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御措施。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选取100例同期行剖宫产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分析导致患者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结果: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有胎膜早破、肥胖、试产时间、手术时间和贫血等症状有关,在临床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感染控制十分重要。结论:加强对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观察,注意患者的腹部恢复情况,及时进行局部清创和坚持换药等能够有效的预防腹部感染的发生,对于剖宫产术患者意义重大。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4-01
剖宫产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分娩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难产问题,有效的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技术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剖宫产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但是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过程,其中伴随的切口感染问题也逐渐增加,一旦出现临床并发症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引发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等问题。本文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所有产妇均足月妊娠,临床期间对所有产妇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排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具有重要器质性疾病和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且均行腹部横切口剖宫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在22-3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9.31±2.03)岁,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1至3天的体温升高,术后5-12天的切口红肿,术后12天有伤口分泌物、裂开等症状。选取同期在院分娩的10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30.21±1.34)岁,初产妇72例,经产妇28例。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的评价标准
腹部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位置有有脓液留出;有自然裂口,体温≥38℃,有局部压痛感,经再次病理学检查发现涉及其他感染或切口脓肿的证据[3]。
1.2.2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对确诊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及时拆除伤口部位的缝线,除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处理外,还要加强局部清创处理,使用双氧水清洗患部[1],并将感染处的腐败组织清除,每天按时更换敷药,直至伤口分泌物消失为止,再用蝶形胶布拉拢上下切缘,使伤口粘合自行愈合。
1.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初产/经产、身高、体重、胎膜早破、第二产程时间、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中有8例胎膜破裂的时间超过24小时,妊娠合并重度贫血者4例,3例第二产程延长,12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3例产妇身体肥胖,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经产/初产等因素上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经本组研究发现,影响产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肥胖:产妇体重指数征稿,皮下的脂肪聚集,对手术视野具有一定的影响,延长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反复牵拉和移动其损伤的组织,同时,脂肪组织的血流较少,留有风险刺激产生的脂肪液化或死腔导致的感染。②贫血合并症:贫血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贫血阶段产妇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4],同时,围产期间的心脏病也会导致缺氧、缺血、水肿,影响切口的愈合。③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早破时,宫颈和阴道部位的细菌容易进入宫腔中,尤其是产妇合并患有阴道炎时会加大临床感染的机会,同时,胎膜早破自身就是由于感染引起的。④手术时间:有文献报道,手术期间每小时内在手术区降落的细菌高达3.5-6.0万个,手术时间越长,伤口暴露越久,也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⑤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⑥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
针对上述原因,加强营养,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积极治疗,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严密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对于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行剖宫产,术中选择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止血。术中可应用碘擦拭子宫腔及子宫下段,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腹部伤口所有缝线均提倡使用可吸收线,易于吸收,不留线结,缝合脂肪层前,甲硝唑冲洗脂肪,如手术时间长,脂肪厚,术中挤压拉扯者,或胎粪可能污染伤口者,用剪刀去除暴露于空气中的脂肪层,并严密止血,脂肪层一般缝合3-5针,缝线要穿过筋膜层,不留无效腔,使脂肪之间能贴拢,起压迫止血作用,另外,脂肪层缝合几针,即使伤口局部积液、积血、感染等,不易蔓延至整个伤口。手术期间严格观察,坚持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此外,手术医师应严格收缩操作,精细认真地完成手术,减少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减少羊水污染,彻底止血等。
参考文献:
[1] 王选华,钱小毛.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18(07):109-110.
[2] 罗莉,韩全国.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剖宫产术33例围手术期处理[A].2012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講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13(04):198-199.
[3] 赵羽玲,江元,范琦慧.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大出血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2,15(14):106-107.
[4] 贾登红,杨竹莲.紧急剖宫产88例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12,20(17):120-121.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手术时间;胎膜早破;感染控制
【中图分类号】R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534-01
剖宫产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分娩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难产问题,有效的挽救产妇和新生儿生命。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的技术进步,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剖宫产的发生率逐渐上升,但是作为一种有创的操作过程,其中伴随的切口感染问题也逐渐增加,一旦出现临床并发症不但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会引发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等问题。本文对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导致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及防御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6月-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患者,所有产妇均足月妊娠,临床期间对所有产妇进行严格的临床检查,排除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以及具有重要器质性疾病和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且均行腹部横切口剖宫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年龄在22-37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29.31±2.03)岁,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术后1至3天的体温升高,术后5-12天的切口红肿,术后12天有伤口分泌物、裂开等症状。选取同期在院分娩的100例未发生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39岁,平均(30.21±1.34)岁,初产妇72例,经产妇28例。
1.2 方法
1.2.1 切口感染的评价标准
腹部切口感染的诊断标准:切口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深部切口位置有有脓液留出;有自然裂口,体温≥38℃,有局部压痛感,经再次病理学检查发现涉及其他感染或切口脓肿的证据[3]。
1.2.2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
对确诊为腹部切口感染的患者及时拆除伤口部位的缝线,除需要使用广谱抗生素处理外,还要加强局部清创处理,使用双氧水清洗患部[1],并将感染处的腐败组织清除,每天按时更换敷药,直至伤口分泌物消失为止,再用蝶形胶布拉拢上下切缘,使伤口粘合自行愈合。
1.2.3 统计分析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初产/经产、身高、体重、胎膜早破、第二产程时间、手术时间等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研究中观察组产妇中有8例胎膜破裂的时间超过24小时,妊娠合并重度贫血者4例,3例第二产程延长,12例手术时间超过1小时,3例产妇身体肥胖,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年龄、经产/初产等因素上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经本组研究发现,影响产妇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原因主要有:①肥胖:产妇体重指数征稿,皮下的脂肪聚集,对手术视野具有一定的影响,延长手术时间,手术期间反复牵拉和移动其损伤的组织,同时,脂肪组织的血流较少,留有风险刺激产生的脂肪液化或死腔导致的感染。②贫血合并症:贫血患者的身体抵抗力较差,比较容易受到细菌的侵害,贫血阶段产妇的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4],同时,围产期间的心脏病也会导致缺氧、缺血、水肿,影响切口的愈合。③胎膜早破:产妇胎膜早破时,宫颈和阴道部位的细菌容易进入宫腔中,尤其是产妇合并患有阴道炎时会加大临床感染的机会,同时,胎膜早破自身就是由于感染引起的。④手术时间:有文献报道,手术期间每小时内在手术区降落的细菌高达3.5-6.0万个,手术时间越长,伤口暴露越久,也就增加了感染的机会。⑤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⑥切口的缝合技巧,在切口感染过程中,如残留无效腔易于导致腔内积血、积液、异物存留及切缘对和不良,为感染提供有利机会,皮下组织内残留线结过多,易发生线结反应,致局部炎症,并增加了缝线感染几率,缝合时缝合过密导致局部供应不良,组织坏死,影响切口愈合。
针对上述原因,加强营养,及时治疗糖尿病等并发症,增强机体免疫力,对上呼吸道感染、咳嗽等患者积极治疗,进入产程的孕妇,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严密监测产程,避免产程延长,对于阴道分娩有困难者,及时行剖宫产,术中选择腹部切口不宜过小,手术人员技术熟练,配合密切,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中严密止血。术中可应用碘擦拭子宫腔及子宫下段,用甲硝唑液冲洗宫腔,腹部伤口所有缝线均提倡使用可吸收线,易于吸收,不留线结,缝合脂肪层前,甲硝唑冲洗脂肪,如手术时间长,脂肪厚,术中挤压拉扯者,或胎粪可能污染伤口者,用剪刀去除暴露于空气中的脂肪层,并严密止血,脂肪层一般缝合3-5针,缝线要穿过筋膜层,不留无效腔,使脂肪之间能贴拢,起压迫止血作用,另外,脂肪层缝合几针,即使伤口局部积液、积血、感染等,不易蔓延至整个伤口。手术期间严格观察,坚持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抗感染等,能够有效的预防感染的发生。此外,手术医师应严格收缩操作,精细认真地完成手术,减少对患者的身体损伤,减少羊水污染,彻底止血等。
参考文献:
[1] 王选华,钱小毛.剖宫产术前预防用药对预防切口感染效果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18(07):109-110.
[2] 罗莉,韩全国.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剖宫产术33例围手术期处理[A].2012年中华医学会—强生西部学术講座全国产科危重症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13(04):198-199.
[3] 赵羽玲,江元,范琦慧.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产后大出血的应用[A].2012年浙江省妇产科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2,15(14):106-107.
[4] 贾登红,杨竹莲.紧急剖宫产88例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四届全国学术论文报告会暨基因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专辑[C].2012,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