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太仓聚集了近300家德资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德企之乡”。十多年来,太仓德企与太仓中专校企双方进行国际课程与教学的合作,培养了一批批符合高科技外资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形成了“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的国际化校企合作太仓经验。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12-04
【作者简介】周新源,江苏省太仓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与教学。
太仓地處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集聚了45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德资企业近300家。这些高科技外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尤其秉承德国“双元制”教育传统的德资企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能力评价等模式来培养职业人才。这些人才培养需求为我校的国际合作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建于2001年9月,合作企业为克恩-里伯斯、慕贝尔两家德资企业,合作培养三年制模具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40名。在克恩-里伯斯公司内建有986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041万元实训教学设备、5名专职培训师和2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主要到两家合作企业就业,如有多余毕业生,其他德企可以有偿录用。
(二)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04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企舍弗勒(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60~80名。在舍弗勒(太仓)公司内建有3228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304万元实训教学设备、10名专职培训师和3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全部到舍弗勒(太仓)公司就业。
(三)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13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资海瑞恩(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在海瑞恩(太仓)公司内建有1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880万元实训教学设备、2名专职培训师和7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和一、二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企业负责三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到海瑞恩(太仓)公司就业。2016年9月起,企业加大投入,开始以日释方式工学交替合作培养五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
二、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合作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16字方针。
(一)政府主导
一是政府主导牵线。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达成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意向,并承担其间所有协调工作。二是政府主导推介。政府定期组织和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市内职业院校和相关外资企业参加。论坛主推国际化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全面推介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发布外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助推校企互访。
(二)主体双元
一是校企共建专业。在合作委员会(或董事会)的牵头下,学校、外资企业和行会三方联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和课程。二是校企共同招生。学校先预录取新生,按招生计划的两倍生源供外资企业加试选择。三是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教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凸显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特征,但学校主体功能也十分突出。
(三)合同执行
一是学校、外资企业签订、执行合作办学合同,合情、合理、合法地约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同时,架构上层年会制、下层互动制等柔性调节机制,全面强化工作中的协调与协作。二是外资企业与学生签订、执行培训服务合同,约定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并通过引入学生家长担保制和司法公证制提升协议的有效性。
(四)成本分担
一是分担投入成本。企业一般负责场地、设备投入,建设用于实训教学的培训中心;学校负责理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运动设施等投入,且做好增资计划,增加或更新相关设备设施。二是分担运行成本。企业承担培训中心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实习耗材费用,学校承担学校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另外,政府以项目或奖励的形式分担少量投入与运行成本。
三、国际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打造了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
合作项目均参照国外相同专业课程,结合外资企业的生产需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发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60%以上(表1)。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由教师或培训师开发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
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使得我校模具、机械专业在企业累计学习时间分别占到学习总时长的52.5%和71.7%,还要另加每学年暑期4周的企业实践教学时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经历学习过程的程度逐年提升(图3),学生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逐年递增(图4),学生从事复杂、综合任务逐年减少(图5)。进一步访谈显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尽管学习项目难度提高了,但随着知识、能力的提升,学徒反而感觉任务是简单和常规的。
从课程工作任务要求和学生能力吻合度来看(图6、图7),四项选择中,认为“经常、非常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均在61%以上。数据显示,工作任务要求和学徒能力吻合度是较高的。
(二)培养了符合企业职业标准的职业人才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看,学生对工作感兴趣的程度逐年提高(图8),学生对质量关注程度逐年提高(图9),学生完成任务负责任程度总体上也逐年提高(图10),学生工作或学习的自主性明显逐年提高(图11)。
数据显示,企业实训有效帮助学徒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图12、图13)。
从学生学习结果来看,除工业机械工群体有不一致结果,学生的职业承诺发展程度总体逐年提高(图14)。
(三)促进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
1.促进了国际友好学校的建设。我校与德国莱茵-内卡地区的斯坦伯格职业学校缔结了友好学校,与德国歌德学院、日本滋庆职业教育集团结成合作学校。
2.促进了国际课程的建设。我校有机械加工等5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国际认证考试,学校建设了“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加入SAP大学联盟,签署了工业4.0教学工厂运用意向书,开通了日本滋庆集团日语网络教育平台。
3.促进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我们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AHK)合作,组织了师傅(Meister)培训项目;与德国巴伐利亚培训公司合作,组织了模具工短期培训项目;与日本中四国经济协同组织等合作,组织了日语J.TEST考证项目。
4.促进了师生国际交流。我们聘请外教来校指导课程开发与教学,接受德国志愿者来校服务交流,等等。
【关键词】职业教育;国际化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55-0012-04
【作者简介】周新源,江苏省太仓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太仓,215400)校长,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双元制”本土化、课程与教学。
太仓地處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核心区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和集聚了4500多家外资企业,其中德资企业近300家。这些高科技外资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标准具有国际化、起点高的特点;尤其秉承德国“双元制”教育传统的德资企业,要求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行动导向教学以及职业能力评价等模式来培养职业人才。这些人才培养需求为我校的国际合作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一、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
(一)太仓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
建于2001年9月,合作企业为克恩-里伯斯、慕贝尔两家德资企业,合作培养三年制模具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40名。在克恩-里伯斯公司内建有986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041万元实训教学设备、5名专职培训师和2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主要到两家合作企业就业,如有多余毕业生,其他德企可以有偿录用。
(二)舍弗勒(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04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企舍弗勒(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60~80名。在舍弗勒(太仓)公司内建有3228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1304万元实训教学设备、10名专职培训师和3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与企业之间以期释方式工学交替,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全部到舍弗勒(太仓)公司就业。
(三)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
建于2013年9月,合作企业为德资海瑞恩(太仓)公司,合作培养三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在海瑞恩(太仓)公司内建有1000平方米专门用于学生实训教学的场所,企业总计投入880万元实训教学设备、2名专职培训师和7名兼职培训师参与专业教学。学校负责基础课程教学和一、二年级专业课程教学,企业负责三年级专业课程教学,学生3年中接受AHK中间考试和毕业考试两次第三方评价。毕业生到海瑞恩(太仓)公司就业。2016年9月起,企业加大投入,开始以日释方式工学交替合作培养五年制数控专业学生,年招收学生25名。
二、太仓中专国际化校企合作的基本经验
合作的基本经验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主体双元、合同执行、成本分担”16字方针。
(一)政府主导
一是政府主导牵线。政府在招商引资的同时达成国际化校企合作项目意向,并承担其间所有协调工作。二是政府主导推介。政府定期组织和举办校企合作论坛,邀请市内职业院校和相关外资企业参加。论坛主推国际化校企合作成功案例,全面推介学校专业建设和企业品牌建设,发布外资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助推校企互访。
(二)主体双元
一是校企共建专业。在合作委员会(或董事会)的牵头下,学校、外资企业和行会三方联合确立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和课程。二是校企共同招生。学校先预录取新生,按招生计划的两倍生源供外资企业加试选择。三是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教学和学生的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专业实践教学。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凸显企业为主的职业教育特征,但学校主体功能也十分突出。
(三)合同执行
一是学校、外资企业签订、执行合作办学合同,合情、合理、合法地约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同时,架构上层年会制、下层互动制等柔性调节机制,全面强化工作中的协调与协作。二是外资企业与学生签订、执行培训服务合同,约定相互之间的责、权、利,并通过引入学生家长担保制和司法公证制提升协议的有效性。
(四)成本分担
一是分担投入成本。企业一般负责场地、设备投入,建设用于实训教学的培训中心;学校负责理论教学设施、生活设施、运动设施等投入,且做好增资计划,增加或更新相关设备设施。二是分担运行成本。企业承担培训中心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实习耗材费用,学校承担学校运行中的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另外,政府以项目或奖励的形式分担少量投入与运行成本。
三、国际化校企合作的主要成效
(一)打造了适合学生职业发展的课程与教学
合作项目均参照国外相同专业课程,结合外资企业的生产需求,由企业和学校联合开发相关课程。此类课程占所有课程的60%以上(表1)。课程一般没有固定的教材,由教师或培训师开发教师工作页和学生工作页。
这样的课程开发与实施安排,使得我校模具、机械专业在企业累计学习时间分别占到学习总时长的52.5%和71.7%,还要另加每学年暑期4周的企业实践教学时间。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通过真实工作经历学习过程的程度逐年提升(图3),学生相当于熟练工人的平均生产率也逐年递增(图4),学生从事复杂、综合任务逐年减少(图5)。进一步访谈显示,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尽管学习项目难度提高了,但随着知识、能力的提升,学徒反而感觉任务是简单和常规的。
从课程工作任务要求和学生能力吻合度来看(图6、图7),四项选择中,认为“经常、非常多”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均在61%以上。数据显示,工作任务要求和学徒能力吻合度是较高的。
(二)培养了符合企业职业标准的职业人才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看,学生对工作感兴趣的程度逐年提高(图8),学生对质量关注程度逐年提高(图9),学生完成任务负责任程度总体上也逐年提高(图10),学生工作或学习的自主性明显逐年提高(图11)。
数据显示,企业实训有效帮助学徒了解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图12、图13)。
从学生学习结果来看,除工业机械工群体有不一致结果,学生的职业承诺发展程度总体逐年提高(图14)。
(三)促进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
1.促进了国际友好学校的建设。我校与德国莱茵-内卡地区的斯坦伯格职业学校缔结了友好学校,与德国歌德学院、日本滋庆职业教育集团结成合作学校。
2.促进了国际课程的建设。我校有机械加工等5个专业的学生参加国际认证考试,学校建设了“塑造未来伙伴”(PASCH)项目,加入SAP大学联盟,签署了工业4.0教学工厂运用意向书,开通了日本滋庆集团日语网络教育平台。
3.促进了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我们与德国工商行会上海代表处(AHK)合作,组织了师傅(Meister)培训项目;与德国巴伐利亚培训公司合作,组织了模具工短期培训项目;与日本中四国经济协同组织等合作,组织了日语J.TEST考证项目。
4.促进了师生国际交流。我们聘请外教来校指导课程开发与教学,接受德国志愿者来校服务交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