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站)如何做好非遗保护工作

来源 :神州民俗·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层文化馆、站要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指导方针的指导下,努力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深入宣传、扩大影响,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落实人才和资金问题,深入持久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关键词]基层 文化馆(站)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和现代意识的普及,人类又一次面临着选择,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以文化选择为重要基础的。今天,如何选择持续发展的文化基础,这是全球性的热点。我们必须在固有传统文化观念与现代文化观念之间、在本国民族精神与外来民族精神之间进行一次选择,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紧扣历史发展脉搏,走自己的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傲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否则,将失去发展动力,错过机遇。数字文化对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悍冲击是一种表象,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再充实,它的来临将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丰富现代人的生活,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文化内涵和本质其表象就是精神,这种内在的民族精神有强烈的感染力、凝聚力和号召力,精神是任何一个民族所固有的。中華民族的先辈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为人类留下丰富且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有序地传承也一直没有断过,这些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延续,也是我们民族固有的精神家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弘扬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使优秀文化本身固有的强大张力、占有力和融汇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举世瞩目古代文化,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们民族的魂之所系、根之所在。但迄今为止,我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这是一项既意义重大又艰巨复杂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深圳市各区、街道大多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设在所属的基层文化馆、站,全国很多地方跟深圳相类似,这就直接将基层文化馆、站推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第一线。因此基层文化馆、站的工作做得如何,密切关系到非遗保护工作的成败。为了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基层文化馆、站应该严格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认真做好普查、申报与保护传承工作。
  
  一、努力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想认识,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
  自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以来,全国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包括基层文化馆、站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这项工作,短短几年时间,发掘、整理出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地争相上报,希望自己的项目列入国家级名录。因此,各省、市、县(区)也都建立起了各自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在这一过程中,个别地方也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的思想,而且少数基层文化馆、站在自己的项目陆续被列入各级保护名录后,觉得大功告成,开始出现了松一口气的思想,这些情况都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既定方针,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改革开放的程度将会不断深化扩大;而城市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将会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各种外来文化还会不断加速流入,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就会不断受到挤压。即使已经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项目,若不认真加以保护,也会随时存在消亡的危险。
  2014年1月16日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围绕实现“中国梦”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建设文化强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惠民力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推动体现时代精神、具有岭南特色的文艺精品创作生产。”同时还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
  因此,我们必须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一定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其次,还要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和敏感性。这几年,我们虽然发掘出了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散落于民间的宝藏仍然不少,有待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因为是非物质的,无形的,不像物质文化遗产,人们一眼就能看见它。它常常隐藏于街头巷尾,散落于田间地头,存活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它们熟视无睹、见惯不惊。如已被列入国家级名录的深圳市下沙村《下沙祭祖习俗》,当初普查人员在普查中发现这个项目,认为非常有价值,提出申报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下沙村的村民都不相信,他们说:“我们世世代代都是这么做的,人家不也都在祭祖吗,这有什么稀奇?”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性,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心人,我们才能更敏锐地去发现更多散落于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保护好它们,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二、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必要保证。
  规划是对未来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思考、考量和整套行动方案的设计,是一个全面、长远的工作计划。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无规划直接关系到事情的成败。由此可见制定科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的重要性。
  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有其存在的具体社会环境,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需要某种特定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体。比如深圳市沙头街道《下沙祭祖习俗》和《沙尾莫氏点灯习俗》都离不开祠堂、祖墓等场所,坂田街道《坂田舞麒麟》和《龙城舞麒麟》离不开社区与各种节庆吉日的庆贺,大鹏街道的《大鹏婚俗》、《大鹏凊醮》一样也离不开“大鹏所城”这一特定环境。如果这些物质文化遗产一旦消失,依附其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难以存续。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首先必须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不然,在城市化、现代化浪潮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将因失去其依托的特定场所而孤立无援,早晚会灰飞烟灭。其次要根据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不同类别、具体特点,制定针对性的规划及保护措施。例如对传统表演艺术类项目,要注重传统剧(节)目及其文献资料的挖掘和整理,及时抢救记录老艺人及其代表性剧(节)目;对传统技艺类项目,要注重代表性传承人的技艺和工具、原材料的保护,注重代表性传承人主要代表作品的征集和保存;对民俗类项目,要注重在相关社区的宣传、教育,注重与民俗活动的结合,促进群体传承。如深圳市龙城街道的传统舞蹈《龙城舞麒麟》项目在列入深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时,其代表性传承人刘永富已是近80岁高龄,为了防止因代表性传承人离世而造成项目失传,在制定该项目保护规划时,龙城文体中心就特别注意对下一代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预防这个项目因代表性传承人离世而消亡。
  
  三、加强宣传、扩大影响、提高全社会和全体公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是基层文化馆、站做好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很多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不甚了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的现实和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又大量存在于民间、存在于基层、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没有基层群众的广泛参与,没有广大群众投身保护的自觉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难以收到成效的。这方面,基层文化馆、站具有其特殊的优势。
     基层文化馆、站本身就是文化系统的神经末梢、前沿阵地,它恰好就是扎根于基层群众之中的。基层文化馆、站可以结合国家的文化遗产日和各种民族传统节日、庆典,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群众文化活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利用广播影视、报刊、互联网、板报、宣传栏等大众传媒,积极报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鼓励各种传播机构拍摄制作相关的视听节目或音像制品,组织相关保护成果的出版;鼓励辖区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及文化学术研究机构、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开展多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宣传、展示活动和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增强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2005年底,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开展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深龙府办[2005]101号)文件,部署全区普查工作,并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多年来,普查人员采取“地毯式”“拉网式”的普查方法,通过不断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本掌握了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区文化馆牵头各文体服务中心为抓手,在收集整理及申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项目。龙岗区有较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除了已经列入国家、省级名录的《坂田永胜堂舞麒麟》、《龙城舞麒麟》、《龙岗舞龙》、《布吉甘坑凉帽》外,还有客家茶果、腊鸭等民间糕点食品制作、竹编灯笼等日常生活用具制作等手工技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大多是龙岗区历代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和传承下来的,而且都是与村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生活习俗,生产工具、生活用具、食品的制作技艺。深圳特区建立后,上述农村的土地被全部征用,村民变为了城市居民,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村民的生活环境、生活内容、生活习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需要制作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已经用不着,现在富裕了,过去要自制的食用糕点及生产、生活用具,都不愿再做,直接去商店、超市买。到本世纪初,五十岁以下的人对这些习俗和技艺已不甚了解,会做的人就更少了,在社区民间传承了数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
  龙岗区是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丰富的一个区。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过程中,利用各种现代媒体,广泛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动员工作,宣传非遗的不可再生性,宣传抢救保护非遗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龙岗区各街道及社区积极配合,拨出专款,有专干负责,通过购买原材料、制作工具,建立传习所,进企业、学校,请传承人现场表演传艺,组织发动年轻人来学习,坚持每年开展一至二次的大型活动,经常性地开展一些小型活动,大大激发了社区群众的热情和自觉性。有的街道还拿出费用,聘请高校师生来社区编写村史,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发展的历史渊源和传承情况,使社区形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龙岗区文化馆结合区民俗类、大型群体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较多的特点,抓住文化遗产日和各种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表演、展演。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龙狮麒麟荟萃闹元宵”、“春节民间社团展演”、“粤曲、客家山歌、粤剧京剧演唱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其中,2011年4月至8月在深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期间,在龙岗赛区组织策划实施“‘大运文化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区”的活动,为期16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制作表演活动,汇聚40多位手工技艺人员进行现场制作,展出百余幅非遗图片和40余件实物展品,非遗表演48场次,接待中外游客近5万人次,向中外游客及广大市民展示我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吸引了国内各级新闻媒体的报道,极大地提升了市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热情,扩大了影响,加大群众的参与度。
  现在,龙岗区文化馆也正在设计自己的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同时还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室、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并与辖区的学校联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训练基地,一系列的推进等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龙岗区的传承活动日益活跃,队伍日益壮大。
  
  四、加强对项目及传承人的保护,多层次、多渠道逐步提高其知名度,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承者,传承人能否正常开展传承活动,能否有序传承、接替,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的存续和消亡。因此基层文化馆、站不但要做好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申报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具体帮助和支持他们开展授徒传艺、教学、交流活动,要保护他们合法的传承活动,为其开展传习活动提供必要的传承场所。如今深圳罗湖区、福田区文化馆也先后拨出场地,专门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既集中展示该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解决了传承场地,为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造了条件,对后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场所,这是对传承人保护的重要环节。如前所述,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舞麒麟》、《龙城舞麒麟》、《平湖纸龙》等技艺表演项目,坂田街道、龙城街道和平湖文体服务中心都十分注重对后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对学艺者采取助学、奖学等方式进行鼓励。逐渐挖掘培养新的代表性传承人,促其技艺与品德完全成熟,能够全面继承其技艺,从而保障了这些项目在将来不致因代表性传承人的离世而消亡。同时,还在各类节庆、民俗活动及展演时创造机会、为这些技艺表演项目提供舞台,扩大其知名度,使他们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同时,基层文化馆、站也可以发挥自身积极性,多层次、多渠道解决人才、资金问题,这将更有力于对传承人的保护。人才的配备和资金到位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而缺乏专门人才和资金短缺,也正是大多数基层文化馆、站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遇到的共同难题,这一方面需要引起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如龙岗区布吉街道的“布吉甘坑凉帽”,是深圳客属区域的特色日用品,还有大鹏新区大鹏街道的《濑粉仔》也是产于深圳大鹏地区的一种特色食品,这些制作技艺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为了幫助传承人解决资金问题,街道文体服务中心想尽办法大力宣传,提高其知名度。大鹏街道的《濑粉仔》就与大鹏所城博物馆协商,由所城安排一个门面出租给传承人经营濑粉仔,很多去大鹏所城参观游览的人都慕名来品尝濑粉仔。布吉街道的《布吉甘坑凉帽》和龙城街道深圳市斯达高瓷艺有限公司的《潮彩》,就利用各种机会进入展会宣传,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文博结合起来,解决了传承人的生活来源和项目存续问题。这些都是极具岭南文化特点,其中《潮彩》的产品题材、技法、布局、线条及色彩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还有一些正在挖掘整理的项目,例如坪地街道的《腊鸭制作技艺》、《张氏传统灯笼制作技艺》等。《潮彩》现已入选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弥补了龙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陶瓷艺术的空白,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对提升龙岗区文化内涵有着重要意义。
  基层文化馆、站还可以利用自己扎根基层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特别是充分发挥退休专家、学者、老文化人的特长和积极性,组织他们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来。只有全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才能深入持久、有成效地真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作者简介:周刚(1970—),男,大学,副研究馆员。广东省非遗促进会理事、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省青年美协理事、广东省群文学会会员、深圳市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美协理事。现任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副馆长。
其他文献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起义。父亲9月26日去军管会报到,被分到衡阳铁路分局当副局长。五天后,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建国,我们国家的干部制度里有条规定,1949年10月1日之前参加工作的,退休了叫离休干部;后面参加上作的,不管职务多高,都叫退休干部。  1968年,父亲退休了。退休的时候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老革命。退了七八年后,组织部来通知了,说被确认为离休干部,并补了10年少发的钱。他拿着那
期刊
中秋节,是今年有美食搭配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我们找来了两位制作月饼有十余年经验的手作匠人,手把手教做本式和广式月饼,还有两位美食达人的中秋味道记忆,一并奉上。  长沙人梁韵佳是台湾媳妇,做了十多年月饼的她。今年决定参照台湾习惯.做一款“碰运气”的福袋月饼。福袋用深红和深绿的棉麻布做.用过了油蜡的棉绳系起来.拿到手之前,没有人知道福袋里装的是什么口味。她做的是“古早味”的长沙本式月饼.味觉记忆来自沙
期刊
据天气网的资料数据,长沙6月下了21天雨,晴了1天,8天多云。城区的雨到7月2日才停,随后迎来近40度的高温天。我们听7个人讲了他们在大雨天经历的事,才过了不到一个月,这些讲述就有陌生感了。水一点一点落下去,遗忘升起来。  7月1日一早就被老婆叫起来了,她说楼下的联丰路已经有很深的积水了,我抓了一件衣服冲下楼,蹚水走到半道,水已经到膝盖了。我有些犹豫要不要继续往前走,主要是心里有些乱。前一天我曾经
期刊
[摘要]示,神事也。根据古文字形,示部表示有关祈祷祭祀活动的文化,本文试图从示部看神灵祭祀文化,进而探寻汉字蕴含的汉民族文化。  [关键词]示部民族祭祀文化    示,神事也。根据古文字形及文化人类学的事实,“示”实乃灵石崇拜时期人们所敬奉的“桌石”形,为最原始的神主。卜辞中,“示”为天神、地及先公先王之通称, 为神主专用字, 其作用及意义相当于后世神主之“主”, 只是当时只称“示”而不称“主”。
期刊
[摘要]古建筑是城市发展历史进程中最有力的文化载体,是一座城市的永久财产,代表着城市久远的记忆和永恒的文脉传承。在当今城市发展中,古建筑与城市发展应做到和谐共生,只有这样才会使一个城市的历史绵延不绝,永远焕发持久的魅力和光彩。  [关键词]城市发展古建筑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诸多城市在不断扩容提质,城市之中数量浩大的建筑遗存,在城市化浪潮中屡遭破坏。特别在旧城改造中,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面
期刊
要解释好物麓山这件作品挺难的,听到最好玩的说法是“这是在搞行为艺术吧”,创始人孙魁解释说,它是“最像展厅的文创商店”,但又不确定它会不会变身“最像文创商店的展厅”,谁知道呢?  到2018年7月,24位作者都可以宣称他是这件作品的作者。今年8月,给这间岳麓山顶20多平米的小房间粉墙、埋电线的人,往墙上的展板里写字的人,当然也是作者。简单说,“作品”是一间只有一样展品(商品)的房子。立秋到处暑的15
期刊
“茹在苗语里是指大森林,是峡谷里的开阔地带”,李红旗举家搬到排茹村,是看中此地大概永无为各种建设而让路搬迁的可能,这也让他有了远离城市,不被各种事务缠身的理由。他在这里一呆六年。他跟我们讲了一些排茹村的神人和神奇的事,这些最后都没有被收进他拍摄的电影里。  一个突发奇想  6月13日中午1时30分左右进入排茹村之前,对排茹村的简单了解有两个信息源。  一个是有时被介绍为导演、有时被介绍为作家的李红
期刊
微信公众号“你好,大湘西”的运营者、我的朋友阳明明曾跟我提到过的凉灯村某个老人给他们张罗一顿饭的事情。阳明明是沿山沟步行到的凉灯,他们走了几户人家,都没看到人。后来循着电视声音走到了那个信奉基督教的老人家。虽是不速之客,老人还是很客气,在谷堆里翻了一阵,翻出一根二指宽的腊肉。“他那根腊肉肯定是自己舍不得吃的。”阳明明说。  听了他的这个故事,我当即对这个名字里透着凉意的村子有了好感。  黑蚊帐和老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佛山孔庙(尊孔会)的历史沿革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布局,对佛山孔庙的保护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若干看法。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佛山孔庙这一文化遗产,对本地区文化的发展、学术的交流、知识的传播将起到推动作用。  [关键词]佛山孔庙历史沿革建筑布局保护利用    一、尊孔会花园的历史沿革  佛山孔庙位于祖庙的西南侧,是佛山黄棣华等一批尊孔士绅集资兴建的一个尊孔活动场所,“属小型纪念性建筑物,而并
期刊
[摘 要]博罗县石湾镇位于北纬23度,东径113度,镇域83平方公里,位于惠州市西南端,与东莞、广州相邻。属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属珠江三角洲范围。石湾镇的石湾村、里波水村、中岗村、鸾岗村、滘吓村、源头村、铁场村等共12个村,邻镇园州、东莞石龙。[关键词]石湾端午龙舟习俗 历史渊源 内容形式 主要特征  前言  石湾端午龙舟习俗,流行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湾镇行政区域范围。相传自明朝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