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服用胆维他25mg/d,共分三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汤进行治疗,每日一剂,一个疗程为6周,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要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要高,且二组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该病进行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5-01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CAC)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如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厌油腻等典型的胆系方面的症状,同时也可以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该病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神经官能症等,因而得不到规范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影响了化安置的生活与工作[1]。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疗效尤佳。我院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了12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其治疗过程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以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患有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57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为(45.2±12.1)岁;病程为15d-3个月,平均病程为(101.2±23.5)d。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二组在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就使得二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n=60)服用胆维他25mg/d,共分三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汤进行治疗,每日一剂,一个疗程为6周。其中,中药加味半夏汤的基本配方为:半夏9g,干姜3~6g,黄连、甘草各为6g,黄芩10g,白芍、党参各为15g,公英、刘寄奴、鸡内金各为30g[2]。
1.2.2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全部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平均值均以“X±S”的形式加以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诊断标准。
1.3.1 病史。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症患者一般都会伴有胆绞痛或是右胁隐痛病史超过半年以上。
1.3.2 主要症状。右胁部或上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口苦、嗳气厌油腻等,劳累或生气后加重。
1.3.3 体征。在慢性期体征不明显,急性发作期上腹部压痛明显或墨菲征阳性,或体温升高,或黄疸等方面的体征。
1.4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疗效的具体判别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治愈:体征及症状完全会消失,对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好转: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或是减轻,实验室检查恢复至正常的状态,经过B超检查证实患者胆囊炎发生了明显的好转;③无效:胆囊炎的症状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改变,实验室检查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经过B超检查与治疗之前相近或是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要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要高,且二组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见下表1所示:
3 结论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痞满等范畴,其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本病病程长,常常虚中夹实,虚实互见,治当以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为法;自拟加味半夏汤基于这一大法而组方,在经方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黄连、黄芩、蒲公英、刘寄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3]。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7%)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而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就说明了,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临床疗效要比单一西医治疗的要高。基于此,本文认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该病进行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9):70-71
[2] 秦连进,沈健,冯文明,杨琦,鲍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399-1401
[3] 王晓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3):276-277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60)服用胆维他25mg/d,共分三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汤进行治疗,每日一剂,一个疗程为6周,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临床疗效,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要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要高,且二组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该病进行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总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195-01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CAC)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多种症状,如右上腹胀痛、恶心、纳差、厌油腻等典型的胆系方面的症状,同时也可以表现为慢性胃炎症状。该病在临床上非常容易误诊,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神经官能症等,因而得不到规范的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影响了化安置的生活与工作[1]。近年来,有文献报道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疗效尤佳。我院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了120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并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其治疗过程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的研究过程以及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采用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于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我院的120例患有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患者为63例,女性患者为57例;年龄最小为21岁,最大为72岁,平均年龄为(45.2±12.1)岁;病程为15d-3个月,平均病程为(101.2±23.5)d。将其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二组在性别比、年龄、病程等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就使得二组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n=60)服用胆维他25mg/d,共分三次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半夏汤进行治疗,每日一剂,一个疗程为6周。其中,中药加味半夏汤的基本配方为:半夏9g,干姜3~6g,黄连、甘草各为6g,黄芩10g,白芍、党参各为15g,公英、刘寄奴、鸡内金各为30g[2]。
1.2.2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出现的数据全部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以及分析,平均值均以“X±S”的形式加以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二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1.3 诊断标准。
1.3.1 病史。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症患者一般都会伴有胆绞痛或是右胁隐痛病史超过半年以上。
1.3.2 主要症状。右胁部或上腹部隐痛或饱胀不适,口苦、嗳气厌油腻等,劳累或生气后加重。
1.3.3 体征。在慢性期体征不明显,急性发作期上腹部压痛明显或墨菲征阳性,或体温升高,或黄疸等方面的体征。
1.4 疗效判别标准。临床疗效的具体判别标准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治愈:体征及症状完全会消失,对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②好转: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或是减轻,实验室检查恢复至正常的状态,经过B超检查证实患者胆囊炎发生了明显的好转;③无效:胆囊炎的症状没有发生任何明显的改变,实验室检查没有出现明显好转,经过B超检查与治疗之前相近或是加重。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1.7%)要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5.0%)要高,且二组呈现出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具体见下表1所示:
3 结论
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属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痞满等范畴,其病位在胆,与肝、脾、胃密切相关;《灵枢·胀论》:“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本病病程长,常常虚中夹实,虚实互见,治当以疏肝利胆、和降通腑为法;自拟加味半夏汤基于这一大法而组方,在经方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味;方中半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黄连、黄芩、蒲公英、刘寄奴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蒲公英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3]。
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1.7%)要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0%),而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这就说明了,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其临床疗效要比单一西医治疗的要高。基于此,本文认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应用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过程之中,能够较为有效地对该病进行治疗,应该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德鸿.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6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9):70-71
[2] 秦连进,沈健,冯文明,杨琦,鲍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1):1399-1401
[3] 王晓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36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3):276-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