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对运动参与性不高,体质健康水平总体下滑等健康问题,通过对运动类APP使用现状的调查,提出将运动类APP应用到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以期改善大学生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理念。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运动类APP;现状;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份,我国达到了惊人的8.54亿网民,61.2%的高互联网普及率;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终端使用的广泛普及,各种运动类APP应运而生,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发展目标的推动下,人们健身意识增强,锻炼人数剧增,人们利用各种运动类APP健身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相对较强的特殊群体,他们思想开放、大胆敢于尝试新鲜的、信息化的事物,运动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基于运用目的的多元化需求,大学生运用运动类APP的比例较高。本研究拟对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的状况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寻求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路径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部分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维普、中国知网及图书馆,以“运动类APP”为搜索关键词,查询到近3年的相关研究315篇,通过分析和归类,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28篇相关论文进行了阅读、整合和归纳,以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前期的文献统计并结合研究的内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利用重测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1000人并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79份,回收率97.9%,其中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为93.5%。
3.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整合,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求和平均数的计算,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具体情况调查
1.大学生对运动类APP认知、了解情况调查(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了解程度一般以上的比例占到89.6%、不了解和从未听说过的仅为10.4%,并且从调查安装人次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80.6%的学生手机上安装有相关的运动类APP。从上述数据分析,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认知、了解情况较好,且具有较高的普及率,因此运动类APP纳入体育教学体系,运用到课外體育锻炼的基础较好,利于开展相关的改革和研究。
2.大学生安装运动类APP的目的调查(见表3)
3.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频次调查(见表4)
表3是对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数据显示,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趋向于多面和复杂,运动类APP的功能繁多,学生对使用目的的选择不一,其中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占到了全部比例的46.3%,而以减肥作为使用目的的学生占到了调查总比例的18.2%,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为了锻炼身体或者有一个良好的体型是大多数学生追求的效果,其目的偏向是自身的健康;表4对学生的运动频次进行调查,其中每周运动2-3次的人数最多占到42.8%的比例,0-1次的次之,对该部分同学还需要加强锻炼的引导。
表3、表4的数据显示,在体育教学中鼓励或者将运动类APP应用到教学和评价中是完全可行的,在课外学生的使用频率和频次是在自主支配下完成的,如果将该软件运用到教学中并根据相应的标准给予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对策分析
1.将运动类APP锻炼内容和成绩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因运动类APP的多样的健身功能,学生热爱运用运动类APP来参加体育锻炼,且锻炼成绩和相应的轨迹会记录到相应的运动软件上并可以分享,“晒”出自己的成绩单,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将运动类APP纳入体育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设定相应运动量的多少和强度的大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运动量、不同的项目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可以打破原有的唯体育课堂考核论,让每个学生通过认可的手段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2.运动类APP软件开发商学校体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运动类APP软件开发商应该同高校广泛开展合作,现有的多数软件很难与高校教学相结合,只能作为一般的课外手段来辅助使用,应完善并实现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互动、答疑相同步。
3.丰富运动类APP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载入到运动类APP软件,例如教学视频、名师指导课等,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和爱好对自己不了解的项目或健身手段进行学习后在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制定健身计划,并根据锻炼情况并结合教学资源来改善和提升锻炼计划,也可与健身教练互动交流提高锻炼效果。
四、结语
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外更需要现代化的具有优良体魄的合格大学生,要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才能使我们幸福生活一辈子,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运动类APP对提升大学生体质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各项功能和信息化以及便携的特点,积极推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切实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津源,朱亚成,王敏.运动健身APP信息传播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体育科技,2019,40 (04):79–80.
[2]刘夏冰.成都市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 (02):33+38.
[3]李蕊,李勇,刘江伟,许洪杰.山西省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17):88–89.
[4]成康,曹卫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运动健身类APP的对比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 (04):25–29+33.
基金项目:2018年度青岛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F2018-116)。
作者简介:贾学亮(1983-),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关键词:普通本科院校;运动类APP;现状;对策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截至2019年6月份,我国达到了惊人的8.54亿网民,61.2%的高互联网普及率;同时伴随着智能手机和终端使用的广泛普及,各种运动类APP应运而生,在《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发展目标的推动下,人们健身意识增强,锻炼人数剧增,人们利用各种运动类APP健身成为一种时尚和热潮。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新鲜事物能力相对较强的特殊群体,他们思想开放、大胆敢于尝试新鲜的、信息化的事物,运动类APP在大学生群体中备受欢迎,基于运用目的的多元化需求,大学生运用运动类APP的比例较高。本研究拟对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的状况进行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和研究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使用情况,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思路,为寻求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路径提供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现状及对策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的部分青岛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为实证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维普、中国知网及图书馆,以“运动类APP”为搜索关键词,查询到近3年的相关研究315篇,通过分析和归类,整理了与本研究相关的28篇相关论文进行了阅读、整合和归纳,以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前期的文献统计并结合研究的内容和需要,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调查问卷,利用重测和专家访谈的方式检验其信度和效度。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1000人并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79份,回收率97.9%,其中有效问卷935份,有效率为93.5%。
3.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软件,对回收的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和整合,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求和平均数的计算,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具体情况调查
1.大学生对运动类APP认知、了解情况调查(见表1、表2)
通过表1、表2的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了解程度一般以上的比例占到89.6%、不了解和从未听说过的仅为10.4%,并且从调查安装人次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有80.6%的学生手机上安装有相关的运动类APP。从上述数据分析,大学生对运动类APP的认知、了解情况较好,且具有较高的普及率,因此运动类APP纳入体育教学体系,运用到课外體育锻炼的基础较好,利于开展相关的改革和研究。
2.大学生安装运动类APP的目的调查(见表3)
3.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频次调查(见表4)
表3是对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进行了统计分析,表3数据显示,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的目的趋向于多面和复杂,运动类APP的功能繁多,学生对使用目的的选择不一,其中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的学生占到了全部比例的46.3%,而以减肥作为使用目的的学生占到了调查总比例的18.2%,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为了锻炼身体或者有一个良好的体型是大多数学生追求的效果,其目的偏向是自身的健康;表4对学生的运动频次进行调查,其中每周运动2-3次的人数最多占到42.8%的比例,0-1次的次之,对该部分同学还需要加强锻炼的引导。
表3、表4的数据显示,在体育教学中鼓励或者将运动类APP应用到教学和评价中是完全可行的,在课外学生的使用频率和频次是在自主支配下完成的,如果将该软件运用到教学中并根据相应的标准给予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和参与性。
(二)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对策分析
1.将运动类APP锻炼内容和成绩纳入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因运动类APP的多样的健身功能,学生热爱运用运动类APP来参加体育锻炼,且锻炼成绩和相应的轨迹会记录到相应的运动软件上并可以分享,“晒”出自己的成绩单,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将运动类APP纳入体育教学课程的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身体素质设定相应运动量的多少和强度的大小,教师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爱好、不同的运动量、不同的项目作出相应的评价,这样可以打破原有的唯体育课堂考核论,让每个学生通过认可的手段提升身体素质,并培养终身体育理念。
2.运动类APP软件开发商学校体育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运动类APP软件开发商应该同高校广泛开展合作,现有的多数软件很难与高校教学相结合,只能作为一般的课外手段来辅助使用,应完善并实现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反馈、互动、答疑相同步。
3.丰富运动类APP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将更多的教学资源载入到运动类APP软件,例如教学视频、名师指导课等,这样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和爱好对自己不了解的项目或健身手段进行学习后在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制定健身计划,并根据锻炼情况并结合教学资源来改善和提升锻炼计划,也可与健身教练互动交流提高锻炼效果。
四、结语
现代化建设除了需要全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外更需要现代化的具有优良体魄的合格大学生,要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才能使我们幸福生活一辈子,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运动类APP对提升大学生体质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充分利用其各项功能和信息化以及便携的特点,积极推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切实实现增强大学生体质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津源,朱亚成,王敏.运动健身APP信息传播的现状、问题及策略[J].体育科技,2019,40 (04):79–80.
[2]刘夏冰.成都市大学生运动类APP使用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0 (02):33+38.
[3]李蕊,李勇,刘江伟,许洪杰.山西省大学生使用运动类APP现状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 (17):88–89.
[4]成康,曹卫华.“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运动健身类APP的对比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9,40 (04):25–29+33.
基金项目:2018年度青岛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F2018-116)。
作者简介:贾学亮(1983-),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