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erkangg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就新课程而言,其核心理念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习得学习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改革以前那种继承性学习形成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就教师角色而言,教师不应是学科型的而应是复合型的;应真正改变那种教师是知识权威,是知识垄断者、传递者的观念;应认识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课堂表演的主角应是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有时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有时是与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有时甚至是学生的学生。就教学评价而言,要求教师改变那种不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单一,标准单一,方法单一的评价制度。
  针对课改的以上要求及理念,结合语文课堂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只是一种范例,一种材料,而非学习活动的全部客体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让学生去掌握教材中所蕴涵的语言文字知识,如字、词、句的学习;写作特色的借鉴,主题的理解,甚至根据主题进行德育渗透等。这种忠实于教材本身的、单纯的学习活动不利于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发展,不利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利于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形成的一种范例,是学生能力形成的一个材料和中介。应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散、延伸,去搜集相关资讯,以达到形成能力,习得学习方法,内化知识的目的。如我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这一课就让学生事先从各种渠道搜集了有关罗布泊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至于教材主题,师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讨论完毕,而学生在交流中却归纳出了环保、人与自然的关系、野生动物保护等多个观点。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我们要变观念,不要认为只要让学生去发挥就会脱离教材的要求,不利于考试。要知道语文不单是语言文字阅读写作,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思维、善于联想、善于表达。
  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传统启发式教学一般都是教师先列出问题让学生去找答案,再从多个角度去启发、引导。探究性学习主张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自己去发现问题,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要知道,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对象的感知所发现的问题可以自己思考,也可和别的同学合作解决,这种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交流、思维成果共享的过程。如果教师喧宾夺主,先于学生提出问题,只让学生去想,去解决,必然约束其思维自由发挥而只局限于教师预设的框子内;教师提问的功利倾向过于突出必然限制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问题的兴趣。教师要做的是适当指引和恰如其分地点评。
  三、唱念做打,形式不拘
  语文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都应做到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应有所不同。就教学活动的形式而言,有的可以以朗读为主旋律,在不同形式的朗读过程中去体会,教师适当点评,如诗歌教学;有的可以自行质疑,查找资料,然后讨论交流,教师适当总结;有的可以搞成竞赛性活动等。就教学手段来说,语文课堂应有多媒体课件,应有影像资料,有音乐,甚至有师生的歌声和舞蹈,不能局限于听读说写的传统套路,但也应防止只顾形式,而不管实效的形式主义做法。一切手段的采用应以需要为前提。
  四、精彩点评胜过苦口婆心
  课程改革形势下的课堂主张让学生说话,实践告诉我们,学生的发言往往百花齐放,这时教师就应是高明的评论家,对学生的发言、提问和观点给予精彩的点评。那种对学生发言精炼概括、带有鼓励性、措词准确且幽默的点评是激发学生兴趣的精神甜点,活跃气氛的兴奋剂。点评要特别注意对那些表述不准,甚至有误的学生,不能直言其误,更不能贬,而要通过你友好、间接的点评让学生自己发现失误。
  五、有感即发,欣然命笔
  通过教师的指引,学生的质疑、合作探究,学生对学习对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必然内化成某种内心情感体验或习得某种方法,这时教师应及时地启发学生将这种体验诉诸笔端,将习得的这种方法提笔进行实践。如我在上《春》之前让学生合上书,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样子,然后写出来,再与课文对照。再如我上了《荷叶母亲》后,让学生给母亲写短信,抒发对母亲的爱等。这种有感即发、热炒热卖的做法,其作用不言而喻。
  六、海纳百川,语文课不只有语文
  任何文本的语言文字都只是形式,“语文”这一名称只交代了语文课学习内容的载体,它的内容是各种知识和情感的汇合。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决不可能只有语言文字,它应该是百科知识,应该有情感的表露,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天文、地理,学到数学、物理、化学,甚至音乐、美术等等;应该让学生懂得各种方法,懂得如何审美,如何做人等;应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学习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等。将学生囚禁于纯语文的窠臼中,是有悖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糊涂之举,是与课改理念背道而驰的错误做法。
其他文献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做中书令时写给他的朋友任安的一封信。在该信中,司马迁以无比愤激的心情,阐明了“隐忍苟活”的原因,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和人生价值观。这对后人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报任安书》是一篇培养高中生人生价值观的佳作。  一、真诚哀婉,坦荡为人  司马迁没有实现任安“推贤进士”的愿望,显得凄婉无奈,“阙然久不抱,幸勿为过”,内疚致歉,但不失朋友的真诚,为人的正直坦荡。司马迁在信中写道:
期刊
白居易说:“未成曲调先有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水平的高低固然取决于思想的高下,但更为主要的是取决于感情的有无,真伪,善恶和强弱。很难想象,一个对生活冷漠旁观、无动于衷的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很难想象,一篇词藻华丽、毫无真情的作文会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从而感动读者,引起共鸣。情感之于作文,正如血液之于人体,水分之于草木。情感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应以情感人。  一、情感的标准  情感是作文
期刊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是一个开始由家庭更多地迈进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一个变化巨大,面临多种危机的时期。尤其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许多问题感到迷茫和困惑,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导致心理疾患。  一、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心理障碍  
期刊
一、阅读的基本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凡是没有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人,他是不能顺利地掌握知识的。”可见阅读能力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我是这样做的,开学伊始,我就把阅读的理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可以朗读、精读,也可默读、略读。例如,在学习《周总理,您在哪里》这首诗歌时,我就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学生深情、缓慢
期刊
作文占据了语文高考试卷的“半壁江山”,重要性自不待言,要想迅速地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赢得高分,亮丽的语言、精彩的开头之外,还要有有一个精妙的结尾。清人李渔曾说:“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人执卷流连,若难遽别。”其要旨是要让读者读完文章后还不能释怀。那么,怎样写好文章的结尾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积累,结合一些高考佳作,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照应开头,首尾一贯  结尾照应文题,或照应开头
期刊
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语文的读、说、听、写四种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实践中的综合实践性学习等方面,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理念系统,有比较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自我发展观。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内容,才知晓其中的奥秘:新课程自由度大,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要有创造性实施力,恰当合理地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要对教材有重新整合
期刊
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直接“土壤”。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协调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班主任工作中最基本的内容是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搞好班级管理、教育,促使学生在集体中健康协调发展。下面结合我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用真心换真情,把满腔的爱献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教育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投入,没有爱
期刊
为了作文这半壁江山,我和学生算了一笔帐:你们初一一年写了多少篇作文?学生一算,一学期6篇,加上期中期末考试两篇共8篇,两个学期共计16篇。初二学年呢?大致也是16篇左右。  我说:过了两年,你现在再回头看看你初一的作文呢,你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它们的不足,你文笔的稚嫩。如果现在再让你写同题的作文,你一定会写得更出色更精彩。为什么呢?你想过没有?  一名学生惊呼:呦,两年之中,我们写了三十多篇作文呢。我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有了较强的语感,也就有了较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了这个基本功,也就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实效了。所以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语感,朗读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  一、教师范读培养语感  教师满怀激情、抑扬顿挫地朗读的示范,可以激起学生的朗读热情,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对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
期刊
“文贵新”,应试作文更是如此。应试作文因时间紧迫,字数限制等原因,不能作过多的思考。故此,在不长的篇幅中避免老生常谈,写出新意是应试作文的成功之道。那么应试作文怎样才能写出新意呢?我想应从题材、立意、结构三个方面上下功夫。  一、题材上注重变换角度,不断翻新  所谓“新”就是题材能深刻反映主题,但不平庸,不落俗套。“文章切忌随人后”,选材更是如此。有人说“第三个把美丽女人比作鲜花的是蠢才”。此言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