的时间。幼儿园要有总的活动安排,制定相应的户外活动督查制度。
二是以科学方法调整户外体育活动量。通过观察幼儿的出汗、呼吸等外显行为来确定幼儿的活动量。
三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有耐心地引导幼儿参加自主活动。
四是建立良好的户外体育常规,引导幼儿学会管理自己,减少户外体育活动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幼儿园要通过实践标准,充分利用日光、空气等自然因素,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幼儿身体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
要科学地安排、组织幼儿一日的生活、游戏、体育等,使幼儿生活有规律,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考察要点】
1、查看作息表文本,考察作息时间、课程安排是否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和各项管理规定。
2、家长、幼儿对作息时间表执行情况、户外活动情况的反映。
【关键信息】
1、家长调查信息。
2、户外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活动资料。
【评价细则】
1、根据季节,科学安排生活作息时间,且严格执行,评为A级;
2、作息安排基本符合要求,户外活动(常态下)、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有一项未达要求,评为B级;
3、游戏活动时间不足两小时,评为C级; 4、作息安排随意性大,户外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时间均不达要求,评为D级。
第二十四节 保教水平4~3
【评估标准】
4~3 活动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水平,有层次、可操作;合理利用本地区自然、社会、文化等教育资源和幼儿生活中的教育因素。
【标准解读】
此条标准主要是对教师的计划能力和整合资源能力的要求。
第一观察点规定了幼儿园教育的内部原则,即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有层次就是要体现个体差异、循序渐进,注意新旧经验的连接。要实现教育的有效性,教师要着力制定出适合幼儿的活动目标,主要是引导教师去观察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教师要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活动的目标和难点,思考如何设计课程、应该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这样才能制定出具体的、有层次、可操作的目标,才能引导幼儿循序渐进地学习,不断推进幼儿体智的发展。
第二观察点是要求幼儿园适应社会的变化,更新教育资源观念,共享家庭、社区资源,办更加开放的、社会化的幼儿教育。此处的教育资源是指对幼儿教育和幼儿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物质的和精神的资源。幼儿教育资源存在于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要关注进入教育过程中直接与受教育者的发展相关联的那些资源。
同时,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的利用更是当今世界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是否“合理利用”,就是要看是否符合认知特点、幼儿能否接受;是否有选择的利用,是否充分考虑到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与幼儿经验紧密结合,是否发挥社区、幼儿生活中资源的最大价值。幼儿园应从幼儿发展和活动的需要出发,利用家庭和社区中的人力资源、社会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其他资源,努力提高幼儿活动的成效。
【考察要点】
1、分析教师备课本中教育活动目标设计是否讲科学、行为化、易落实、易检测。
2、考察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运行情况,家长工作制度,如家园联系、家长开放日、教师家访、为家长服务制度等。
3、家长、社区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家园活动)、有总结,并不断改进提高,家长、社区评价较高。
【关键信息】
1、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互动工作的制度。
2、家长问卷、家园活动资料。
【评价细则】
1、各班均有符合《纲要》精神的一日活动方案,好课率达80%,评为A级;
2、各班均有符合《纲要》精神的一日活动方案,好课率达70%,评为B级;
3、部分班级一日活动方案质量一般,好课率低于60%,评为C级;
4、一日活动方案质量普遍较差,或好课率低于50%,评为D级。
第二十五节 保教水平4~4
【评估标准】
4~4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
【标准解读】
此条标准主要关注的是健康领域幼儿的发展标准,引导教师关注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和生活技能的学习。
本条标准共有两个方面的动作发展能力。“幼儿走、跑、跳、投、钻、攀、爬等基本动作正确、协调”,是评价幼儿的大肌肉的发展情况,“能熟练、规范使用常用的学习、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具有与年龄相适应的操作技能;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是评价小肌肉的发展情况。评估指标对大小肌肉都有三个层面的要求:第一层是动作正确、规范;第二层是协调、熟练;第三层是“常用”“与年龄相适应”“基本的”。“正确”是指姿势正确,掌握基本动作的要领。“与年龄相适应”是指所掌握的技能要符合年龄特点。所谓“基本的”,就是要符合本年龄段大多数幼儿能力水平的能力、技能。
实施这一项标准,要引导教师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到目标、内容和方法与幼儿年龄特点的一致性。不要拔苗助长,也不要错过幼儿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要设有数量合适、符合幼儿特点和教育目标的活动区(角);玩具及操作材料要种类丰富、数量充分、安全卫生,摆放位置方便幼儿取用;要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可变性,较好地体现教育目标要求;各类区(角)内玩具及操作材料的利用率高,能根据幼儿发展水平及时调整。
【考察要点】
1、通过活动,观察全体幼儿基本素质。
2、考察幼儿个体发展档案。
【关键信息】
1、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体育活动)。
2、教师观察记录和幼儿成长档案册。
3、班级计划(相应的计划内容)
4、日常教育活动的评估记录文本。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各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
第二十六节 保教水平4~5
【评估标准】
4~5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能初步理解图画、符号的意思,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初步感受自然、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标准解读】
本条主要考察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这一项标准突出了课程的整合性。一是领域的整合,“能听懂和理解简单的语意,愿意与他人交谈,并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里既有语言倾听要求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有思维理解能力的推进,更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要求。二是目标的整合,“听懂”“愿意”“能清楚地表达”等词的运用和提法,将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目标进行了整合。教师应结合幼儿教育的其他文件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将各种因素充分协调,有机整合,共同发挥作用,以实现最大的教育成效。 这一项标准还突出了幼儿的主体性。强调幼儿自己的感受、交流、表现等。“能听懂和理解”“愿意与他人交谈”“表达自己的意愿”“喜欢阅读”“初步感受”等关键词的运用和表述,强调了幼儿主动获取知识的技能体验,强调了幼儿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认知结构经历的变化,强调了幼儿个体的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创设宽松自由的环境,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注重过程体验,唤醒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意识。
听、说、读、画,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杜绝拼音教学、数学教学、外语教学等小学化倾向,制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符合阶段性保教目标、形式生动有趣多样的教育计划并实施。要建立健全教学督导评价制度、优秀课评选制度、教学研究制度,引导教师着力提高幼儿语言和艺术发展的水平。
【考察要点】
1、教师访谈,了解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理解程度。通过听课,考查语言、社会、艺术领域的教学情况。
2、深入班级专题剖析,观察幼儿的发展现状,结合幼儿个体发展档案了解幼儿发展水平提高情况。
3、考察重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建设和幼儿全面发展评价实践。
【关键信息】
1、教学计划、课堂教学设计和幼儿园教研、督导、评价情况。
2、教师观察记录和幼儿的成长档案册。
3、有关的论文、专题研究、家长评价或反馈等相关资料。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
第二十七节 保教水平4~6
【评估标准】
4~6有良好的进餐、睡眠、入厕、盥洗和保持个人整洁的卫生习惯;坐、行、读、写姿势正确;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活动后能及时整理物品。
【标准解读】
本项标准主要是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考察,引导教师重视幼儿健康行为和良好的社会性品质的养成。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是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一般规律也是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正因为如此,《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提出:“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这启示我们,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作为教师,要研究有利于幼儿积极形成健康行为的策略,落实到生活教育中去。
要在教学计划中设计相应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培养幼儿正确的坐、行、跑及书写姿势,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锻炼、游戏等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渗透健康教育理念,实施健康教育的策略。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进餐、睡眠、入厕和个人整洁的卫生习惯;在学习活动中听从指令,按规则行事,按要求完成任务;在游戏活动、体育活动中物品摆放有固定位置,不丢失,不浪费,使用后及时整理,放回原处;在其他活动中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
“活动中有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主要是引导教师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品质。在发展幼儿的主体性的同时,也要幼儿能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规则。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和核心概念需要解释。规则意识:知道在集体中各环节的规范要求,并努力按要求去做。任务意识:活动中对要求敏感,能努力按要求去做。及时整理:使用过的物品在常规要求的时段内进行收拾整理。
“活动后能及时整理物品”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园和班级要有明确、具体的幼儿生活常规要求, 文明、卫生、学习等规范细则。内容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且利于幼儿自律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利于幼儿自理习惯与自理能力的培养,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引导、训练,使良好的品质在执行常规过程中实现。
【考察要点】
1、现场观察幼儿是否按常规要求行事,同时考察幼儿一日活动是否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
2、对重规范管理轻幼儿特点的现象应提出整改建议。
【关键信息】
1、现场考察印象,教师观察记录或幼儿个案。
2、日常教育活动的资料文本及幼儿发展水平评价资料。
【评价细则】
1、90%的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评为A级;
2、8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一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B级;
3、60%幼儿达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有两个观察点比较薄弱,评为C级;
4、60%幼儿不能达到每项规定要求,或全体各观察点都未完全达到评估标准,评为D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