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参与式教学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之一,具有深厚的人文理念与哲学方法论,有助于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值得高职院校实践、探讨与推广。结合国内高职教育现状,从参与式教学法的现实背景、实施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展开哲学层面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参与式教学;区域经济;双向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8-0224-02
参与式教学包括认识参与、情感体验参与、实践参与。然而,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在此层面的参与程度与效率都较国外教育水平低。
一、高职教育参与式教学法的现实背景是就业与创业
高职教育以就业与创业为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多无关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避免从说教到说教、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学院式的教育途径,鼓励学院与教师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投身到就業与创业的教学实践中。因此,高职生学习的重点并不是听、说、读、写等专业知识,而是要亲身体验、学会合作、对话交往、创造价值等职业技能培养,为将来的生存与发展打好职业基础。
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目的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以平等参与为过程,以就业与创业为导向。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自觉行动的、有思想的人”,这是社会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就业与创业主要包括职业意识的确立、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知识的获得及职业实践能力的提高等内容,这就要求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参与式教学就具有这样的特点。教学中知识的传授是为了人类生活世界的更新和改造,因此,教学必须以生活世界中的实践开始,并将教学中人的生命的发展作为连接知识和生活的基本纽带。参与式教学法以民主理论为基础,以行业、单位需求为主导;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实现了教学流程与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程的一体化;学生在参与中将就业与创业的民主意识贯穿全程。主体在参与中对人性保持人道主义的信仰,是民主得以成为一种生存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民主的实现离不开人性中真、善、美的释放。
实际上,高职教育教学不仅仅以符号为中介,学习过程是从实践活动开始又回归实践活动中去的,并不完全依赖符号,而是涉及感性、主体性、身体、对话与日常生活本身,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入企业,从学业走向就业与创业,最终在职业中探究美好的生活。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首先是一种生活的方式,通过师生共同营造一种民主、理性的教学生活,使学生习得在社会环境中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态度,并习惯于过一种民主的生活,从而为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二、高职教育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原则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在于调动所有学习主体自由平等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感受中得到初步印象,参与中建构新知识,在体验丰富的情感,在对话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创造,进而形成新的生活观、学习观与价值观。因此,就本体论而言,参与式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主体性原则、自由平等原则、体验与经验原则、对话交往原则、合作与创造原则等。
1.主体性原则。古希腊时代,哲学家就有了以人为本的深思,把人当作万物的尺度,却没有明确形成主体性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主体和主体性的思想得到确立与扬。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主体性的觉醒以及主体性教育的广泛开展,“主体参与”己成为现代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实施、设计、操作、评价等各个环节当中。
2.自由平等原则。教育就是要提供每个参与者共同的教学资源,给予主体以自由平等的地位,其教学内容涉及广泛的人生与文化的内涵,“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1]唯有如此,主体才能在参与中掌握方法、建构知识系统、平等互助、体验情感形,塑成生存竞争与平等合作能力。
3.体验与经验原则。体验分为内在体验与外在体验。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将人的自我超越与自由结合起来,将超越解释为人的内在体验。参与式教学就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体验者与经验者,因为,参与者只能通过自己的体验从未知走向已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再次强化自身的体验,才能在成功与失败之中逐步转变成经验。比如,学生愿意参加亲自设计的活动,这让学生体验到民主参与的感觉,察觉自己对课堂的责任;这种体验将对学生的未来从业与生活带来公正的人生理念。
4.对话交往原则。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早期,多有先哲推崇用“对话”来探究真理和知识。孔子的“述而不作”之“述”即对话式教学方法,苏格拉底用“追问”开启了日常生活的哲学之思,“语言只活在其使用者的对话交流中。对话交流是语言生命的真正所在。”[2]他们都用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对话交流,创造了一套以培养自觉思维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本身即是积极主动的态度加上交往互动的过程,“自由发表意见和有效的交流是所有教学、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3]巴西当代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将对话理论从哲学层面引向教育层面,志在归还每个主体言说的价值与权利。巴赫金在文学与哲学层面强调了对话的必然性与真理性,弗莱雷强调对话的批判性,促使教育将人与人联合起来、反思现实、改造世界。
5.合作与创造原则。高职教育的立足点在于培养学生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精神与实践能力,参与式教学以多个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这也为参与者提供了一种生活,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能够得到满足,个人的个性和能力能够得以发展;参与式教学应该解放个人的理智,使学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相互合作。
三、高职教育参与式教学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
参与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与区域经济相结合以提高高职教学的职业实践质量,对于培养高层次的实践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参与式教学法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6年启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高度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更是关系到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地方高职院校属于区域性的“教学、服务”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区域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探索与学院式知识型教育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走“教学、科研、服务”三结合之路。针对参与式教学法而言,课堂内外的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当学生的基本技能达到加工产品的水平,就可以将专业参与训练与实习加工结合起来,把训练过程转变成生产过程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区域经济发展直接为参与式教学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训练学生的技能更实用,提高了学生的创业合作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确保参与式教学法深层次运行的重要前提是高职教学实践平台,高职院校要在加强校内实验室、实习与实训基地等建设的同时,结合参与式教学的培养目标,针对地区、行业、经济的需要与发展,努力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达成两者的互相补充与作用,使参与式教学从时空上得到拓展,加强校企合作,最终形成校内外全方位、立体化的实践教学网络。
最后,参与式教学法与区域经济结合达成高技能人才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赢。参与式教学法实践的核心任务就是为了实现主体的生命力与现实价值,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将知识转化为社会与个人财产的新路径。根据高职教育的性质与地域企业特点开展这样的参与式教学实践与研究活动比较适合,可行性、可操作性、现实性都很强。
参考文献:
[1][德]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3.
[2][俄]米哈依尔·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201.
[3]陈向明,编著.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