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生物教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生物学科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应该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教育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在新世纪里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1.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国情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短缺已迫在眉捷,如粮食、石油、煤碳等。教师还应让学生在课中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我国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可以改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轻视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化。教师还可以从改善环境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性上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
4.积极进取精神,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教育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科学进化思想。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种进取精神,否则将成为落后者成为弃儿,更有甚者成为整个班级的拖后腿者。然而,许多动物也有许多“相濡以沫”的行为,以及“母爱”、情爱;同样,植物的嫁接用自己的伤口去吻会别人的伤口,用伤口淌出的汁液作为两个生命的粘合剂,融为一体,生死与共。草木有情,何至于人?人都有生命的本性,人都有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根本性的价值,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5.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延展、扩伸、深化和验证。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能在真实情境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可开展一些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粮食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公益活动。特别像当前环保等热点问题,让学生“深刻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给人其自身带来的巨大危害,提高忧患意识,激发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教育的起点和旨归在人的生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揭示了其内在的生命性:将课程向学生自我开发,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和自主选择,自我尊严和价值在自我的成长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张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
关键词: 生物教学 德育教育 爱国教育
21世纪被认为是生物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将因其领头学科地位的确立而在新世纪里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命运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学科教学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生物教学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主渠道,那么怎样才能在生物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以下是我一些思考与研究,请大家批评指正。
1.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浓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教材根据内容的特点安排了多处我国生物科学的成就,为教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德育素材。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把握好,以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信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从而孕育了极其丰富的物种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同样也面临着威胁。通过这些具体介绍,让学生既为我国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自豪,又增进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的责任感。
近代,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的新型水稻——两系法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袁隆平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这些成果展现了我国当代科学家的智慧,以及为世界科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进一步激励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2.国情教育
我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的五分之一,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资源的短缺已迫在眉捷,如粮食、石油、煤碳等。教师还应让学生在课中认识到保护耕地面积重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我国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也可以改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轻视和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化。教师还可以从改善环境开发大西北的重要性上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能使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和人体的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更好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师要善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指导他们逐步学会运用这些观点和方法。
4.积极进取精神,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的教育
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科学进化思想。每一个学生都要有一种进取精神,否则将成为落后者成为弃儿,更有甚者成为整个班级的拖后腿者。然而,许多动物也有许多“相濡以沫”的行为,以及“母爱”、情爱;同样,植物的嫁接用自己的伤口去吻会别人的伤口,用伤口淌出的汁液作为两个生命的粘合剂,融为一体,生死与共。草木有情,何至于人?人都有生命的本性,人都有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因此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关怀生命是学校教育根本性的价值,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
5.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教育
生物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外组织的各类德育活动是课堂德育的延展、扩伸、深化和验证。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既丰富了感性认识,又能在真实情境中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可开展一些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粮食日”、“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面向社会、面向公众的公益活动。特别像当前环保等热点问题,让学生“深刻了解”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人口膨胀给人其自身带来的巨大危害,提高忧患意识,激发了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社会实践活动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好时机。
教育的起点和旨归在人的生命,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深刻揭示了其内在的生命性:将课程向学生自我开发,尊重学生的个人知识和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体验和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需求和自主选择,自我尊严和价值在自我的成长和国家、社会的发展中得到张扬,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得到全面发展。所以,教师要善于认识各种教学活动中最适宜的教育因素,并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