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服饰文化研究——浅析川甘藏族服饰艺术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概括了川甘藏族服饰的艺术表现力,包括服饰结构形态、色彩、图案及配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美学原则和审美观念。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藏族服饰蕴含的丰富的审美含义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藏族服饰;装饰图案;寓意
  具体来说,藏族服饰审美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形态、材质、色彩、图案、装饰等方面的美学特征和寓意,来探讨服饰的外在因素如何引起或传达人们感官和情绪上的美感。二是与藏族社会的文化背景相结合,从一个更高层次上来审视藏族服饰的外在特征,从而领略一种与精神相融合的具有社会内容的美。在实际的审美过程中,两个层次的审美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本文根据衣与饰的不同功用(衣突出了人体需要的物质功能,而装饰则更多地表达了服饰在社会生活中的精神需求),将衣与饰分别加以讨论,在此基础上,探讨藏族服饰蕴藏的丰富的审美涵义和价值。
  一、服装形态的美学特征
  美的基本特性就是它的形象性,任何美的事物都有由一定的形体、色彩和质料等构成的外部形象。藏族服饰能够给人以美的感受,就是因为它具有美的形象。
  藏装的整体美依附于形态的线条、色彩、衣料肌理以及某些形式美规律的巧妙结合。由于藏装外袍宽大、结实,注重服装线条的流畅和运动感,而不拘泥于各部位的细节,强调整体效果。因此,藏袍的结构、形态是构成藏装风格特色的主体,对藏族服饰外观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袍是一种上下相连的服装,其结构简单,轮廓分明,线条柔和,强调袍的宽松和厚重,肩、袖、襟的变化丰富,下装(女子为裙)相对简单。川甘汉子的藏袍形态复杂而多样,有细绒氆氇袍,也有彩绸作面的夹袍。其襟缘、袖口和下摆用皮毛或织金绸装饰,色彩明快,宽大的袍身用腰带紧系,经折叠的衣皱随意自然,显得潇洒、飘逸。
  从总体上说,藏族服饰的形态是建立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便装要求得体耐磨,夏装要求轻便透气,冬装则要求防风保暖,都要体现实用原则。藏装的每一个构件及其尺寸也有适合于人的实用功能。宽大的袍袖方便双臂自由运动,长袖能保护手不被冻伤,长筒靴后跟开叉是为了防止骑马时从马上摔下来,袒袖可以调节体温,戴帽是为了保护头部,起御寒防晒的作用。宽大的袍子还是藏人夜间简便的被褥。可见,藏族服饰形态能够适应高原气候与游牧生活方式的需要,体现了保护、舒适、方便的实用原则。
  二、装饰的美学意蕴
  藏族人认为:世间万物,人与自然间都是互相成为装饰的[1]。在藏族服饰中装饰是高品位的艺术。这里的装饰,包括对服装本体起修饰作用的一切元素,具体指服装色彩、图案及饰物等。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为本民族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明快的五色,常见的金线边、对角连心图案、吉祥结、福寿图等程式化图案的应用,对金银、宝石的喜爱以及遍及全身的装饰品,由此创造了颇具美感的艺术效果。
  在藏地,各地服饰有着不同的文化特色,但在色彩的选择和认同上却很一致,这就是藏地五色:白、蓝、红、黄、绿。[2]在藏人看来,五色具有强烈的美学表现能力。白色是吉利和祥瑞的象征,是善的化身,它代表纯洁、温和、善良、慈悲、吉祥;蓝色是蓝天和湖泊的色彩,它显得神秘而高远;黄色是大地的本色,同时,它又有浓郁的宗教色彩;绿色是草原的颜色,寓意为生机和活力;红色代表火,被看成力量的象征。藏蓝和白色是藏族服饰中用得最多的颜色。五色的情感象征与藏族的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藏族服饰传统造型大致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性。
  圆满性:藏族人受佛教轮回观念的影响,服饰图纹也成为寄托宗教感情的载体。在图案的构成上,非常注重构图的完整和线条的圆润,均齐、平衡、统一、调和,以形成圆满的完整美。[3]
  习惯性:服饰中的不少图纹直接来自于藏传佛教装饰图案,民间使用时虽有一定的变化,但仍沿袭了佛教图案的惯制和理念,形成了较为固定的造型模式和使用习惯。如佩饰上的“藏八宝”图案、雍仲纹、文字纹等。
  适用性:纵观藏族服饰的纹饰中,除常见程式化的具象的图纹外,少有别的动物和植物图形,这是因为藏族图纹向更加装饰化方面发展的缘故。狗鼻纹,缠枝纹、云纹、雍仲纹以及几何纹都在藏族服饰中大量采用,主要因为这些纹样可大可小,随意变化,如衣摆或领角的角隅运用,在腰带上的图纹以此形成连续纹样。圆形图纹也可根据需要自如地采用放射式、或为离心式、或为旋转式,以达到美化的目的。
  佩饰藏族的佩饰种类繁多、式样独特、内涵丰富,反映了藏族审美意识的要求。佩饰主要由金银和宝石构成,金银部分体现了细致精巧的工艺之美,银饰精雕镂刻,图案精美,配上色彩鲜艳并透着宝石般光泽的玛瑙、松石、珊瑚等,颇具装饰效果,呈现出一种华贵、优雅的美感。藏族使用珠宝镶饰银器,既有精美的工巧,也有天然拙朴之美。火镰、钱包等饰品不仅雕饰精致,而且在上面镶嵌的红色珊瑚珠或绿色松石,光彩夺目。从饰品的质地上看,凸现了金属、丝绸、毛皮、玉石等固有属性的美感,将粗糙与柔滑、平面与立体、厚与薄、光亮与毛面等调和和统一在一起,显示了藏胞具有较高的工艺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衣饰结合的审美价值
  费孝通先生谈到区分衣和饰的不同功用时,特别强调衣着与饰物结合的历史意义。他将这种满足人们基本生理需要的文化要素上升为具有更高层次的社会和精神的需要,并赋予了复杂的象征作用,即服饰“成为亲属、权力、宗教等社会制度的构成部分,更发展成了表现美感的艺术品,显示出民族精神活动的创造力。”[4]藏族服饰的审美文化,一方面体现着藏族同胞的物质文化创造,同时,也凝聚和渗透着极其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思想的深层涵义。
  (一)在藏族服饰文化中,以服装华丽、饰品繁多之美作为审美标准的审美价值,体现了藏民族热爱生活的情感原则。
  (二)表达了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人们的生存环境是影响审美性格的基础。在广阔、贫瘠的雪域高原,人与自然是水乳交融的一体关系。
  (三)蕴含着藏民族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藏族服饰是稳定与变化的统一体,体现了运动的和谐之美。藏族注重一种平衡的、动态的美。一些图纹既有着对称的平稳,也有着动态的感觉,代表着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四)展现了藏族内在的民族精神,彰显了民族个性。藏民族个性独特而鲜明,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与残酷激烈的竞争压力将这个民族磨砺得坚强、勇敢、乐观而充满活力。
  (五)表现了宗教崇高的神秘美感。藏族服饰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关联着民族的深层文化,表达了藏族人民的情感、理想和愿望。
  参考文献:
  [1]叶玉林.天人合一 取法自然——藏族服饰美学[J].西藏艺术研究,1996(3).
  [2][美]阿恩海姆(R.Arnheim ).色彩论[M].常又明,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0:13.
  [3]雷圭元.新图案学[M].上海:国立编译馆,1947:13.
  [4]费孝通.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图册序[J].新华文摘,1981(11):251- 252.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全球化以及文化的交流发展的背景下,萨克斯乐器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而随着萨克斯演奏的逐渐盛行,萨克斯突破了音乐领域高音对乐器的限制,出现了超高音的演奏技术,为人们带来更美妙的视听享受。基于此,本文对萨克斯超吹技巧的训练和运用展开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萨克斯爱好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萨克斯;超吹技巧;训练与应用  引言:  萨克斯管乐器最早产生于1840年的
期刊
【摘要】:空间设计艺术是一种对于开放性空间进行设计的艺术门类,它面向的是不特定的多数人,与私人领域的空间设计有着很大的不同。空间设计艺术在当前社会中应用非常广泛,并且逐渐开始向着一些全新领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影行业亟需发展的动力,将空间设计艺术应用在电影场景中就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既能够赋予电影场景更多的实景和想象空间,又能够给空间设计艺术带来一些新的发展灵感。本文就空间设计艺术在电影
期刊
【摘要】:随着语言科学的发展,语言学应用的范围将会越来越广泛。语言学现在已经成为人文科学中的带头学科。由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今后将会出现更多的与语言学相关的交叉学科。本文还侧重讨论了语用学、语言教学论、词典学、国际语学等语言学的相关学科,并且展望了语言学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语言;语言学;发展  语言不仅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和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语言还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积聚知识的工
期刊
【摘要】:英语里有些副词有两种形式,有的词义基本相同或相近。而有的词义则大不相同。  【关键词】:副词;带-ly;不带-ly  英语里,有些副词有两种形式;有在形容词后加ly的,有和形容词同形的。它们中,有的加了ly 后,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只是形式上,习惯搭配上的不同,而表现的意义则相同或相近。先就这两方面说明一下;  一、加ly后,词义基本相同或相近  1.clear(adv.)清楚地,明白地
期刊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迄今已经经过了30年的探索和实践,企业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概念被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人关注,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每一个成功的企业经营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都会总结出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且这种企业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国有企业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
期刊
【摘要】:一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必定会受其他语言的影响与渗透。而词汇作为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更能体现出语言交际的特点。从外来语言中借鉴吸纳新的词汇,并将自己语言中固有的词汇反输到其他语言中,使得本族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通过本族语言的词汇影响其他语言。因此语言中词汇的交流在语言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词汇交流、语言接触、语言影响、语言借鉴  1序言  一种语言的形成与发展必定会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目前,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不断提高社会道德水平,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一件事情。  【关键词】:道德建设;德性文化;教育  习总书记曾经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也一定能创造出新的文化辉煌。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
期刊
【摘要】:宗祠,又可称之为祖祠、宗庙、祠堂。是汉族人民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执行族规家法、议事聚会、家族宣传的场所。宗祠是凝聚民族的场所之一,它通常是一个村里规模最宏大、装饰最华美的建筑,不仅气势弘大,而且还融合了整个民族的灵魂。是体现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民族文化的代表。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域特点,本文通过对湖北的祠堂文化的应用研究来展现出湖北独特的地域特色。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三国时期的中国泡菜传到韩国,结合韩国民族的饮食文化,发展成今日韩国泡菜。1950年,韩国泡菜仍一直停留在家庭作坊阶段,但随着韩国旅游业的发展,泡菜越来越被国内外游客所喜爱,韩国泡菜也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了工业化大生产,1974年第一家工业化生产泡菜的企业出现。88年奥运会将韩国泡菜介绍给了全世界,从此在诸多国际盛会上都可以见到韩国泡菜的踪影。  【关键词】:韩国泡菜;饮食文化;文化输出  小
期刊
【摘要】:因明学自八世纪传入西藏迄今,历时一千三百年有余,其发展是深入的、跨越的、独特的。如同事物时兴时衰的发展之规律,在西藏后弘期,著名大译师俄·洛丹西饶(1059—1109)不仅校译了许多因明典籍,还培养了两万多弟子,其中在因明方面成就最大的是响卓龙巴洛卓迥乃,其弟子恰巴·却森(法狮子1109—1169)精通因明及佛学中观论,并且规范了因明的辩论学风,著有《摄类辩论》,开创了因明独特而优越的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