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适应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优良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和创造。现代新媒体技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新的方法、手段和内容,如何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创新
一、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如微博、短信、论坛等方式的兴起,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文章在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信仰危机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给传统的封闭式的正面教育带来了冲击。由于在传播时问、内容和方式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媒体使大学生可以接受海量信息,在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理想信念受到了阻力,面对实用和功利的分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淡化趋势,在一些学生当中甚至还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信仰危机。
2、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信任危机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大学生有了更加自由的倾诉渠道,对于释放和减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压力有重要作用。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并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等社会问题。在网上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吐露心声,在网下他们封闭自我、不爱跟人交谈,于是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丧生了信任,这使得他们更加沉湎于网络世界,把网上的交往当做现实中的交往。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可能使其误人歧途,甚至引发一些犯罪。
3、网络张扬的个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个人诚信危机
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展现自我个性,比如空间、博客等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很少考虑他人感受,独来独往、无所不为甚至胡作非为,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考虑影响、也可以不计社会后果。久而久之有可能会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等。
三、如何利用网络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主动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应主动快速的占领新媒体阵地,对于新媒体宣传的支持力度要加大,通过电脑、手机、电视三网融合形成的新形式的信息传播平台,构建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同时要通过构建“网上党校” 、“网上团校”、“时事政策”、“理论学习”等思政网站,完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坚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校园生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探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教育方式从长期的面对面逐渐转变为“键与键”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网络活动中去可以更加深入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网络舆论评论员队伍,同时可以吸纳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通过利用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充分树立其在信息交流中的威望,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引导和强化主流言论,发挥虚拟空间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功能。
3、加强媒体监控,增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由于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是独立的、开放的,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它的信息难以掌控。因此,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是当务之急,同时还应该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对高校而言,要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法制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帮助他们明辨新媒体环境下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最终实现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自教自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中,只有努力把握规律性、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工作者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才能切实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开发受学生喜爱的新型媒体空间,逐步构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2]陈光军.网站建没与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叛社,2005:8.
[3]韩建哲,黄长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4]张锦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09,(9).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科部)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 创新
一、引言
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如微博、短信、论坛等方式的兴起,使得大学生能够通过更多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文章在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网络的开放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信仰危机
网络的开放性对于学生的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给传统的封闭式的正面教育带来了冲击。由于在传播时问、内容和方式上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网络媒体使大学生可以接受海量信息,在多元化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理想信念受到了阻力,面对实用和功利的分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有淡化趋势,在一些学生当中甚至还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信仰危机。
2、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信任危机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使大学生有了更加自由的倾诉渠道,对于释放和减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压力有重要作用。但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并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等社会问题。在网上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吐露心声,在网下他们封闭自我、不爱跟人交谈,于是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中丧生了信任,这使得他们更加沉湎于网络世界,把网上的交往当做现实中的交往。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可能使其误人歧途,甚至引发一些犯罪。
3、网络张扬的个性增加了学生成长的个人诚信危机
大学生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环境下,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来展现自我个性,比如空间、博客等等。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很少考虑他人感受,独来独往、无所不为甚至胡作非为,对于自己的行为不考虑影响、也可以不计社会后果。久而久之有可能会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等。
三、如何利用网络来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主动建好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将新媒体带来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实践中,应主动快速的占领新媒体阵地,对于新媒体宣传的支持力度要加大,通过电脑、手机、电视三网融合形成的新形式的信息传播平台,构建服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平台,同时要通过构建“网上党校” 、“网上团校”、“时事政策”、“理论学习”等思政网站,完善校园网络。校园网络要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积极解决他们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坚持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和校园生活实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探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形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教育方式从长期的面对面逐渐转变为“键与键”和“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积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网络活动中去可以更加深入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因此,应有意识地培养一支以辅导员为主体网络舆论评论员队伍,同时可以吸纳部分优秀学生参与,通过利用舆论领袖的影响力,充分树立其在信息交流中的威望,在网络交流过程中引导和强化主流言论,发挥虚拟空间对学生的正面引导和教育功能。
3、加强媒体监控,增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自律意识。
由于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是独立的、开放的,目前网络监控技术还不成熟,所以它的信息难以掌控。因此,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制度法规是当务之急,同时还应该完善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监控机制,从信息源头把好关。对高校而言,要建立健全校园媒体信息的监督机制,通过建设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法制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要增强大学生的网络自我保护意识,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 帮助他们明辨新媒体环境下的合法与非法、有罪与无罪等问题,提高识别网络陷阱的能力。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信息鉴别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最终实现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的自教自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中,只有努力把握规律性、提高预见性、注重实效性、增强自觉性,提高工作者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才能切实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开发受学生喜爱的新型媒体空间,逐步构建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的、立体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卫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9(11).
[2]陈光军.网站建没与管理[M].北京邮电大学出叛社,2005:8.
[3]韩建哲,黄长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1,(4).
[4]张锦福.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09,(9).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